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许你是河南人,但不知道河南有这样一群人

地道风物 地道风物 2018-12-18

丨一份最深情的说唱



2008,正月十三,艺人的剪影。


- 风物君语 -

大家好,

我是地道风物Geethan以外的另一个图编

(想知道名字就要看到文末)

我比他低调

为了这篇稿子我决定露面


今天的图片故事

要带大家看看

这个2006年在中国申遗成功

有700多年历史的马街书会

尽管视觉不绚丽

图片读起来有点晦涩

但正如地道风物的slogan

我们要带你看到每寸土地的不一样


要知道物质匮乏的时候

是这些文化文明

让他们坚韧和快乐地生活着




薛莉,本来是衣食无忧的国企职工,为了自己热爱的摄影,毅然辞职,背起相机。马街书会是她摄影的第一站,这一拍就是十年。


她说“如果让我举起镜头,那么,我拍到的将几乎都是自己,在另一个时空、 另一份情怀、另一种状态下的自己。”



什么是马街书会?

河南宝丰县城民间艺人的盛会。


豫西一带有正月十五唱元宵灯戏的风俗,大户人家请大戏,而小户人家就请廉价的弦子戏应景,马街书会便成了说唱艺人的展销会,买卖双方在正月十三,聚集在马街乡的这片广阔的麦场上,互相打量、洽谈生意。


马街村的一些老百姓说:春节过不过是小事,书会得排排场。同时单田芳每年都来马街,每年都会给艺人的台子上捐钱。



拿好板凳,我们进场吧

▲ 2007,正月十三,赶会的人群正在进场。


2008,正月十三早上,说书艺人从村子里出来往会场上去。(他们背的椅子要在散会之后回到说书研究会上归还)。

2007,正月十三,赶会的人群。


2007,正月十三,说书艺人李万臣



▲ 2008,正月十二,艺人们从书会上下来往说书研究会上行进。



别急,演出马上开始


▲ 2014,正月十二,马街书会的博物馆内向外看。



▲2009,正月十二,马街主会场上扎起主会台(评委均在正会抵达,都是业界名人)。



过来吧



▲ 2016,正月十三,书会上的收费表演的棚子里面。


▲ 2014,正月十二,书会土地庙里的一个说书艺人。

 2008,正月十三,马街书会散场时,一个艺人正在给摄影人做表演。


 2016,正月十三,艺人的演奏乐器。坠胡、书鼓等是他们常用的乐器。


 2009,正月十二晚上,说书研究会门口的艺人们。说书研究会会长张满堂,已记录上千小时的珍贵影像。



听书的人




▲ 2008,正月十三,会场上的孩子。


▲ 2015,正月十三凌晨,马街书会上的棚子里面。





▲ 2011,正月十三,马街书会上赶会的人。近几年,马街书会开始日显冷清。



盛会只有三天

▲ 2008,正月十二晚上,说书研究会里的艺人们正在吃饭。这里供应免费的面条和馒头。


▲ 2008,正月十一的晚上,说书研究会里的艺人睡下了。


结语

“偶尔会有流浪艺人,街头卖唱的那种。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说唱艺人的祖师爷干过的行当。”摄影师没有用影像带给我们书会以后艺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只能靠这段文字来想象。


据说如今生活好了,很少艺人流浪在外卖唱讨生活,一般会回家在家里种地、跟戏班子唱戏、过年来说书交流。




薛莉,独立摄影人,独自主笔公众号“羽盐”;曾在国内一线摄影讲堂、工作坊任教;2015年,独立策展《消逝的矸石山——牛国政个人摄影展》;


-END- 

摄影 部分文字资料提供丨薛莉 

编辑丨袁千禧


我们决定把图片故事变成每周日固定栏目啦!

并给它取名为地道拼图,猜猜为什么?

下周Geethan告诉你。


点击下方图片,看往期地道拼图



✍️

|新 媒 体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作者”,获取相关信息

投稿邮箱:editor@didaofengwu.cn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在地道风物的工作机会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