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女性在职场遭遇的性别歧视的一个社会学分析

2017-06-06 李银河 李银河


尽管男女平等的原则早就被确定为国策,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还是时隐时现。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公领域被男性垄断了几千年,女性只能算是一个不到一个世纪的“新来者”。如果说在公领域中的性别歧视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才真正出乎人的意料。

 

首先,性别歧视表现在就业机会上面。

 

生育是女性遇到的一个难以逾越的性别歧视的潜在因素。由于在生育前后的一段时间,女性的工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女性无可回避地要面临生育与工作的矛盾。由于有生育的可能性,女性相对于男性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在进入职场后还会面临生育还是保留职位的两难选择。

 

在中国,招工中的性别歧视还是很明显的。这一问题首先以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存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招工过程中。根据一项对企业招工意愿的调查,当被问及“工薪相同愿意招男生还是女生”时,用人单位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在75家被调查的企业中,有42家(56%)愿招男生,只有3家(4%)愿招女生,男女都愿招的企业26家(35%)。

 

一位面临毕业的外语院校的女大学生说:

求职过程使我感到男女不平等,许多公司只要男生,虽然劳动局规定不许明说。比如中国银行,我们都排队交了简历,排了一上午,结果他们在我们系只挑了三个男生去复试,而其实是女生报名的比男生多。我们系近70个学生,男生不到10个,女生好几十个。就属文化部来招工的说得直白,公开说不要女生,大家很反感。其他单位不明说,结果还是那么做的。他们会说:我们的工作不适合女生做,女生派到海外不安全。一个公司复试的有四个男生,两个女生,都以派海外女生不方便为名把女生刷下来了。他们的理由似乎还挺充分,是替你考虑,替你的安全考虑。还有,说干体力活女生干不了。其实女生耐力强,忍耐限度比男生大。平常看着柔弱,真碰到事,倒可能是男生受不了,女生能承受。并不是每个男生都能独当一面,也并不是每个女生都柔弱。学柬埔寨语的“买一送一”搞搭配,招两个男生必须搭一个女生,因为女生分不出去。招工的一般认为女的应当做文秘,男的做销售,好像是个固定模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10wq0qy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就业之后,女性还是要面临升职还是生育的两难选择。一位国企职员说:

 

单位里选拔后备干部,领导私底下跟我讲明了条件,一旦入选,这三年内肯定不可能要孩子。我思想斗争了很久。我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需要去选择,去妥协的都是我呢?

 

另一位女性的压力不是来自单位,而是来自家庭,她是一位资深HR:

 

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老公和他全家都让我赶紧辞职回家带孩子。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凭什么我就要辞职带孩子?

 

除了生育问题之外,许多初入职场小女生还面临是否结婚的问题,因为结婚后就要面临生育及其与工作的矛盾。在珠江三角洲的打工妹当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一旦结婚就要辞职。一位出入职场的小女生说:

 


我想这可能是很多女生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吧(苦笑)。我妈还跟我说结了婚才是完整的女人。但是我看我们总监,人长得美能力又强,也是单身,也什么都没耽误啊。我现在就想好好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目前有很多职业女性选择了单身或晚婚的生活模式。日本等国因此出现了女性阶段性就业的模式:婚前工作——婚后辞工——生育后再就业。我国则出现两种模式:大型国企的带薪产假制和私企的结婚辞职模式。只有当全国普遍实行带薪产假制之后,女性在职场上的性别劣势才能真正改观。

 

其次,在工作领域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劳动报酬上面。虽然我国在这个方面的问题并不严重,但是,离男女平等的理想境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西方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女性的平均工资相当于男性的60%,我国在劳动报酬的两性平等方面属于水平比较高的:在改革开放前,女性的平均收入是男性平均收入的77%;改革开放后,这个比例略有降低,大约为男性的七成。

 

