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的电影里,还藏着第三个故事

2017-12-25 逸骁 地道风物

丨滇南的黄色,从哪里来?丨



- 风物君语 -


一段时期的记忆,除了时间

也发生在与之匹敌的空间里

《芳华》的故事里

有的人看到一个故事

有的人看到两个


电影刻意抹去了故事发生的空间背景

今天我帮你填一下

蒙自

这个影片中半透明的滇南小城


 


上映九天,《芳华》拿到了 7.18 亿的票房。跟着这个数字一起在涨的还有“蒙自”的搜索量。百度指数显示这部电影上映后,“蒙自”的搜索热度涨到了过去六年来的最高值。还差那么点儿,这个叫蒙自的地方就赶上了“丽江”搜索热度。

 

在这部全片都在极其克制地透露地理空间信息的电影里。“蒙自”只在影片最后作为一个地理提示词出现,但作为影片的取景地,你也能从那背景中觉出它的别致。


▲ 碧色寨车站是中国唯一留存的早期铁路车站,全站采用法式建筑风格设计,红瓦黄墙,木制百叶窗,最高建筑是候车室和站长室,而那也只有两层。月台、法国式子母钟也同样保持一致的设计风格。图 / 视觉中国



 1 


过桥的米线,蒙自的石榴


先说点,你没从电影里看到的。 


蒙自,滇南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从这里出发,往南 140 多公里就是越南。

 

这个滇南小城或许是国内最像东南亚的地方了。全年平均气温在 24° 左右,习惯了凛冽的寒风的北方人,冬天走进这样的城市会感到难得的惬意。



温暖潮湿的气候养出了这里的美食。

 

比如过桥米线这个全中国都熟悉的米线品类,传说中正是出自清初蒙自当地一名书生家主妇之手。

 

米线是南方的特产,但在蒙自这地方,气候孕育这里丰富的米线味道。

 

由于位于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区,海拔 1300 米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温柔的气候最适合搭配米线辅料的生长了。韭菜、豌豆尖、菊花等这些辅料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加之蒙自附近的草坝镇土质好,盛产稻米,做出来的米线不脆不碎。加之蒙自附近的草坝镇盛产稻米,它为蒙自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在云南这地方,人们帮中国留住了春天。生活在蒙自的人们,把春天放进了米线的大碗里。牛肉过桥米线、野生菌过桥米线,羊肉过桥米线,品类五花八门,“菊花过桥米线”是蒙自米线里最有特色,脸盆大的汤碗端上来,搭配几十碟配菜,汤中漂浮着几片菊花瓣,解腻爽口。

 

好吃的不止米线,蒙自的石榴也很有名。由于全年超过 300 多天的无霜期,日照超过2000 小时的年日照数,加上矿物质丰富的土壤,蒙自养出了甜美可口的石榴。 2004 年,这里被评为了中国石榴之乡,市面上的蒙自石榴好评度也颇高。皮薄果少,肉厚汁多的蒙自禄子石榴不知捕获了多少少女心。


▲ 前几个月,我们顺便还做了期专题,探讨中国到底哪里的石榴最好吃?

 

 2 


“云南一大怪,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

 

这个气候像极了东南亚的滇南小城,城市风格之中也夹杂着法式风情。

 

也许看《芳华》时,你早就留意到了背景故事里那抹黄色。文艺兵们住的楼是黄色的,当战争降临,电影里的临时歇脚地在一个黄色车站,多年以后,当故事的主人公再次相聚,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停在了火车站的一面黄墙之下。



那是法国人在蒙自留下的痕迹。


这个火车站的取景地就在蒙自。从这里的车站上车,向南向西开去,窗外的路藏了一段云南的近代史。


蒙自虽偏居云南南缘,但法、德、意、美等国都曾在这里建立起领事馆。法租界的旧址至今仍坐落在蒙自县城的中心地段。


▲ 原来蒙自境内的法国滇越铁路总局,今天的法国公园。


法国人在这里留下的印记是最深的。1885年,中法两国在中越边境的云南、广西结束战争之后,蒙自的大片土地被开放给了法国人,开商埠,建领事馆。德国人、日本人……也陆续来到了这个小城。

 

蒙自也因此成为了云南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在滇越铁路通车之前,蒙自关外贸易值占到了全省外贸值的 77% 到 89.9%。在 1889 年到 1940 年日军轰炸蒙自的 52 年间,每天有 5000 驮到 6000 驮货物进出蒙自这个滇南小城。

