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事关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的全国大会,为何这3个市做经验发言?

周亚楠 中国环境 2024-06-09

全国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推进会议近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会议指出,加强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是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陆海统筹治理的关键任务,必须加大工作力度,为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8个省(市)生态环境厅(局)负责同志做情况介绍。其中,河北省秦皇岛市、辽宁省葫芦岛市、山东省滨州市3个城市负责同志做经验交流。那么,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为何重要,3个城市的经验分享中提到哪些好做法,本文试图梳理。

总氮治理与管控,现状如何?



“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但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黄海北部、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类水质分布,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曾公开介绍,“氮、磷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盐排入海洋环境,会导致海水的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自然界中氮素蕴藏量丰富,以3种形态存在:分子氮N2、有机氮化合物及无机氮化合物。其中水体中的氮主要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两大类,其总量称为总氮。
而我国入海河流水体中的总氮以溶解态无机氮为主,是陆海统筹协同治污的关键指标。
多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当前一些重度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近岸海域海水中氮磷主要是来自河流输入、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海水养殖活动和海洋大气沉降等。
记者了解到,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沿海各地市,当前正认真落实总氮削减各项要求,按照“统计分析找源头、减排分析找部门、加密监测找区域、地毯排查找主体”等“溯源明责四步法”,深入开展溯源排查、污染源解析与问题识别,查明白问题根源,确定重点管控断面和治理单元,从“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措施在哪里、目标在哪里”四个“在哪里”制定了重点管控行业和治理区域的措施任务清单。
随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入海河流总氮管控措施逐步推开,海水养殖、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和监管不断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陆源和海上氮磷污染的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管辖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同比基本持平;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8.9%,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

此外,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三大重点海域94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为3.27mg/L,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2 mg/L,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0.26mg/L。其中,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86mg/L、2.07mg/L、2.85mg/L,与202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0.49 mg/L、0.07 mg/L、0.39 mg/L。

治理总氮,这3市有哪些“打法”?



在全国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推进会议上,秦皇岛、葫芦岛、滨州3个城市以自身实践,谈到了治理总氮的各自“打法”。
记者梳理发现,从2021年开始,秦皇岛市域内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反弹,成为其水环境治理工作的短板。然而今年1-10月,秦皇岛市6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为3.22毫克/升,较去年同期下降35.7%,治理成效十分明显。
秦皇岛采取精准消减与管控总氮浓度的方法,以涉水企业、农业面源污染、城镇面源污染等方面为重点,坚持“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阻控、末端治理”。
同时,秦皇岛按照“溯源明责四步法”,组织编制13条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治理与管控方案,制作主要入海河流全流域“一图两表”,即:绘制流域河流水系与污染源分布图,建立重点污染源管控清单和支流边沟清单,确定重点监管污染源3420个,河道支流边沟865条,实现每条沟渠都有人管。如今,秦皇岛市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反弹得到了有效遏制。
葫芦岛市是环渤海经济圈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今年3月24日-2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葫芦岛市调研入海河流总氮管控与治理情况,指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问题较为突出。
针对相关问题,葫芦岛市采取两手并进的治理方式。一方面持续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葫芦岛制定《葫芦岛市畜禽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污染防治设施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治理方案,实现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3%。
另外一方面聚焦养殖尾水问题,葫芦岛市累计投入资金3694万元,用于辖区内多宝鱼养殖场的尾水治理工程。目前尾水治理总量已达94万立方米,占全部排放量的86.6%。
治理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3年10月底,葫芦岛市水环境质量全省排名第六,与去年相比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二;国家和省重点监测的4条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同比下降47%,比2020年基准期平均下降25%,提前达到考核标准。
位于渤海湾西南岸的滨州市,是环渤海“1+12”城市之一,海岸线总长126公里,海域面积1896平方公里。作为黄河三角洲腹地,其位置重要性可想而知。
滨州将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污染治理放在了重中之重。在全面剖析入海河流总氮来源的基础上,坚持源头防控,持续加大陆域污染治理力度。同时,坚持系统管控,不断提升河流总氮治理水平。
滨州着力抓区域联控,落实县际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将总氮削减纳入补偿条款,发挥财政激励杠杆作用,调动上下游县区协同治污积极性,凝聚跨区域治污合力。
此外,滨州坚持过程监控,坚持入海河流断面自动在线监测数据日统计、周分析、月通报,精准掌握总氮变化趋势,对总氮浓度长期反弹严重的,采用通报、督办、约谈等手段。强化一线巡查,开展入海河流重点河段、干支流徒步排查,精准锁定总氮高值区,问题点位及时交办。今年以来,共计交办10批次132件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典型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滨州入海河流总氮治理迎来显著成效,1-10月,5条入海河流(潮河、徒骇河、德惠新河、秦口河、马颊河)、3条过境入海河流(小清河、支脉河、黄河)总氮较2022年同期分别改善36.20%、17.74%。
当前,重点海域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平衡、不稳固,“十四五”期间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面临艰巨挑战,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正如全国重点海域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工作推进会所强调那般,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工作需坚持稳中求进,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结合已有工作部署和地方工作基础,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往期推荐




领航员、护航员、质保员,环评人员何以有三重身份?

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为何人手一本“小册子”?

应急管控可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张韵晨 王宇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