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房清供|藏在案头小景中的文人情怀

案上雲煙 2020-02-17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房清供是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它既是书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赏玩之物,悠悠历史长达千年。清供,又称清玩,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最早是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牛羊,而后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等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雅物品。


清 八大山人 1686年作 芝兰清供图


所谓“供”,即供奉,自是圣洁高贵之物;所谓“清”,是清雅不俗。所以,文房清供,是文人书房中那些表达文人高雅气息物品。它是在中国传统的文房笔墨纸砚四宝基础上,派生出的辅助用具,是书案上清雅的实用陈设品。



包括有笔筒、笔插、笔匣、笔掭、笔洗;墨盒、墨床、水注、水丞;镇纸、臂搁、裁刀;砚滴、砚屏、印章、印盒、帖架、文具箱等,可谓包罗万象、古人讲究道在器中,案头器物本身已远远超出了其实用价值,而更多的为赏鉴之途。



文人对其追捧,更多是在诉求一种致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文房清供不仅为我们了解古代的人文历史提供丰富的佐证,同时也向我们揭示了古代文人雅士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世界。



文房清供自汉代开始兴起,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出现多种不同用途形式的文房器具,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点缀书案、赏玩自怡的书斋实用陈设品。这些器具制作小巧精致,常陈设于书斋文案。



明代出现了记述文房清供的专著,如屠隆《考槃馀事》、《文房器具笺》、文震亨《长物志》,详尽记述了书斋陈设器具及其发展演变,所列品名多达四十几种。文房器具更是精巧而自然,成为极具个性,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体现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

清代内廷文房清供的制作


清代内廷文房清供的制作均为造办处各作坊承办,特别是乾隆时,其制作规模庞大,管理极其严格,所有器具的制作过程均有档案记载。其中所列清供器具有水盛、墨罐、笔掭、笔洗、水注、纸镇等,不仅质地种类多样,造型也出奇精巧。



另外还有以多种功用或多种器具组合的形式,如“文竹盘二件,内盛文竹笔筒、墨床、镇纸、水盛、砚盒随绿石砚……交江宁织造寅着照样成作,文竹笔山二件,又笔山发往杭州,交寅保照样配做笔山二件,其盘内糊雪花锦垫”,所说的文竹多盛盘,是一种成套组合式的书写用具,颇具宫廷特色。



对于文房清供的摆设,古人之言可以借鉴:『文房供具,借以快目适玩。铺叠如市,颇损雅趣。其妆点之法,要如袁石公瓶花,罗罗清疏,方能得致。』文房清供,陈设有致,诚是一幅画意十足的案头小景。文人在书斋静心苦读之余,观之可助神思明畅,心清意远。



明窗净几,巧手陈玩,

神采奕奕,射映一室,

尘土胃肠,为之一浣。




往期回顾:

被遗忘的老物件我想有个庭院,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旧的东西,散发着时间的醇香有一种生活叫向死而生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景观 ,雄浑悲壮的美!!有間書房。家里有走廊过道,千万别空着!中国古锁:门上的精致艺术!有院,有家,有石书房之境民居,是地域文化的名片,更是一种生活情态有一种艺术,叫留白!这才是中国人的院子!一方石,一席茶愿有一方庭院,远离尘嚣简居 得闲极简,最高级的审美!适意,生活的真谛书房 | 净化心灵的地方何以消夏,唯有闲读闲谈“文化”用最美的心情,过好自己的日子。宋词里的中国庭院,真想住进去!没有书房,何谈梦想?书房,男人的另一个世界!各式各样的中式大门茶意十八层不可居无竹漫谈 菖蒲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品味的朝代老门老窗,真是美到骨子里了!一百多年前原汁原汁的中国景观,极大视觉享受!!旧物有温度伟大是熬出来的。世界可能不会变得更好,但你会。竹院,有余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董教父”有个小院,让浮躁不安的我们, 得到片刻安宁中国式的雅致生活想有个这样的小院,悠然到老石盆雅趣—中国古代庭院陈设茶室与书房中的闲暇审美,是一种自觉书 房 布 置文房清赏菖蒲与石,一味清雅民居,是地域文化的名片,更是一种生活情态书房雅趣,你也可以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