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姚枝仲:中国经济亮点与风险并存,宏观政策应聚焦防范经济下行风险
姚枝仲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以下观点整理自姚枝仲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21年9月)(第49期)上的发言
本文字数:2013字
阅读时间:4分钟
一、世界经济复苏逆转态势不明显,但疲弱态势显现
从经济增长率数据来看,世界经济似乎有复苏逆转的态势。去年二季度全球疫情爆发,世界GDP大幅度负增长,今年二季度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GDP增速快速上升,但新的疫情暴发叠加基数效应会使得三季度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有所回落。
从失业率持续下降等现象来看,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仍在持续,并没有从复苏态势逆转为衰退或者萧条的态势。
虽然世界经济尚在复苏,但经济活力不足,疲弱态势显现。尽管有些国家放弃疫情防控和隔离管制,疫苗接种进展较快,但并不意味着疫情不再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疫情重新塑造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个人消费和就业等活动都因疫情而改变。过去人们担心发达经济体会出现“无就业增长”,未来发达经济体很有可能出现“无增长就业”,即就算实现了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也不高,经济回到长期低增长的情形。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发达经济体持续走高,然后逐步回落。本世纪以来增长率低迷,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总体长期增长率在1%左右。疫情会进一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长期增长率。新兴经济体受疫情影响也会从经济高速增长回落到相对低增长的态势。
所以,世界经济的逆转风险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方面,而不是经济复苏态势的逆转,但经济复苏疲弱的态势还将持续。
二、中国经济亮点和风险并存
中国经济从8月份以来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出口快速增长。疫情之前,我国出口因中美贸易战影响快速下滑,现在贸易战尚未结束,但疫情防控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促进了出口的高速增长。出口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医疗物资和防控用品。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差别带来了出口形势的快速好转。
2、制造业投资和增加值快速增长且高于第三产业。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其原因之一是出口拉动,二是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三是疫情背景下的进口替代。总体而言,制造业的发展符合国内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升级的大趋势。
同时,中国经济还存在一些风险。
1、8月份消费增长速度快速下降。8月份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快速下降至2.5%。虽然增速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疫情形势变化造成的短期结果,但背后可能存在一些致使消费增速放缓的长期性因素,比如消费倾向降低等。
2、8月份数据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下降。如果能通过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弥补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则可以认为目前的下降只是一种结构变动。但是现在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今年三四季度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快速下降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整体大幅下降。
3、PPI增速远高于CPI增速。8月份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2.7%,而CPI增长仅为0.8%。巨大的增长反差背后虽然有国外矿产供应国动乱等国际输入性因素,但也有上游行业管理等国内因素。PPI和CPI增速的差别会影响中小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利润、投资和产出,也会对这些企业员工的收入及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
消费、投资和中小企业的风险点相叠加,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下行风险,我们应当对未来的下行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点。
三、宏观政策应聚焦于防范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稳定消费和投资
当前宏观政策应该聚焦于防范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主攻方向是稳定消费和投资。
首先,短期来看疫情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科学的疫情防控是稳定消费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稳定疫情防控的成果,严格外防输入。精准处理零星出现的本土病例,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其次,采取措施促进消费长期增长,提高消费潜力。许多地方为了吸引人才,对高收入群体采取大规模的所得税降税措施,这有助于促进人才结构的改善和创新活力的提高,但是如果想促进消费,减税应该重点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目前我国所得税的起征点较低,累进税率提升太快,劳动报酬的税率较高。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来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是促进消费长期增长和消费率提高的重要措施。
此外,虽然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带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但是如果经济结构变动,出现新的消费热点,长期而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必然意味着消费率的下降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发达经济体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率、消费倾向均高于我国。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促进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扩张,提高城市三亿多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支出,从而促进消费的稳定长期增长。
最后,要通过财政政策稳定投资增长。今年1-7月份我国财政收入累计增长20%,财政支出只增长3%左右,财政支出扩张的潜力较大。1-8月份基建投资增长率较低的一个原因是规范管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所以,增大政府支出需要加快对地方隐性债务清理和规范管理的速度。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很多项目需要投资。如果能够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基建投资的增速,则可以缓解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稳定以及中国经济总体向好。
延伸阅读
宏观经济恢复态势稳定、世界经济复苏逆转风险加大,9月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
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正视宽松货币政策后果,坚持浮动汇率
清华经管学院长聘副教授刘庆:建立统一框架、结合国情分析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CMF季度论坛(2021年第三季度)启幕,多位知名经济学家齐聚,直播通道来了!
毛振华:90%的企业死在扩张路上!要重视全融资,避免过度扩张
聚焦“开放条件下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CMF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思想报告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