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启示录(二十一)哈尔科夫保卫战,最枯燥的战场

扁舟听雨 泪痕春雨记不住的那天 2022-10-15
2月24日,俄军众多王牌和精锐主力向基辅及其周边方向发起突袭。
与此同时,以第6集团军为主力的一支大约2万左右的部队也向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发起猛攻。
哈尔科夫不仅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也是乌克兰重工业最发达的城市。
此前介绍过,相比于乌西,乌东才是乌克兰工业的主要聚集地,是乌克兰经济的引擎。(见链接:《谁为乌克兰今天负责
 
因此哈尔科夫虽然政治地位上远不如基辅,其经济地位绝不在基辅之下。
更重要的是,作为乌东的旗帜城市,哈尔科夫是乌东人口打工聚集地。
这里汇集了众多俄罗斯裔人口,主要通行语言也是俄语,形势对乌克兰来说更加复杂。


我们看下地图,会发现哈尔科夫的战场地形对俄罗斯来说非常有利。
哈尔科夫是距离俄罗斯本土最近的乌克兰大城市,距离俄边境只有30公里。
尤其是俄边境大城别尔哥罗德距离哈尔科夫只有70公里。
可以看到别尔哥罗德到哈尔科夫有近乎直线的铁路和公路。
 
如果我们回顾下基辅保卫战介绍的常识,就会发现俄军只要越过边境就可以集结大量自行火炮炮轰哈尔科夫市中心。
这比起在基辅千难万险数百公里的重炮死亡之路不知道要方便到哪去了。(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三
另一方面,作为乌东乃至整个乌克兰的经济重心,哈尔科夫到基辅的交通非常发达。
看图就可以看出,铁路和高速都可以直达基辅,而且这段道路可以说是乌境内最好的道路。
哈尔科夫同时也是大交通枢纽,到乌克兰其他各地的铁路和高速也都很发达。
可以说如果能够占领哈尔科夫就握住了进入乌克兰中东部主要大城市的钥匙。
 
哈尔科夫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距离俄军又如此之近,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自然会投入重兵。
哈尔科夫方向出动的俄军主要是来自西部军区的第6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
西部军区总共三个集团军,另外一个就是前面隆重介绍过的近坦一集。
因为俄罗斯两大城市——首都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都在西部军区,所以西部军区的部队一般就是王牌的象征。
可见俄军对哈尔科夫的重视。
 
第一阶段对哈尔科夫市区周边的进攻主力是第6集团军,这个集团军下辖两个旅——第25、138摩步旅。
20集团军第一阶段确认出现在哈尔科夫市周边战场的是第144摩步师。
20集另两支主力第3摩步师和近坦1旅要到比较靠后的时间才出现,主攻方向也没在哈尔科夫市区周边,我们先略过。
 
根据人们仔细识别,发现除了西部军区这1师2旅,哈尔科夫方向还配上了其他部队。
首先来自东部军区的第5集团军60摩步旅和127摩步师的218坦克团。
此外北方舰队的海军步战队第200摩步旅也被发现在哈尔科夫战场出战。
这些驻防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和北极的部队应当是后续补充上来的,从侧面可以反映俄军在战场上的不顺。
 
总的来说俄军一开始出动了大约10-12个BTG(营级战术群)。
一线部队大约8千到1万,加上二线和后勤,哈尔科夫方向初始的入乌总兵力在1万5到2万之间。
随后又补充了来自西伯利亚与北极的部队,这些部队大体上是换防接替撤下来的6集,所以总兵力变动不大。
 
乌军守军可以确认的正规军是第92机步旅、第46、81空突旅,武警部队有第三机动旅。
加上武警、民兵和预备役,乌哈尔科夫守军大约有2-3万。
不过毕竟乌现役部队只有1万上下,面对俄军西部军区近2万精锐,数量明显不足。
因此来自第聂伯河中游的第93旅北上驰援,战争打响后第一时间进驻哈尔科夫(见链接:《苏梅保卫战二》)。
 
总的来说,哈尔科夫守军和进攻方相比,现役部队人数差不太远,总兵力还要胜过攻方。
因此俄军想要大力进攻哈尔科夫并不容易。
但哈尔科夫却是俄军第一个主力部队大规模冲击市区的大城市。
在2月27日-28日,俄军第6集的部队向哈尔科夫猪突猛进,精贵的步兵直接冲进了市区。
 
