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需求侧管理应与供给侧改革统筹兼顾
毛振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毛振华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30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501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在加快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需求侧管理是和供给侧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协调和配合,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关注需求侧存在的多重结构性问题
我国经济的需求侧不仅存在总量性的问题,还存在多重结构性问题,既有供需结构的不平衡,也有需求内部结构的不平衡。其中,需求内部的不平衡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二是投资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和消费内部的结构性问题。
从供需不平衡来看,我国总消费率和发达国家相比长期偏低,疫情冲击后生产端虽然较快修复,但消费修复的力度相对缓慢,因此当前经济需求侧首先存在一定的总量不足问题,特别是与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要求相比,消费领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短板。
从需求内部结构来看,长期通过投资拉动经济的宏观政策使得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形成一定挤压,而消费需求却受制于收入结构不平衡而难以扩大。在居民收入增速方面,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自2018年开始低于GDP增速。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近年来在国家、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分配中,居民收入的占比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居民收入来源方面,主要吸纳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的中小企业仍在经营和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超级平台企业的市场渗透也对其形成了一定挤压。
从投资内部结构来看,在以投资拉动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在建项目和闲置资金,其中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吸纳了大量资金,包括以负债方式获得的债务工具融资和信贷融资主要进入了投资领域。同时在投资领域中边际收益较高的好项目并不多,带来较严重的投资效率偏低和资金空转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对于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
从消费内部结构来看,我国居民消费仍存在多重制约,尤其需要关注居民部门债务攀升对消费的挤出效应。2008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18%左右,2020年该数据已经上升至68%,在十几年时间内家庭负债占比上涨了50个百分点,居民债务压力明显加大。其中家庭负债的主要投向是房地产,2019年有负债的家庭中住房贷款占家庭总负债的比例为76%,家庭对于房产的购置需求对其他消费需求形成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二、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应当统筹兼顾
需求侧管理和总需求管理并不能严格分开。总需求管理一般指的是通过扩大投资或消费对于需求总量进行扩张,以解决经济低增长或经济衰退阶段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而需求侧管理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对应的概念,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供给与需求两端都需要补短板、调结构,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受全球疫情冲击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缺口和信用缺口同时存在,政策性因素的边际弱化与市场性因素修复较慢共同交织,导致投资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总需求的扩张仍具有一定的空间,同时总需求的扩张对于结构性问题的缓解也有积极作用。
需求侧管理不仅关注总量问题,还关心需求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投资需求在总需求层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较高的投资形成率在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经济危机阶段有力地扩张了总需求、稳定了经济增长。但是也应看到在投资边际效率递减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也应当有所调整,需求侧管理的提出正是政策有所调整的表现。从当前宏观经济整体看,总供给和供给侧、总需求和需求侧两方面的问题都存在,缓解结构性不平衡应是政策发挥作用的具体着力点。
解决结构性的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革,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统筹兼顾。需求侧管理相比传统的总需求理论,还涉及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管理结构、市场畅通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和管理问题,具有新的内涵。通过改革和管理提高供给和需求的契合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投资需求在短期看是需求,长期看投资会转化为供给,如果长期使用或者仅仅使用投资需求扩张政策,反而会加剧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因此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应当统筹兼顾。
三、政策多管齐下促进消费需求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相互配合,但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是集中在总需求结构内部,特别是需要缓解有效消费需求领域的结构性失衡,针对有效消费需求不足产生的多种原因,需要政策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第一,建议无差别、广范围地发放消费券。在疫情发展过程中我曾建议通过发放消费券以稳定民生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此后各地也陆续根据实际情况发放了少量的消费券,取得了一定拉动消费的效果。美国更是通过“直升机撒钱”式的消费券发放直接刺激了家庭消费,相比之下我国的对冲政策更多的将资源用在了生产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供需修复的不平衡。在当前消费需求修复较弱的情况下,无差别、广范围地发放消费券仍然是可行和有效的。
第二,建议加大家庭负债的管理力度。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是家庭负债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遏制家庭负债规模和增速的过快攀升需要坚持“房住不炒”基调,这一方面有助于减缓家庭负债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也有助于减轻房价下跌时对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冲击。
第三,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政策呵护,防止垄断平台对小微企业的挤压。小微企业的活跃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的源泉,而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往往较高。通过反垄断等相关政策,遏制超级平台企业采取低价占领市场的手段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防止资本和垄断的结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三乡”工程。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需求潜力大的内在优势日益凸显,需求层次也在逐渐向多元化、中高档的新兴消费转型。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环节。推进人才回乡、资本到乡、告老还乡“三乡”工程,有助于拓展新的投资和消费领域,也有利于解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的相对贫困问题。
延伸阅读
【荐书】王晋斌亲述写作心路历程:《2020全球金融大动荡的再思考》
聚焦“需求侧管理的内涵与落实”,第30期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王小鲁:需求侧管理的关键是恢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间的结构平衡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