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都必须卷!
这些年我们的武装力量不仅进行了现代化的装备建设,也进行了现代化的制度改革。细节不能阐述太多,但置身其中的人感受最深。从宏观上来看,这种制度调整是及时的,也是又先见之明的。这次大毛和二毛的冲突尤其能凸显出来。大毛在初期的一系列不及预期的表现,甚至是溃败,很大程度就是这种体系落后和青黄不接造成的。一是可以投入战斗的有生力量不足,始终只有14.5万合同兵。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力不从心。一旦无法出其不意的速战速决,整个体系的每一个节点上的漏洞都会暴露出来。除了大毛存在这样的问题,隔壁三哥的这种体制问题也很严重。
三哥家海陆空各成体系,各唱各的调,完全无法统一协调。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三哥花费巨资从鹰酱那里购买了数十门M777榴弹炮部署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南面,那里山沟纵横,交通不便。不足5吨的M777榴弹炮可以被重型直升机吊装进行快速部署和转移。这也是三哥之所以购买它并且认为它能比我们的轮式181榴弹炮更便于部署和撤离的地方。然而,它的这种快速吊装部署和转移高度依赖于重型直升机。炮是给陆军的,但直升机在空军手上。假如对方不配合怎么办?如果对方不配合,它的机动性就远不如一体成型的轮式榴弹炮,而变成了类似于二战时期的牵引式榴弹炮,需要用车辆在前面拖拽才能转移或者部署。
你还别说,三哥家空军和陆军之间的龌龊就如同当年小日子的陆海两派之间的矛盾一样深。这种矛盾的发展源于同样的脉络。众所周知,小日子的陆海两军的源头来自于明治维新的两大倒幕地方势力:长州藩和萨摩藩。彼此之间在朝野明争暗斗,这种争风吃醋也严重的渗透到了各自控制的军种之中。无独有偶,三哥家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他们都源自不同的土邦。在聚在一起过日子之前,彼此之间的争斗往上追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老仙为啥挑起边境冲突?其实是为了制造机会扶持一个人上位。这个亲信在短暂的时间内从一个集团军的少将升到了统御全军的国防参谋长。老仙也是很有手段的,它刚开始设立这个凌驾于所有军种之上的虚职时,对内宣布只是做一些协调工作。然后,他制造冲突搞了一些釜底抽薪的操作让虚职有了实权,紧接着他就试图利用自己的这位亲信对三哥家的各个山头进行改革。模仿邻居搞类似的战区制,兵种主建,战区主战,总部统揽一切,各地区的国防部门只负责征兵、训练、安置等善后和辅助工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误会就是:兔子可以,我也可以!
正在老仙踌躇满志准备完成自己的宏图伟业的第一步的时候,他的这位亲信乘坐空军的直升机到边境上去为制造摩擦的一线人员打气鼓劲。结果在距离目的地5公里的森林上空突然发生意外。他全家都死了!这就类似于当年的刺马案:太平天国被增剃头剿灭之后,东南半壁无主,慈禧对增剃头不放心,认命了一个亲信去老曾的地盘上当总督,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架空曾系势力在东南半壁的实力。结果慈溪认命的总督在上任的时候被干掉了!这就是电影《投名状》中讲述的历史故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这位总督被莫名其妙的干掉之后,慈禧彻底放弃了削弱因剿灭太平军而崛起的南方军功势力的尝试。不得不把他们都提拔为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以分利的方式维系着局面。自从那位明星般升起的亲信意外的出事之后,老仙再也不提模仿隔壁进行改制的事情了。三哥家的武装依然维系着14个山头,三大军种派系,万国杂牌,各唱各的调的局面。
自古以来,朝堂的凶险远胜于战场。多少战场名将最终都惨死于朝堂的纷争之中,不免让人感叹和惋惜。做事比做人容易,一旦涉及到利益分配,涉及到人的前途命运,许多事就会变得异常复杂,也异常凶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事明明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但就是改不了!小到个人睡觉前玩手机,大到一个社会的改弦更张,概莫能外。正因为如此,能够顶住惯性和压力,凭借远见和胆略以及灵活的策略最终完成制度调整的决策者无不雄才大略,让人敬佩不已。
有些事不能谈的太细,就浅尝而止的谈到上面的这个主题。任何一种制度的调整都会有它的受害者。譬如说,从这次大毛和二毛的冲突中,通过大毛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在借鉴之余需要做一些准备和调整。第一个调整就是关键岗位上不能有两面人,这些人利益在外面,随时可以跑路。这种人也最容易沦为外部的棋子和外部的蛀虫。之前是子女换了国籍跑到外面去的人不能当实权干部。一旦没有了实权也就捞不到什么利益,甚至寻租都不会找他。现在扩大到关键领域的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这些决定国计民生的企业,关键岗位不能让拥有外籍的人员占据。可以在外围充当顾问,但不能有决策权,不能进入核心圈。接下来应该还要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文化教育领域推进这一政策。你看大毛家被渗透成什么样了,敌在指挥部的局面在生存竞争中,比敌人多出一支有生力量更可怕!
