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 | 美军号称是武装到牙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武装到精神的!——重访革命史之四十二
【郭松民按】
曹征路老师是一位敏感而富有正义感的优秀作家。
是在这样一个恶俗而趋炎附势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敢于反抗的作家,也是一位使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紧紧贴近工人阶级的心跳和呼吸的作家。
他创作了被称为“工人阶级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的《那儿》,记录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不幸与困惑,感动了无数人,也堪称时代记录。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是曹征路老师重新思考近代以来革命与现代性的系列之作,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出。
美军号称是武装到牙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武装到精神的!
——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四十二)
曹征路
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三大战役打得漂亮,是军队攻守态势的神奇转换,是蒋家王朝的瞬间垮塌,是人民政府的传檄而定天下。
至于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人们深思不多。
在影视剧中,人们往往乐于见到叱咤风云仗义亮剑的英雄、思维缜密临危不惧的潜伏高手,甚至误以为这些就是共产党取胜的原因。
凤凰网等网络媒体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策略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假如没有***,历史也许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把历史解释成一个偶然事件,把偶然事件和历史人物夸大为历史本身。
解放战争中确实在各条战线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事迹确实令我们倍感自豪,但仅仅这些是不足以说明历史的。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且有美国军械支持。解放军连同地方部队在内,也只有120万人。但打到第三年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这个变化显然不是英雄人物本身能够做到的。
更为深刻的变化是,解放军新增加的兵员大多数来自原国民党军。同是当兵吃粮的这些士兵,为什么成为解放军以后就判若两人,昨天是俘虏今天就变成英雄?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现代性追问上来。
1947年秋天,西北野战军两次围攻榆林均未成功。
撤围之后,彭德怀部队的将领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两次打榆林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358旅政委余秋里奔走于部队干部战士中,想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人说是因为思想上轻敌,对敌情估计不足,战役组织准备不够充分。也有人说是因为马鸿逵、傅作义的部队来得太快了等等。
余秋里觉得这都是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
在715团的座谈会上,有人说,除开外部的原因,主要是部队的斗志不强。
余秋里问:为什么斗志不强?
有人说是思想不坚定。有的同志看到仗越打越大,担心今后战斗更加激烈、艰苦、残酷,个别干部不愿靠前指挥,甚至有编造假情况、打滑头仗的问题。还有的说,现在战士成分变化太大,“解放战士”数量激增,部队靠俘虏来补充减员,他们的觉悟程度直接影响到战斗力。
听到这里,余秋里说:“刚才在操场上集合,我一看,好家伙,黄乎乎一片(当时国民党军穿黄军装)。你们这里‘解放战士’的比例平均占多少?”得到的回答是:70%左右,有的连队在80%以上。
余秋里的思路开始清晰起来。
打仗靠什么?除了指挥的正确,就是士兵的勇敢。在“解放战士”已占兵员多数的情况下,如果不提高他们的觉悟,不把他们转变为一个自觉为人民解放而战的人民战士,提高部队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
冬季整训开始后,714团2营4连“解放战士”路新理在一个深夜悄悄爬起来,抱着一包东西跑向野外。查铺的指导员发现了,以为他想开小差,就悄悄地跟了上去。
这个路新理是蟠龙之战后解放过来的,怪话怪事不断。
只见他跑到后沟的一个土崖下停住了,从怀里掏出一个纸牌牌插在土坎上,点燃带来的蜡烛和供香,跪下磕了3个头,叫声娘,就开始说话,说着说着就成了哭诉。
指导员慢慢听明白了,他在向死去的亲娘诉说自己的伤心事。指导员的心也酸了,上前去和路新理一起抱头痛哭起来。
原来路新理在整训中听了别人诉苦,顾虑自己是俘虏兵,一贯爱发牢骚、讲怪话,怕在会上讲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得不到同志们的同情和理解,这才跑到野外来哭的。
第二天,全连召开诉苦大会,路新理上台诉说自己的遭遇。他老家在山东曹县。父亲给地主扛长工,累死累活也养活不了一家4口人。父亲被活活累死后,他和母亲掩埋了尸体,领着妹妹来到晋南的夏县给盐场晒盐。后来,母亲病饿交加也离开了人世。自己没钱埋葬,还是一起逃难来的乡亲们凑钱才将母亲草草入了土。有一天,国民党军队到盐场抓兵把他抓走了,而他的小妹妹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路新理说到这里号啕大哭起来。
接着他说:“解放过来以后,我认为在国民党军队里是当兵,当解放军也是当兵,反正都是打仗,现在明白了是谁让我受的苦,明白了应该用手中的枪去打谁。”“今后,我一定在解放军里好好打仗,为我的亲人报仇!”
