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电影

其他

惊了,《白蛇传》还能这么拍?

当我得知《白蛇传》又被翻拍的时候,说实话当下的心情有点抗拒。这个经典IP被翻拍的次数,估计很多人都不想细数了。况且这次的这部《白蛇传·情》还是结合粤剧艺术形式进行拍摄呈现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接受意愿会更加消极。但巧合之下我看到了电影预告片,当下是无法言语的,那是一种被震撼到无法言语的程度。我想,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经典IP还是需要有一个在时间长河里不断流转的过程,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它会在哪个当下,因为某种载体,迸发出让任何时代的人都为之惊艳的魅力。所以此次我要诚挚地推荐这部《白蛇传·情》。说电影之前,先来简单讲讲这部作品的成绩。影片早在2019年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节类型之窗单元获得了“最受欢迎影片”奖项。之后也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拿下了最佳技术奖的殊荣。之后,更是获得了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戏曲,细心的你们大概也发现了这个关键词。在戏曲受众群体逐渐变得固定且相对狭窄的今天,我没想过它是可以被搬上电影银幕的。不仅如此,《白蛇传·情》对这种艺术形式的演绎,使得这部电影堪称是一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要明白这种魅力,你只需要看清这部电影的“文”和“武”。“文”,简单点来讲就是电影的文戏。它是剧情和台词。《白蛇传·情》很明显就是对经典故事的一次再叙。所以剧情上来说也很好理解与消化,修炼成人的白素贞与青儿来到人间,西湖上遇到书生许仙,刹那生情,顺其自然相爱。接着法海从中作梗,白素贞原形毕露,恩爱夫妻被拆散,白蛇被压雷锋塔。故事是那个故事,但讲得能不能让观众动心,那就要看每一版翻拍创作者的用心。《白蛇传》如果是拍成偶像剧,那么这个故事的核心议题在缠绵爱情。俊男靓女相爱才是重点,其缠绵悱恻就是故事核心。而《白蛇传·情》的核心,关键词明显在于情和命。影片拍摄选用了几个经典情节来呈现,一幕幕强剧情的对比呈现,剧情跌宕带给观众的震慑感会非常强。白素贞与许仙西湖相遇,之后即是迅速的大婚,剧情走到最高点是法海带众徒企图制服白蛇、青蛇,音乐的应用使得这些场景的呈现有种交响曲的浑厚与震颤。与此同时,台词也非常精细。影片中台词也就是唱词,并不大篇幅,但一两句就足够撼动人心,也直呼主题。青蛇失望之下对姐姐直呼,这人间我们是来错了。一种被命运捉弄的荒诞和绝望自然流出。痛失爱妻的许仙唱道,人若无情不如妖。不仅唱的是自己的痛,道的也正是这部电影对经典IP再演绎的侧重点: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利用呈现人、妖、佛对爱欲的态度,从而探讨爱欲之于生命的意义。影片的文戏亮点不仅呈现在剧情和台词上,它更独特的亮点我前面提到过:戏曲的形式。这是一次将粤剧搬上电影银幕的大胆尝试,粤剧这种戏曲形式不再拘于小小的戏曲舞台,不得不说,虽然大胆,也着实新鲜。演员的情绪演绎被无限放大,你才切实感受到故事人物里在戏曲唱词里演绎的爱恨情仇,是多么深刻。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粤剧加电影的尝试并不是耍花腔。影片主要演员从饰演白素贞的曾小敏老师,到饰演许仙的文汝清老师,朱红星饰演的小青,王燕飞饰演的法海,主演阵容无一不是专业的粤剧表演者。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曾小敏,更是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所以在情境演绎上,主演阵容是有绝对的实力,让观众一秒进入情境的。戏剧演员甚至能将打斗戏都演绎得完美无瑕,这是专业戏剧演员的优势,带给观众的视觉体验自然也是耳目一新。说到这,就是说到《白蛇传·情》的“武”。如果说文戏是更倾向于带给观众情感体验,那么武,自然就是视觉体验了。影片的“武”分技术和风格。前者是现代电影技术的淋漓应用,大量CG技术的应用和戏剧形式结合,4K全景声,不仅大胆且是独此一家。效果也确实惊人的好。首先CG技术团队用的是顶级的,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找到的团队,早前是服务过电影《指环王》的技术团队。这种先进的视觉技术用在这部电影里,也让观众能看到从来没领略过的《白蛇传》带来的震撼。企图制服白、青蛇的法海以袈裟作墙,一种无法逃脱的控制感透过银幕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姐妹俩的绝望。偷药的白蛇被看药的小仙追赶,小仙转身就能轻盈地化作一只仙鹤,这种不着痕迹和灵巧,不是一般的技术能呈现的。强大的CG技术甚至能细致到对人脸的呈现,揽镜自照的白蛇看到脸上鳞片逐次出现,其惊惶可想而知。《白蛇传》从类型上来讲,应该是归于戏说志异这一类的,此次《白蛇传·情》利用这种大胆的技术呈现,我认为是彻底地对原故事风格精髓的还原。而且在力求还原故事本身色彩的同时,技术呈现的影像风格,也极致地呈现了中国人对这个经典IP的悱恻情怀。断桥上漫天桃花下的伉俪;西窗外夫妻俩的新婚之景;雷锋塔下水淹漫天的浩荡意象;绝壁上白蛇偷药的写意几笔。影片用极具国风美学的线条、笔墨等元素,利用CG技术完整地构建了一个话本里的世界,其境真,才有其情深,才足够引人唏嘘。顺带一提,影片导演张险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其艺术风格从影片实际呈现效果来看,可见一斑。让经典迸发出更饱满的艺术力量,让先进技术渲染上一层独特的国风美学。不夸张地说,《白蛇传·情》将会带给很多观众一种非凡的观影体验。它今天正式在影院上映了,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这纪录片拍得让人落泪别在《赘婿》里找女性主义了,来看这部春节档的热闹,不是生活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这纪录片拍得让人落泪

在猪肉铺跳芭蕾舞的小女孩。这样一个场景,被搬上热搜榜总是能吸引到一大波的关注。猪肉和芭蕾,艺术和生计,小女孩和忙碌的大人,这种鲜明的对比,总是让人看到就要点开的。这是纪录片《小小少年》的第一集,这也是一部成年人应该来看看的纪录片。看这种温柔的记录,看我们新一代的少年。芭蕾小女孩叫小云,成长在云南深处一个叫那夺的村子里。纪录片用了谐音《那夺云》,来命名关于云儿的故事。她年纪不过7、8,日常就是凌晨就被妈妈叫起床,妈妈背上年幼的妹妹,她坐在妈妈的摩托车后座,一起去镇上的猪肉店,大人们杀猪割肉,她就在一旁打下手,清洗、挑拣、炙烤,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稍微闲下了一点,她就伴着手机视频,在店里的小块空地上开始跳芭蕾。柔韧度惊人,各类高难度动作信手拈来,引得路人拿出手机拍摄。她说在猪肉店跳舞,是自己最开心的事。和她们家相识的大人都劝说她的妈妈,孩子看上去很有天赋,还是要送去做专业的学习。妈妈带着她去了镇上的舞蹈学校,舞蹈老师们看了她的动作展示,一面直言这孩子确实有天赋,一面也说自己教不了,因为天赋过高,而老师们只是教一些孩子们基础动作,只怕浪费了小云的天赋。贫困村里的父母没什么人脉,也没有深刻的见地。知道女儿有天赋,但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来教,无计可施之下,妈妈也只是在手机上找一些学芭蕾的动作,日常帮着小云训练。机缘巧合之下,她们被介绍到了”彩云计划“。这是一对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创立的公益计划,因为妻子张萍是云南人,关於和妻子接着每年都要回云南的契机,发起“彩云计划”。他们选出了一批批乡村里的女孩子,挖掘她们的舞蹈潜能,经过系统的教学和启发,把她们往专业学校输送。在她们中间,不乏参加艺术考试获得前几名成绩的女孩,自然不能少了小云这样极具天赋的孩子。关於在观看小云的照片时就发现,她对自身肢体的控制意识浑然天成,这样一个天才孩子让他心喜也惊慌——他不知道夫妻俩的能力能不能雕琢好这块璞玉。为了教好小云,张萍选择离开北京,回到了云南建立了彩云计划训练机构,方便系统地教育来学习舞蹈的女孩们,也期望这样一个计划,能使得这些学习舞蹈的女孩将来能有“家”可回,至少能得到就业机会。在夫妇俩的教导下,小云从空有天赋,到逐渐开蒙。专业的开肩、开背、绷脚背,让她真正进入了芭蕾殿堂的大门;凭借关於夫妇俩的资源,她也获得了央视节目表演的机会。小小女孩,从在自家猪肉铺里跳芭蕾,到第一次乘坐飞机来到北京,在央视的舞台上跳舞。一个女孩的人生轨迹,从此被改变。这个故事能轻易打动观众的心,来源于人们本身对英雄和奇迹有着与生俱来的期待和渴望。一个来自小小乡村的女孩,从被发现有与众不同的天赋,到站上央视的舞台,这是很多小说或者游戏剧本里才敢写的故事,人们一旦发现想象和现实有了照映,难免不会感概良多。《小小少年》的镜头非常鲜活,主要就在于把这种“奇迹感”呈现得非常真实。先是小云妈妈带着小云来到镇上的舞蹈学校,在小云展示了一系列动作之后,旁观的舞蹈学生们露出惊奇神情。教学的老师感叹她的柔韧之余,反复向小云妈妈确认她没有过任何学习经历,一切都是她跟着视频自学的;在出发去北京的前夜,小云的父母在家门口摆了酒席宴请乡亲,一家幸事就是一村幸事,乡亲们纷纷给懵懂的小女孩送上祝福,大人们希望她改变命运的嘱咐,和小女孩懵懂的眼神,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类情节的呈现,把一个天赋小女孩的奇迹命运,上升成为了一个乡村女孩即将跨越阶层的奇迹,背后的意义自然又复杂了一些。同时镜头也很温柔。它记录了一群加入到彩云计划中的女孩,都是10多岁的年纪,都有着美丽的面庞和明亮的眼睛。问起家境境况,她们要么自幼父母离散,没有完整的家庭;要么从小就被遗弃,来自生父母的爱与温暖,是一点都没享受到的。但问起最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她们都回答,最喜欢的就是跳舞,要成为舞蹈家或者音乐家。跳起舞的女孩们面庞上没有一点忧愁,眼睛会发光,笑容是从心而发的。关於提到为什么要发起彩云计划,一为将艺术带到山水间,将一门高雅的艺术与山野融合,是他几十年教学生涯之后想要的追求。二是从心去理解女性之美,他认为女性爱美是天性,而这种天性不该被命运和经历泯灭。更深层次地来说,他希望艺术能给到女孩尊严,不管她生从何处,尊严的提升会教会她们去找寻一种更舒适的生存方式。配合这样温柔的出发点,当镜头对准女孩,无需精致的化妆和华丽的特效,就美得一塌糊涂。小云在自家院子里练习动作,大特写对准她稚嫩的脸,阳光穿透她的发丝,她闪光的眼睛仿佛能通过镜头看进屏幕这头观众的心;村里木质亭台也是她的练习场所,不断后抬腿的脚一下一下出现在画面里,与上方晾晒的红辣椒交相呼应,说不出的灵动;第一次被老师带去北京,也是她第一次乘坐飞机,在三千米高空看窗外的云朵,老师说窗外的云就是她。纪录片里总有小云与窗户的影像。透过她家的窗户,镜头穿进去,是她在床上、在沙发上,随时随地都在不自觉地拉伸、抬腿;而从她的背后往窗户外看去,有时是一片破落黄土伴着阳光鸟叫,有时就是三千米高空外不断翻卷的云层。镜头代替观众温柔注视她,也透过她的眼睛,向观众诉说着一股希望,让人看着总想要流下眼泪来。《小小少年》一共6集,通过记录当今中国6位或者说6个不同群体的少年,试图描绘一种新的中国力量。头两集的少年对比就非常明显,一个群体是贫困乡村里向往跳舞的女孩们,一个群体则是中国顶级高中里,把发明和创作机器人作为人生乐趣的天才少年。从家境、见识、梦想等多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对比某种程度上也是当今中国社会阶层发展的缩影。但记录小小少年的初衷,也不仅仅想停留在对这种缩影的凝视,影片更是用少年们统一的灵气,来完成了更深层次的主题阐释。如片头所示,小云虽然有芭蕾天赋,但这种天赋并没有成为一个孩子的负累。她依然享受帮助母亲在猪肉店忙活,享受着爬上房子的二楼栏杆,帮妹妹拽出马蜂窝里的工蜂,当作鲜艳的玩具。她享受猪肉店里忙里偷闲的舞蹈,也享受在父亲忙着建造家里的新房时,去野外挑选木头,一根根自己杠回家,这些木头将会造一间她梦想的舞蹈室。玩机器人的少年们还有类似点画、折纸这样的兴趣爱好,看上去贫瘠的乡村少女,也有着属于她的快乐。他们的来处天差地别,却是用自己的光亮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大概这才是小小少年。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别在《赘婿》里找女性主义了,来看这部春节档的热闹,不是生活这部美剧一播出,英国吵翻天了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1年3月20日
其他