西方有一个幽默故事反映出男女两性劳动报酬差异的现状:一位易性者是某酒吧的常客。有一天,他忽然对酒友们说,他准备去做变性手术。过了些日子,她以女性的面貌重新在酒吧出现,老酒友们友好地接纳了她。大家围拢过来跟她聊天。他们问她:在变性过程中,你感受到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是割掉阴茎吗?她说:不是。他们又问:那是割掉睾丸吗?她说:也不是。大家说:那你最感痛苦的到底是什么?她回答说:我感受到的最大痛苦是公司削减了我的工资。(削减和割掉在英文中恰好是同一个字:cut。)

 

第三,职场上的性别不平等表现在性别的职业分隔上。女性被认为不适合或做不好某种工作,例如,女司机不管驾驶水平如何一概被认为是马路杀手。

 

性别的职业分隔又称劳动市场的男女分化,这一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虽然由于文化的差异,这种职业分隔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模式,但是某些职业从文化上甚至从法律上被规定为某种性别的工作这一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根据西方各国的统计,在504种职业中,275种有性别相对集中(行业中80%以上的人属于同一种性别)的现象,相比之下,男性职业总是比女性职业报酬高。

 

由职业分隔所导致的性别不平等主要有如下特征:以男性为主的职业一般地位较高,工资较高,如行政、管理、专业专家、蓝领熟练工;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则地位低,工资低,如秘书、家务、教师、护士、售货员等。女性的职业又常常是兼职性质的工作:权威较少,低工资,低声誉,如护理、教育、社会工作、图书馆工作。

 

性别职业分隔的形成既有个人原因(女性选择做兼职工作而非全职工作),也有性别歧视的原因。后者主要表现在女性的工作总是习惯性地被限定在传统角色的领域中,是传统角色的延伸,例如健康、教育、食品、成衣业、商店助理、清洁工等。女性的工作不成比例地集中在照料人的职业上,其中既包括有酬工作,也包括无酬工作,如护士、社会工作者、幼儿教师、照料孩子的人,包括母亲。大量女性在从事无酬工作或不能马上拿到报酬的工作,如农业、家务、志愿工作。女性很难进入传统属于男性的领域。例如美国女性一度在政府单位主管中仅占3%;在法官中仅占4%;在管理层中占11%;在基层工作中却占到70%。

 

城市女职工在就业市场上也常常会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感觉,尤其在那些传统上以男性为主的行业。一位城市中年女性说:

 

我18岁在公共汽车上干售票员,后来开出租车,做企业经理。我没有因为是女性受影响。开出租时我特自豪,全队只有我一个女的,我比他们干得都好,所以特自豪。出租公司招司机不愿意要女的,怕被人抢劫,可是男司机不是也经常被抢劫吗?如果是个蹩脚的抢劫犯,有可能爱选女司机下手,但是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我那次碰上那个拿枪想抢我的人,楞被我劝得放弃了,如果是个男司机,歹徒就不愿意听男的絮絮叨叨地跟他说这说那,女的也许比男的还安全呢!可是就因为我是女的,大出租公司就不愿意要,我想去北汽、首汽,他们根本不考虑。他们说,男的还“噔噔”地杀呢,可不能要女的,我们可揪不起这个心。我听说过不少招工不要女性的事情。招聘广告上经常就只要男的。只有接线员、寻呼台、陪聊天的行业愿意要女的,凡是有挑战性的工作一般都愿意要男的。

 

   一位专车女司机说:

 


我做专车司机,每次接单,很多人看到我头像就取消了,可能他们觉得女司机开车很危险(无奈笑),还有的人一上车就开始指路,司机前面加个女字,就是外星人了?

