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在《赘婿》里找女性主义了,来看这部

江原道的猪 迷思电影 2022-03-18

把男频文改成女性消费剧的《赘婿》,最终还是因为对性别问题的不真诚而在一片质疑声中草草收场。


近年来打着「大女主」噱头,实则消费性别观念的影视作品不少,这让那些能够真诚且有效地探讨女性议题的电影显得格外珍贵。


近来,就有这么一部佳作:台湾新晋票房冠军《孤味》。



《孤味》其实也遭受了不少的非议。


有人把它的剧情总结为:五位女人围绕着一个死去的男人的故事。


单从剧情讲,影片的确围绕着这个死去的男人而展开。


影片的开始,是这个家庭的母亲——林秀英,在准备她的七十大寿。


挑选食材,亲自下厨,接送从台北来的孙女。



而紧接着这喜庆的生辰氛围的,就是一场葬礼。


林秀英的丈夫陈伯昌,在她生日这天因病去世。


两人这一生爱恨交缠、相爱相杀的情感关系也就此浮出水面。



在林秀英的世界里,陈伯昌是一个典型的“渣男”。


他喜欢在外乱搞,逼着妻子带着两个小孩进门捉奸。


他欠了一屁股债,递过来一张离婚协议书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他甚至曾经偷过岳父的印章,导致岳父破产去世,妻子从此被隔绝于娘家之外。



而独自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的林秀英,她的一生就在操劳和对丈夫的怨念中度过。


林秀英作为妻子的身份大概是失败的,但作为母亲,她有一份值得骄傲的资本。


她从在路边小摊炸虾卷,一步步经营起台南知名的餐厅。



她独自一人,把三个女儿都抚养得像模像样。


大女儿陈宛青是一个国际舞者,性格自由洒脱,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浪女”。


她的丈夫在家人面前细数她结婚十年来的风流史。


她和十几年未见面的老朋友也可以自如地寒暄,勾肩搭背。



二女儿陈宛瑜是一个整形科医生。


她是三姐妹中唯一有稳定伴侣的,她的家庭维持着一种中产式的稳定。


但在这份稳定中又能看到许多对现状的焦虑,中产母亲坚韧的外壳下也藏着一颗极其易碎的心。



她夹在几个女人之间,用自身的沉稳,身心俱疲地维系着这个家庭的关系。



小女儿陈宛佳性格柔和,却也带着一份未经世事的天真。


三姐妹里她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最多,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帮助母亲打理餐馆,因此也最受母亲疼爱。



三个女儿个性迥异,每个人记忆中的父亲也都有着不同的截面。


大女儿对往事也了解得最多,也被母亲认为最像她那个风流成性的爸爸。



二女儿感受过父亲的关怀,也尝过失去父亲的滋味,因此一直充当着姐妹几个间的调和剂。



出生最晚的小女儿被隔绝于那段复杂的往事之外,因此,她反倒对从小未见的父亲,和那个所谓的“小三”蔡阿姨,有着不被母亲理解的共情和体谅。


在她看来,父亲与蔡阿姨是一对真心相爱的眷侣。


为此她不惜隐瞒着母亲,一直偷偷与他们二人来往。



在这三个女儿的回忆和交谈中,他们死去的父亲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


原来父亲的过往也并非那么不堪。


他曾经当过警察,有过正当稳定的工作。



他也曾经一次没落地参加孩子的颁奖典礼,给予过这个家团圆温暖的时刻。


而在游离于这个家庭之外的“小三”蔡小姐口中,他们的父亲陈伯昌会经常提起女儿和妻子们,不止一次地道出对他们的愧疚和想念。



但,《孤味》想要还原的真的只是这么一个父亲形象吗?