别在《赘婿》里找女性主义了,来看这部

把男频文改成女性消费剧的《赘婿》,最终还是因为对性别问题的不真诚而在一片质疑声中草草收场。近年来打着「大女主」噱头,实则消费性别观念的影视作品不少,这让那些能够真诚且有效地探讨女性议题的电影显得格外珍贵。近来,就有这么一部佳作:台湾新晋票房冠军《孤味》。《孤味》其实也遭受了不少的非议。有人把它的剧情总结为:五位女人围绕着一个死去的男人的故事。单从剧情讲,影片的确围绕着这个死去的男人而展开。影片的开始,是这个家庭的母亲——林秀英,在准备她的七十大寿。挑选食材,亲自下厨,接送从台北来的孙女。而紧接着这喜庆的生辰氛围的,就是一场葬礼。林秀英的丈夫陈伯昌,在她生日这天因病去世。两人这一生爱恨交缠、相爱相杀的情感关系也就此浮出水面。在林秀英的世界里,陈伯昌是一个典型的“渣男”。他喜欢在外乱搞,逼着妻子带着两个小孩进门捉奸。他欠了一屁股债,递过来一张离婚协议书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他甚至曾经偷过岳父的印章,导致岳父破产去世,妻子从此被隔绝于娘家之外。而独自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的林秀英,她的一生就在操劳和对丈夫的怨念中度过。林秀英作为妻子的身份大概是失败的,但作为母亲,她有一份值得骄傲的资本。她从在路边小摊炸虾卷,一步步经营起台南知名的餐厅。她独自一人,把三个女儿都抚养得像模像样。大女儿陈宛青是一个国际舞者,性格自由洒脱,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浪女”。她的丈夫在家人面前细数她结婚十年来的风流史。她和十几年未见面的老朋友也可以自如地寒暄,勾肩搭背。二女儿陈宛瑜是一个整形科医生。她是三姐妹中唯一有稳定伴侣的,她的家庭维持着一种中产式的稳定。但在这份稳定中又能看到许多对现状的焦虑,中产母亲坚韧的外壳下也藏着一颗极其易碎的心。她夹在几个女人之间,用自身的沉稳,身心俱疲地维系着这个家庭的关系。小女儿陈宛佳性格柔和,却也带着一份未经世事的天真。三姐妹里她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最多,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帮助母亲打理餐馆,因此也最受母亲疼爱。三个女儿个性迥异,每个人记忆中的父亲也都有着不同的截面。大女儿对往事也了解得最多,也被母亲认为最像她那个风流成性的爸爸。二女儿感受过父亲的关怀,也尝过失去父亲的滋味,因此一直充当着姐妹几个间的调和剂。出生最晚的小女儿被隔绝于那段复杂的往事之外,因此,她反倒对从小未见的父亲,和那个所谓的“小三”蔡阿姨,有着不被母亲理解的共情和体谅。在她看来,父亲与蔡阿姨是一对真心相爱的眷侣。为此她不惜隐瞒着母亲,一直偷偷与他们二人来往。在这三个女儿的回忆和交谈中,他们死去的父亲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原来父亲的过往也并非那么不堪。他曾经当过警察,有过正当稳定的工作。他也曾经一次没落地参加孩子的颁奖典礼,给予过这个家团圆温暖的时刻。而在游离于这个家庭之外的“小三”蔡小姐口中,他们的父亲陈伯昌会经常提起女儿和妻子们,不止一次地道出对他们的愧疚和想念。但,《孤味》想要还原的真的只是这么一个父亲形象吗?其实,《孤味》真正想要还原的,是母亲林秀英。“孤味”本指一个餐厅只专卖一种料理,并把这种料理做到最好,后来延伸出另一层意思,指人对于事物的专注态度。影片中的林秀英一生专注于食物。她的招牌是虾卷,从路边摊一路卖到开餐厅。而在情感上,她也一生只专注于一个男人。但这份情感上的专注,一不小心就成了不愿放手的执念。在林秀英自己的记忆里,她是一个为丈夫无悔付出的妻子,面对始乱终弃的丈夫仍然会说,“做夫妻是一辈子的事情”。她更觉得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会在女儿们每次为父亲说话时大发雷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影片在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渣男和父亲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林秀英。陈伯昌的警察工作,是林秀英嫌钱少让他辞掉的。对此,小女儿的态度是“妈总是不让人家做喜欢的事,再来怪人家什么都做不好。”小女儿知道父亲后来信佛,于是在葬礼上请来僧人们为父亲念经超度。而母亲偏偏与其做对,她请来一个道士,大肆做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讽刺性的一幕——左边是道士做法,右边是僧人念经,活脱脱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念经比赛。整场葬礼,几乎都是在林秀英这样的操控中完成的。丈夫生前的遗愿是葬在台北,她偏要把他安葬在台南。在追悼会上,她刻意把丈夫的遗照从老年的照片换成年轻时候的照片。他的晚年,她是缺席的;唯有换上一张丈夫年轻时候的照片,才能宣告自己的地位,和她对这个男人的控制权。在这样的执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观念」所绑架的女人。她把自己框定为一个好母亲,倾其一生为女儿们牺牲和付出,却也用自己一生的辛劳绑架了女儿们的人生。她把自己框定为一个好妻子。即使丈夫选择离婚,她仍然选择不签字。这份不签字表面上是对应着那句“做夫妻是一辈子的事”,但实际上,这更是一份不甘,她用了一生的时间等待着丈夫的一个道歉。甚至在丈夫死后,在外人看来,她给他风风光光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但实际上葬礼上的一切却违背了他所有的遗愿。从始至终,林秀英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妻子和母亲,她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段关系里也扮演一个自私、势利、具有压迫性的角色。那么多的电影在谈论女性话题时,都只敢浅尝辄止地道出一点女性不幸的事实。但《孤味》做到了更进一层。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也有可能沉湎于自己是一个伟大母亲、完美妻子的幻想里,而对现实里关系的破碎视而不见。但,《孤味》想做的不只是揭露。因此在电影里,我们不仅看见一个女人被这份执念和孤独所绑架,也看见了她如何在女性的帮助下,去挣脱这份执念,接纳一个真正的自我。电影中,有一场发生在“原配”和“小三”之间的交谈。林秀英对蔡小姐不无愧疚地说,你如果埋怨这么多年来我不和陈伯昌离婚,这我也能理解。蔡小姐只是转过头,淡淡说一句,这都是缘分,如果他没有先遇到你,我和他可能也没机会可以在一起。就在这一刻,林秀英心中的某个防线崩塌了。同样是面对一份缺憾,但两个女人选择了不同的态度,这是实质上也是她们人生观的映射。而面对缺憾,蔡小姐选择的是放下,而林秀英多年来坚守着一份执念,相信她的牺牲和付出,必然在某一天会有回报。于是她多年来一直等着丈夫的一个道歉,也绑架着女儿们背负上父亲的罪,母女关系在这种角力中悄然变味。而三个女儿在情感关系中的不如意,也多多少少和父母的这段婚姻有关。正因这场对话,我们才在影片结尾看见了林秀英对于往事的重新接纳。她向女儿们坦白,当年偷父亲印章的不是丈夫,而是自己。这场坦白,实际上也是一场自我和解,是对一个真正的自我的接纳。于是在结尾我们看到,她把丈夫的遗像重新置换,把蔡小姐接到灵堂让她成为真正的遗孀。而她自己,坐着一辆出租车,在车上唱起了那首《孤味》。而这一次,歌曲里不再只有孤独的滋味。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春节档的热闹,不是生活这部美剧一播出,英国吵翻天了戏剧还能这么玩?赵婷,未来的李安?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1年3月7日
其他