大毛在战争中还暴露出另外一个问题:养兵虽过百万,但全是青瓜蛋子。能拉出去打的就那么14.5万人。而且职业化的这十几万人年龄普遍偏大,整个指挥链中充当大脑的部分淤积的高龄老人太多并长期占据高位,思维跟不上时代,能打的又上不去。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吸取别人的教训之后需要做出改变。我们在接下来的职业化建设中会强化一线和基层,稳定中层,加快高层的换血速度!以前决策层的大佬们都清一色陆军出身,现在逐渐让比较年轻且专业背景比较过硬的海空军将领加速上位。通过调整充当大脑的关键人员,逐渐将我军多年形成的大陆军思维框架逐渐切换到多兵种合成体系的新思维框架。
强化基层就是所谓的蹲苗!这会延长年轻人在基层的时间和年限,从而让有经验、有战斗力、能打的青年骨干人员充实一线。这个政策对整体来说是好事,是增强战斗力的举措。但对个体就那啥了… 按照新的规定,一个军校生22岁毕业成为少尉,最快也要9年才能升到少校,最慢的情况是7+8+9需要22年,而上尉的最大服役年龄35岁。也就是说,绝大多人都会一直在基层熬到35岁并以上尉的身份退役。就算极少的人特别幸运,按照最快的年限在31岁升到了少校,不必35岁以上尉连级的身份退役,中层的晋升年限也被拉长了。因为总的政策是:基层慢,中层稳,高层快!
为什么要基层慢呢?因为打战要20-30岁的年轻小伙子呀!你不可能让40-50岁的人到一线冲锋吧。就算有这份心,也岁月不饶人,身体机能撑不住那种高强度的持续体力消耗。中层为什么要稳呢?因为战术的基本单元是营,战役的基本单元是旅。作为基本单元的指挥官必须年富力强而且经验丰富。如果不让40-50岁的人来指挥这种核心作战单元,而用20-30岁缺乏经验和沉淀的人来指挥,会极大影响作战基本单元的战斗力。大毛与二毛的战争中,双方的核心作战单元也就是旅和营,这些基本单元的指挥官的经验和能力决定着一场战役的胜败。
所以,新政策把中校的最大服役年限拉高到了55岁。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最快的晋升路径31岁进入中层,那也有可能一直在中层熬到55岁退出。这对那些普通家庭的子弟,特别是试图通过考军校改变阶层的人来说,不是一个好趋势!它有利于军队整体的职业化建设和战斗力提升,但对于个体命运来说就如同一个无形的天花板,断了许多人的念想——除非你真的热爱这份事业也不计较个人的前途和得失,否则,它就不是一个用来改变社会基层和命运的跳板!
当一个35岁的人以上尉的身份回归社会,他还能干什么?各大企业都不招超过35岁的人。运气好的人可以转业到家乡的公安局去当一个科员。待遇比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好,但在单位的地位和业务能力,以及受待见程度还不如那个刚毕业的。为什么呢? 他可塑性强,你已经过于成熟,没有多大雕塑的空间了。现实中有这样的案例:有一些士官早几年转业到派出所当警察,几年之后,他在部队的连长也转业到他们单位当科员。这个时候,他在派出所升职了,他的连长反而成了他手下的警员。你说尴尬不尴尬,难受不难受?那是相当的尴尬又极度的难受呀!
如果说一个35岁到年龄不得不转业的尉级军官出来之后没有太多的选择,那一个50多岁到年龄转业的校级军官除了熬日子等退休之外,更别指望还能在社会上干点别的。而且接收单位宁可要那35岁的。因为你级别太高,各单位没有对应的岗位给你。你一个啥业务都不懂的人,如果占据对应级别的领导岗位,人家单位原来体系中的业务骨干不是又少了晋升的机会,而且干活还要靠人家,这不打击积极性么?有个朋友说他的科室中5个人除了他和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干活之外,另外三个都是那种年纪比较大转业过来混退休的。为了减少治理体系的运行成本,地方各单位也在压缩编制,这就让各种安置方式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
上次新闻中报道有个辅警从30米高的大桥上跳下去救落水的人,大家都称赞他是英雄。后来大家才知道他是一个当了16年特种兵的退役士官。一个16年的特种兵退役士官出来了只能干辅警,他或许是那种有编制的辅警,但依然是辅警,连一个科员级别的基层警察都没能混上。要知道一个16年的士官,在部队里团长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的,而且福利待遇和团长差不多。但现在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大学生正式警员在单位的地位和待遇都比这位老同志要高出一大截,他只能与那些零时工混在一块。所以,这个人情冷暖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但也没有办法。
这种改革有利于军队的职业化和提升战斗力,因此,这个趋势只会加强,不会拐弯。但置身其中的个体,在面对个人命运的时候,就需要更加的慎重了。除非是真的热爱,并全力以赴在那条越来越艰难的上升通道中,按照规定的时间脱颖而出。否则,可选择的余地就比较有限,甚至会让人生的后半部分很尴尬。有时候越是有利于整体的事,不一定有利于个体,但个体又不得不去面对。所以,也就必然会卷的更厉害!
还记得《A763:长安三万里!》中阐述的内容么?
X11:格力的隐忧!(四年前精准预判)
统租房与电动车 (觉悟社里才有,发不出来)
一切价格都将被重估!(觉悟里,发不出来)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