 

现在,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传统上清一色是男性的角色出现女性形象,例如女法官。这既是事态的最新进展的反映,也是对媒体的女性主义监督所产生的效果。

 

在中国市场经济化的过程中,女性在管理职业中的比例有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女企业家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其中60%以上的女企业家是1996年以后成长起来的。80%的女企业家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占55.8%,比男企业家高出2.5个百分点。

 

中国在性别的劳动市场分割方面还不属于情况最差的,但是女性集中到报酬较低的行业和职业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在对珠江三角洲外出务工的调查中发现,女性更多地集中在对技能要求较低的生产线上,而男性则有更多机会进入管理、高技能的职业。

 

第四,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待遇上的不公正以及职业评价上的不公正。例如,女主播被认为是靠脸上位,是因为容貌身材出众才得到晋升,而不是凭着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高人一筹。

 

女性遭遇的这些问题包括:女性职工福利少;培训机会少;升迁机会少;性骚扰问题;缺少托儿设施;妻子、工人、母亲多重角色压力;休闲时间少——55%的白领女性、50%的蓝领女性抱怨休闲时间少。

 

女性在职场上的升迁常常会遇到所谓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问题:仅从关于升迁的规定上看似乎已经是男女平等了,但是女性的升迁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主要是习俗和观念方面的障碍。换言之,这种歧视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一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遵循的“潜规则”。在原则上讲,人们都承认应当提拔女性,不应当歧视女性,但是现实却是女性普遍工资低,升迁慢,大量女性滞留在地位较低的工作岗位上。

 

由于长期以来女性的角色仅仅被当作母亲和男性的性对象,她们是职场上的新来者,因此她们的能力往往会被忽视,这就限制了女性被提升、受培训的机会,这是一种微妙的歧视。男权制对这种现象所做的解释是:女性得不到升迁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在女老板底下工作,女性也不喜欢当领导,不能负责,过于感情用事,无法做管理工作。

 

男权制为工作歧视所做的另一种辩护是:女性是次等职工,她的收入是家庭的第二位收入。女性并不真需要这份收入,女性对工作不在意,不投入,喜欢事事依靠男性。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美国,工作女性中有23%是单身女性,19%是寡居、离婚、分居的女性。她们的收入的确是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被问到“作为职场女性,你有哪些特别扎心的瞬间?作为职场女性,哪一刻让你觉得特别委屈”时,最强烈的反应是:他们说我是靠脸上位的;他们都说我是个没下限的骚浪贱;唉,没想到会被别人说得那么难听。

 

一位网络女主播很辛酸地说:


 

我做主播两年了,一开始因为喜欢动漫,只是想穿一些coser的衣服,学一些暖场的片段。在我的评论区也试过,很多人骂你就是骚、婊子、没下线。其实看到这些我很难过,很怕别人在大街上说“这就是那个没下限的骚浪贱”。

 

难道女性能够得到她们现有的位置仅仅是因为外貌,而不是因为她们的才干?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典型的性别歧视。正如一位市场总监所言:

 

如果只是因为长得好看,跟老板关系特别一点,就可以站在今天的位置上,那么也请他们想一想,作为一个市场总监,管理几百号人,每天需要做出的决策数都数不过来,如果光是凭长得好看就能做,我也担不起这责任。

 

第五,职场上的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将工作表现过多归因于私生活。例如,将女主管对下属的严格要求归因于性生活不和谐,“没有男人滋润”等。

 

有男下属在被女上司严格要求屡屡不能过关时,把自己的失败和无能归咎于女上司的私生活。一位财务经理气愤地说:

 

一个报表我让你改了七八次,那是给你机会,不是刁难你。跟我有没有大姨妈有没有男人滋润没有任何关系。结婚生育是我自己的事儿,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

 

在对女性的道德评价上有男女双重标准,男性在性上随便一些被认为不伤大雅,而女性一旦有开放的名声,评价就很负面。有位职场女性讲到过身边的这种双重标准的道德压力:

 


我记得有一次从包里拿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掉了避孕套出来,虽然我很快就塞回包里,可是后来听到同事背后说我其实很开放、性生活很丰富。其实我是最近看新闻都看到不少性侵案,我是想要保护自己。

 

有些女性会因为衣着这类第三性征甚至因第二性征受到非难,一位职业女性说:


那些说我胸大、穿得暴露是要故意勾引人的,我胸大怎么了,我胸大怪我咯?