春节档的热闹,不是生活

春节档电影大多时候会给到人一种幻觉,好像生活的本质就是在这般热闹里体味酸甜苦辣。亲情滋味是大开大合的笑和泪;类型电影的恶有恶报热血英雄,也足够满足多数人的期望。但随着春节的结束,春节档也要在超100亿的票房成绩里结束了。生活随着鞭炮、锣鼓声的消散,热闹逐渐偃旗息鼓,我们又被拖回真正的生活里——平淡里似乎有暗流在汹涌。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逐渐体会到,危机四伏的悲剧意味往往更多。这个时候连看了三部台湾电影,从《无声》到《孤味》再到今天要说的这部《同学麦娜丝》。从题材到风格,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用浅淡笔调,书写狂欢娱乐画皮下生活的本质。看完叹一声气,虽感伤但也感谢这份创作者的清醒。最为代表的就是《同学麦娜丝》。电影以四个高中同学为主要人物,主要记录了他们人到中年的失意生活。一心做着导演梦的添仔,人到中年依然一事无成,做梦都在导戏,现实里不过是拍一些广告短片和人物宣传短片过活。机缘巧合下,被资本集团推到提前,成为了参与竞选的委员;企业小职员电风生活也是溜溜达达,上司是自己的同学,却理直气壮拖着他的项目奖金长达半年。靠着自己微薄的积蓄和老父亲的倾囊相助,终于凑足首付100万,买入公寓一套。紧接着和在漫画店人士的女孩火速恋爱,奉子成婚;他们的好友罐头无工作没女友,在澡堂搓澡,叫了两次特殊服务之后,吞食减肥药自杀未遂。人被送去医院抢救,澡堂的一切费用还要好友掏腰包结账。被抢救过来之后,托好友的关系得到了一份户政所的工作。日常工作内容就是骑着小摩托,去核实各个迁入的户籍资料。而在这个过程里,他重遇了学生时代的女神,昔日女神今朝依然风韵依旧,却是在家开辟了一个按摩工作室,迎来送往。最后是闭结,这个绰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结巴。因为结巴得名的他,和自己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靠为葬礼扎纸屋纸人为生。奶奶病危,好事人告诉他可以结婚给奶奶冲喜,人脉狭窄的他找到了婚介所,却是被推荐些二婚女士。郁郁不得志,或者说大多没有志,就是这四位同学的中年生活状态。看过《大佛普拉斯》的朋友大概对这部由同一位导演执导的电影,有很高的期待。也许在见识了这四位主角之后,后面有什么跌宕精彩的剧情发展在等着?没有,如一脉静静流动的溪水,电影的全部内容,就是在四位主角中展开的。或许有人嫌弃它略显平淡,我是认为,它是写给年长之人的诗歌,对待年轻人确实不那么友好。它借由几个人的生活细节,几个人的喜剧与悲剧,拍出了生活无非就是似喜剧还似悲剧的真相。电风购置新房的同时,也购置了配套的停车位。但比起别人花了上百万的车位,他的只花了几十万。只是这车位略微小巧了点,每次电风停车都要推进拉出,完全凭人力来让车子完全进入车位。他一本正经地介绍自己车位的划算,却一边因为车停好后忘记拿包的失误,又要再次把车子从停车位里拉出来。埋头干活,让荧幕这段的忍俊不禁。添仔怀揣电影梦,拍男性药品广告煞有其事地用导演地位教训友情来演戏的同学,反被同学教导镜头的使用方法:白天拍床戏,没资本拍夜戏,就缩小光圈,夜戏白拍,别有一番风味。几个男性药品的演员,在镜头里瑟瑟发抖不发一言,格外好笑。罐头第一天去户政所上班,被上司交待工作细节:正常的户籍人员,要住在有四面墙有屋顶有门窗的房子里,床铺卫生间乃至厨房都要齐全。罐头带着这叮嘱出门工作,第一个遇到的居民,就住在荒郊野外。铁丝网搭成四面墙和屋顶,一张躺椅拉平了就是床,从做饭的炉子到睡觉的床,虽然简陋到好笑,但却真的是一应俱全。这样的条件,是合格还是不合格?户政所有户政所的规矩,而苟活的人总能有千百种活着的方式。再是结巴的闭结,无财无艺的老实人,找不到更好生活的出路,自然也是相亲市场被挑选的对象。本来以为对面的少女是自己的相亲对象,殊不知对方的妈妈才是。这羞涩的妇女与他第一次见面,却能在他结结巴巴说了前半句,就能知道他想要说的后半句,神奇又奇妙。《同学麦娜丝》这种看似是喜剧的悲剧阐述方式,拍得举重若轻不说,时不时总有一些奇妙和浪漫夹杂其中。电风和女友在漫画店里相识,俩人本来是背靠背看书的陌生人,他被女孩看漫画的笑声吸引,从背靠背到面对面,到相互依偎乃至奉子成婚。成年人的疲惫生活仿佛隔绝在漫画店之外,男女的感情发展显得格外童话般轻盈。闭结和羞涩妇女感情水到渠成,他买了一栋房子打算成家,邀请好友们来自己家闲坐。破败的屋子从后门进去,里面却是一座崭新纸扎房子。房子不大不小,却是从花草到宠物狗一应俱全。几个成年男人钻进去刚刚好,他们席地而坐,在客厅的茶几边抽烟,身后的屋子推开,端端是富士山的美丽景象。苦中有乐,疲惫中有几个中年男人的孩童之心,格外轻盈。如果说《大佛普拉斯》是导演黄信尧的一次加法,《同学麦娜丝》就是一次减法。Plus是大,是多和精。所以电影剧情是一环套一环的悬疑故事,是黑色幽默背后要表达的一丝诘问和愤怒;Minus是小,是直面和负数。电影开端依然是黄信尧标志性的旁白解说。他讲自己拍《大佛普拉斯》之后的人生境遇,用自己的人生际遇拉开电影的序幕。因为有钱了,所以电影画幅随着他的旁白逐渐拉宽,画面色彩和声音质感也随之到位。这种沉浸式的开篇方式,以极其亲和的方式拉观众进局,并且随着黄信尧这个纪录片导演给出的近乎纪录片式的镜头,更真实地进入了几个主角的生活。添仔的上司喜好拉手下去洗手间谈话,镜头先是在门外游里,后有站在添仔旁观看;闭结夜晚在加油站加油,巧遇黑帮复仇打错了人,把闭结殴打致死。这一段的残忍没有采用直接的凝视镜头,确实一段无声的监控影像。导演的观看视角就是观众的观看视角,所以时而温柔时而不忍,自然地,几个男人残破无奈的生活,也能带动观众的无奈叹息。尤其是最后,闭结意外死亡,电风和罐头悲痛等待添仔的到来。而对方带着自己的工作人员来了,在祭拜结束之后,顺势就给自己的竞选做起了宣传。两个悲愤的男人对着好友大打出手之际,一个中年男人从镜头旁窜出来,打得比谁都大力。这大概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冲进镜头里殴打自己电影角色的导演。因为忍不住。因为观众看到这里,也应该忍不住愤怒了。黄信尧导演本就是纪录片导演出身,《大佛普拉斯》是他精雕细琢之后的精彩剧作,而《同学麦娜丝》则应该是他的全部生活阅历的凝结之作。它没有磅礴的表达意志,反而不断喜剧、悲剧的对冲,解构其要表达的生活的残酷本质。来不及笑就该哭,该哭的时候,却已无力。这样的人生境地,往往已超越愤怒,是一种温柔的洗炼。它让人们在平淡中找到些力量,
2021年2月28日
其他

这部美剧一播出,英国吵翻天了

电影《史宾赛》这个项目,自从问世起就每天遭受英国民众的炮轰。不为别的,因为“暮光女”Kristen
2021年2月12日
其他

戏剧还能这么玩?

演技类节目看累了吗?其实到目前为止,好几档平台推出的演技类真人秀,并没有哪一个有扎实的成绩。从源头上讲,演戏和真人秀结合起来,本来就是一件让人心内存疑的事情。真人秀要求“真”,而演戏本来就是作“假”。另外演戏好坏,通过真人秀的形式推给大众,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给到大众。演得好与坏,从来都是从心的。这就意味着,演技类真人秀的重点从一开始就不会瞄准演员的演技上。能给观众看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了:反智行为和语言的抛出,不断制造舆论高潮。讨论度到位,成为了评判一档真人秀成功与否的标志。在这个关口,戏剧和真人秀的结合,你看吗?做完《说唱新世代》的严敏,现在来做《戏剧新生活》了。才播出一期,依然是严敏标配的豆瓣9分起。比起电影、电视剧,毫无疑问戏剧是更为小众的一类文艺作品。在演技类节目无一成功的时候,凭什么这档“荒唐”地把戏剧和真人秀结合的节目,一炮打响了?从节目形式看,《戏剧新生活》并没有一个更为创新的形式。甚至说,它结合了演技类真人秀和选秀类节目的形式:聚齐一帮戏剧演员,排练,公演。表演结束后,观众还要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喜欢的演员付自己觉得值得的票钱。但实际上,它也确实凭借自己的魅力,拿到了高分。所以它是怎么做的?从戏剧说起。说起戏剧、戏剧演员,可能大众能给到的关键词是这样的:清高,贫穷,小众。节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面和打破。直面贫穷。节目一开始,七位戏剧演员或导演到齐,作为节目支持人的黄磊给他们留下一个问题之后,翩然离去。“做戏剧赚不赚钱?”七位戏剧人里,有从业十几年的导演;有刚在乌镇戏剧节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导演;有戏剧无法让自己生存了,就抽空买烤串的;也有一路研读戏剧的博士,是从国外顶尖戏剧大师,做着实验戏剧的研究。七个人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有人觉得靠戏剧自己还活着,没有饿死,没有大富大贵,严格意义上,还是赚钱的。有人觉得“赚不赚钱”需要好好定义,做什么行业都能活着,做戏剧的不能赚大钱,那么答案只能是没赚钱。最后有人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赚不赚钱,和从不从事这个行业,并不直接挂钩。但为什么大众会觉得戏剧其实并不赚钱。因为对比电影、电视剧,它确实太寒酸了。利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节目完成了一次“摊牌”:我们没钱。不仅贫穷,甚至让贫穷成为节目的一部分。七个戏剧人在乌村大屋里住了一夜,第二天被带到了节目组租下来的小院。接下来,他们要在这里生活、排练。屋子简陋,而房租还要他们自己出。第一次演出的从剧本到导演都要他们自己来,演出如果有收入,那将就是他们接下来的生活基金,包括房租。不可避免的是,即使是戏剧类真人秀,你还是要看到演员们见缝插针地播报冠名商的品牌。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打破了戏剧和大众的边界。关于贫穷这个话题,几个戏剧演员可以说驾轻就熟。有人做了十几年戏剧,到现在存款也只有两万;有人突然成为了爸爸,手头拮据不能要,人生的惊喜却不能不要;这个窘迫的状况似乎与他们天然共存。所以在一档真人秀里,你可以看到一帮戏剧演员,半夜烘着暖炉等烧烤;从住处到演出场地,他们拿着演出道具出了门,一辆又一辆开过去的大巴车,没有一辆是豪气地来接送他们的。观众会发现,同样是演员。影视演员的贵气和精致,和这帮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戏剧新生活》,是在利用真人秀的玩法来解构戏剧。完成了一次重塑和呈现。喜剧演员修睿和其他人不太一样,他没有正式的戏剧舞台经验。对比影视演员,又相对边缘。做不到像戏剧演员一样完全自如地在镜头处理自己的生活,嘟嘟囔囔在角落给经纪人打电话抱怨。导演很调皮地捕捉他躲在各个角落里进行的抱怨,对比屋子里其他演员热火朝天地准备排练、拿道具的景象,意外地诙谐。戏剧新人临危受命被奉为他们这次公演的编剧和导演,他紧张得几次跑出跟拍导演的镜头,去角落呕吐。与此同时,属于戏剧演员的魅力,也能瞬间征服你。排练的环节,修睿无法顺利进入自己的角色,两位前辈立马绘声绘色带着他进入了情景。“你想象不出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大海大吗?有这个屋子大吗?大海里有什么?有鲨鱼和电视机吗?”他们眼中有光,心怀赤诚,简单的一场排量就让人看得如沐春风,仿佛跟随主角小鸡的想象进入她的故事。通过真人秀手段的重塑,对这群热爱戏剧的演员的呈现,它直达节目本质,就是探讨戏剧存在的意义。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赵婷,未来的李安?

