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招推介丨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欢迎你



编者按

我校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已全面启动,为帮助考生全面、深入、准确了解我校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充分展示研究生办学实力、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特推出院系风采展,为全国优秀学子报考我校研究生提供权威信息来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一、学院概况


传播学院立足福建,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战略和福建媒体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部校共建、闽台合作的办学资源,立足与传媒业界密切联系的合作机制,彰显学科特色,努力建设“省内居一流、全国有特色”的传播学院。目前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2个博士后流动站,戏剧与影视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形成应用型与学术型兼备、硕士与博士一体的完整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是福建省委宣传部与福建师范大学“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单位、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广播电视媒体实验室”、省级重点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媒介文化研究中心)。学院与福建省广电局合作建立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广电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新华社福建分社、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及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多家媒体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是福建省传播学会挂靠单位。

学院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优势,逐渐形成良好的梯队态势,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学院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等建立密切的教学协作关系,聘请专业素养好、社会知名度高的业界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同时联系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了十余个包括媒体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领域的实践基地。近5年,先后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学院开办了百余场讲座,相继主办、承办了“21世纪中国电影:新形态、新问题、新趋势”国际会议、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会议(广播电视领域)、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指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国影视现状与新媒体发展”学术论坛、“传媒与中国”学术工作坊、“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创新发展”青年学子论坛等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二、培养成果


近5年,学院研究生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专业赛事的人数逐年增加,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20余项全国性奖项,50余项省级及以下奖项。多位研究生在《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告研究》《电影文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研究生参与的话剧《莫德》获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金奖;另有研究生荣获第12届四川电影节“金熊猫”奖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评选活动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奖、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青春的纪录”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福建省观众评委选拔征文比赛一等奖等。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8%到各大高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29%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17%就业于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46%就业于企业。



三、学科介绍


新闻传播学



1.学科优势


福建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积淀,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学者叶明勋先生。1936年,叶明勋考进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福建协和大学。1941年,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舆论的形成》出版后,成为目前所知的我国最早出版的舆论学专著。20世纪90年代,福建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重新开始建设。2006年,获批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汇聚了一批在学界和业界都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取得诸多成果,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具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2.培养特色


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授权点现设有传播学和新闻学两个培养方向。传播学培养方向主要包含“传播思想史研究”、“传播社会学研究”“新媒体研究”、“涉台传播研究”、“广告学研究”等领域。新闻学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融媒体新闻研究”、“电视新闻研究”、“数字出版”等方面。本学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系统的传播学基础理论和传播学科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传播学理论发展改革的最新成果;具有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传播学相关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3.导师代表


王金礼,教授、博士,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媒介哲学、传播伦理、传播思想史等基础性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新闻德性论:原则框架》、译著《美国传播研究的开端:亲身回忆》,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张梅,教授、博士,福建省高校首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理论人才,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高端人才,传播学院副院长。研究兴趣为传播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和省级社科项目3项,出版专著《分裂的图景:住宅议题新闻的框架研究》,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


连水兴,副教授、博士,传播学院院务委员,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秘书长等职。主要从事传播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1.学科优势


依托学院新闻传播学科的深厚积淀和师资力量,2017年,传播学院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为部校共建单位,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省广播电视集团是战略合作单位,本学位点已和中央媒体驻闽单位、福建省主流媒体建立了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协作关系,致力于共同建设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新建的融媒体应用研究中心、虚拟演播厅等设施,也为学生实训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本学位点导师在新闻传播研究方面实力强,研究领域深广,成果丰硕。同时,本学院拥有 “广电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海峡两岸广告创意研究中心”、“网络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汇聚并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优势,协同创新。


2.培养特色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授权点主要包含“融媒体新闻”、“数字营销与传播”两个研究方向。本学位点采取传播学院和新闻传播业界联合培养模式,实行校方导师和业界兼职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为加强学院与新闻传播工作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特邀业界精英、著名学者进课堂,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与研究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每生须有半年时间由业界导师指导到新闻传播与数字营销相关企业实习。通过课程实训、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三个层次,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传播思维与动手能力。


3.导师代表


谢宗贵,教授、博导,传播学院院长,兼任福建省新闻学会副会长、省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媒介文化研究、融媒体新闻研究等。曾在福建日报工作20多年,当过新闻记者、编辑、评论员、评论部主任等职,有近30篇新闻作品获省级新闻奖,撰写与编辑的3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著有新闻评论专著。