前面介绍过,我们要理解俄军的战略动向一定要理解俄军的根本战略意图。(见链接:《苏梅保卫战一
俄军开战时的战略构想就是最快速度攻陷基辅,瘫痪乌军中枢。
所以俄军的所有动向都是围绕基辅战场展开,为基辅战场服务。
 
前三天俄军重心方再伞兵空降突袭和特种部队配合内应斩首泽林斯基。
然而这次突袭和特种战斗俄军损失惨重,基辅方向河西大军也陷入困境(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三
河西V集群很显然已经无力拿下基辅,河东方向必须火速增援。
哈尔科夫作为乌克兰的经济中心,和基辅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很发达,能拿下哈尔科夫对猛攻基辅自然非常有帮助。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是,哈尔科夫就是传说中的乌东之都啊!
我们一直说乌东二州,其实那是因为俄军14年策反的就这两个州而已。
此前通常提到乌东都会说乌东三州,因为哈尔科夫也是公认的乌东,而且是乌东的核心。
哈尔科夫车辆制造厂是前苏最大的主战坦克生产和组装的军工厂。
遍布乌东的大量重工业工厂很多都是为哈尔科夫配套而存在的。
 
因此哈尔科夫市民主体是说俄语的人群,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罗斯族,加上打工的流动人群,俄族人占比更高。
你说这样一个俄语区,还有数十万俄罗斯族,现在俄军威武之师开进来,这哈尔科夫市民还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啊?
所以咱是俄军指挥官也会忍不住让哈尔科夫方向部队赶紧进去市区啊。
我们赶紧接管哈尔科夫这一最大俄语区城市,这样王师不就可以沿铁路和高速源源不断进逼基辅河东了?
 
此时俄军近坦4师一部已穿插到哈尔科夫背后。(见链接:《苏梅保卫战二
既然俄军对哈尔科夫已成包围之势,俄指挥部也不再等待,令第6集赶紧进市区“接管”。
然而实战进程给俄军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贸然冲进市区的俄军成了被乌军攻击的活靶子。
27日到28日大约一天一夜的时间,俄军基本被驱逐出哈尔科夫市中心。
 
不同于基辅,基辅前三天市区作战虽然也遭受了失败,但出动的毕竟只有少数伞兵精锐,一开始就是打的特种作战。(见链接:《基辅保卫战三》
俄军这次进哈尔科夫是主力大举出动,从常理判断6集一线部队遭受的损失远比基辅突袭大。
根据俄军战场后续也可以大致佐证这个判断:
 
从2月28号开始,俄军集结哈尔科夫方向大批重炮猛烈炮轰哈尔科夫,而且大量使用温压弹。
此前介绍过,温压弹可以产生2500摄氏度高温并大量燃烧周边氧气,一发炮弹足以杀死三个足球场范围内的生命。
温压弹是俄军除核武器外最大最残酷的杀伤性武器。
哈尔科夫是第一个遭受温压弹炮击的乌克兰城市,这也打破了俄军心善不忍杀伤平民的童话。
要知道乌东事变之后,哈尔科夫是乌克兰俄族最大聚居地。
可见俄军对哈尔科夫猛烈炮击多半带有泄愤情绪,此前贸然进城损失很可能大到足以激怒俄军失去理智。
 
此外根据网络搜集到的情报足以判断,俄军6集大约从3月5日开始逐步撤回别尔哥罗德修整。
与之对应的是前述来自西伯利亚和北极的部队,甚至是海军步战队被调来替换。
这么来看,6集在27号那次突进中遭到的人员和装备损失实在有点伤筋动骨。
 
主力第6集2个旅很可能都失去了战斗力,虽然临时调过来两个旅,但凭这样临时拼凑过来的部队想攻进哈尔科夫城似乎不太现实。
那俄军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只要回顾下此前介绍的俄军第一阶段战略总核心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俄军核心目标就是拿下基辅,所有战场都是为基辅战场服务。
所以哈尔科夫方向俄军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绕过哈尔科夫,为近坦4师提供后勤。