第一位接到漫威offer的华人女导演。第一位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华人女导演。或许也会是第一位在奥斯卡上横扫的华人女导演。在这位女导演拿下大大小小各种电影奖项之前,她更为人知的身份,是宋丹丹的继女。她是赵婷。一个典型又非典型的北京大妞。赵婷出生于北京,父亲是首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母亲是医院职工。后来父母离婚,父亲与演员宋丹丹结婚。她身上有着北京人典型的性格特质,带着一股天生而来的耿直飒爽。但北京对于赵婷而言,更像是她看待世界诸多视角中的一个。1998年,几乎不会说英语的赵婷,启程前往英国留学。在这个严谨拘束的国度过了几年学生生活后,赵婷终于在美国找到了更适合她自由发展的方向——电影。她来到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成为李安的校友。李安之所以成为李安,是因为他的中国三部曲。无论是处女作《推手》,还是后来更为成熟的《喜宴》和《饮食男女》,影片都立足于一个东方人对于自身民族特性的冷静思索,且不乏几分带着外来视角的自嘲和幽默感。而赵婷之所以成为赵婷,恰恰是因为她抛弃了这些东西。赵婷的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除非你刻意去寻找,否则你很难从影像本身就推测出这是一部出自中国导演之手的影片。她第一次拍长片,就将镜头对准了印第安原住民。这是一个连美国本土都极少人关注的边缘群体,但赵婷作为一个外来者,却奇异地与他们获得了某种共通的身份认同。从这部开始,赵婷便找到了她的创作母题。不是李安式的——夹在父辈与子辈之间,探讨“我是谁”的文化身份母题;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然将自己界定为一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去探讨所有人类的差异点——人和土地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骑士》,是她真正在电影界立稳脚跟的支点。骑士精神,是一种为了自身荣誉而战的精神。当一部电影被命名为《骑士》,我们会自然地期待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骑士》的开头的确很正统。布拉迪是一个优秀的驯马者,是牛仔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一场竞技比赛中,他被马撞到颅骨,职业生涯一蹶不振。如果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那么布拉迪会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后重回战场,再次像个骑士般拿回属于他的荣光。如果这是一部由科恩兄弟执导筒的电影,布拉迪或许会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最终仍逃不过《醉乡民谣》中那个音乐人一样的结局,走向属于失败者的灰暗。但赵婷的特别,正在于那个反高潮的结尾。我们看到布拉迪在一次次的训练和重振旗鼓后,重新走向他的战场。斗兽场,猛兽们粗重的呼吸声,围观者议论纷纷的嘈杂,一些细碎的阳光洒在布拉迪身上。他望向远处,昨天刚阻挠他参加竞赛的父亲来了,他那智力有些问题的妹妹也来了。两个人在远处朝他微微招手。他们即将见证他的成功,或者失败。而就在这一刻,他放弃了。放弃了去成为一名骑士,去拿回属于他的荣光,或者去验证他究竟还有没有能力去捍卫自己的荣誉。他只是看着父亲和妹妹在阳光下的脸庞,然后转身,掉头。这是一个骑士选择放弃的时刻,是他从骑士滑落为失败者的时刻。但我们看到,在赵婷的镜头下,这一刻才是布拉迪真正成为骑士的一刻。她用镜头语言最直观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理想的陨落,也可以是有尊严的。这样的表达大概很难出自一位男导演之手。在男性导演们的镜头下,失败或是灰暗或是惨烈,几乎没有中间地带可言。但赵婷的可贵正在于,她用她特别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现了牛仔电影的另一种拍法。《无依之地》的可贵,某种程度上也正源于赵婷的这种女性视角。《无依之地》讲述的一个60多岁的女人在经济大萧条中失去了一切,她把所有家当搬进一辆房车,开始了穿越美国西部的旅程。开车穿越西部这件事,放在六十年前,是男主人公骑马挥斥方遒的西部片。放在十年前,是放逐自我、去荒野里寻找生命终极意义的垮掉派代表作《荒野生存》。但在赵婷的镜头下,人踏上路途并非是要去穷极生命的意义,而是面对困窘的处境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人并非去征服土地,而是无所依傍,唯能与大地作依。故事开始于2011年的冬天,美国石膏公司关闭了建立了88年的工厂。这意味着整个小镇也将随之关闭,也意味着当地数百工人无家可归。为了生存,这些失业者奔往全国各地,在流动的人群和空间里搭建临时社区。如果让著名左派导演肯洛奇来拍,藏在生活之后的悲凉底色肯定会被挖掘出来,他会细细剖开生活的暗面,告诉我们这群人何以至此。故事的悲惨指数,大概会就此指数型增长。但在赵婷这儿,生命底色固然悲哀凉薄,却也有一层诗意与生机缓缓淌过,他们相互相融,共同融成一种空旷与苍凉的维度。主人公时常是自我封闭式的,是缄默的。但土地景观却成为人物的另一面,让我们得以透过土地,返过来去窥探人物的内心。一开场,失去丈夫、失去工作的弗恩,内心的苍凉早已透过冰蓝色的雪地和全景的荒芜被我们一览无遗。我们看见她裸着身子,被山川浸润。我们看见她仰起头,大口呼吸空中的湿气。我们看见这些游牧者集聚在一起,燃起篝火,在火光中念了一首首的诗。到最后,我们甚至看见弗恩的世界里几抹暖色被点亮了。她遇见一个珍惜他的男人,他告诉她,可以不用再漂泊了,可以驻扎下来。这一幕,景别缩窄,情绪在暖色调中升温,我们轻易感知到了,原来她也有片刻想要安定下来。《无依之地》的摄影,出自赵婷的男友——乔舒亚·詹姆斯·理查德斯之手。这位掌镜过《上帝之国》和《骑士》的摄影师,为影像赋予了一层泰伦斯马力克式的诗意和哲思,让影像缓缓流淌,焕发出一层能够与人物共同呼吸的生命力。也正是这样的摄影,让我们得以感知人与土地的关系。赵婷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并非占有式的,而是相互依傍。被剥夺了一切的人们被迫上路,被迫变得赤裸。但恰恰是这种赤裸,让人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换句话说,正是人的无所依傍,让人和土地变得相互依傍;正是这种归于自然的赤裸,让人折回了生命的原初。游牧,是一种无意义的游荡,但也恰恰是回归生命原初的折返。赵婷的成功,并非是偶然的。她让我们脱离了传统的男性视角,从另一种方式进入这样一群人的生命,感受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在当下,意义斐然。从这一层面来说,赵婷进入漫威体系,转型成为商业片导演这件事对于旁观者来说,多少觉得有些可惜。如果说当年李安的成功,除去他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多少也源于东方视角在好莱坞的缺失。那么赵婷的成功,当然也不乏当下的女权因素。自身的敏锐与当下的契合,造就了如今的赵婷。而我们现在所能期待的,是赵婷的《永恒族》不会重蹈李安《绿巨人》的覆辙,希望这位华人女导演的天赋和独特的视角,能在好莱坞的加持下大放异彩。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这次,章子怡也不行了关于《有翡》,只有观众是诚实的看尔冬升和郭敬明,能不悲观吗?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1年1月16日
其他

这次,章子怡也不行了

章子怡主演电视剧,喜不喜欢她的人总要好奇去看一眼的。但其实我早早就对这部剧不抱多大希望,从原名《帝王业》改为《上阳赋》,带上多具有硬实力的电影演员,总透着一股虚心。拖了两年,它开播了。昨天早上十点上线,今天它的豆瓣评分是这样的。没有流量粉加入来自欺欺人,可以说它失败的看相非常直接。我看出了一丝不妙,不仅是这部剧的难看,也包括窥见某个电视剧创作群体的不妙。这部剧播出一天,观众对于它最大的争议就是演员。年近40岁的章子怡从一个15岁的女孩演起,围绕这个女主角的亲朋好友一众角色,都选用了实际年纪比角色年纪大出一大截的演员。如果只是一个演员,那么观众的不满就会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很明显的章子怡演这个少女非常吃力,以及让人看起来就是直接了当的视觉不适。她要演出天真,眼神却是中年人的精明;她要演出和爱侣的耳鬓厮磨,松弛的眼皮却说明着这一切的荒唐和无力;她倒是坚持了一个电影演员的素养,用的原声。但听着章子怡掐着嗓子作少女无辜的音调,对观众而言更加是一种折磨。单人戏尚算折磨,对手戏更加灾难。和皇帝舅舅承欢膝下的日常,像是恩爱夫妇;和青年哥哥的嬉戏,像勉强为之的锻炼身体,导演拍这段应该要想传达主角兄妹相亲相爱,但观感看上去怎么都像是演给观众看的,情感是丝毫没看出来。演员集体性不合适,就让父女、母女、兄妹、闺蜜甚至初恋情侣,所有的情感关系都被套上塑料一样地假。而算起来,演员也只是它的失败最表面的原因。这部剧观感糟糕,还在于剧情套路。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利用女主角的旁白进入的,“我叫XX,我的家族是XX,我得到了家族的宠爱,我的及笄礼将掀起血雨腥风”。这是最偷懒的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观众不用动脑子就能看懂剧情,不用琢磨人物关系。但弊端是,只要是这样的开头,后期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就要一直沿用这样的方式了。比如旁白并没有说清皇帝一族的是如何发展的,只说皇族和王氏世代联姻,王氏已经输出了十几位皇后。没有根本动因的呈现,主角群体只围绕一个矛盾展开:要不要让刚及笄的这位王氏少女成为下一任皇后?剧情套路就在于,这个矛盾是完全可预料的,会持续一半的剧情。而在开头女主角的旁白里,二皇子沉默寡言,三皇子温柔善良,毫无疑问,这位温柔的三皇子即将就是女主角的初恋恋人。这是被无数偶像剧腌渍已久后,观众的自觉反应,已经不需要做“再教育”了。所以在毫无前情铺垫的情况下,女主角就和三皇子相爱了。很明显,剧情设计与市场上的大多偶像剧情节雷同,制作方已经不抱任何创新的想法。传统偶像剧里,女主角一定不会和最初相爱的恋人在一起。剧情此刻生生插入了前方战场的将领英姿,暗示这才是男主角。再用模仿《大明宫词》的夜游灯会,和类似《琅琊榜》的迷奸戏份,来打破反派一方王氏女一定要嫁太子的定论,以及开启男女主角的初相遇。《帝王业》又改名《上阳赋》,名字不管怎么改,都透露着要书写主角一生命运的野心。但人物命运往往最难琢磨,太平公主年少灯会遇薛绍的惊艳,背后埋的是对方早有家室的精心动魄,才会有情到深处,无法原谅自己终自戕的悲剧结局。《大明宫词》是贪恋一时欢愉不知命运早已写好筹码的悲剧;而《上阳赋》是“命运皆在我手”才拍得轻而易举毫不动情的敷衍。演员和剧情都不走心,也就不要要求制作组在其他部分的用心了。整部剧的美术设计和造景堪比十八线小网剧,充斥着现代风格设计的皇宫;明显因为演员年纪摆在那里,而破罐子破摔的妆化。从里到外纯粹的粗质劣造。说回来,也许是观众误会了这样一部可能真正意义上,确实只是一部小网剧的电视剧。是谁给了我们错觉,觉得这是一部用心大制作的正剧呢?章子怡。“章子怡从电影到电视剧的一次下凡”、“章子怡选中的剧本”、“惠英红、赵雅芝等老戏骨加盟”等等口号,都让我们误以为,这是一部至少会很认真的剧。但事实上,也可能是章子怡和一众所谓戏骨的加入,才给了制作方敷衍的底气。某种程度上来说,《上阳赋》和《有翡》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有翡》是资本仗着流量的优势,于是肆意玩弄剧本、敷衍制作,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只要有流量在,最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上阳赋》也自以为依仗章子怡拿到了“免死金牌”,所以40岁女演员演15岁少女,他们视而不见;剧情也不肯好好打磨,用的还是十几年前被用烂的玛丽苏情节。以往的经验确实会给他们带来好处,那就是冲着章子怡的头衔,确实会有很多观众打开这部剧。但真正能留下他们的,还是用心和真诚。这次,章子怡也不行了。以后,任何一个演员这么干,都不行。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关于《有翡》,只有观众是诚实的看尔冬升和郭敬明,能不悲观吗?《一秒钟》挺完整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1年1月10日
其他

