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32:底层人为何会热衷于互相伤害?!
胡适有一句话是对的:这个社会其实只有两个阶级:一个是缴税的阶级,不管他是士农工商,只要需要缴税就是负责供养的阶级。另一个是食利的阶级,他们的生计来自于供养的阶级所缴纳的税款。事实上,对于缴税阶级来说,食利阶级的扩大会增加整个缴税阶级的负担。然而,食利阶层会鼓动缴税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发难。
一个底层母亲带着孩子走过一片工地,看到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工人穿的破破烂烂的,她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努力读书,不要像他一样!本来大家是同类,为什么鄙夷和仇视起来比非同类更恶劣?
电影《1942》拍摄之后,凤凰卫视有个节目的主持人问张国立:假如你是灾难中一个底层的灾民,当你走过一个巷口看到有人在卖儿卖女时,你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子?大家以为他会表演一个充满悲悯的眼色和痛苦的表情。结果他没有,反而表演了一个带着幸灾乐祸的暗暗窃喜的猥琐样。随后他解释了一下:真正生活中的底层民众,在看到别人卖儿卖女的时候,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同情,而是觉得:我还行,没有混到他这种地步。如果你跟这个人之前还有点过节,那就会更加高兴!张国立不愧是资深演员。他对人性的把握是准确的。为什么越是底层的人反而会呈现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事到临头坐地哀嚎,不落到自己头上就幸灾乐祸,甚至还会滋生出一种虚幻的优越感和力量感——似乎上苍站在自己这一边,让自己把别人比下去了,或者在替自己惩罚自己报复不了的人?
这并非东方所特有的,西方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弱者的匮乏感如影随形,虽然习惯性把道德拔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从来就不觉得道德使用来约束自己的,而会本能的觉得道德是一根自己能够拿来抽在别人身上的鞭子。之所以需要这根鞭子是因为它能够赋予自己一种虚幻的力量感——而这种力量恰恰是自己最匮乏而且也无力获取的东西。
在文革期间,曾经尝试过砸乱公检法把审判权交给普通民众的社会实验,结果每一个由群众来判定的案件,没有一个不是死刑的。哪怕只是因为饿偷了一点公家的东西吃,也被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群众判处死刑。最后这种社会实践实在没法执行不下去,不得不取消。人民群众为什么要为难同为劳苦大众的同类呢?有人说这出于一种嫉妒心,见不得别人好。问题是当事人与自己并没有什么交集,更别说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无力和匮乏者更加的渴望力量——特别是那种毁灭性的力量。当他们肆意挥舞着自己本来够不着的惩罚力量的时候,毁灭和破坏所带来的快感能够让自己获得极大的满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低价值感的人在任何关系中都会本能的以各种会摧毁关系的破坏性行为不断去消耗对方。这是一种不受理性控制的本能,它源于精神结构中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为什么弱者不会去反抗更高一个层级的人和事,反而会习惯性的挥刀向自己的同类呢?穷人彼此之间的斗争是如此之激烈,导致他们无法团结起来与给他们的生存环境设置人为边界的势力做斗争,争取能够惠及彼此的共同利益。这个情况的悲剧性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
人的行为需要牵引力,普罗大众最缺乏的就是能够牵引自己的主导权,这个主导权并不是别人剥夺的,更多的情况下是自己主动放弃的。一个缺乏主见的人并不是没有看法,而是没有判断力。安全感的缺失,源于对自我面对未知时不知所措的彻底质疑。所以,才会具有那么强烈的依赖性,才无比的渴望别人为自己做主并照顾好自己的一切。遇到任何不如预期的状况,本能的反应就是指责自己唯一能抓住的依赖对象。
缺乏目标的人,时间、精力都是过剩的,需要找乐子来消磨掉这些过剩的宝贵资源。当一个人用尽全力为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的时候,首先得看得到那个目标——如果你根本看不见它,它就如同遥远星空中的一团朦胧的星云绝对无法对你产生多少牵引力。所以,你的时间精力和所有资源都不会被它调动。内卷的本质是越来越多的同类淤积在同一个区间中无处可去,继而为了各自的生存展开残酷的厮杀。这种无处可去并不是真正的无路可走,而是因为大家目光所及之处都在同一个地方。简而言之,你看不见的路我也看不见,你看到的机会我也看到了。你想要的资源我也想要。所以,同类才会加速淤积在同一个区间中,同时,又被周围反馈所形成的恐惧感所驱使,从而形成加速内卷的生存状态。
你看不见的地方,我也看不见,你做不到的事我也做不到,你动不了我也动不了。于是你我的生存状态的就变成了存量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并逐渐演变成类似于古罗马角斗场上你死我活的杀戮。
未完待续…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