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立足客观实际,理性看待全球经济衰退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
本文转载自12月9日上海证券报。
本文字数:929字
阅读时间:2分钟
要准确把握好当前全球经济低增长、低贸易、低投资以及高杠杆、高物价、高风险的客观实际。在此基础上,要重点关注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的幅度和节奏,做好风险控制。由于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存在错位,我国经济依旧具有新的发展契机和空间。
对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加速演变期;二是世界处于变革成长期;三是中国处于战略发展期和挑战期,同时还处于“黑天鹅”“灰犀牛”频发的一个时期。
从目前来看,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低三高”六个方面。一是低增长。今年大部分的研究团队预测,全世界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从去年的3.5%左右下降到今年的2.8%—2.9%,明年将会下降到2.2%左右的水平。二是低贸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月至10月份的贸易增长速度低于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仅为2.6%左右。三是低投资。
“三高”是指高杠杆、高物价、高风险。高杠杆方面,从2008年以来,全球各个国家的债务持续攀升,尤其是最近三年,全球债务率再次飙升30个百分点,导致全球总债务突破300万亿美元,债务率超过330%。高物价方面,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一系列供应链问题,导致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涨,全球物价水平增速高达9.7%。高风险方面,目前各类金融风险指数、政治风险指数、社会风险指数都达到历史新高。
对于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增速下台阶必定会引起收益中枢的下降和资产的再定价,以及导致资源跨期配置的再调整和扭曲的纠正。因此,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的幅度和节奏是接下来金融市场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全球物价水平调整的路径将严重影响全球利率调整的速度和结构,从而对国债价格、房地产价格带来实质性冲击,并可能诱发结构性产品价格的动荡。
“高利率—高物价”必定从根本上诱发过去“超低利率—低物价”金融资源配置的风险释放,流动性问题的爆发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的中断,接下来要关注经济循环是否会断裂。
风险控制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原因在于2023年美国利率水平的进一步调整、美国房地产市场、外围国家的债务错配、全球流动性调整等方面仍然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依旧具有新的发展机遇,由于中国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和房地产调整周期与美国之间存在错位,这种错位可以为中国市场在摆脱低迷、释放红利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空间。
延伸阅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斌:坚持契约精神的市场化改革,培育与时俱进的企业家
聚焦“弘扬企业家精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