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尼采:从权力意志到虚无主义

2015-09-14 无处不哲学




■ 假如我们对尼采说:“虚无主义比你的‘超人’站得更高。”他那怀疑一切的目光定会平和下来,并说:“你理解我。”


  在《权力意志》一书中,尼采写到:

“就原则与任务而言,本书的标题表达了一种反动。这种反动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将取代彻底的虚无主义;从逻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反动是以虚无主义为前提的,它发轫于虚无主义,它时刻牢记虚无主义的名字。为什么现在就必然出现虚无主义呢?因为迄今为止我们文化中的一切价值都可以从虚无主义中得出最终结论;如果我们对伟大的价值与理想进行最彻底的逻辑思维,那么这种思维的结果就是虚无主义;只有经历过虚无主义这个阶段之后我们才会明白一切旧的‘价值’究竟有何价值……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肯定需要新的价值……”

  

  在这不长的一段文字中,“虚无主义”这个名词出现了八次,包含有不同的含义,它既指旧价值本身的无价值,又指价值消解后意义的真空;它可指思想武器,又是思想目标。


  虚无主义是尼采观察世界的最深刻的心理背景,在这一广阔的思想背景下,尼采对欧洲传统进行价值清算,核心是对基督教及其道德的批判,以及科学理性文明的批判。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同时也运用了这一概念批判了自己的核心哲学观念——权力意志。虚无主义对尼采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权力意志是尼采的核心观念,恐怕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尼采对于这一观念的表达采用了两种方法:直觉的诗意化的直接描述和大量的对比式的、否定式的理性反观。


  在一则笔记中,尼采写道:

你们也知道我的‘世界’是什么吗?要叫我把它放在镜子里给你们看吗?这个世界是:一个力的怪物,无始无终,一个钢铁般坚实的力,它不变大,不 变小,不消耗自身,而只是改变面目;作为总体大小不变,它是没有支出,也没有损失的家计,但同样也无增长,无收入,它被‘虚无’所缠绕,就像被自己的界限 所缠绕一样,不是任何模糊的东西,不是任何挥霍的东西,不是任何无限扩张的东西,而是置入有限空间的某种力,那种所谓‘空虚’的空间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 毋宁说,作为力无所不在,是力和力的嬉戏,同时是一和‘众’,在此处聚积,同时在彼处削减,就像翻腾和涨潮的大海,永恒变幻不息,永恒复归,以千万年为期的轮回,其形有潮有汐,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由最静、最僵、最冷变成最炽热、最野蛮、最自相矛盾,然后又从充盈状态复归简单状态,从矛盾嬉戏回到和谐的快乐,在其轨道和年月的吻合中自我肯定,作为必然永恒回归的东西,作为生成的东西,不知更替、不知厌烦、不知疲倦,自我祝福——:这就是我的永恒自我创造、 永恒自我毁灭的狄俄尼索斯世界,这个双料快乐的神秘世界,它就是我的善与恶的彼岸,没有目的,假如目的不在圆周运动的幸福中的话,没有意志,假如不是一个圆圈对自身有着善良的意志的话,——你们想给这个世界起个名字吗?你们想为它的所有谜团寻找答案吗?这不也是对你们这些最隐秘的人、最强壮的人、最无所畏惧的人、最子夜的人投射的一束灵光吗?——这是权力意志的世界——此外一切皆无!你们自身也就是权力意志——此外一切皆无!


  这可以说是尼采对权力意志最集中的表达。他那种直感式的表述是理性无从把握的,充满神秘、焦虑和恐惧。直感的东西只有通过直感来把握,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理性的分析几乎不可能。我们必须将我们的诗性的直觉伸入其中,让悟性的灵智之光探照这种虚无的激情或冲动的虚无。如果我们在叔本华式的悲观的激情中让自己滚烫的欲望冷却,再来反观那种充斥世界的无所不在的冲动,再加上尼采式的可怕的强力和永恒轮回观念,我们庶可理解尼采的强力意志于万一。