陈志勇,教授、博导,校党委宣传部长,兼任福建省青少年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福建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会长。曾获教育部“思政杰青”、“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福建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十大影响力教育大V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8个,出版专著7本、编著5本,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光明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20多篇。


谭雪芳,副教授、硕导,新媒体艺术博士。曾在主流媒体担任记者、首席编辑,获中国新闻奖(副刊类)、福建新闻奖等20多项;2007年进入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新媒体与传播方向的教学、研究,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1本。


戏剧与影视学



1.学科优势


福建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教育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2006 年传播学院获批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 年开始独立招收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1 年福建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成功,2012 年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本学科点已形成应用型与学术型兼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福建省各高校中首屈一指。目前全国具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博士点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 16所,福建师范大学位列其中。2017年,本学科上榜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学科。在2017年、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本学科排名分列全国第10位、第11位。


2.培养特色


本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具有跨学科、厚基础的学科资源优势。近年来学科团队着力培育学科特色,在三方向寻求拓展。一是电影美学和电影史研究,在扎实理论研究基础上注重思路创新,已在电影美学、电影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影响。二是两岸影视关系研究,借助福建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关注两岸影视的交流发展,是本学科点突出特色。三是新媒体艺术研究,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动向,研究新媒体和电影融合所出现的新形态、新问题和新趋势,正成为新的突破方向。立足于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的提高,打造“溪源映画”等专业平台提升学科影响力。


3.导师代表


影视学科的带头人颜纯钧教授为国内知名电影学者,是本学科的奠基人,2017年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高教影视教育贡献奖”,该项特殊荣誉是表彰为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开拓耕耘的前辈学者,全国仅有三位学者获得。本学科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的导师队伍。


刘云舟,教授、博导,巴黎第一大学电影艺术博士,福建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专著《电影叙事学研究》,译著《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电影作品《零点行动》入围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福建省第三届百花文艺奖。


郑宜庸,教授、硕导、电影学博士,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独立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等课题,著有《审美之难——电影的一种特殊表述与观看心理》《中国当代电影编剧访谈录》,创作电视电影《杨门女将》(第二编剧)、电影剧本《妈祖》《嫁给契约》《幸福背后》等。


吴青青,副教授、硕导、电影学博士,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特邀专家、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类型电影、港台电影等。独立主持教育部、文化部课题等多项,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影视剧作选评》《美国电影研究》等。



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1. 学科优势


2005年,福建师范大学获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获准的34所高校之一。2011年,本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广播电视领域的艺术硕士,至今仍是福建省唯一一所拥有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依托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资源,本学科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本学科还从媒体业界引进多名资深专家作为兼职硕导,他们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且大多担任各电视频道的总监或副总监,不仅优化了硕导队伍的知识结构,而且为研究生们带来丰富的实践和实习资源。


2. 培养特色


本学科一直以提高质量和培育特色为重点,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势,着力组织队伍、不断凝练特色,近十年来在师资队伍、科研成果、实践平台等方面都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双师型的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一大基石。在人才培养中,旨在培养具有艺术性、专业性、技能性的高层次应用型广播电视专门人才,既有艺术硕士的应用性、展示性的特点,又更注重理论及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分会场活动、广播电视专硕毕业展映活动等已经成为本学科卓有特色的专业展示平台。


3. 导师代表


本学科拥有一支校内外兼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导师队伍。

陈加伟,高级编辑、硕导,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辑,东南卫视总监。先后创办了《现场》《环球报道》《帮帮团》《海峡新干线》《中国正在说》等名栏目。2016年创作的纪录片《台湾1945》,获福建省长纪录片一等奖;大型人文纪录片《大儒朱熹》即将在央视播出。


洪雷,高级编辑、硕导,福建海峡卫视总监,资深电视媒体人。多年从事电视纪录片、综艺、新闻节目制作,尤以纪录片制作及监制见长,执导及监制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福建省一等奖,代表作有:《过年》《离别与希望》《味之谜》《早餐中国》等。


叶勤,副教授、硕导、现当代文学博士,福建省电影局评审专家、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网络视频委员会副秘书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独立完成教育部课题等多项,在《当代电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传播学院(350117)

网址:http://cbxy.fjnu.edu.cn/

邮箱:cbxyyjs@126.com

联系电话:0591-22868589




推荐阅读

研招推介丨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欢迎你

研招推介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欢迎你

研招推介丨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欢迎你

研招推介丨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欢迎你

研招推介丨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欢迎你

                             

♢End♢

爱你,我们走心。


编辑 / 闫泓

校对 / 胡佳君、袁梦臻

小研,因你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