关于《有翡》,只有观众是诚实的

《有翡》这部剧看起来让人兴致缺缺,其豆瓣主页倒是很有意思。上面是粉丝在短评区极力挽尊的集体五星,下面是粉丝无暇顾及的大批一星长评。看过只觉粉丝之辛苦,盼了一年等来的偶像新作,想不到仿佛全世界都要来作对。而现如今的粉圈思维大多都是:说剧不好,就是在说我偶像不好。但不知道粉丝有没有换过一个思维,你们口中这么优秀的偶像,在剧里都如此鲜活贴原著人物了;嬉笑怒骂都和之前的角色完全不同了;很多时刻都能让你们共情了,观众还是在说这剧不好。有没有可能,就是剧不好?它的粗制滥造敷衍了事,某种程度上埋没了你偶像的努力,该不该骂?演员和剧当然不能分开谈,粉丝只看到剧集有了成绩,是要算到自己偶像身上的。却没想过,如果制作方从一开始就不负责,骂名也是要你偶像担,自欺欺人不是办法,尽早搞清楚观众不满意的原因,说不定还能摘出自家偶像。实际上,大部分观众对这部剧的不满,在最开始,可能真的和演员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在整部剧各环节都做得敷衍的时候,演员的问题就只是整部剧里相对小的那个问题。《有翡》的制作上,可以说哪里都是问题。首先,从造景上看,这部剧拍得就很像情景剧。当然,《有翡》并不是喜剧,从定义上就和情景剧沾不上边。但它对外景的吝啬,让观众看它就很容易产生在看无聊情景剧的错觉。到现在为止,这部剧的大部分场景就是特效和棚拍。第一集重头戏洗墨江,特效就不必说了。谢允闯过洗墨江,藏匿在江边的树上,准备伺机而动进入四十八寨。在树上他还旁观了晚上周翡和表哥夜闯洗墨江的惊险。这算得上是剧情里的重头戏,都是在棚内拍的。谢允藏身的树,明显是模型;三个人惊险在江上躲过牵机阵,脚下踩的石头是泡沫的。周翡父亲受命下山,重要的父女告别戏,周翡这个抠图,也是假的。古装戏里不可避免是要用假景的,但号称投入几个亿成本的《有翡》,假景用得太多了。剧里女主、北刀等人在山洞对战青龙主,算得上剧情里的小高光时刻。但这个干净得一尘不染的山洞,就让这场对战看上去像过家家。周翡等人躲避青龙主、受伤后被谢允背着走出丛林,包括四十八寨里山林的景,几乎看得出来是一个地方。一个靠无数假石假草垒出来的山林。四十八寨山下密林假景制造的假空间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空间的不真实,很容易就能让观众看起剧情来觉得无法投入。更何况《有翡》自称武侠剧,武侠剧观众最看重的江湖,在假景堆砌的基础上。几乎没有呈现。但看年中一部投入远远比不上《有翡》的《少年游之一寸相思》,这也是一部自称武侠剧。主角人等躲避雪狼的山洞,虽然看不出真假,至少从光线到置景,都让观众相信这是真的。《少年游之一寸相思》相信这是真的,才能相信主角正在经历的,才能相信这群人正置身的江湖。江湖的重要元素是什么?观众没见识过的奇人异士;恩怨侠气纠缠。古装江湖从根本上来说,不过也是一个被创造的概念。要让观众相信这个概念,以及进入这个世界,就不能过于假。周翡走出四十八寨,山下经历的一切都是她成为一代女侠的基础。牢狱里救出谢允、道长等人,学了道长口诀;知府后院里遇到段九娘,得了枯荣真气;杀青龙主,又从北刀处学了断水缠丝,步步进阶。但这些剧情都是在假景里发生的。仿佛一出出粗制滥造的情景剧。二来,既然要拍武侠,就避免不了观众对武打戏的苛刻。它也做得很敷衍。不看配角的打斗戏,只看周翡。
2020年12月27日
其他

看尔冬升和郭敬明,能不悲观吗?

热闹了几个月的《演员请就位2》,终于在昨晚落下了帷幕。四个导演加上总决赛请来的陆川导演,执导的五部短片逐一放映结束。例行的演员票数汇总,总冠军的出炉,加上制片人队伍市场购物一样的吆喝,漂漂亮亮地结束了。一部s级综艺,伴随着点评嘉宾的恶评、流量演员起起伏伏的演技呈现、几个导演之间的你来我往,伴随着每周六晚的热搜,对于制作组来说,大概也赚到了本年度定好的目标成绩。对决赛现场在座的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应该都是一场不亏的游戏。只是真人秀的本质大于演员演技呈现的本质,同时也让本季《演员请就位》差评出现得越来越多。从根本上说,把演技这件事搬到真人秀里,大概率上讲,国内综艺团队能做得惊艳几乎是不可能的。保证不泯然众多综艺的方法,也大概就是这个节目呈现的这个样子了。只是,也许是决赛气氛被打造得像末日狂欢。在这个狂欢的气氛里,反而更让人冷静地看待这档节目。别的不说,在尔冬升和郭敬明的作品里,依稀能看见这个行业沉浮更迭的幻影,一时之间,唏嘘之余不免更悲观。来看郭敬明这出《无量》。郭敬明能从上季待到这季,总是有他的聪明之处。很多年前他和韩寒对峙正火热之时,就有媒体总结过郭敬明真正的本质:商人。商人最懂市场,按需供给。上一季的《AI》赚足了路人的肯定,有几大王牌。一是演员选择。长相斌不太符合主流审美的金婧,和长相正好符合大部分观众对于鲜肉审美的郭俊辰。让这样一对演员演绎青梅竹马的恋人,首先从视觉上就满足了一些女性观众的自我代入。二是情感塑造,郭敬明很擅长在情感题材里挑拣能迅速抓住观众关注的关键词,比如牺牲和等待。机器人为了女孩牺牲自己,并且无怨无悔化作机器,等待在杂物间里,守候女孩想起自己。情感上突出,很大程度上就拿到了通关密码。虽然仍然有一部分清醒的观众看破他的迷阵,窥见他情感密码背后,内里虚弱的拍摄技巧和不堪细品的文本内核,但二者的冲突,在另一个层面又为他贡献了讨论度。本次决赛的《无量》,仔细看来,仍然是这个套路。演员选择上,有了第一季的经验,加上本季节目开始前长时间的筹备时间,郭敬明大概一早就准备好了这个剧本。所以从节目开始,力排众议坚定不移地选择何昶希,以及丁程鑫,流量明星的粉丝加成,让两位演员顺利走到了决赛,达成了他的初衷。情感塑造上,经过从2019年到2020年整一年时间,他以商人拥有的精准嗅觉抓准了“社会主义兄弟情”元素.并且用这类型作品市场观众最喜欢的元素进行堆砌,有了这部《无量》。从耽美受众、流量、制片人考量等个角度来说,这片子都击中红心。人物设定上,两个男性角色是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后期仍旧出现了郭敬明拿手的牺牲关系,甚至到了结局,熟悉的守护、等待关系再次出现。细节上,何昶希的角色为了刺探对方假装杀狗但没杀,带着一个瞎子走路是靠一把剑,且这把剑到结局都是串联两个主角关系的重要物件。这种从成功的市场作品里学来的小招,无疑瞬间就能俘获一帮观众。画面上,急于证明自己实力的郭敬明,在很多时候都靠大量的理论知识来支撑自己的创作。第一季这部分相当薄弱,不难想象这一年他又恶补了多少理论知识。本季先是用《画皮》试水,大量慢镜头的使用让整部片子看起来不伦不类。到了《无量》,更是明显加力,除了明显多了很多的实景拍摄,一场竹林里的打戏,从动作设计到远景细节设计,都足见野心。不是说他对于画面的思进不值得肯定,在郭敬明身上的一个根本问题,还是陈凯歌说的那句话:他需要拓宽自己的审美。而这个范围不仅包括画面,还包括题材。表现形式上琢磨再多,沉在下面的仍然是以貌美爱豆为基础的伪爱情故事。观众跟随镜头飞上竹林上空,看到的是要追赶《卧虎藏龙》的野心。镜头沉下来,仍然是网文小说里武士和孱弱少年那点暧昧。觉得别扭和轻浮,是难免的。郭敬明的问题就在这里:根深蒂固的商人的精明,和不甘示弱对电影艺术填鸭式吸收、自证式显摆,二者纠缠,格外别扭。要名又要利,其实没几个人能做到。再看尔冬升这部《舞台姐妹》。本季节目里,尔冬升一战成名是第一期就对流量演员毫不客气,句句说的是观众心中肺腑之言,姿态也相当无所畏惧。蜷缩久了的观众在他这里找到了出口,把“叫醒沉睡的人”的任务单方面交给了他。于是相应的,在他这里加足了滤镜。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是这样一帮观众,也是在近几年的影视环境里浸淫已久。所以带着既定标准看尔冬升在节目里拍的几个短片,总有种望子成龙反成虫的失落感。而为什么说,直到决赛才彻底看清尔冬升和郭敬明的巨大反差呢?《舞台姐妹》的呈现方式其实和尔冬升前几部短片一脉相承:非常单一的棚内置景、镜头直接对准演员。一直到《舞台姐妹》这出短片,他的剧本都不能说是完整的。但反过头来再品他曾经说过的话:在演员的节目,他的重点就是演员。抛却一切导演表现技巧,给到演员更多的表现空间。张月这出短片里的表现,可以说是本季她的高光时刻。剧本里试戏环节,从笑的到哭的,从癫狂的到故鬼魅的,从容貌朴素到一袭红衣的曼妙女郎,尔冬升给足了这个组内重点演员表现空间,相信也让一部分观众发现了张月作为演员之前并没有被发现的潜质。归根到底,是尔冬升对节目的理解颇为实在。该给演员的镜头,一点都不少。尔冬升和郭敬明明显截然不同,为什么不同?上周尔冬升发泄愤怒,拿郭敬明的一句话问了回去:你学什么体系的?这就是根本。尔冬升几乎是伴随香港工业化电影体系成长起来的一代影人,从演员到导演,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做过来的。电影工业化,其实就代表了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责保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度。而郭敬明本身非科班出身,赶上了混乱的大陆电影经济和粉丝经济发酵时期,以一个《小时代》系列意外把他抛到顶端。为了守住名利,以及博得更多的名利,饿虎扑食般的恶补也没法一口吃成胖子。这样一对比,那行业浮沉的幻影在两个人身上就有了完整的投射。最后看现实。这样的两个人,背后代表的模式孰轻孰重?现实就给我们看到了。一边是刘德华新片要上映,在薇娅直播间亲自买票。眼看20万张票一秒被抢光,他愣在当场。随后还像小孩一样开玩笑,不聊天了,直接卖票吧。尔冬升在《演员请就位》第一期教导流量演员时,曾经几次提到了刘德华、梁朝伟,在他的时代里,这二位也算是那个工业体系里兢兢业业的螺丝钉。几十年后,再看刘德华在直播间里看经济浪潮下电影经济的新模样,让人颇有种”廉颇老矣“的慨叹。而摇摇晃晃无根无基的郭敬明之流,短期内会被扎实的工业电影派系消解吗?也不太可能。决赛现场,制片人们争抢着拿过话筒挑选自己心仪的演员,骄傲喊出自己公司筹备的影视项目,竟多半还是青春情爱和大热IP女主戏。IP流量、粉丝经济,这些催生无数郭敬明的元素,仍将让更多郭敬明拥有更多话语权和机会飞升。随着镜头落下,地面一片虚无。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一秒钟》挺完整它改变不了什么,但听一点是一点这特么才是恋爱戏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一秒钟》挺完整

