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李云泽、易会满重磅发声: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本文字数:7730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12月2日、3日、4日,新华社相继刊发对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的专访。三人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如何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等问题给出回答。
12日4日,《人民日报》发表潘功胜署名文章《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文章再一次围绕确保金融工作正确方向、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问题作出解读。
内容要点:
潘功胜: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工作的正确方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兴衰和国家安危,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金融工作会议时隔6年再次召开,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金融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保证。
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不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难题,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规模大、活力强。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融资结构有待优化,一些企业低效占用了大量金融资源。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稳妥处理金融领域突出问题,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潘功胜: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有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须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一是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
二是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服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继续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健康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三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利率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等,利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坚持以我为主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的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发挥好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四是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更好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潘功胜: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推动稳妥化解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好履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多渠道补充资本。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置金融风险,依法保护最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常态化风险处置职能,丰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措施和工具。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和规模稳定。推动金融稳定立法,健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制度。
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总的看,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正外部性。大部分债务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对于少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按照中央部署,在地方政府承担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潘功胜: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落实中央银行独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增强中央银行财务实力,为依法履职提供坚实支撑。完善广泛覆盖、高效安全的现代支付体系。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进我国征信市场发展。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大型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推动中小银行回归本源和主业,健全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规模、结构、区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加强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提高债券市场市场化定价能力和市场韧性,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推动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经过10多年发展,人民币已成为我国跨境收付第一大币种。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拓展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和合作,务实做好中美、中欧金融工作组工作,提升我国在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潘功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
持续强化政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在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廉政上达到更高标准、落实更严要求、作出更优表率。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有力推进组织建设。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发现、培养、使用守纪律、敢担当、能力强、群众认可的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求真务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敢打硬仗的作风,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加大腐败惩治力度,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
持续深化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推进中央巡视整改,确保改到位、改彻底。一体推进内外部巡视、审计、信访、有关监督检查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强化廉政建设,改进内部管理,规范对外履职。
李云泽:金融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一是全面强化“五大监管”。坚持风险为本原则,抓准入、抓法人、抓治理,强化机构监管。坚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行为监管。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原则,强化功能监管。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穿透式监管。坚持围绕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强化持续监管。
二是严格执法敢于亮剑。深入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做到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聚焦影响金融稳定的“关键事”、造成重大金融风险的“关键人”、破坏市场秩序的“关键行为”,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会同有关部门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第三方中介机构。强化监审联动、行刑衔接、纪法贯通,切实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三是着力加强监管保障。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做好法规政策的“立改废释”,与时俱进完善审慎监管规则,扎紧制度的“铁篱笆”。加快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快速有效识别、精准锁定金融风险。同时,我们还将坚持刀刃向内,强化“对监管的监管”,切实做到“打铁自身硬”。
李云泽:“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的工作重点
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是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初步考虑,全覆盖的要义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始终坚持金融特许经营、持牌经营原则。二是管行业必须管风险,严密防范一般商事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衍生出金融风险。三是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兜底监管机制。这是实现全覆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党中央明确部署的重要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坚决用铁肩膀扛起重担子。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协同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主要包括:
一是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对各自监管领域分兵把守,既要管“有照违章”,更要管“无照驾驶”。
二是行业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防范和配合处置本行业本领域的非法金融活动。
三是相关职能部门严把登记注册、广告营销等关口,坚决防止乱办金融。
四是金融监管总局将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确保一切金融活动特别是非法金融活动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担责。推动明确跨部门跨地区和新业态新产品等金融活动的监管责任归属。确实难以明确责任的,由金融监管总局负责兜底。
李云泽:贯彻落实“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下一步,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一是坚持稳妥有序。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力度推进风险处置。把握好时度效,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工作,切实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二是分类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避免“一刀切”。
三是深化标本兼治。推动中小银行机构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保险公司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引导资管、非银等机构坚守定位、差异化发展。
李云泽:做好消保工作的重点思路举措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抓紧建立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和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推动构建责任清晰、高效顺畅的消保工作体系。
二是抓住适当性管理这个关键。完善适当性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要求。健全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做好客户风险偏好评估,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
三是畅通渠道落实分级办理。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举报流程和标准体系,制定“有效投诉”认定标准和筛查办法,健全“转、受、办”处理机制,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妥善解决。
四是标本兼治化解突出矛盾。围绕保险退保、信用卡投诉、车险理赔、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等投诉相对集中领域,系统研究解决办法,强化源头治理。同时,加强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金融素养。
易会满:抓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
会议召开以来,证监会围绕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谋划了一系列落实举措。概括起来,就是把握“一条主线”,做到“三个突出”。
“一条主线”,就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特别是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资本市场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责主业。全面强化监管主责主业,提升监管效能,提升对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的源头防控,守牢风险底线,筑牢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础。
二是突出改革深化。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着力解决资本市场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功能,为实体经济和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是突出自我革命。坚持刀刃向内,推进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更大力度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目前,我们正按照中央部署,围绕上述方面抓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将坚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扎实推动落地见效。
易会满: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赋予资本市场的新定位。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体量不算大,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资本市场信息高度透明、价格信号灵敏,是资源配置与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二是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有效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三是能够优化融资结构,助力稳定宏观杠杆率。四是资本市场覆盖股债期、场内外等丰富的投融资工具,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围绕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
第一,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不动摇,坚持注册制的基本架构不动摇,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动态优化IPO定价、再融资、减持等制度安排,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坚守各交易所板块定位,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推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更好发挥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扩面提质。稳慎有序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助力提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第三,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主要通过上市公司来体现。去年,5000余家上市公司实现增加值超过18.23万亿元,占GDP的15.1%,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支出的五成。
我们将扎实推动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落地,突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优化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红等制度安排,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督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诚信经营,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第四,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推进市场、机构、业务的立体化开放,深化拓展互联互通,便利跨境投融资,同步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易会满: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下一步,证监会将着力提升监管适应性、针对性,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一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风平浪静好行船。我们将加强对股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的监测,建立健全风险综合研判和预警机制。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发挥好各类经营主体内在稳市作用。健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分级会商和快速反应,守牢风险底线。
二是落实监管主责主业。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着力提升抓早抓小的能力,强化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过度杠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缺乏隔离等潜在风险隐患的源头治理。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机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同时,与有关方面一道,防范好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传递共振。
三是坚决消除监管真空。加强监管协同,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的监测监管。
四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健全内部协同机制,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同时,加强监管科技建设,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监管履职提供更有力支撑。
延伸阅读
闫衍:发展中国特色信用评级,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袁海霞等:透视我国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
孙文凯:“金融25条”为民企融资保驾护航
刘元春:没有强大的金融,就没有科技强国和产业强国
杨瑞龙: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发展
【视频】毛振华:现在就缺大水漫灌,建议发放十万亿消费券
高培勇:当下最需要的是精细化分析、精准式调控
王晋斌:“软着陆”预期刺激了美国金融市场
吴晓求:纾解经济困境,建设金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