典型的说服力是巨大的,余秋里把714团2营的经验在全旅推广后,358旅上上下下都动了起来。715团和716团也都有了自己的典型和创造。
358旅开展诉苦三查的简报送到西北野战军总部后,立即引起了彭德怀的极大关注。他对政治部的人说,最近毛主席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解放区正在搞土改,焕发了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极大热情。军队怎样调动积极性,提高战斗力?我看,诉苦三查是个好办法。
彭德怀和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到358旅,听各团政委、主任的汇报,找干部战士座谈,详细了解情况,还参加了诉苦大会。当听到716团通讯连指导员刘传喜汇报“解放战士”于德水在通过诉苦三查后思想觉悟有了极大的提高时,彭德怀说,“通过诉苦,大家懂得了阶级,懂得了剥削,懂得了为人民当兵。”临走的晚上,彭德怀又对余秋里说:“你们搞的诉苦三查是政治工作的一种新发展。有了彻底的群众路线,就能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群众从根本上提高觉悟。部队士气旺盛得很,完全可以跟敌人拼命。你们要下决心抓下去。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注意总结经验。”
彭德怀回去以后,西北野战军总部发出了关于推广诉苦三查的电报,野战军的诉苦三查运动就广泛开展起来。
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余秋里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会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听他谈诉苦三查的情况。
余秋里从如何组织诉苦,让苦大仇深的典型引领大家诉苦,把群众发动起来,讲到如何算账,找苦源、挖苦根,使大家认识到蒋家王朝是地主老财的总代表,要彻底翻身过好日子,就要跟着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
余秋里说:“国民党军队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出身。他们在家受地主老财的压迫,到国民党军队里又受长官的压迫,实际上他们的阶级成分跟我们子弟兵一样,有的家里比解放区来的战士还要穷。经过诉苦教育,他们的觉悟提高很快,揭发坏人坏事坚决得很,阶级界限划得很清楚。”
听到这里毛泽东站了起来,说:“很好!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天你到会上去讲,请陈毅同志也参加。”
彭德怀回忆:
我军新老战士、干部,多数都有一本不同程度的血泪史,过去各不联系,不能成为同仇敌忾的阶级感情。
诉苦大会普遍开展后,大会小会又紧密结合,一个人的痛苦,就变为大家的痛苦,大家的痛苦也就是每个人的痛苦。很自然地提高了阶级觉悟,凝结为阶级仇恨。大家认识到,只有打倒国民党政府,消灭其军队,建立人民政府,分田地,组织合作社,才能解放自己,消灭剥削阶级。
又进一步查阶级,查出了一些国民党特务隐藏在人民解放军中,在坦白从宽的政策感召下,说出了他们的罪恶阴谋,这就进一步提高了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警惕。
查工作、查斗志,都问一个‘为什么’?有的工作好,有的勇敢。有的表现不好,不勇敢,多数是由于阶级觉悟不高。也有的是由于缺乏经验,认真加以分析,进行评比,然后转到练兵。‘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真正做到了官兵互学。
对于干部的任命,采取民主推选,组织批准的办法。第一野战军中,在瓦子街战斗以前,感到干部很缺乏,特别是连、排、班长三级。经过诉苦运动,提高了战士阶级觉悟以后,提出民主推选,组织批准的办法,解决了干部缺乏问题。推选的条件是:阶级觉悟,长处短处,指挥能力。推选和被推选者,指挥员和战斗员一起,进行反反复复的评比。这是一次普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教育,加强了上下级和官兵之间的团结。
事实证明:被推选出来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上级机关原先内定的某些人,有些是不好的,而且还有坏人。经过这次运动之后,群众纪律好了,上下级之间、军民之间相互关系好了,这就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
这种诉苦会的形式体现了现代民主精神,红军和抗日时期,都没有找到这种形式,仅仅停留在不虐待俘虏的层面上,这些做法使政治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很显然,一支军队的现代性不仅仅是现代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现代军人的意志品质。为谁当兵,为什么打仗?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包涵着共产党深刻的人民性宗旨。而这种现代性从来都是公开的,即使告诉蒋介石和他的将领们,他们也买不到学不会,因为他们与贫苦农民出身的士兵本来就不是一个阶级,存在着天然的对抗性。