《一秒钟》上映几天了,好事者惊觉此次张艺谋似乎没有拿到票房大卖的“密码”,上映5天了,票房还没过亿。这个成绩对比张艺谋以往院线作品成绩来看,确实不算好。一边是新谋女郎在不断地上热搜,一边是媒体稿不断地报道这次的“未爆”。《一秒种》是张艺谋近几年来命运不太好的一部作品,从柏林电影节主竞赛退出,再次剪辑之后获准国内上映,又一次因为“技术原因”,在即将全国上映前,取消在厦门金鸡奖的开幕首映。这种命运,天然地就为影片做了宣传。不管对影片感不感兴趣,观众也要跃跃欲试来看看它了。加上柏林电影节事件之后,为了影片能顺利在国内上映,片方做的宣传方向,也是紧贴张艺谋本身来的。传言略带张艺谋传记色彩的电影,片方又出了名为《关于热爱,不是一秒钟,而是一辈子》的幕后纪录片。宣传曲也用了《给电影人的情书》,如此一来,情怀向也迅速捕捉观众的视线。然而事实是,它的上映成绩确实不太好。为什么?从大部分观众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剧情冲突给得不够。影片从张九声和刘闺女争夺一盘电影胶片开始。女孩偷电影,张九声抢回来。女孩再抢回来,张九声再追,如此两三回,前三分之一在一种公路电影的紧凑氛围里进行着。一个悬念始终吊着观众:刘闺女为什么偷电影?张九声为什么如此执着要拿回电影?解开这个谜,就是电影剧情的第一个小高潮。刘闺女为什么偷,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张九声追到疲惫之时,刘闺女冷不丁出现,自己平静地讲述出来的。她借了电影胶带装饰的台灯,被弟弟烧坏了。为了保护胆小的弟弟,还给人家台灯,她就需要如此想方设法地找到足够长的电影胶带。真相让人动容,但还不够作为剧情高潮点。再就看张九声的动机。在面馆里,范电影的威胁下,他说出了原因:因为自己女儿在电影里,他是为了女儿而来。接着这段剧情,就是影片真正主要的剧情了:修复电影。范电影带着村民群策群力,修复电影的场面堪称壮观,最后影片得以播放的场面也是激动人心。但关于张九声拔山涉水,不惜从劳改处逃出来,争得死去活来要抢回电影的举动,轻飘飘一句看女儿之后,迅速转移重点到修复电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观众做好准备迎接的那场高潮,没有来。一直到影片结束,张九声反复观看女儿的影像,被赶来的保卫科捉走,徒留一张包胶片的报纸落下。一直到结局,观众都没有得到理想中的那场震撼洗礼。这是它此次未俘获大量观众的表面原因。在这样的叙事下,电影看起来也略微割裂。修复电影的人群中,有三种人,一是群众,为这个仅有的娱乐活动,不仅贡献家里各种瓢盆床单,更是在范电影的指挥下,乖巧得像三岁小儿。二是张九声,他看待胶片就如同看自己的女儿,是呵护的。三是范电影,电影胶片和放映电影给予了他一定的社会地位,这胶片是他的权利钥匙。他们都爱这电影,出于各种不同的私心。这里的爱五味杂陈,但统一是爱。张艺谋拍得非常神圣。屡次借助幕布背后的灯光,逆光拍摄让悬挂在绳上的胶片散发神圣光芒。擦拭胶片的人们,也似乎有着最圣洁的情感底蕴。只有这一段,似乎就与片方前期宣传的情感基调是一致的:关于对电影的爱,支撑着这部电影的创作。但电影里更多的部分,展现的是一种压抑。开篇就是茫茫黄沙里跋涉的张九声,漫天黄沙,他貌似没有目的地。画面里,人物始终是被黄沙挤压的。人物甚至几度都要被下方的黄沙顶出画面。包括影片结尾也是如此。张九声被保卫科的几个人绑架着推搡着走向远方,人物始终被挤压着。这种围绕张九声的压抑感,没有通过剧情明确地解释清楚。反而在剧情最高潮的地方,利用修复胶片的热情和神圣,十分不恰当地暂时推走了这压抑,又在结尾的时候,再次出现。这种矛盾感,使得电影看起来更加模糊。观众在那种罕见的热情和通过画面直接呈现的压抑中左右摇摆,一度可能会不知道,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包括结尾二年后的结局。从小乞丐到相貌清秀的亭亭女孩,从无父无母的状态,到看着恢复高考通知嫣然一笑,除了张九声没拿到胶片的遗憾挂在观众心头,其实应该有更多疑惑,刘闺女的巨大转变从何而来?这个结尾对让人不适的地方,是完全忽视了曾经围绕着张九声的压抑感。这种视而不见让电影的割裂感更加严重,几乎直接击碎了整部电影。问题根源在哪里:它的不完整。关于张九声要看女儿的真相,真正的高潮点,应该是他说出女儿在争着背粮食而死亡的真相处。这个真相既然串联张九声的压抑,也能串联群众为了看电影修复胶片的疯狂,这种疯狂的爱背后,是个人命运被碾压忽视的悲哀。于是那种对电影疯狂的爱,实际上也是一种悲哀。以此,电影才能完成真正的统一的情感表达。但残缺的这个《一秒钟》真的不好吗?某种意义上,似乎是一种巧合,完成了一次和现实的互文。《一秒钟》的命运从退出柏林电影节,到“张艺谋电影情怀“的宣传方向,到最后真正的呈现在院线的样子,它用残缺证明了,这部电影其实是一个谎言。它貌似饱满,实际并不。它需要观众自行补足资料再来观看、删减、增加和想象。而在你这样自行补足资料再来观看、删减、增加和想象之后,你才会体味到电影本身的样子,可能是充满愤恨与悲哀的。张艺谋真正要表达的情感未能在电影里完整地叙说,反倒是利用这部电影的命运做到了。他心底的悲哀、愤恨延续要今天,换一种形式仍然存在着。这么说来,《一秒钟》又是完整的。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它改变不了什么,但听一点是一点这特么才是恋爱戏年度最佳诞生!可不只是「爽」而已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0年12月1日
其他

它改变不了什么,但听一点是一点

新一周,大概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一部有点特别的独白剧上线了。《听见她说》的宣传也就提前一周才慢慢开始,打的是赵薇制片、参与导演的口号,还有杨幂杨紫这样颇具流量的女演员参演。赵薇制作初心来源于英国的一部《她说》,给当代女性阐释自我的一个渠道,说的都是当下国内社会语境下,围绕女性的一些困境。第一集才播出,就获得漂亮分数。这集是演员齐溪出演,饰演一个有着严重外貌焦虑的女孩。赵薇说拍它需要点勇气,筹备了两年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因为类型独特题材在某些人看来还“偏激”和“无病呻吟”。但幸好,是拍出来了。还内核沉稳,姿态大方。就拿这播出的一集来说。画着精致夸张妆容的女孩,对着镜头道出自己的网红身份,自傲于化妆技术的鬼斧神工。然后在屋子里找上各种光线、角度、姿势拍照,在众多自拍里选出最好的几张发朋友圈,神情自得地等着点赞和赞美涌来。她在沙发上笑的肆恣,轻易就满足了。然后,她停下笑,面有所思,再说起自己从学生时代的丑陋到如今的蜕变。多年后同学聚会,曾经嘲笑过她的男同学对她惊艳不已,醉酒后表达暧昧。她自知脱胎换骨,狠狠怼回去,快意恩仇。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双眼皮贴早已歪掉,而她不知道怎么歪掉的,更惶恐它早就歪掉。而她在老同学面前的得意,是不是要就被这根双眼皮贴毁掉,是不是她又提供了新的被取笑谈资?她换了位置,随着讲述挫败地来到化妆镜前,边卸妆边说起自己曾想到要去整容。和蔼的医生摸摸她的脸骨,端详她的眉眼,告诉她,你很好看。她在镜前痛哭。这集将外貌焦虑,我觉得说它好,得先说文本。女孩子想变得好看,和有外貌焦虑,是两码事。单纯从自己认可的美出发来改造自己,是变美;一味为获得别人的认可,甚至到偏执,才是焦虑。片子用自己的节奏完成了这种情感上的递进。打扮精致的女孩,一出场没有异样。只从看到朋友圈点赞之后的窃喜到狂喜才让人看出端倪。又到讲述同学聚会上大仇得报的得意与恨意,再到回家看到双眼皮贴脱掉的神经质,那种明显不同于正常状态的焦虑才浓厚地溢出来。我看片子前半部分像看戏剧演出,后半截才有真情实感的代入。女孩对着整形医生说要垫下巴削脸垫鼻梁,医生告诉她,你很好看。这种纯粹的肯定,让她流下眼泪。也随着医生的疑问,开始迷茫,到底她是怎么觉得自己不好看的?最美的才来到,她素净着脸坐在浴缸里,回忆起人生里觉得自己最美的时候。妈妈给她买过一件小裙子,她穿着它,活力轻盈又强健,觉得自己要飞起来。观众一时都在说,这时真美。文本集中在这女孩的自我讲述,而她自我的讲述是由外到内的。随着妆容一点点被卸去,她的心一点点被剖出来,她自己才发现,那些精于心计的自我雕塑,还不如那个儿时穿上轻盈裙子的自己来得美丽。而观众也发现,那个执着于精致妆容和自拍角度的网红,也不如沉浸在自我欣赏里的素颜女孩美丽。片子时长有限,摄影技巧也并不炫。自我审视的主题,用了很多固定特写镜头,就直接有对话的坚定力量了。但与此同时,它提供的两种视点也很值得玩味。一种是女孩自我审视。这种女性自我审视,目前来说,在国内并不多。女性一贯是被审视的,作为职业者、妻子、母亲等等身份,被评判的居多。这种事情的发生实在是太多了。从被侵犯的女孩是不是穿衣暴露,到沉溺于抖音靳东的大婶是不是太过蠢笨天真,她们被划入到观赏去,被随意观看。但《听见她说》,则是女孩把自己摊在镜头前,观看自己讲述自己。虽然前者是真实发生,而后者是独白剧扮演。可很明显,大部分女性在自己的心理都完成过这个女孩自我审视的过程,情绪转变几乎一模一样。把心理搬上小荧幕的样子,格外坦荡。另一种,则是它作为影视作品自带的一种,来自社会审美的审视。也就是来自观众的。齐溪的表演让女孩的情绪过渡完成得非常自然,愤怒的眼泪、被怜悯和欣赏的眼泪、纯真地回想童年的笑容,把观众的情绪一点点拉进这个故事里,她的表演占了一半功劳。但于此同时,围绕着“外貌焦虑“这个话题的观众的习惯性评判,不出所料地同时出现了。在她说自己脸略宽,鼻梁不够高,还有雀斑的时候,弹幕都在附和。甚至在开篇,点评她妆容过浓、并不好看的言语,也随时出现着。肩膀不够窄、背太厚、发量不够浓密的评语,这些驱使女孩开始这场自我审视的元凶,与这场自我审视同时进行着。有观众称,倒像是一场荒谬的行为艺术,使得这部短片达到了真正的完整。所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部短片或许毫无意义。它改变不了大环境加于一个女孩做“臻品“的标准,也无法彻底地完成社会审美的更多元化推进。它只是说出了一些存在的真相,近乎勇猛地道出了大部分人生活的真相。“聊的是稍纵即逝的热搜,过的是轻薄短小的生活,不容置疑的标准,简单轻率的判断,刻舟求剑的效仿,掩耳盗铃的附和,狭窄,逼仄。”听到一点是一点。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这片好懒这特么才是恋爱戏年度最佳诞生!可不只是「爽」而已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这片好懒

