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下乡·希冀 | 风向云,向云南

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珠江青年 2022-05-08

希冀

七月,正值酷暑,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传承着老一辈“冀承者”的精神,组成一支新的队伍,他们背上大小行囊,踏上开往云南的绿皮火车,跨过千山万水,历经44小时,到达云南德宏州芒市——一座镶嵌在云南西部的绿色之城,在这个地方,伸手就能触到黎明的曙光。



七月的天,娃娃的脸。七月的云南德宏是多情的,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雨雾濛濛,给下乡调研活动的开展带来许多不便,但“冀承者”们无惧烈日与风雨,鲜衣怒马,不与平凡,他们依旧在路上。


书途同归,山间风晚吟


帕底村帕底小学,是希冀下乡故事开始的地方。



义教之路远没有队员们想的那么顺利。由于下乡义教时间撞上了小学生期末考试,能够参与义教活动的孩子寥寥无几,无奈之下,队员们只能在帕底村宣传招生。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丝毫退却,这些困难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脚步。



希冀满怀期待来到帕底幼儿园,迎接他们的是小朋友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眼睛。为了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他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在四个大班旁听。


这次旁听不仅让希冀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当地老师的教学模式,更贴近孩子们的日常教学氛围。



欢声笑语拉近了他们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每一句“哥哥姐姐好”的背后,都包含着孩子们对队员们到来的喜悦。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从他们的眼中,队员们看到了对知识的渴望,看到了他们对希冀的信任和支持。



和隋之珍,人间哪得几回闻


希冀深入当地,探寻傣族传统剪纸技艺,调研后谷咖啡文化。 




云南傣族地区剪纸习俗源远流长,主要流传于德宏州芒市、瑞丽、盈江等傣族聚居区。希冀此行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邵梅罕。希冀到访时,她正手持尖刀熟练地完成手中的作品。剪纸已然成为了邵梅罕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伴随着她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她手上的老茧,见证了一位老剪纸手艺人对剪纸深沉的爱。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3月,以邵梅罕的名字命名的傣族剪纸艺术馆在她住址的前院落成。馆中收藏了包括邵梅罕作品在内的大量傣族剪纸作品。艺术馆的落成吸引了各地传媒报业的调研采访,傣族剪纸技艺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同时,希冀也调研了一项濒临失传的手艺——金属剪。第一次见到金属剪作品的希冀队员们被眼前宏大的作品震撼到了,那是一种源于艺术的直击心灵的震撼。


遗憾的是,金属剪技艺人虽然在当地声名远播,作品却难以流传和被继承。随着时代的变迁,金属剪技艺也许会泯灭在历史的洪流中。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快节奏生活的大环境下,人们静不下心来细细品味剪纸艺术的美,但剪纸技艺人仍旧坚守初心,执着于对剪纸的热爱,同时也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保留了历史赋予剪纸的独到之美,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剪纸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当地咖啡产业也是此次调研的对象之一。在 “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后谷公司的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就地脱贫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全面了解当地咖啡产业,队员们前往后谷咖啡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队员们更深入地考察了咖啡的种植与加工,了解了咖啡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因为有你,不枉此行


2018年7月22日,希冀的下乡故事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路,有过泪水,有过无奈,也有过欢笑。21个人,12天,因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而义无反顾的加入三下乡队伍中,从互不相识到亲密无间,希冀把爱洒在了这片炙热的土地。



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



我们的故事,留给云南的日月,留给开怀大笑的小朋友,留给正在读故事的你。



【往期回顾】:

1.三下乡·翌晨︱寻访井冈茨坪,弘扬红色文化

2.三下乡·携曦VII | 寻找陶语,面朝未来

3.三下乡·心韵 | 走进恩施,共探“傩”趣

4.三下乡·行者|云上滇城,茶香悠悠


编辑 / 杨冰妍

记者 / 袁炜镟  许馨之

图片来源 / 希冀队

初审 / 蔡伟纯

复审 / 关若晴

终审 / 陈欣杰

监制 / 青年媒体运营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