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中,人民军队的现代性开始于三湾改编的支部建在连上,发轫于井冈山的官兵平等,成型于古田会议对新型军队的定性,发展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升华,完成于七大以后形成的全党全军的高度团结统一。
在20年的建军实践和党内思想斗争以后再来看人民军队的本质,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轨迹:从为工农得解放到为人民服务,从共产党的初心到人民军队的宗旨,从“兵民是胜利之本”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人民二字贯穿始终。
以人民为“上帝”,以服务人民为最高理想,毛泽东认为,“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1948年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把它概括为“民主的群众性的新式的整军运动”。他分析总结说:
“我们所实行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整党、整军和土地改革工作,我们的敌人国民党是一样也不能实行的。在我们方面,是如此认真地纠正自己的缺点,把我们的全党全军团结得差不多像一个人一样,使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执行着我党中央所规定的一切政策和策略,胜利地进行着人民的解放战争。在我们的敌人方面,则一切相反。他们是那样腐化,那样充满日益增多的无法解决的内部争吵,那样被人民唾弃而陷于完全的孤立,打了那样多的败仗,因此他们就必不可免地走向灭亡。这就是中国革命和反革命的互相对比的全部形势。”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1947年冬至翌年2月,全军(在大别山作战的刘邓兵团主力除外)进行第一次大休整,利用这一间隙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一是诉苦。从阶级教育入手,动员士兵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开一个诉苦会,各诉各的苦,大家的心在诉苦中不知不觉贴近了。同时,解放区是如何搞土改的,蒋管区农民有什么苦处,八路军有哪些好传统好作风,大家也通过诉苦了解了。这种会开上一两天,全班人的阶级觉悟都提高了。
二是开展“三查”、“三整”。就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揭发干部所犯错误乃至严重问题;赋予士兵推选下级干部、待上级委任的权利;士兵选出的代表有权协助连队首长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等等。用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的方法,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之目的。
三是开展群众性练兵。在部队内部挖掘射击、刺杀、投弹等能手,采用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军事民主方法,借此提高了指战员的军事技术。
再就是推广某些部队提高战术水平的做法:作战时连队在火线上开会,发动士兵讨论如何攻克敌阵、如何完成战斗任务;战后,再组织全连官兵检讨作战的优缺点。
华中野战军一师二团搞的“为人民立功运动”是号召全解放区进行革命英雄主义竞赛,普遍开展杀敌立功运动。曾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作过精辟论述的朱德说:
“过去我们认为,共产党打仗,红军打仗,都是为人民服务,有什么必要表功呢?最近开展了立功运动,的的确确有很大的好处。部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这样就会打胜仗。”
立功运动在全军很快开展起来,一些领导机关立即制订了评功、记功、报功制度,有的颁布了立功条例,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后方广大军民的士气,促进了团结。此外还有以团结互助为主要内容的“王克勤运动”,以学习军事技术为内容“赵章成运动”。
到1947年2月,中共中央转发了晋冀鲁豫军区有关实施党委制的经验和文件。自此,被取消了15年的党委工作制很快在各部队恢复起来。
新式整军运动一直延续到1948年夏。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除刘邓兵团主力深入大别山外,全军都开展了这项运动。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党对军队的领导,新式整军运动以及拥政爱民、严明军纪,使人民解放军成为正义之师,成为人民的子弟兵。
各地老百姓对共产党的第一印象是从军队那里获得的,共产党重视整肃军纪,翻身农民分得土地,就有了保卫土改果实的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亲身经历中深化了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识与感情,故而毅然决然地爱党爱军。
