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 32 岁
不知不觉,已 32 岁。
若逢二进位,该写作 100000;也可写作 2^5。总而言之,是个特别二的数。
困惑渐少,焦虑也渐少,即便身处惊涛骇浪,也心如止水。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自洽——这未必是一件好事,自洽是自缚的开始,这是一般的精神道路。
正因如此,记录一些基础问题的阶段答案,就更为重要。期望能成为日后我批判的对象,打破再重建。
常识与非共识
非共识,也叫洞见(insight),其特点是:
1)对某一领域的精妙洞察,高价值;
2)多数人不知道或不认同,低定价。
高价值却低定价,所以有超额收益,所以众人追逐。
但没有常识支撑的非共识,就似空中楼阁、如梦幻泡影,一定能「与众不同」,也大概率会「看似精妙」,但并不能确保「正确」,缺失了最重要的维度。
怎样才是追逐非共识的正确姿势呢?我的答案是:掌握并坚守常识,并持续性将自己浸泡于具体语境。
再 sharp 一点,我要说:追逐非共识是取巧,往往弄巧成拙;坚持常识即是捕获洞见的唯一有效策略。
试问:没有常识支撑、并非自行推导、而是道听途说的非共识,你真的敢下重注吗?依赖如灵感般涌现的非共识,又如何确保持续性?
Elon Musk 的第一性原理,被创投圈奉为黄金法则。你可否想过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么?
从基本原理出发,用基本逻辑,进行推导。
从基本知识出发,用基本逻辑,进行推导。
从常识出发,用基本逻辑,进行推导。
从常识出发,用常识,进行推导。
第一性原理,说白了:用常识,去演绎常识。
非共识是皇冠上的明珠,但常识才是幕后的真英雄。常识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能正确理解常识、持续坚持常识的人太少。因而,坚持常识,本就是最大的非共识。
年初陆续写了三篇文章:《人生调参》、《长期思考》、《诚实》。这是一个系列,从呼吁「非共识」开始,却一直在写「常识」,越往后越甚。便是故意为之。
信号与噪音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工业时代的宣传标语,诞生于 43 年前,已然落伍。
信息时代,信息才是金钱。我们疯狂追逐信息,患上信息焦虑症,唯恐错过什么。
但实际上,我们想要追逐的并不是信息,而是信号。而信息中,不仅有信号,还有噪音。信号才真正有信息量,噪音却会干扰我们识别信号。
经典剧情是:我们并非没有看到信号,但信号早已被噪音淹没。降噪是识别信号的必要前提。
讽刺的是,越过某个阈值后,信息流动越快,或观测频率越高,噪音反而就越多。而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在推动信息更快速的流动,我们早已越过那个阈值太远,越是高频观测,信噪比反就越低。
木心说,从前慢。这绝非只是审美的趣味。慢慢来,比较快。
小环境与大世界
世界总是有很多乱象,甚至越来越乱——天启四骑士陆续来访,经济增长逐渐失速,资产负债表表示不想奋斗,就连互联网大厂的终点也要给组织规模降速。
我们难以对抗其影响,但我们始终有另一种自由——为自己选择环境的自由;甚至,为自己设计环境的自由。
就如华尔街是一个真实世界,有许多潜规则,有许多膝跳反应,也总是发生许多乱象。但这些与巴菲特无关,他总是在他的奥马哈小镇,跳着踢踏舞上班,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且做得还不错。
独立于世界,在自身对抗时代,以心力熨平周期。
不被世界改变与改变世界
巴菲特不寻找改变世界的企业;相反,他寻找不会被世界改变的企业。年轻人总想改变世界,年岁渐长就知道不被世界改变已是不易。
金庸小说中,武功最强者当属张无忌。他修炼的九阳神功,无非三句真言:
他强由他强,清风抚山岗。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写了许多,实则都是一件事,不同角度的切面。
不走那条有时间窗口、过期作废、焦虑的套利之路;
选择那段能跨越周期、持续积累、平静的复利之旅。
纵世事变迁、潮起潮落;
我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