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式“过日子”,是中国自杀现象的总根源

先知书店 曹教授
2024-10-02


自杀在中国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从年初的歌星李玟因抑郁自杀,到新近的高尔夫新星格雷森·穆雷自杀,再到“太原5月发生多起跳桥”,“重庆长江大桥设巡警值守防跳桥”。自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例自杀的出现,都在互联网中引发大量的讨论:“给他那么多钱,要回来不就得了,自杀干嘛”“跳楼?又一个犯事的?”“跟孩子吵架,多大点儿事,各退一步多好”。
但自杀的原因真就那么简单吗?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关于自杀,西方理论已汗牛充犊,但国内对自杀的讨论相对较少,一方面源于题材自身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思考没有超脱出西方理论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本立足中国本土探讨自杀现象的著述,吴飞教授的《浮生取义》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吴飞基于华北的一个县城,在204个个案中梳理出自杀背后的中国文化逻辑。他指出中国的自杀与“过日子”密切相关,“过日子”就是管理家庭,争“谁说了算”,争更多的道德资本。谁道德资本就越多,谁就越有话语权。但一旦道德资本多的家庭成员“说了不算”,在极端中,他们就会选择自杀。
在研究自杀的过程中,吴飞也提炼出中国家庭和睦的核心逻辑:家庭从亲情为出发、以亲情为归宿,但却不能以亲情为唯一手段。
关于自杀,我们或许并不需要在事后的学理分析,但是需要在真实故事中反思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关爱家人。在《浮生取义》里,我们看不见拗口的理论名字,看不见冷冰冰的统计描绘,反而可以看见永恒的生活难题。
“与丈夫赌气后自杀”“与婆婆吵架、抑郁”“儿子不孝”,看似简单的自杀原因,却在“过日子”中占据重要位置。正因家庭在个体生命中占据如此根本的地位,家庭成员流露出的些许轻视、反感,都会尤其刺痛一个人的心。



吴飞教授宽广的胸怀,使这部著作不仅关乎对自杀的讨论,也为中国人安身立命、在纷繁的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提供指南。他的导师哈佛大学教授凯博文认为,《浮生取义》是涂尔干《自杀论》之后的新里程碑。
收藏本书有以下三点理由:
◎权威:本书作者吴飞老师,北大哲学系教授,至今已出版多部著作,主要研究性命等哲学和经学问题,在探讨中国问题时具有独到见解,这本《浮生取义》可谓吴飞老师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吴飞


◎易读:武志红老师认为,相较于《自杀论》,吴飞的这本《浮生取义》不仅好读,书中对自杀故事的叙述也细致清晰,“写透了中国家庭的道德游戏”,读起来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而这也是学界对吴飞老师这本著作的共识。
◎反思:在中国土地上,只有通过中国民众的视角,我们才能透视中国问题。吴飞老师的这本著作语言平和,但观点犀利,以自杀这一现象为切入点,但以中国家庭、关爱照护为落脚点,在反思中达成积极的社会效果,体现出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

为此,曹教授联合先知书店为您诚挚推荐吴飞老师的《浮生取义》。吴飞老师的这本《浮生取义》初版已绝版多年,本书为全新修订版,我们深知本书价值,并邀请到作者为本书签名,兴趣的书友,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您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何为良好生活四书”):



好政治家应具备的美德

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如此真实,竟然没有删改

关心政治的人,值得深交

“最难还原真相榜”中苏关系大概可以挤进三甲

许倬云:当代中国的两大精神危机

北岛:暴风雨的记忆(速看!)

为何集权政治下,有“朋党”而无“政党”?

阿城:很多人在思想上,还不属于现代


-END-


最近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您更容易看到推送的文章
也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
请您将此号设置成星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曹教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