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第一狠城,为啥藏着整个东北?
1999年的春晚上,赵本山声称自己打算造访一座比较大的城市,“上趟铁岭,度度蜜月”,包袱一抖,举国爆笑。据说在当年,真有人专程乘绿皮火车去了铁岭,想一睹这座“大城市”的真容。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来源/网络
二十年以后,赵本山的小老乡李雪琴,昨日重现般地,将铁岭再一次带入到公共讨论之中。以至于现在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铁岭”,关联出来的都是“宇宙尽头”。
拜这一老一少,以及范德彪、赵四、谢广坤等一众铁岭籍虚拟人物所赐,铁岭俨然成了这二十年来,东北人精神世界和舆论场中的青藏高原。但问题是,此地的知名度,往往仅止步于茶余饭后的笑谈。在现实世界中,哪怕在辽宁省内,铁岭,其实都算不上十分“有画面”。
在龙首山俯瞰铁岭银州区。
供图/视觉中国
所以,铁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她的山形水势如何?城市风貌怎样?风光是否秀丽?吃食是否可口?风俗是否独特?更重要的是,此地为何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出喜剧人才?这和此地的风土,又有何隐秘的关联呢?
“组装”铁岭
浓缩一整个东北
如果在三百年的历史视野里,讨论现今东北文化的成因,那么无论如何,我们都绕不开以下几个关键词:
“军屯”,“封禁”,“闯关东”,“中东铁路”,“工业基地”,“大粮仓”……
工厂,市镇,雪原
一种在东北地区十分常见的景观。
供图/视觉中国
有趣的是,这所有的关键词,都可以被无缝套用到铁岭这个地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铁岭城市发展的历史,与三百年来东北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息息相关,用东北话说,“把把没落下”。其次,如今的铁岭,并无一个十分明确的、强势的中心,她更像是一个辽北地区诸市镇、乡村的大集合、大杂烩。其下辖的三县两市两区,则分别承载着不同的历史线索与聚落功能。
铁岭行政区划示意图。
制图/邵天瑞
从某种意义上说,“拼装”而来的铁岭,就是一个浓缩的东北。无论对于赵本山、李雪琴还是任何一个想从黑土地汲取创作养分的人而言,仅仅在铁岭,就可以找到关于东北的一切象征。这也许,是此地盛产艺术家的一个比较浅白、却显而易见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先来通过这一个个关键词,看看铁岭究竟是如何被“组装”起来的。
图1: 圆通观白塔;
图2: 太阳山常泰寺;
图3: 龙首山秀峰塔。
供图/视觉中国
图1: 开原老城。摄影/岳志强
图2: 铁岭白塔。摄影/岳志强
不过,铁岭、开原这两座卫城,并没有因为甲胄与炮矢的消失而被弃废。两座城池一路生长下来,成了眼下的开原与铁岭两城。在如今开原市的“老城街道”,仍能清晰看到古代开原卫城池的轮廓。而铁岭卫之旧城,即为如今的铁岭银州区,是整个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但有趣是,为了更好融入省会沈阳的“城市圈”,如今的铁岭市府并不设在传统的铁岭城市中心银州区,而设在河网纵横、湿地遍布的凡河新区。这种复杂的局面,会导致第一次来铁岭的人比较蒙圈。但请记住,最old school、最狭义的“铁岭”,指的就是银州。
铁岭的CBD,银州区。
供图/图虫创意 摄影/穆碳
第二个关键词是“封禁”:清兵入关后,圈禁了大片的地盘作为其“龙兴之地”,禁止任何人入内。这也使得吉林、黑龙江的大部分土地,直到近代才得以被开发。而这封禁之地当中,就包括如今属于铁岭市的西丰县。作为有清一代的皇家围猎场,这里的生态几乎从未被破坏过,直到如今,仍然盛产鹿与野蚕。
到了清代末期,封禁的政策逐渐放松,大量山东、河北农民来到东北,开垦定居,是为“闯关东”。尽管铁岭、开原二城历史久远,但在明清之交,辽东战乱,人口不免锐减。铁岭城在清代中前期,一度成为流放罪人之地,可见其时城中之冷清。而闯关东的移民的到来,则再一次充实了此地的人口,重塑了本地的风俗。祖籍山东蓬莱的赵本山,即是闯关东移民的后代。
百年老站,铁岭火车站。
摄影/黄浩
而东北在近代的爆发,除了要归功于闯关东,中东铁路的建设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建国前,东北地区的铁路通车里程占全中国的一半,轰隆隆的列车纵横往返于东北三省之间,极大加速了这一广袤地区内人与货流通的效率,更是造就了以哈尔滨为代表的不少铁路重镇。而这条至关重要的铁路,恰恰也以南北向穿过铁岭,并设有铁岭、开原两座大站。
