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开朗基罗丨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

点蓝字关注不失联 曹教授 2024-03-04

米开朗基罗相信人是依上帝形象而创造的,但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何况,人间如此苦难,我们为何不能有点改变呢?

对米开朗基罗来说,他要做的,就是把石头中的人解放出来,给他生命,哪怕那是一块常人认为的“垃圾”,他也能从中发现天使。

他说:“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同样,我们虽是垃圾堆中的一块废石,只要肯放在耶稣手中,他就会使我们成为他的杰作。”

有人说,米开朗基罗是因同性恋才推崇肌肉男,这未免失于简单。坚定和永恒的基督信仰,才是其作品的底蕴,他在诗中说:

“十字架上彰显神圣之爱拥抱我的灵魂,没有任何绘画或雕刻能再安慰我的心了。”

充溢其作品的力量、反抗等英雄情结,恰恰都是对肉身的突破。达·芬奇恢复了人的肉身,拉斐尔美丽了人的肉身,米开朗基罗则超越了人的肉身,以前所未有的姿势,驱替了此前人类的低微、卑贱和猥琐。有人说,在他的作品面前四肢发软,这正是人之力量的伟大反照。

是什么给了作品如此深邃持久的魅力?人体!为何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如此冲撞人心?高贵的人体!

这是米开朗基罗的超越。在米开朗基罗眼里,跳出中世纪的神权桎梏固然重要,但如果从此掉入感官享受的所谓红尘,就与完美的人相去甚远,不过是另一个极端对人的异化。如果这就是“以人为本”,那么人文主义和享乐主义没有分别。一切思考及实践,如果不顾及“灵魂”层面,人就无以为“人”。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容易理解米开朗基罗了:他展示并激赏人的力量,但并不以为人无所不能;他着意刻画全知者的能力,但见不到宗教的神秘可怖,见不到百姓的强颜欢笑。

在他的作品中,人不仅应该有高贵的身体,更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宗教则是激发人力量的引线,因此成为永恒、全能、伟大的象征。这种“人”的力量有限,却又力图追求无限的境界,它是人类的永恒超越。

米开朗基罗和其他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他们绝非仅仅是摆弄画笔和石头的“艺术家”,他们用各自的伟大创造告诉世人: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为艺术的中心。

达·芬奇的理性、拉斐尔的人性、米开朗基罗的神性、博斯的灵性、卡拉瓦乔的感性,代表的正是反抗中世纪黑暗统治的五种认知体系。

为此,诚挚推荐《家庭艺术馆: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系列》。这套书完美呈现了米开朗基罗等五位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与精神遗产。长按尾图识码,即可一键收藏。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致力于呈现真相与教训,微言大义直抵人心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历史不是现实的“避难所”:读历史最容易陷入的五大误区

兴盛的帝国各有千秋,崩溃的帝国总是相同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罗斯争霸世界,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历史留给人类的四个教训

杨本芬:他们多是劳碌一生的人物,许多人没有善终

皇帝的悲哀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米开朗基罗丨在大理石中看见天使

点蓝字关注不失联 曹教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