要说最偷懒的纪录片,我觉得不会有纪录片比《早餐中国》更懒惰了。这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三部,以每集10分钟左右的时长,记录着中国各地的诱人早餐。有些早餐当地人都未必知道,仅仅是小县城里被热爱追捧的,或者仅仅是一家小商户自己的改良之作。加上每集拍摄套路几乎没有创新,统一的食物特写、到商户老板的工作日常,最后以一首老板最爱的歌曲结尾,第三季,这种本该让人看了无限乏味的模式,一路承袭了下来。但这些都不能避免观众给它打高分,而且还是高得略微离谱的分数。所以,它的魔力在哪里?每集时长不长,就胜在了这种小而短。早餐时间本就是不长的一顿,选择打开看这部纪录片的人,大概也是奔着十几分钟的时间正好下饭。而制作组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在统一的套路之下,总能“因食而异”,把一部微型纪录片,拍得活色生香。先是瞄准食物。下水的海鲜各个洁净,海鲜市场的腥鲜,热水锅里煮熟的蚌类、虾类透出的粉红色,面汤热气一浇,没吃都觉得全身上下暖了。驴肉、牛肉馍这类扎实的肉类,则拍得生猛。大块的驴肉从卤水里捞起来,沉默的陕北老汉满脸皱纹,都为这夯实的食物增加了浓厚的历史气息;牛肉馍则是和洋葱、粉条混杂,再用面皮裹上,在热油锅里反复翻转煎熟的。煎馍的老板块头壮实,给馍翻面直接用手去拖。肉身相搏,在这里不是暴力,而是食欲,就有点妙。汤包的面皮要做到极薄,和筷子头的一点肉锅在一起,和上热汤就是热乎乎的一碗。做面皮的老板面皮白净,揉面过后的工序就不给节目组拍了,说是秘密。再出现在镜头前的面皮,比A4纸还薄,能透光,就格外清秀。还有湖南的这道鸭子粉,夫妇俩把鸭子分肉、掌、内脏解剖了,分锅炒熟,再加了湘菜里热辣的鲜辣椒。鲜到流油,猛到呛鼻。
2020年11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这特么才是恋爱戏

又一部新剧异军突起,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短短几天内评论一路高涨,目前为止9.5。按类型来分,这部剧的观众不会很广。和泰国曾爆过的《暹罗之恋》一样,这是一部面对腐女市场的同性爱情题材剧。但此次拿出来说,实在是从各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电视剧行业标杆之作,尤其是一些打着甜蜜恋爱标签,兴冲冲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却惨淡收场的剧。来看看爱情该这么拍。整部剧故事背景设置在泰国普吉岛,男主角德和欧儿是升入初中相识的好友,时间线从初中拉到高三考大学前夕。据传本剧导演是《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忠实粉丝。于是,同样是一段发生在夏日的隐秘爱恋,在影像上处处都有迷弟导演献上的致敬成果。多处人物在画面里的位置,和《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如出一辙。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下:《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下:《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浓烈的色彩暧昧而华丽,随处可见。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年度最佳诞生!可不只是「爽」而已

截至目前为止,我本人的年度最佳美剧诞生了。不仅豆瓣9.3,MDb和烂番茄也都显示,这是今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剧集之一。《后翼弃兵》,又名:《女王的棋局》。6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刚露出一点自由的苗头,但整体仍趋保守。白人男性当道,象棋界尤其如此。而一个9岁小女孩凭借其天才,在一个男人的帝国里突破重围。第一观感是,又一部大女主爽剧。9岁,在地下室里第一次见到象棋。仅靠观察就摸清了规则,无师自通。一开窍,直接在高中象棋部里1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中年困境,是演技硬伤的遮羞布吗?

《演员请就位》,热度持续高涨。就位的不止是导师间的撕逼,还有中年女演员们水涨船高的焦虑。形象、演技、人气,《演员请就位》拿来评判演员们的东西不外乎这三样,对于女演员来说,更是如此。今天,我们不妨就用这三个标准,来对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进行正面剖析。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感谢《演员请就位》,让我认清真正的电影是什么

李诚儒和郭敬明的一席battle,让《演员请就位》再次抢占热搜高地。热搜的源源不断来自于一个字:爽。这是大多数观众对《演员请就位》的直观感受。这种爽感源自于两方面——一是我们终于看到,有人替我们说了“不”。在这之前,我们看过太多虚以委蛇。利剑刺穿胸膛,却仿佛刺到了一块死肉。哭戏是干瞪眼,在强光照射下才因不适勉强挤出一滴泪来。还有自称文青的,每天在想象性的文艺中悬浮生活,当他皱起眉头时,我们看到了对于生活的一次拙劣模仿。我们都看到了,不仅仅是艺术在萎缩。是连本就不高的门槛,都在从有退化成无。这就是为什么尔冬升和李诚儒的每一次发言,都让人想击节赞叹。这种认同,源自于终于有行业内的正常人,站出来对这片日渐萎缩的景象说了“不”。他们在说,不是的,即使农田在萎缩,你也不能把蔫坏的苗子和好苗子相提并论,你更不能用资本的强力偃苗助长。当然,某种意义上观众的爽感来得有些卑微。因为对真相的捅破,本不应该如此姗姗来迟。爽感来源二,则是我们终于看到,演技上的“是”。是能把小三演得让人恨之入骨,也能演出一个临终病人的脆弱和坚决。是能把香港口音蜕得一干二净,把自己剥掉一层皮,真正进入到一个可怜女人的痛楚和悲哀。更是能用非凡的感受力去演绎一个超出自己经验的角色,不是模仿,而是去重新塑造一个角色,还原她的血与肉。看到真正的演员对假冒伪劣者的“吊打”,是爽。但真正要问的是,这就够了吗?我的答案恰恰是,这远远不够。引起我注意的是两个片段——《隐秘的角落》和《少年的你》。刚好是这两年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剧与电影。而对这两部作品的翻演,恰恰暴露了整个影视生态巨大的困境。先说《隐秘的角落》,整个段落给我的感觉是三个字:不对劲。要给原版作个定性的话,我称这段为:两个母亲的战争。马苏和倪虹洁的不对劲就来自于,她们演的是两个女人的战争。来看看原版吧。当王瑶用景区广播大声侮辱周春红时,周春红的反应是:着急,但克制。为什么克制?因为理解。理解王瑶作为一个母亲丧女的悲痛,于是理解她会绝望,会歇斯底里,会不管不顾地想制造出一个凶手。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愤怒和同情的两相权衡后,选择的焦急和忍让。这是一个母亲作出的选择。对面的王瑶呢?听她的声音像疯子,可脸上是极度的冷静与决绝。她是带着必胜的决心来的,为的是两个字:报仇。不仅是认定了你就是我的仇人,更是要像一头母狮般撕碎你、咬烂你。不仅要击溃你,更要通过毁掉你的儿子击溃你。这是另一个母亲作出的选择。无论是周春红还是王瑶,她们所有的动作与表情,最深层次的动机都来源于自己母亲的身份。她们所要保护和捍卫的,都不是自己。正是因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周春红要踏进那间广播室,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抖露出最深的耻辱。她说,事发当天,她和马主任去开房了。说出这件事,无异于是一次当众的自我凌迟。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母亲被迫讲出私事时的羞耻和疼痛。恰恰是一种极度的坚韧扑面而来。支撑这种坚韧的,绝不是一个女人的自尊。因为这种自尊,早已经在前夫娶了这个女人时被打得稀碎了。她仅剩的只有儿子朱朝阳。唯一能支撑她的,只有母性的坚韧。但与这种坚韧并置在她脸上的,还有一种惨淡。注意到没?她在说完这番话后,神情松开地笑了一下。她知道在两个母亲的较量中,自己获得了一次惨淡的胜利。但这胜利,几乎是把自己扯碎后磨烂在地上的悲哀胜利。这是一种把悲哀和无望揉到了一起的惨淡和空洞。她知道自己捍卫住了自己的儿子。但她也知道,这一刻往后,只有儿子了。而倪虹洁和马苏对这一段的演绎呢?是溢出屏幕的对对方的憎恨。在原版中,当刘琳站在广播室外,她不仅是着急,更是紧张——她不知道王琳还会做出什么。而倪虹洁未免太过冷静了点。这大概是她的一种策略,为了与入门后的阴狠形成大反差。但这种狠,某种程度上是单薄的。在她狠劲有余、痛感不足的发言里,我们看到了一种自我牺牲的坚决,以及残酷厮杀后的胜利。却看不到一个母亲。看不到一个母亲的无望、悲哀和仅剩的一点小小希望。陈凯歌那句“你的眼里没有东西”,便是在一针见血地指出“母亲”这一深层身份的缺失。而原版的另一个好在于,在周春红取得了一个母亲的惨淡胜利后,朱朝阳的出现彻底击溃了她作为母亲的身份。这一刻,对于周春红来说才是彻底的,被击溃的时刻。看看她的眼神,一种几乎难以置信的崩塌感。而在《演员请就位》的舞台上,这一段以另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演绎了出来。让周春红崩塌的,居然不是朱朝阳的出现,而是马主任的秒变渣男。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这段改编都是灾难。它让一个本就单薄的母亲,以一种错位的方式倒塌了。而结尾走廊处的一次眼神转换,更是直直坠入了爽剧的套路。说白了,反转带来爽,但这种爽感更像一种廉价的安慰剂。复杂的层次,深层的动机,在这一刻通通丢失了。而马苏的表演呢?说实话,比起一个母亲,我更觉得她像一个怨妇。从拿照片的细节起就错了。展示照片这个行为,才不是乞求对方的承认,而是在坚定地宣告对方的罪行。一个骄傲的、敏锐的、几乎失常的母亲,难道不是更应该把女儿的照片拿给围观群众看吗?这是在给对方判死刑,本应该是一场昭告天下的表演才对。正是这个细节,让我从一开始就对马苏的这个角色丧失了信任感。如果说《隐秘的角落》的翻演失败是因为演员,那么《少年的你》的翻演失败,则很大程度上还源于电影感的缺失。尽管本文看似把马苏、倪虹洁、任敏和施柏宇批了一番,但实际上我仍然承认他们是合格的演员。缺失的是对角色的深入理解,仍然在进行浮于表面的表演。这一刻,反应怎么会是懵?而《少年的你》摆在那儿,还是能太直观地看到翻演和原版的差距了。周冬雨的一切都是从情绪里出来的。而任敏,尽管受到导演们的一致认同,仍然看得出来演员如何一步步地在推进她的台词、动作和情绪。但这无可厚非,因为本来好的电影表演就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进入角色的过程。周冬雨为了陈念这个角色,准备了不止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因为寸头的形象遭到了不少的非议,可见沉浸在角色里的时间有多长。这种沉浸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也只有在这种情绪的巨大浸润里,每一个表情与细节才能如此自然地涌现。但《少年的你》的好,绝非可用“演技”二字来概括那么简单。在原版中,切入两人特写的蒙太奇,营造出隔空对视效果的一幕,是全段的高光时刻。但在翻演版本中,从开始的审问到两人的反问,转折过于唐突。像是气氛还没到,就生生煽了情。部分是源于演技,部分则是源于对情节的删减。原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警官郑义把旁人支走,暗示小北自己要帮助他和陈念。小北看着他,说了句“别演戏了”。但慢着,别错过这个长达2秒的眼神。这个眼神展露出来的是不相信吗?我觉得恰恰是相信,小北真的有一瞬间,渴望去相信这个成年人的话。相信他说自己能保护自己和陈念,相信他说承认成人的世界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但很快,这种火光被他自己掐灭了。他选择了不信。再也不信那个漠视孩子伤疤的成人世界,只信他们自己。这一刻,与其说是一种自我捍卫,不如说是对成人世界彻底的失望。正因如此,才有了接下来反问的决绝。而《演员请就位》里细节的缺失,让情感的推进变得强行。当然不仅是细节,整个氛围都是缺失的。就光说原版里打在陈念和小北身上的光束。这是审问犯人的光束,打下来,却像极了圣光。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罪女、圣女、童女三位一体的陈念。罪人一样的坚韧,圣人一样的笃定。1928《圣女贞德蒙难记》这一瞬间情感的喷涌,是灯光、摄影、表演、剧本、剪辑的合力。更不用说尔后将两人巨大的侧脸对话特写剪辑到一起,营造出的隔空对话效果。这一刻,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灵相通。这是电影。而《演员请就位》即使用了多机位拍摄,找来了一班演技不算差的演员,加上名导的指导及剧本的改动,仍然无法还原原版所带来的震撼的十分之一。电影是等。像侯孝贤说的,等云来,等风来。把整个身体都投身到那种等待中,而在这种等待中,就慢慢被环境与情绪浸润。《刺客聂隐娘》电影是撞击。像蒙太奇真正的定义者——俄国导演爱森斯坦说的,两个画面的结合要能撞击出新的意义。1+1>2,这才是蒙太奇。《战舰波将金号》而所谓的电影,所谓的演技更是体验。像郝蕾所说的,所谓的“炸裂式演技”,非常可笑。“所有所谓的大的爆发力,都是你一个戏剧学院大二的时候应该做到的。我们今天一个成熟的演员还要拿大学二年级都不是四年级的一个成绩,拿出来炫耀和作为标杆吗?”郝蕾她说,你要演的,永远是一个人。而人的缺失,或许正是这些演技综艺乃至整个演艺圈最大的困境。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科幻神剧烂尾?没那么简单我们有很多“雪莉”卫生巾自由,然后呢?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科幻神剧烂尾?没那么简单