伪满时代,日本人开始在铁岭开办工厂,这奠定了铁岭作为工业城市之基础。建国后,人们更是在如今铁岭下辖的调兵山市,探明了储量可观的煤矿,这更是给铁岭增加了发展工业的硬底气。铁岭热电厂一度拥有全国第一的头衔。更意味深长的是,赵本山喜剧王国的原始资本,也正是通过把调兵山(那时候还叫铁法)的煤销往本溪而积累的。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大粮仓”。处于铁岭最北的、拥有广大面积的昌图县,近代以前一直是蒙古族的游牧之地。闯关东移民涌入此地以后,这里大片平坦的荒地逐渐被开辟为农田,到如今,昌图早已成了辽宁产粮第一大县,是毋庸置疑的“辽北大粮仓”。
所以你看,说铁岭几乎凝结着东北文化的全部要素,绝不是什么轻佻的结论。这样一个地方,孕育出像赵本山这样、对整个东北文化的发扬和流播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艺术家,也实在合情合理。
谈铁岭,不得不提赵本山。倒不是因为他名气如何大,影响如何深远。仅仅因为,无论是这位喜剧大师的个人经历,还是他那些流布甚广、脍炙人口的小品、电视剧,全部与铁岭的城与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在谈论赵本山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铁岭的自然地理,是如何塑造出了一个东北城乡关系的经典模板的。
辽河与辽河平原。
供图/视觉中国
辽河,低调的东北大河,它在中国河流排行榜中位列第七,流域滋养了辽宁一省。辽河上游分东西两支,汇合之处,即在铁岭北部的昌图县。汇合成干流的辽河向南缓流,冲击出平坦肥沃的辽河平原,昌图、开原、铁岭三地的城池,即在这平原之上,那里地势平缓,水网纵横。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曾坐着船来到铁岭,在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
铁岭东部山区。
供图/视觉中国
而同样铁岭域内,狭长的平原以东,即是长白山吉林哈达岭之余脉,那里是货真价实的山区,闭塞而秀美,山中出产的“开原大榛子”,是东北最美味的坚果,没有之一。而赵本山的家乡,莲花乡石嘴沟,恰恰就处在开原东部的绵绵大山之中。
铁岭地形图。
制图/邵天瑞
山中的农民,固然有风水林木的滋润,却也要忍受贫瘠、艰苦、寒冷,以及无比漫长的、百无聊赖的农闲时光。这种独特的生活情境,孕育出了十分注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那其中混合着神秘的民间萨满仪式、庸俗但热烈的即兴段子、豁达但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对于此地村民们而言,幽默并不是一项罕有的品质,才艺也往往是娱乐精神的自然流露,赵本山,也只是众多富有才华的东北农民中之出类拔萃者。
电视剧《马大帅》。
来源/网络
事实上,赵本山无比热衷于在各种作品中探讨乡村与城市间的微妙关系:马大帅在鼎盛时期,用全部资产办了打工子弟小学,让农民工的孩子有书读,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已经成为旅游胜地的农村家乡;衣食不愁、住在城里大儿子家安享晚年的刘老根,非要回到穷山沟里折腾出旅游度假村;《乡村爱情》的前几部,更是直接描绘了一个赵本山想象中富裕、和谐、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
沈阳刘老根大舞台,
赵本山喜剧帝国的中心。
供图/视觉中国
可以说,铁岭是赵本山的精神大本营,也是他的愿景试验田。她成就了赵本山的才华与事业,反过来,赵本山也用他的一部部作品,忠诚、细腻、饱含深情地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时代片段,描画了关于铁岭城乡关系的美丽畅想。
如今,赵本山固然老了,铁岭也和一众东北小城一样,在东北大地的时代浪潮中沉浮不定,面临着诸多问题。当李雪琴再一次把这座城市拿到台前,这座城市已经有了与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意味:对于那位北大毕业、在大都市生活多年的年轻人而言,铁岭是一个温馨、遥远、逐渐抽象的老家,那里曾经无限美好,如今却变得越来越模糊、脆弱、难以承载任何壮志与雄心。
东北喜剧人地图。
但在那个真实的铁岭,一切都还在继续向前,拥有魔性笑声的短视频网红“你的寒王”在铁岭早市开着跑车呼啸而过,要出锅的牛肉火勺滋滋冒油,上过《人生一串》的、那家以脱鞋上炕为特色的烧烤店里,每夜人声鼎沸……只是,我们再也不知道,这里何时才能诞生出下一位赵本山了。
雪后铁岭,开心的孩子们。
供图/视觉中国
文 | 大蹦驴
图片编辑 | 鲸鱼
地图 | 邵天瑞
首图 | 黄浩
封图 | 黄浩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