 

相比之下,男性却很少因为第二性征(胡子等)或第三性征(衣着、发式)受到挑剔和责难,这是性问题上典型的男女双重标准,是男权制导致的性别歧视。

 

总而言之,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妇女处境不同,但是她们在工作场所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离两性平等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尽管男权制的性别秩序早已习惯于对女性的歧视,但是它现在只能利用残存的观念上和习俗上的优势,利用女性性格上的软弱,并没有真正的强制力量了。如果有更多的女性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习俗和观念也会渐渐随之改变,女性也就有了反抗男权制歧视的力量。只要女性在人格上更独立、更勇敢地做自己,就有力量对抗传统的观念和性别歧视。哪怕性别不由己,也要勇敢做自己!



往期精彩阅读在这里~ 


惟愿真实地体验存在的感觉,度过快乐的一生

吸引力原理:正面与反面

过自由的生活,做自由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随意行走

只有独立自足才能获得完整的人格

如果不是为了感受快乐,我们还有什么可活?

远离虚荣,过本真的生活

是告别文革思维的时候了

人与政治的关系就像蚂蚁与天相的关系

当我们告别生命

关于同性婚姻的提案

对东西方价值观的一个社会学分析

杨振宁为什么会认为“佛教是科学”

我已经可以离开战场了

仅仅看到具体的人群,人的生活是可怜的

独处使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让自己的生命始终处于爱与被爱之中

幸福与幸运是什么关系?

命如春花,不经意间已然飘落

论激情之爱的发生条件

人可以选择避开丑陋,直取美好

论生存的三种状态

精神之爱不仅可能,而且必须

我不就是一粒宇宙微尘吗?正视这个事实

人有无可能只活在精神世界?

为什么有人愿意陷入不对等的情感关系?

愿生命如诗

三位一体的关系有无可能?

直取核心的生活态度世界上有没有冷静的爱情?

让精神在万里无云的碧空自由翱翔

其实我们跟世界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

嫉妒唯一的功能是把人的心情搞成地狱

令人触目惊心的五个数据

意大利女人自杀事件点评

我的内心无限趋向于静

将身体的舒适和精神的愉悦确定为人生两大目标

柏拉图式的爱——残缺之美

武汉高校恐同标语事件点评

两情相悦是最美好的人际关系

最喜世间无法归类之物

保持激情直到生命终点

福柯就是那只黑天鹅:一个激动人心的证伪

如果没有一个游戏的心态,情何以堪?

人的生活应当包括抽象与具象两个层次

关于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序言:王小波逝世二十年祭

“小波,中国的春天来了” | 李银河《春天读诗》深情纪念王小波

人要不要节制欲望?

摆脱痛苦的唯一良药是宏观视角

聊聊虐恋那些事 | 通过视频直播与你面对面

同性恋亚文化 | 通过视频直播与你面对面

谈谈女性的性权利和性愉悦

人生就是一场苦中作乐的游戏

爱就会受伤

“LIFE+”生活家演讲 | 我们为什么要读王小波?

在这个空旷的人生感受柔软与温暖

让生命被美和爱占满

痛苦与快乐

生命、爱情与自由

人生的兴趣点与人生的价值

空虚感越是强烈,就越想让生活变得充沛

人感到幸福时为什么会闭上眼睛?

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的纯度

爱其实只是灵魂的游戏

人生值得眷恋吗?

李银河:中国一定要把性教育坚持下去

人生苦短,当纵情去爱

以轻灵的心情去经历人生

世界上最荒谬的事情就是批判享乐主义

缘分天注定

--<-<-<@

--<-<-<@


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黑骑士的王国》李银河著  


插图设计:胡晓江




购买信息:香港各大书店、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