在《异星灾变》的设定里,此时的世界已到末日,人类分裂为两派,一派是有神论者,另一派是无神论者,两派的斗争直接导致了地球的毁灭。到最后,胜利的是科技更高的有神派,他们信奉的是一个叫密特拉教的宗教。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我们有很多“雪莉”

虽然粉丝一直呼吁“不要再消费雪莉“,但不管是出于“消费”的目的,还是说纪念。关于雪莉的纪录片还是顺利推出了。MBC10日放送的《雪莉哪里让你觉得不舒服了》,时长不足60分钟,几乎算“百科”式地讲述了这位年轻女孩从踏进星途和正盛时陨落的过程。小学五年级被选作练习生,离开父母开始宿舍生活,从演员转到爱豆,恋情曝光,退出女团,及至后来很多网友都见过的社交网络自我放飞时期。这样罗列式的内容呈现手法,其实呈现出的雪莉,在她去世的那段时间,国内各媒体的罗列已经不计其数了。拍摄角度上来说,也模糊。即使请到了雪莉的母亲出镜讲述,以达到纪录片的情感浓度。但播出后这位母亲在镜头前的表现和发言也是受到一波非议。更不用说,纪录片播出后,雪莉的哥哥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抨击雪莉的朋友们,后又在血雨腥风中站出来道歉,引起一波小型的网络战争。所以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始终对雪莉保持欣赏远观的人,也似乎能理解了粉丝的心理:围绕这个女孩展开的舆论风波,似乎总是充斥着恶意和无奈。一个年轻生命的结束,实在来得突然。所以最开始对于她死亡诱因的猜测,其实有种种。合理的不合理的,都在那个瞬间一呼而上。纪录片没有尝试做一个侦探或者心理医生要做的事,只是呈现,就引起了又一波讨论。在看过纪录片之后,关于摧毁这个女孩诱因的几种猜测如下:家人(包括母亲和兄长们)的冷漠;恋人的“抛弃”。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番际遇总要被放大讨论的。但我发现,雪莉的悲剧其实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女孩的悲剧。只是多种典型问题集中在她身上,尤其显得突出。因此大家容易陷入对于雪莉这个个体悲剧的争议和瞩目,而忽视了其实有更多的“雪莉”们在默默承受着,要么等待着逐渐消解,或者在某一天爆发。所以,雪莉和“雪莉们”在承受的是什么?首先很明显的,是亲缘关系的挤压。纪录片里关于雪莉和母亲关系的亲疏其实没有直接的书写,但是寥寥几笔,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小学五年级雪莉就被选作练习生,离开母亲,进入了公司安排的集体宿舍。片中有一段她在综艺节目里和曾经是室友的Tiffany聊起同宿舍的往事,提起对方对自己的照顾,泪流不止。可能她对女性长辈这种亦母亦姐的情感,更容易投射到同事身上,而不是亲生母亲。年纪小的时候,还对来看望自己的母亲说想回家,要对方多来看自己。她真正自杀身亡的这次,母亲接到经纪人的电话听闻她自杀,风淡云轻地问没事吧。在这位母亲心里,女儿曾经自杀抢救回来了,再次自杀也不是什么大事。而她们之间最大的问题,和钱挂钩。成人前她赚的所有所得都归母亲管,恋爱后她逐渐自我觉醒,希望能自己管理自己的财务,被愤怒的母亲直接提出断绝关系,之后几年就甚少来往了。母亲其实可以看作是雪莉原生家庭的缩影,关键词是疏离和利益。相应的,雪莉对于原生家庭来说,是一个能够被不断索取的形象。这样的雪莉,太多了。尤其是放眼国内,这种被要求不断供养原生家庭的女孩子,还有一个专门的代名词叫“扶弟魔”。影视剧里,从樊胜美到苏明玉到房似锦,有着惊人的相似的命运。古早狗血剧里,女性角色被要求相夫教子,以生儿子为荣;过了几年,女性主义大行其道,女性角色又被要求,有了能力和事业,也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奉献”二字,被注入了她们的血液。但你说影视剧悬浮吗?生活真相、职场剖析,你说什么悬浮都行,偏偏只有这些女性让女性观众深恶痛绝。因为在现实里,这种“奉献”更是随处可见。参加选秀都出道了的年轻爱豆,触犯法律一朝落狱,让人啼笑皆非的娱乐新闻里,背后还有个姐姐。打工赚来的钱供养弟弟实现梦想,小孩没学好入狱了,父母还是要这位姐姐继续供养。抖音小视频里能刷到半夜崩溃无奈坐在路边的年轻女孩,因为自己工作多年的积蓄被父母抢走给了弟弟。评论里关于“女孩就要奉献”的风向一边倒,其实是比几年积蓄悉数被抢走更让人浑身发寒的人间真相。雪莉过早进入社会,在成人后急速
2020年9月14日
其他

讲真,你可以用看电影的方式看这档说唱

B站的自制综艺《说唱新世代》,让我一个电影博主看得上了头。两期下来,我感觉我至少看饱了五部电影。因为罕见地,这些年轻rapper们重新挖掘出了说唱的叙事力。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rapper圣代的这首《雨夜惊魂》。从名字开始,它就像极了美国三四十年代的黑色电影。一个以第三人称开始的叙述,指向一个班级里的“异类”。他是个怪物他是个病人他是班上能让所有同学恐惧并躲避的异类看似很平常看似没波澜但一擦肩而过就能闻到让我害怕的气味差不多身高差不多年龄他总写着笔记本从不理会班级上的议论他危险又沉默,大家都在猜测他的“死亡笔记”中隐含的信号。在这个上帝视角中,黑色气味扑面而来。我们开始知悉,这是一个隐含着危险的故事;但真正的危险,来自圣代的叙事诡计。从这一句起,他转换了叙事视角。下课铃响起
2020年9月7日
其他

卫生巾自由,然后呢?

什么东西能引发一场思想变革?在美国,可能是一个黑人的死亡;在英国,可能是旷日持久的脱欧运动;而在最近的中国,只需要一包卫生巾。争议来源于高昂的定价,这背后是对合理诉求的不合理忽略:全国一半人口的日常必需品,却居然以高昂的定价将一大部分人拒之门外。一方面,月经被污名化,成为女性羞于启齿的身体秘密;另一方面,陷入贫困女性们甚至难以拥有保卫自己身体的权利,而在底层贫困链里,这种关于身体、关于性别的羞辱达到了它的最大值。这场变革早需掀起。因为幕布下掩盖着的,是中国一半人口流着血的伤口与她们的失语。同样的伤痕与失语,也出现在印度。提起月经,女性们第一反应是羞赧,低头,抿紧了嘴唇。更甚的,她们感到羞愧,从表情到肢体都呈现出一种难以启齿的极度尴尬。一群青春期男孩坐在那,面对提问,他们一脸茫然地抬头:“月经是什么?”女孩们把月经当成“问题”,男孩们则干脆视之为“一种病”。他们的共识是,月经是不干净的。来月经,成为女孩们生命的节点。“月经”如同一个肮脏的烙印,将她们推入那些大大小小的尴尬、窘迫与危险里。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经期的到来即意味着精神与生理双重折磨的开始,而印度女性或许更甚。一方面,她们需要忍受精神的静音:月经期间,她们被禁止向神祷告,因为“神听不见她们的声音”。另一方面,生理折磨与精神耻感对她们进行着双重夹击:一来月经,只能将棉布放在内里止血,当湿透了就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更换,而这将会全程都受到男性目光的注视。这种令人无法忍受的麻烦与羞愧感,直接导致了大量女童的辍学。而那些被经血浸湿的棉布,有的女孩需要拿回家重新洗净多次使用,有的女性则选择偷偷在深夜拿去荒野扔掉。有时,这些血布会被狗从土里刨出来,脸皮薄的女孩又会重新经历一次自尊的剥落。“月经是我国最大的禁忌。”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伍佰,一个拙劣的时代诗人

《美丽新世界》里,他本色出演一位地下通道的歌手。姜武饰演的农村男青年,在大城市里受尽上海拜金女们的凌辱,在地下通道遇到歌手伍佰,遇到知己般地把自己的落寞一泄而尽。
2020年8月23日
其他

《乐队的夏天》:与音乐无关的焦虑学营销

《乐队的夏天》可谓是综艺成功学的典范,它不仅挖开了一个小众文化的缺口,更在每一期都成功找到大众舆论的浪口。第一期是重塑与五条人的一体两面,第二期引起了对京圈摇滚的讨伐,第三期则把专业乐迷立为靶心引起战火,每一期都成功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层层推高节目热度。节目播出时,豆瓣热评有这么一句评论——“这个时代最接近理想主义的娱乐节目。”我认为,大可不必。上一周新裤子就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舞台上用一曲《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发出了理想主义破碎的最强音。当“梵蜜琳”的logo与“物质的骗局”这样的歌词并置一屏时,摇滚乐在消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合流下败得一塌涂地。彭磊尽可以用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消解一切,或许他心里真的对什么也不在乎,但《乐夏2》让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正在被这个节目所侵蚀。
202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