 

清末民初明信片上的蒙自,记载着一对对通往蒙自海关路上的马帮。 


外国人来了,这里需要路,将货物运出去为他们积累更多的资本。 1910 年,法国人在云南修通了当时中国西部第一条铁路——滇越铁路。


架在悬崖之上的滇越铁路。


“在欧洲各国中,除了俄国以外,就只有法国在陆地上与中国毗邻。”1910 年法国滇越铁路公司在铁路通车之后出版的一本报告《云南铁路》中这么写着。尽管法国远在地中海,但当时的越南已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20世纪初,法国是以中国“毗邻”的身份修建了这条从昆明始发,直通越南老街的铁路。

 

带着法式风味的碧色寨火车站正应着滇越铁路而生。


电影里熟悉的那抹黄,源自法国人。 图 / 视觉中国


事实上,它是早期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交汇点。而后者是在法国人的滇越铁路开通后,当地锡矿商人向政府请求修建的一条联通滇越铁路的线路,从碧色寨出发,向西连通锡矿丰富的个旧、滇南鱼米之乡的建水和石屏。



▲石屏人用当地地下水点出了口味独特的石屏豆腐。这里的人们也好吃豆腐,那更是一道奇特的景观,油炸、爆炒、清汤,想要的豆腐吃法,这里应有尽有。


碧色寨的命运也因此而转变。


原本只是蒙自东郊的一个小村庄,人家不过 10 余户,在成为一个重要站点之后,这里成了繁忙的中转站,旅客、货物、集市都在此落脚。临街的摊贩营业时间从清晨持续到深夜,赶集时,这里聚集的人流高达 3000 到 4000 人,驮马 3、4 千匹。

 

广东人在这里间贸易客栈,国际石油巨头美孚、壳牌子公司亚细亚石油公司等均在此设立办事处。当时这个被称为“小香港”的碧色寨名声也迅速超过了蒙自。

 


 3 


“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乘客”


滇南崇山峻岭,它塑造了滇南这几条铁路线扭曲的个性。

 

“蛇形的铁路,船形的火车,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乘客。”滇越铁路在当时被媒体评价为除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 曲多直少是早年间,滇南的铁路线特点。图 / 视觉中国


滇越铁路的云南段不比蜀道轻松。

 

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这里的山路险峻,从昆明出发南向的铁路需要穿越数十个峭壁中的隧道,穿过隧道时,火车外厢与隧洞石壁距离仅一肘之宽。出了隧道还面临着修在垂直的悬崖绝壁之间轨道,道路的另一边就是深达 100 多米的山谷,山谷之下河流湍急。因此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共同特点都是——轨道窄,曲多直少。

 

其中滇越铁路是我国少有的米轨铁路,轨距只有 1 米宽,而个碧石铁路就更窄了,轨距只有 0.6 米。它是中国仅有的寸轨铁路。


去年第四季的《爸爸去哪儿》把个碧石铁路上的建水站选为了其中一个体验地。

 

因为轨道窄,火车会开得慢以保证安全。但似乎有点过于慢了,于是在云南流传着“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马车快“的顺口溜。

 

建国以后,1959 年个碧石轨道上的寸轨早被拆除了。原来沟通昆明与越南交界的滇越铁路也被更新更快的线路替代。2013 年 2 月,云南开通纵跨玉溪市和红河州的玉蒙铁路,成为泛亚铁路东线的一部分,经通海、建水到蒙自,设计时速120 km。

 

如果说这条曲折的铁路网今天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财富,那恐怕就是碧色寨的法式痕迹了。寸轨被拆除之后,它不再耀眼,这让那个小村落免于现代的破坏,保留下了当年的历史。


这段历史记录着新中国之前中国的样貌。


《芳华》是一段关于记忆的故事,而在那红瓦黄墙的取景地,蒙自这个陌生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熟悉,沿着它追溯滇南铁路沿线的城市,它是中国近代在国际市场中的缩影。


只不过多年以后,人们早就忘了。




文丨逸骁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



                              


🕗

风 物 精 选


在地·城市

徐州义乌汉中帕米尔呈坎羌塘拉萨

美食·物产

生蚝猪油香菜辣椒烩面螃蟹藏面

手艺·工匠

藤编乐高砖雕古建彩绘紫砂旗袍



                              



投稿邮箱丨editor@didaofengwu.cn

我们每天都会看哦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在地道风物的工作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