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Businesses Owner
由于身中「君子不器」之毒,我始终抗拒将自己工具化。
典型如 2012 年写的《尚未完成的人》(见推文二条),就表示既不乐意被看做工程师、也不乐意被看做产品经理。
这是一种诅咒。事实是,没有约束就无法前进。
所幸的是,从去年开始,风车又开始转动,和朋友聊起,我总会抛出一个自造词:Small Businesses Owner。
这是一个兼顾财富与幸福的阶段解。
Small
Small 指「利基市场」。
客观而言,互联网红利期早已落下帷幕,再没有那么多的大机会(读作:改变世界)。但若收敛一番野心,在基础设施极大完善的如今,还是能捕捉到许多的小机会,仍可有所作为。
而于主观视角,做点小事情也就足够。
正如芒格所说,「聪明人总是做傻事,用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只为了得到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看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欲念,做个不那么聪明的人,这样就好。
毕竟,人生还有许多别的风景。
除此之外,Small 还代表维持一个小而精悍的组织。
组织变大,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局部利益与沟通成本,也就会产生各种损耗。人生苦短,不要浪费在这种事情。
Business
Business 被译为「商业」,但还有个更接地气的词:「生意」。
第一层含义是,不做慈善。
为世界创造价值,再取得一定比例的回报,这是非常合理的行为。不应为收费而感到羞耻。
适度就好。我非常喜欢赵鹏对「站着挣钱」的定义:创造了一个数量级的价值,但只收低一个数量级的钱。而「吃相难看」往往就是相反了。
热力学也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真理:如果没有外界能量的注入,熵增是系统的必然结局——必然走上无序与毁灭。
翻译一下:爱是不能发电的,至少不能长期发电。
适当的回报是维持业务长期运转的关键。
第二层含义是,它自身应逻辑完备,而不是依赖于 VC 而存在。
这并不是说就不考虑融资,而是不把融资作为唯一路径,众多可选项之一,仅此而已。结合业务的实际情况,客观考虑。
我在《一个笔记服务的长期主义》中曾有详尽叙述,直接引用之:
人们通常只看到融资的好处,却忽略其代价。
简单来说,钱不是白给的。资本有意志,核心诉求是要回报。而投资早期创业公司的 VC,正因为承担的风险极大,所以其要求的回报率也极高——十倍回报还不够,而是期望能在一家企业能获得百倍、千倍的回报。
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对。恰恰相反,这很对,也很合理。如果公司业务的天花板足够高,且能通过烧钱赢取关键要素,引入 VC 当然没有问题,相得益彰。公司获得更快的加速度,VC 也得到未来的一部分。
但不能错配。坦率而言,笔记服务并不是一个天花板很高的业务,很难给予 VC 所期望的回报。我也没有看见这个业务里有什么关键要素可以通过烧钱来获取。
Businesses
Yes,不是一个 Business,而是多个 Businesses。
乐趣最大化
从 0 到 1,是为创造,最有乐趣。
从 1 到 100,是为复制,乐趣持续衰减。
人性本然。
不用总是逆人性,也不用永远追求效率。
毕竟,乐趣/开心/幸福 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轮作
事情的发生需要时间。春天播种,便要秋天才能够收获。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拔苗助长自然是愚蠢的,但等待也是无趣的,那便去做点儿别的吧。
时时在耕作,时时有收获。
平常心
和事情保持一点距离,是能够冷静思考的重要前提。
如果只有一桩 Business,就很容易走得太近,很难客观思考。也会投注上自己的全部期望,悍然忽视事情本身的特性和制约。所谓「我执」。
许多强奸用户意愿的行为,便是如此诞生。
但如果有多桩 Business,很自然就能维持一个恰当的距离,看得更清楚,让每件事情都成为它应有的模样。
Owner
不仅仅是去构建或经营 Businesses,还必须要成为它的拥有者。
长期视角
长期主义是近年非常流行的词,但如何才能拥有长期视角?重要前提是你要拥有。
职业经理人总是被诟病短视,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只为任期业绩负责。(当然,任何打工人也是)
但当你拥有了这个 Business 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你很自然就会去舍弃那些短期决策,坚决拥抱长期有利的决策。
flomo 为什么没有做那些约定成俗的「运营动作」?答案也很简单,我们并不真正关心短期业绩。
同理,对于我们的伙伴(这里就不用「雇员」这个词了),我也倾向于尽量花费心思去设计权责利一致的长期方案。
系统之外
强调拥有,也是在强调保持系统之外的视角。
我要塑造的是,是一个离开我也能够自运转的系统。此刻我虽还在系统之内,但这只是一个路径。
如此,才能改变收入的性质。
这也是能够把握多个 Businesses 的关键。
自由意志
近来和一些大厂朋友聊,我理解他们痛苦的根源在于:上级希望这么做,我并不认可,但我又必须坚决执行。这种知与行无法匹配的痛苦。
拥有,也意味着决策权。我可以选择这样做,也可以选择那样做,甚至可以选择不做。
就像本文讲的我的所有认知和观点,可能都是错的,但我能够充分去实践。若错了,我也接受,便让市场来教训我。
无论如何,这都是我的选择,我的自由意志。
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Fin
今年陆续写了一些文章,你现在应当明白,它们其实都是本文的子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演绎。
《可复制的决策》
《少做一点事》
《钱,生而不平等》
《写在 31 岁》
《论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