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务学堂2021年度“美珍奖教金”颁奖仪式

科蚪实务学堂 实务学堂 2022-04-08

“美珍奖教金”是马昕以其母亲王军女士的名义,在实务学堂捐赠设立,并用其母亲的小名“美珍”命名,取其“美好珍贵”之意,专门奖励实务学堂志愿者教师。

2019年起首次颁发,曾颁给心理老师邓泊编程老师陈一帅 
2021年,第三届“美珍奖教金”将颁给以下三位老师:
张鑫,实务学堂创始届老师,“实务学堂”的命名者,从全职到兼职再到志愿者,做过导师、授课老师和管理者,从2018年到2021年,从北京到广州,在线下和线上,教过阅读、篮球、桌游,甚至尝试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不同教学方式,也组织过老师们的教育主题读书小组。张鑫老师,是实务学堂的功勋元老。他深入思考、不断学习、持续实践,尤其体现了实务学堂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上的热爱,以及追求卓越的品质与能力。
曹雕,从实务学堂的记录者——拍摄了《独木桥之外》纪录片,到终于忍不住关怀而加入实务学堂教师队伍,教授同学们摄影,曹雕老师和我们一起工作了两年半时间,即将见证一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曹雕老师的摄影课既有理论,也有实务,既有专业技能,也有人文底色。她总是很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完成作品,细致地写每次课堂教学总结,参加每一次教师交流。从纪录片导演到摄影课老师,曹雕老师都向我们阐释了“热爱”与“专业”这两个词的涵义。
陈俊雁,实务学堂历史上最年轻的老师之一。作为编程专业的学生,他主动请缨,给新生开设编程入门课。在他接过老师们的编程教材的同时,也接过了老师们的志愿服务精神。他和其他老师一样,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投入了专注,对自己的学生投入了关注。他会花很多时间备课、讲课,还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学生做练习,给他们支持。他说,我希望他们找到编程的乐趣,不会在遇到困难时放弃。他所说所做的,让我们看到了实务学堂精神种子的落地,看到了实务学堂实践的延续。
获奖后,他们说......
曹雕:
其实我拿到这个奖特别意外,陈一帅老师卖关子的时候,我也在想到底是谁,但是我没想到是我。
我也有点惭愧,觉得自己拿这个奖还不够格。因为学堂不管是人文层面,还是职业技能层面,都有很不错的老师,而且我这两个学期都是线上上课,陪伴同学们的时间不够多。但是我也很开心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意味着对我的鼓励,我们就是想把摄影课做好。 
我自己特别受益的一句话,是一个独立纪录片的导演——顾桃,在一次视频采访里说的:越是普通人就越要去学习艺术,那是给自己一个底气和价值感的事情。
我听完这句话,就觉得特别好。我的输出是有限的,但如果同学们能够通过上摄影课,找到自己跟世界在影像层面的对话方式,有一个热爱的东西,就会形成自己生命的底气和底色。
陈俊雁:
我对编程这个事情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想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感受到这个乐趣。陈一帅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张鑫:
(精简版)
我觉得自己还是实务学堂的联合创始人的角色,所以,得到这个奖,就有点自己给自己颁奖的感觉。
我无意中发现,这几届的奖教金得主定义了什么是好老师。邓泊老师有特别强的同理心,又特别爱学生,能给大家支持;陈一帅老师总是无条件地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学会知识。
作为第今年第三个获奖者,我示范了好老师的第三个必要条件:以学习为乐。一个以学习为乐的老师,能够起到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资源、学习方法和解决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希望未来“美珍奖教金”可以继续沿用这个标准去颁奖,当然了,即使是这么高的标准,可能符合的还是很多。
(详细版)

三届“美珍奖教金”得主

定义了什么是好老师

我觉得,“美珍奖教金”是为了鼓励服务于学堂的好老师,我无意中也通过这几届的奖教金得主,定义了什么是好老师。

这些老师,方方面面都满足了好老师的标准,但是每一个老师,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不同。

第一届的邓泊老师,她给我印象深刻是,她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有特别强的同理心,特别能同理到大家的处境,又特别爱学生,能给大家支持。

邓泊老师代表了好老师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对学生有同理心。 

第二届的陈一帅老师,他非常专业,也非常愿意去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无条件地相信学生,他觉得这些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学会这些东西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一定的程度下,学生会成长为老师所期望的人。所以,如果老师不相信学生,学生就很难去相信自己。这一点我觉得陈一帅老师做的特别好。

说到我,刚才对我的评价还是挺准确的。

从一开始做学堂的时候,我就被一句话打动了,叫做“老师是学生中的首席”。这句话是一个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在《自由学习》里写的。