1947年春,仅冀南永年县,在10天内就有4839名青年报名参军,组成一个“翻身团”。在山东解放区,民众全力拥军支前,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饭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芭蕾舞剧《沂蒙颂》讲述英嫂用自己乳汁营救解放军伤员的故事,就是取材于发生在山东临沂的真实故事。
辽沈战役是在1948年秋打响的,罗荣桓在总攻锦州前夕召开政工会议,在强调群众纪律时特意指出:“要教育部队保证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无论是挂在树上的、收获在家里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这是一条纪律,要坚决做到。”结果,参战部队都做到了这一点。激战间隙,又饥又渴的战士们坐在果实累累的苹果树下休息,但没有一人摘果。
九年后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讲到此事。他说: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在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达543万人次,共向前线运送6000万斤粮食、1460余万斤弹药。陈毅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华东野战军攻克上海。时值江南梅雨季节,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整夜睡卧在市区马路两侧。这一幕使年轻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看到后,不禁唏嘘:“看来,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
这就是现代性。是人民的现代性,是革命的现代性。
美国军队号称是武装到牙齿的,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武装到精神的。
这种现代性是建立在阶级认同基础上的个体自觉和主动创造,以阶级感情为纽带把中国人口的大多数连接在一起,是内在的自发的,形成了世界军事史未曾见过的官兵一致、军民一致。
这样的现代性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达到过的新高度、新境界。
所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必然的,而绝非偶然巧合。
相关阅读:
曹征路 | 谁搞土地兼并,谁就会被历史车轮碾得粉碎——重访革命史之四十一
曹征路 | 毛主席的工作方法尽显大党领袖气象——重访革命史之四十
曹征路 | 共产国际的解散,真的如沈志华所说的那么“突然”吗?——重访革命史之三十九
曹征路 | 延安整风就是整知识分子吗?——重访革命史之三十八
曹征路 | 公心还是私欲?对延安整风的不同评价——重访革命史之三十七(删节版)
曹征路:高华是在用阴暗心理揣测延安整风——重访革命史之三十六
曹征路:经济大师毛泽东让延安变成了繁荣之都——重访革命史之三十四
曹征路:为什么是毛泽东领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重访革命史之三十二
曹征路 | 毛泽东与蒋介石,谁站在时代前列不是一目了然吗——重访革命史之三十
曹征路 | 张献忠化的张国焘为什么必然失败——重访革命史之二十七
曹征路 | 湘江之战,意味着血泪也意味着新生——重访革命史之二十六
曹征路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应该由李德承担吗?——重访革命史之二十五
曹征路 | “只要有毛泽东,我们总会有希望”——重访革命史之二十四
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二十二:干部不能小心谨慎,群众就会提心吊胆
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二十:如何建立人民民主的苏维埃政权?
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十八:“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处于下风的时期
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十六:革命为了谁?——毛泽东的现代性回答
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九:毛泽东的现代性代表了历史进步最本质最前瞻的要求
曹征路 | 重访革命史之三 : 毛主席改变中国军队的现代性方案——三湾改编
快速支持通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支持
长按上方二维码
识别可一键关注
喜欢此文章请用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