其实,《孤味》真正想要还原的,是母亲林秀英。


“孤味”本指一个餐厅只专卖一种料理,并把这种料理做到最好,后来延伸出另一层意思,指人对于事物的专注态度。


影片中的林秀英一生专注于食物。


她的招牌是虾卷,从路边摊一路卖到开餐厅。



而在情感上,她也一生只专注于一个男人。


但这份情感上的专注,一不小心就成了不愿放手的执念。


在林秀英自己的记忆里,她是一个为丈夫无悔付出的妻子,面对始乱终弃的丈夫仍然会说,“做夫妻是一辈子的事情”。



她更觉得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会在女儿们每次为父亲说话时大发雷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在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渣男和父亲形象的同时,也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林秀英。


陈伯昌的警察工作,是林秀英嫌钱少让他辞掉的。


对此,小女儿的态度是“妈总是不让人家做喜欢的事,再来怪人家什么都做不好。”



小女儿知道父亲后来信佛,于是在葬礼上请来僧人们为父亲念经超度。


而母亲偏偏与其做对,她请来一个道士,大肆做法。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讽刺性的一幕——


左边是道士做法,右边是僧人念经,活脱脱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念经比赛。



整场葬礼,几乎都是在林秀英这样的操控中完成的。


丈夫生前的遗愿是葬在台北,她偏要把他安葬在台南。


在追悼会上,她刻意把丈夫的遗照从老年的照片换成年轻时候的照片。



他的晚年,她是缺席的;唯有换上一张丈夫年轻时候的照片,才能宣告自己的地位,和她对这个男人的控制权。



在这样的执念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被「观念」所绑架的女人。


她把自己框定为一个好母亲,倾其一生为女儿们牺牲和付出,却也用自己一生的辛劳绑架了女儿们的人生。



她把自己框定为一个好妻子。


即使丈夫选择离婚,她仍然选择不签字。


这份不签字表面上是对应着那句“做夫妻是一辈子的事”,但实际上,这更是一份不甘,她用了一生的时间等待着丈夫的一个道歉。



甚至在丈夫死后,在外人看来,她给他风风光光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但实际上葬礼上的一切却违背了他所有的遗愿。


从始至终,林秀英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妻子和母亲,她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段关系里也扮演一个自私、势利、具有压迫性的角色。



那么多的电影在谈论女性话题时,都只敢浅尝辄止地道出一点女性不幸的事实。


但《孤味》做到了更进一层。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也有可能沉湎于自己是一个伟大母亲、完美妻子的幻想里,而对现实里关系的破碎视而不见。



但,《孤味》想做的不只是揭露。


因此在电影里,我们不仅看见一个女人被这份执念和孤独所绑架,也看见了她如何在女性的帮助下,去挣脱这份执念,接纳一个真正的自我。



电影中,有一场发生在“原配”和“小三”之间的交谈。


林秀英对蔡小姐不无愧疚地说,你如果埋怨这么多年来我不和陈伯昌离婚,这我也能理解。


蔡小姐只是转过头,淡淡说一句,这都是缘分,如果他没有先遇到你,我和他可能也没机会可以在一起。



就在这一刻,林秀英心中的某个防线崩塌了。


同样是面对一份缺憾,但两个女人选择了不同的态度,这是实质上也是她们人生观的映射。


而面对缺憾,蔡小姐选择的是放下,而林秀英多年来坚守着一份执念,相信她的牺牲和付出,必然在某一天会有回报。


于是她多年来一直等着丈夫的一个道歉,也绑架着女儿们背负上父亲的罪,母女关系在这种角力中悄然变味。



而三个女儿在情感关系中的不如意,也多多少少和父母的这段婚姻有关。


正因这场对话,我们才在影片结尾看见了林秀英对于往事的重新接纳。


她向女儿们坦白,当年偷父亲印章的不是丈夫,而是自己。



这场坦白,实际上也是一场自我和解,是对一个真正的自我的接纳。


于是在结尾我们看到,她把丈夫的遗像重新置换,把蔡小姐接到灵堂让她成为真正的遗孀。


而她自己,坐着一辆出租车,在车上唱起了那首《孤味》。


而这一次,歌曲里不再只有孤独的滋味。



往期内容可以直接戳

春节档的热闹,不是生活


这部美剧一播出,英国吵翻天

戏剧还能这么玩?

赵婷,未来的李安?


喜欢也可以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