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二十四节气之小暑篇

王健 中国农业博物馆 2023-10-0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暑: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农历五月廿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二十四节气之小暑篇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民间经常这样形容小暑节气“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

一、节气释义

  每年公历的7月6~8日,当太阳运动到达黄经105°时即为小暑。古人云“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意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基本符合这一情况。

二、节气物候

  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小暑时节,天气已经变得炎热,开始刮来闷热、干燥的风,此即“温风至”。

杨晋摄

  二候蟋蟀居壁,是说由于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地面温度也会很高,蟋蟀就会躲在岩壁下的阴凉处休息。在《诗经·七月》中也有描述蟋蟀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杨晋摄

  三候鹰始鸷,就是说小暑时节,鹰等猛禽类动物的幼崽开始学习捕食,同时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杨晋摄

三、气象特点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进入到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处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出现锋面雷雨。促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倒黄梅”的天气现象。

  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四、节气农事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夏收作物,得益于小暑时节较高的气温、丰沛的雨水、充足的光照,都进入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农田管理工作也进入较为繁忙的时期。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的湿润度。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五、节气习俗

  小暑节气前后的农历六月初六是汉族传统节日天贶(kuàng:赐赠)节。天贶节又称姑姑节、虫王节。天贶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相传有一年的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节日的主要活动有晒书、晒衣和晒经书、驱虫、妇女回娘家等。

  小暑节气有些农作物已经丰收,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据考证,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败心火”。

六、节气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正是民间繁忙的时候,种植蔬菜,备足过冬;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之后就是三伏天,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小暑天气炎热,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瓜果,少吃荤,少吃油炸爆炒的食品。饭菜品种要多样化,饮食调补以清补为主。清补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常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王健 中国农业博物馆 

识别二维码

打开新世界


相关链接:

日修夜短 忽而夏至——二十四节气之夏至篇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二十四节气之芒种篇

春尽夏来 诸物皆满——二十四节气之小满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