  鉴于读者对这一观念理解的困难,加上尼采又善于用晓畅的科学性的语言来解说他的直觉的哲学观念,因而尼采又用了大量的笔记对这一观念加以解说。他的出发点是我们的经验世界(我们的认识最易从经验出发去猜测对象),最终通过对经验的种种否定而来暗示出他的表达对象。


  尼采首先将意志与意欲分开。


  我们一般认为,“我”有了什么愿望和设想(意欲),这会导致一个行动,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否!”尼采在此一刀砍断我们的思维。他说,这只是一种现象,意欲本身并不导致行动,后来的行动也与意欲没有丝毫关系。意欲和行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 那即是在意欲和行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意志——那种世界最内在的冲动。假如没有意志冲动,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坚决,都不会导致一个行动;而且,如果没有意志冲动,意欲首先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此联想到叔本华说过的一个例子:我们扔石块并不是我们的‘扔’这个动作使石子飞起来。假如石子没有‘飞’的意志,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力也不能使石子飞。没有原因,没有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我们追加上去的。原因和结果只是浮在意志之流水上的木块。


  假如这两个例子使我们对意志有懵懂的意识,我们此时可以甩开大步走进意志的殿堂。意志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情绪,一种激情,它在命令(是权力意志而非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意志只是一种冲动,是冲动本身,它无名无象。但意志并不是运动,“意志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舍此一切运动无法想象。”意志当然是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旧话重提:以手扔石块,“扔”不是石块“飞”的原因;同样,我们决定爬山,“决定”也不是“爬上山”的原因;普遍的意志才是“飞”和“爬”的根本原因)。但运动绝非意志本身,运动只是现象,是意识运作的结果。意志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力,其本身无任何目的可言。“每种力量在每一瞬间都有最终的结果。”运动即是意识对这一结果的翻译:“运动是不存在的,将结果的世界移译成可见的世界导致了运动这个概念的产生。”


  我们又容易将意志等同于意识。尼采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意志正如我们以上所说是世界的根本冲动,也决定人的一切外在活动和一切内在心理活动的根本力量。我们作为有身体和心理的人的所有复杂活动都取决于意志的冲动和意志的协调,“我们绝不会意识到有什么东西在指挥,,更确切地说在照料和事先协调我们身体的各个功能之间的合作;我们也不会意识到精神是如何储存起来的。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个最高机构、一个起领导作用的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里各种不同的主要欲望正在发号施令并行使它们的权力。”但我们常把这个最高机构看成意识,事实上,意识是在我们同世界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和必要的反应以及我们对外界的影响。”因而,意识只是意志活动的下属单位,“意识不是指挥者,而是指挥者的一个器官。”


  通过这样重重剥离,尼采向我们暗示了他的权力意志观念,那种支配世界、使得这个生生不息的世界成为可能而本身又无形无象的神秘怪物。尼采担心的是,世人可能会将他的这一观念理解为某种可以把握的形态,甚至发展成某种伦理学。因他反复告诫世人,权力意志没有任何形态,他的意志只是“无”:“根本就不存在意志,既没有自由意志,也没有非自由意志。”“我们认为,意志只是一种假设。意志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不真实的。”意志即虚无。


  尼采将基督教文明、科学理性文明归于虚无主义——我称之为“批判的虚无主义”,而将自己的核心哲学观念“权力意志”也归于虚无主义——我称之 为“理想的虚无主义”。尼采通过前者击碎了价值的谎言,而通过后者避免被击碎的危险。尼采是深刻的,他在一切价值探索的征途中都发现了那个森然隐现的精神黑洞。最狂妄的精神巨人在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狂妄,相反,而是极为明智地把自己引以为自豪的全部家当拱手让于虚无主义。正是这个虚无主义,它不需要被建设,却占据宇宙意义最豪华的宝座,并只愿接受人类最智慧头脑的顶礼膜拜。假如我们对尼采说:“虚无主义比你的‘超人’站得更高。”他那怀疑一切的目光定会平和下来,并说:“你理解我。”

  至此,我们可以归纳虚无主义在尼采那儿的种种含义,这一含义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虚无主义指以往价值的无价值,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的基督教文明、科学理性文明以及尼采本人的著名论断“上帝已死”和他所声讨的“柏拉图主义”。