我们看下地图就比较好理解,由于俄军王牌在苏梅方向寸功未立,深入穿插的近坦4师就有点孤军的意思了。
近坦4师此时被紧急命令沿哈尔科夫通向基辅的高速前进。(见链接:《苏梅保卫战二
俄军苏梅方向绕过来到高速这里(红线)还不如从哈尔科夫过来近(蓝线)。
而且俄军在苏梅周边战场投入多,遭抵抗的强度又超出原来预计,损失不小,后勤要求远多于预期。
所以近坦4师的后勤从哈尔科夫方向提供会更加便利。
 
耐人寻味的是,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侄子小格拉西莫夫少将在3月7日被乌军宣布阵亡,他阵亡地点就在哈尔科夫。
小格拉西莫夫是41集的参谋长,记性好的朋友多半还记得,41集是基辅河东阵营的主力。
格拉西莫夫怎么会跑出几百公里在哈尔科夫丧命呢?
 
结合基辅保卫战我们大致可以猜出,由于切尔尼戈夫到基辅方向遭遇乌军强力阻截,后勤车辆和物资损失很大。
这部分俄军后勤基地在白俄罗斯,战前准备的物资很可能已跟不上前线损失,后续补充起来很不方便。
俄军此时更合适的方式就是从国内紧急调拨军用物资到别尔哥得罗再绕过哈尔科夫往基辅运。
不过现在哈尔科夫需要供应的部队很多,比如近坦4师,比如南下往乌东战场运输。
哈尔科夫没打下,在对方环形防御下俄军不得不大绕路,路难走,运力自然就这么点,该先走谁的车先给谁运就很难说了。
所以格拉西莫夫参谋长不得不亲自赶赴哈尔科夫来协商,结果被乌军炮击身亡。
 
根据ISW的统计,大约从3月5日到15日这十来天里,乌军92旅领衔至少发起了三次大规模反击,收获不小。
可想而知,俄军想要绕过哈尔科夫这个大城向基辅方向运输,只怕每次都得被雁过拔毛。
俄军大约很快就认识到,绕过哈尔科夫玩五百多公里纵深的后勤补给根本不现实。
 
于是哈尔科夫就僵持住了,俄军打又打不下,绕过去又等于是给乌军送装备送人头。
除了每天炮击以外,俄军在哈尔科夫一度无事可做。
直到3月下旬,俄军总指挥部确认基辅方向撤退后,哈尔科夫战场才迎来变化。
 
这个方向的俄军不再向基辅方向运送物资,相反基辅方向几支部队都被调过来从哈尔科夫南下加入乌东战场。
此时战局焦点转移到哈尔科夫南部的伊久姆战场。
伊久姆虽然属于哈尔科夫州,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战场,而且基辅确认撤退后这里才开始大规模战斗。
因此我们这里先不多说伊久姆战场的战斗。
 
回顾下俄乌战争第一阶段哈尔科夫战场的战斗,我们发现从俄军2月27日主力突进市区后战役就变得乏味起来。
俄军很快就溃败逃出市区,之后该方向俄军失去了战斗力。
既没机会威胁哈尔科夫,又没能力绕过哈尔科夫向基辅方向有效投送物资。
除了每天漫无目的的一通炮击外,俄军已不知道要干嘛了。
 
倒是乌军时不时给俄军一点“惊喜”。
3月底别尔哥罗德市郊的油库区被炸,多个油库被毁。
自从俄军决定北线重组并集结南下乌东战场以来,这已不是别尔哥罗德弹药燃料仓储第一次被炸。
此前被炸俄乌双方都坚称是技术故障引发。
但这一次多位市民拍到了两架战斗直升机扔炸弹炸油库和低空飞行返回的清晰视频。
 
俄军终于承认油库是乌军炸的,并愤怒声讨乌军这是严重的“战争罪”行为。
不过乌军仍然拒不承认,反击说这是俄军自导自演。
当然实际情况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也是苏联解体俄罗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本土遭遇空袭。
甚至上溯到前苏联,也是70年来第一次本土遭遇空袭。
 
即便很多亲俄亲到没边的自媒体也愤怒表示,哈尔科夫方向俄军简直把脸都丢光了。
可是这支俄军尤其是第6集心里也许也很委屈。
这一切都怪当初被命令冲进市区“接管”哈尔科夫,贸贸然的一下就把主力打残了。
俄指挥部说不定也很委屈,不是说好的乌东俄族和俄语人群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吗?
王师到了,怎么没见人来迎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