这句话的第一个含义就是,老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我觉得不但是学习者,还需要是一个以学习为乐的人,我觉得这一点我还是做到了。

这一点很重要。老师对于学生有一个示范效应。如果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乐于学习,他让你去学习也更有说服力。反过来,你可能觉得他说的没啥意思。所以第一个好处就是示范效应。

第二个好处是,老师作为一个乐于学习的人,会不断地成长,让他所教的科目专业度更深,也会让他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入、人文素养更高,那他自然就会教的更好。

举一个例子,2019 年我们在黄麓(学堂曾经在北京的一处校址)的时候,要开一门篮球课。虽然我很喜欢篮球,但是就只是上过大学的选修课,那怎么教呢?

对于一个乐于学习,也善于学习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办——上网去搜索信息、找书看。当时上网搜索,我发现了国家队主教练张卫平的篮球教学的视频,甚至史蒂芬·库里——现在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之一,他也出了视频教大家打篮球。所以,我就把这些视频利用起来,我和学生们一起看,然后去教大家。

还有一个例子,李子颖有一天在投篮,可能20%的命中率都不到,越投越没有自信。我就跟按照库里教的投篮方式去说,然后他在半个小时之内,投篮命中率提高到了70%、80%、甚至能连进。

所以,假如说一个老师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话,他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学习方法和解决方案,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老师是学生中的首席”第二个意义。老师和学生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是站在一起的,是同路人。老师不是传授者,而是一个启发者,或者说,老师不是那个答案最多的人,而是问题最多的人。就像苏格拉底,问题特别多。这一点,我也有在学堂实践过,经常会抛出问题去跟大家讨论,也有同学跟我说,张鑫老师的问题会让他思考很久。我觉得这个也是我在实践中做得好的地方。

所以,作为第今年三个获奖者,我示范了好老师的第三个必要条件就是:以学习为乐,能够和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

最后我想说一说欧阳,我觉得欧阳也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师。

她有韧性、很注重实干,她很喜欢动手去做点事情,我觉得喜欢动手去做点事情这一点就有别于其他人。我自己把她归为杜威这一派的学生,教育实用主义的继承者。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学会关心》,是一个杜威研究者,内尔诺丁斯写的。他说,现在的教育太过于重视通识教育,很忽视实用性的教育。这里通识教育指的是数学、语文等学术性的课程。

他举了一个例子:你有十个孩子,一个喜欢踢足球,一个喜欢做木工,还有一个喜欢沟通,跟人打交道。但是,你只给两个喜欢数学和语文的人开设他们喜欢的学科,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就像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为了上大学这一个学术性的目标(开设的课程)。对于喜欢其他的,比如说做木工,做数控机床的这些人,非常不友好。

大家去上职校不是因为喜欢这件事情,想把它当成事业,而是因为他是学术体系的失败者。

这些以学术体系为中心的教育,不但在凭空地制造失败者,而且还要贬低在“实用性”方面更擅长、更喜欢的人。他还塑造一种文化,让这些人觉得做这件事情就是低人一等的。因为成功者都去上了大学,失败者才上职校。

凭什么一个体力劳动者、一个手艺人或者是一个服务业者,他就是在人眼里低人一等?因为大家从小到大都在这个教育中,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没有反思过。

欧阳在这一点上是特别好的,实务学堂在这一点上也是特别好的。我们重视每个人擅长的方面,也重视去做实用的东西,哪怕是做个手艺人,去做服务从业者,要出于我们自己的喜欢和擅长。

我们想塑造一种文化,我们不是失败者,我们有非常好的老师们在支持。我们通过实务学堂,重新定义了教育,让大家知道教育不应该只是重视学术方面的东西,每个人的能力都应该被平等地尊重。

这个是我觉得实务学堂,也是欧阳代表的一个优点,尊重人的多元性,喜欢智力活动,同时也喜欢体力活动。

不只是获得美珍奖教金的老师,学堂的所有老师,大家都在参与塑造着学堂的文化,着重在不同的方面。大家就像一个交响乐队,每个人在演奏不同的乐曲,最后能够奏出一个很好的交响乐。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文字整理:张斌

-end-

媒 体 报 道 学 堂

澎湃新闻谷雨实验室 三联生活周刊
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书评周刊绝对是个妞

在人间living:纪录短片《独木桥之外》



 
2018年3月创立于北京昌平2020年秋季迁址广州一个面向农民工子女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公益项目使命和愿景:探索打工子弟职业发展新路径,为好的社会培养「珍贵的普通人」招收16-18岁农民(工)子女报名:clx272692345(崔老师)招聘教学主管应聘:ouzhou1283(欧阳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