  第二,以往的价值消解后世界陷于虚无,这就是持续至今的“后形而上学”时代状况。


  第三,虚无主义作为批判武器,亦即,尼采是在最彻底的虚无主义的意义上来观察以往的价值;而只有以最彻底的虚无主义为心理背景来观察以往的价值,才能真正判断哪些价值究竟有何价值。尼采不是用一种价值来否定另一种价值——那样尼采本人也会陷于虚无主义。


  第四,迄今最高的价值也为虚无,这就是他的权力意志。


  第五,呼唤虚无主义是为新价值让路。尼采并不止步于虚无主义,他用虚无主义击破价值谎言只是为新价值的创造扫清道路。尼采反复申明,未来的哲学需要新价值。“我身为一位哲学家,必须抓起一把槌子,把新的价值敲进世界之中。”在《曙光》的最后一则格言里,尼采这样写到:“勇敢的鸟儿成群结队,飞向远方……我们的所有伟大的导师和祖先最终都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精疲力竭,姿势可能既无威严也不优雅:这也将是你我之辈的下场!但是你 或者我又算得了什么!其他的鸟儿将展翅飞向更远的地方!我们的这种信念和希望随着它们的翅膀上下翻飞,飞上了云端,飞向了远方;它超越于我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的无力之上……”正是在这里,我们了 解到尼采的终极心理奥秘:权力意志的永不停歇地追问!对于尼采来说,这只鸟儿飞过的地方无疑是虚无主义,它即将到达的一切也必将会变为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不会容忍任何价值形态永远占据他的地盘。也许,此即狂人之狂的根本。


  第六,尼采本人最终迷失于虚无主义。正如尼采自己所说,所有的伟人都不能躲过自己的疲惫,尼采本人也没有冲出他为自己设计的虚无主义。他曾经很冷静地说:“诚实的哲学家知道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尼采最终疯狂,可是,就在疯人院,他还写下他一生最后一部著作《我妹妹和我》,即使在这样的境况下,这部著作仍然充满洞见和智慧,而可读性甚至超过他以前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写到:“大自然拒斥观念,甚至拒斥最高贵的观念,赞同纯然的动物性存在:生命是大自然自身的目标,我所有的思想都是宇宙命运之风中的谷壳。”尼采最终迷失于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这一概念是需要警惕的,尽管它的意义不容小觑。



哲人哲语

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尼采


回复输入“000”可回顾“精彩内容”。

回复输入“aa”可获取哲学资料下载。


点击以下标题可查阅相应热点文章。

076 欺骗如何可能?——维特根斯坦论隐藏、假装和说谎

075 邓晓芒:康德宗教哲学与中西人格结构

074 【收藏】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汇总

073 哲学教育的灵魂: 经典阅读,还是论证?

072 现代技术的危险——海德格尔对技术的追问

071 德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传统

070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069 抗战胜利70年-法西斯主义引起的哲学反思

068 中华早熟的基因——父君同构

066 后现代性的谱系【推荐阅读】

064 作为法哲学家的康德

061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060 追问“存在”,还是追问“存在者”?

059 中国古人“吾”之哲学观

058 被蒙蔽与被诱惑的西方左派

055 良心拒绝和公民不服从

054 乌合之众:群体癫狂的四大基本特征

053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052 生活的悲剧感

051 西方哲学中的being,到底是“在”还是“是”?

050 八大未解哲学问题

049 从灵魂不朽到向死而生│柏拉图与海德格尔生死观之比较

048 一个黄色谜语的哲学解读

047 必读:马尔萨斯陷阱、萨尔缪森寓言和中国内需之殇

045 哲学家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能治吗?

043 中国哲学家表述的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

040 敬畏感及其中西比较

039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034 当代西方哲学死了

026 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016 师徒之间: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与时代的独立思想者同行

·

无处不哲学微信号:zhexue365

聆听不同声音,保持独立思考之精神

您的每一次转发

都会多一分思考的力量


长按二维码关注,分享更多哲学思想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询更多阅读排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