李诚儒和郭敬明的一席battle,让《演员请就位》再次抢占热搜高地。
热搜的源源不断来自于一个字:爽。
这是大多数观众对《演员请就位》的直观感受。
哭戏是干瞪眼,在强光照射下才因不适勉强挤出一滴泪来。
还有自称文青的,每天在想象性的文艺中悬浮生活,当他皱起眉头时,我们看到了对于生活的一次拙劣模仿。这就是为什么尔冬升和李诚儒的每一次发言,都让人想击节赞叹。
这种认同,源自于终于有行业内的正常人,站出来对这片日渐萎缩的景象说了“不”。他们在说,不是的,即使农田在萎缩,你也不能把蔫坏的苗子和好苗子相提并论,你更不能用资本的强力偃苗助长。是能把小三演得让人恨之入骨,也能演出一个临终病人的脆弱和坚决。是能把香港口音蜕得一干二净,把自己剥掉一层皮,真正进入到一个可怜女人的痛楚和悲哀。
更是能用非凡的感受力去演绎一个超出自己经验的角色,不是模仿,而是去重新塑造一个角色,还原她的血与肉。引起我注意的是两个片段——《隐秘的角落》和《少年的你》。
而对这两部作品的翻演,恰恰暴露了整个影视生态巨大的困境。
先说《隐秘的角落》,整个段落给我的感觉是三个字:不对劲。要给原版作个定性的话,我称这段为:两个母亲的战争。马苏和倪虹洁的不对劲就来自于,她们演的是两个女人的战争。当王瑶用景区广播大声侮辱周春红时,周春红的反应是:
理解王瑶作为一个母亲丧女的悲痛,于是理解她会绝望,会歇斯底里,会不管不顾地想制造出一个凶手。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愤怒和同情的两相权衡后,选择的焦急和忍让。
不仅是认定了你就是我的仇人,更是要像一头母狮般撕碎你、咬烂你。
无论是周春红还是王瑶,她们所有的动作与表情,最深层次的动机都来源于自己母亲的身份。
正是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周春红要踏进那间广播室,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抖露出最深的耻辱。
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母亲被迫讲出私事时的羞耻和疼痛。因为这种自尊,早已经在前夫娶了这个女人时被打得稀碎了。她知道在两个母亲的较量中,自己获得了一次惨淡的胜利。但这胜利,几乎是把自己扯碎后磨烂在地上的悲哀胜利。
在原版中,当刘琳站在广播室外,她不仅是着急,更是紧张——她不知道王琳还会做出什么。这大概是她的一种策略,为了与入门后的阴狠形成大反差。
在她狠劲有余、痛感不足的发言里,我们看到了一种自我牺牲的坚决,以及残酷厮杀后的胜利。陈凯歌那句“你的眼里没有东西”,便是在一针见血地指出“母亲”这一深层身份的缺失。
而原版的另一个好在于,在周春红取得了一个母亲的惨淡胜利后,朱朝阳的出现彻底击溃了她作为母亲的身份。而在《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上,这一段以另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演绎了出来。
让周春红崩塌的,居然不是朱朝阳的出现,而是马主任的秒变渣男。而结尾走廊处的一次眼神转换,更是直直坠入了爽剧的套路。
说白了,反转带来爽,但这种爽感更像一种廉价的安慰剂。展示照片这个行为,才不是乞求对方的承认,而是在坚定地宣告对方的罪行。一个骄傲的、敏锐的、几乎失常的母亲,难道不是更应该把女儿的照片拿给围观群众看吗?这是在给对方判死刑,本应该是一场昭告天下的表演才对。
正是这个细节,让我从一开始就对马苏的这个角色丧失了信任感。如果说《隐秘的角落》的翻演失败是因为演员,那么《少年的你》的翻演失败,则很大程度上还源于电影感的缺失。
尽管本文看似把马苏、倪虹洁、任敏和施柏宇批了一番,但实际上我仍然承认他们是合格的演员。缺失的是对角色的深入理解,仍然在进行浮于表面的表演。而《少年的你》摆在那儿,还是能太直观地看到翻演和原版的差距了。
而任敏,尽管受到导演们的一致认同,仍然看得出来演员如何一步步地在推进她的台词、动作和情绪。但这无可厚非,因为本来好的电影表演就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进入角色的过程。
这期间,因为寸头的形象遭到了不少的非议,可见沉浸在角色里的时间有多长。
这种沉浸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也只有在这种情绪的巨大浸润里,每一个表情与细节才能如此自然地涌现。但《少年的你》的好,绝非可用“演技”二字来概括那么简单。
在原版中,切入两人特写的蒙太奇,营造出隔空对视效果的一幕,是全段的高光时刻。但在翻演版本中,从开始的审问到两人的反问,转折过于唐突。我觉得恰恰是相信,小北真的有一瞬间,渴望去相信这个成年人的话。
相信他说自己能保护自己和陈念,相信他说承认成人的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再也不信那个漠视孩子伤疤的成人世界,只信他们自己。这一刻,与其说是一种自我捍卫,不如说是对成人世界彻底的失望。
而《演员请就位》里细节的缺失,让情感的推进变得强行。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罪女、圣女、童女三位一体的陈念。这一瞬间情感的喷涌,是灯光、摄影、表演、剧本、剪辑的合力。
更不用说尔后将两人巨大的侧脸对话特写剪辑到一起,营造出的隔空对话效果。而《演员请就位》即使用了多机位拍摄,找来了一班演技不算差的演员,加上名导的指导及剧本的改动,仍然无法还原原版所带来的震撼的十分之一。
把整个身体都投身到那种等待中,而在这种等待中,就慢慢被环境与情绪浸润。
像蒙太奇真正的定义者——俄国导演爱森斯坦说的,两个画面的结合要能撞击出新的意义。
“所有所谓的大的爆发力,都是你一个戏剧学院大二的时候应该做到的。我们今天一个成熟的演员还要拿大学二年级都不是四年级的一个成绩,拿出来炫耀和作为标杆吗?”而人的缺失,或许正是这些演技综艺乃至整个演艺圈最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