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先知书店 曹教授 2024-03-04
哈耶克说:“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熟知20世纪历史、甚至亲身经历过那些灾难的人,都知道计划经济不可行,然而,作为“计划经济”认知源头的“计划思维”,却一直无处不在——

小到个人成长,大到商业活动,再大到国家发展、人口控制,今天做什么,明年做什么,十年后达成什么,人类所有活动似乎都由“计划”掌控。

计划当然是重要且必要的,但是,计划思维的滥用,也隐藏着一系列风险。比如,家庭教育过度重视计划,孩子几点吃饭,几点弹钢琴,几点学画画,就像被设计好的一个严密机器。人人都知道这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但却从没有人停止这样做。

计划思维根植于人类大脑底层,这是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必然,它听上去非常完美,以至于人们往往忽视它的负面作用。有研究表明:远大的“目标”越清晰,时间的浪费、信心的挫败就越严重,离成功与幸福也就越远。
美国人工智能科学家、OpenAI研究员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合著的经典之作《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总结了滥用计划思维至少隐藏的四种危险:

1. “长远计划”造成“短视效应”——越着眼未来,越迷失于当下

人们常说没有长远目标是短视的,但却没意识到长远计划也能造成短视。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理论——合成谬误。他指出:微观上对的东西,宏观上不一定对;宏观上对的东西,微观上可能十分错误。宏观与微观、长远与当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关系。过分执着于远方宏大的目标,就会陷入对“当下无用”的否定,或者对“当下有用”的过度依赖。

2. “计划”抹杀“创新”——社会工程起于宏大,归于泡影

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没有哪项伟大发明是被设计出来的。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指出,认为创新可以像建筑工程一样打草稿、做设计,就是“极力想控制社会的狂妄之徒的帮凶”。放眼历史,尼克松1971年发起的“抗癌战争”,日本1982年出台的“第五代计算机”计划,无数国家社会工程运动都是起初声势浩大,最后不了了之。

3.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完美的计划,越容易变形

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会直接迫使教师开展应试教学;英印政府曾用奖金实行“消灭毒蛇”计划,却导致更多人家养眼镜蛇。社会学家坎贝尔发现:任何量化的社会指标,都有被操纵的风险,而以各种指标为核心的社会决策与完美计划,往往会导致执行的腐败与结果的变形。

4. 伟大不能被计划——越是设计的东西,越普通

宇宙的完美并非上帝设计,生命的繁盛来自进化的偶然。人们总是以为完美、精巧的事物是被设计过的,然而,就连一只小小的钟表,都不可能是某个伟大人物计划发明的产物,而是无数人与历史不经意的积累。正如道家所言,最完美的事物是“浑然天成”“自然而然”,凡是经过人为干预的东西,都不能长久。

肯尼斯·斯坦利和乔尔·雷曼从人工智能创新谈到普通人的职业发展、爱情修成,发现人类大多数领域的成就都是不能被计划出来的。越执着于计划,离目标的成功就越远,反而那些伟大的成就与发明,往往是偏离最初计划的结果。

事实上,本书也是一本“意外之作”,它是作者在智能研究过程中蹦出的意外火花,也是基于对智能创新研究的实践升华。本书不仅仅谈“思维”,更是一种对“创新”、“自由”真义的探索——只有抛去计划思维,自由、创新才成为可能。

如果说反思计划经济的力作,首推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那么在21世纪的智能时代、计划思维充斥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反思计划思维的力作则首推这本《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对创意、创新和创造的自由探索》。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一位“奇葩”作者,写别人没有写过的,鲜为人知的事情

杨奎松:历史,值得所有人细悟

超越时代的史观与洞察力,揭示历史盛衰兴替的规律

秦蓓蓓:我的父亲秦晖

只有天才和蠢货,才敢无所不谈

了解中国政治的源头与秘密,韩非子是绕不开的人物

统治者最不希望老百姓读什么书?

他,一个坐拥俗世,却清明谦冲的智人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

先知书店 曹教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