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把女儿嫁给以色列人还是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的人均收入是巴勒斯坦人的几百倍。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有一个女儿,需要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挑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女婿。你会本能的倾向于哪个?
许多人都会本能的选择以色列人,因为以色列有钱,科技发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便捷。而巴勒斯坦人不管是生活在加沙地区那个露天大监狱中,还是生活中约旦河西岸那些被犹太定居者渗透得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的区域。都是极度贫穷的,甚至需要跑到以色列打工挣钱来养家糊口。出于现实的考虑,也没有人想让女儿过那样的生活。
这是一个可以让普罗大众自我代入的假设所引出的判断问题。如果顺着这个思路,你显然会陷入一种纠结之中。从情感和是非上来说,1947年巴勒斯坦人接纳了走投无路的犹太人,让他们在自己生活了上千年的土地上落脚。当这些流落四方的犹太人在这里站稳脚跟之后,反过来驱赶巴勒斯坦人。普通人通常用朴素的情感代入来判断是非,即便是按照这种方式来判断,犹太人此举也属于恩将仇报,是道德中最败坏的行为!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1948年联合国曾经给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划定了各自国家的边界,并为全世界所公认。然而,以色列通过背后的鹰酱支持,不断修改边界。1967年经过双方谈判确立了新的两国边界的方案。这是国际法用清晰的文本确立了规则。然而,以色列又至国际法于不顾,不断通过修建定居点的方式一点一点挤压巴勒斯坦人的合法生存空间,把国际法赋予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区域挤得稀碎。从行为上来说,这叫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权既公理!
当大家谈到文明社会的时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包容、公平、透明、按照规则办事。这是中产群体和受过教育的小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生存状态。也是基于自身诉求对外投射出来的世界。所以,当结构学揭示生存竞争真实且残酷的那一面的时候,往往会遭受到批评。这些善良又一厢情愿的人认为我肮脏的灵魂中只有原始的血腥,不曾被文明之光照射过。这让我想起电影《十月围城》中的一句台词:孝国,你受过西式教育,为什么要助纣为虐?老师,我就是因为受过西式教育才看清楚洋人全都是狼子野心!您还是像以前那样,一见血就晕,连刀都拿不住,就凭您这样的软弱和一厢情愿又能改变什么?!
知识分子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习惯把个体在生存结构中的无力,通过无差别的抽象上升为一种普遍性的绝望——这种绝望感会滋生出两种强烈的隐蔽诉求:一种是渴望被拯救,二是渴望能解脱。因为自己极度的渴望被拯救,所以会本能的认为所有人都渴望被拯救,甚至会认为自己的所有行为是将别人从野蛮中拯救出来的伟大壮举——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内心诉求的外在投射。另一种也是自我内心诉求的外在投射——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处于一种极度压抑到窒息的状态,自身又无力摆脱,渴望外力将整个生存结构摧毁,从而让自己从这种压抑中获得解脱。这恰恰是一个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极度失望的人很容易被人利用,并自带干粮成为对方帮凶的缘故。
在《三体》中,叶文洁因为自身的遭遇,逐渐滋生出了对整个人类感到失望的情绪。如果她只是一个农妇,她或许就会把这一切归咎为自己命不好,没有遇到好人,身边全是坏人。然而,她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所以,她没有把这一切像农妇那样归因,而是通过抽象和发散,把它归因为整个人类的无可救药。于是,它把希望投射到遥远的未知身上。虽然她对未知的三体文明一无所知,但她却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更先进就一定拥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继而会来改造和拯救人类。这一切并不是她研究之后得到的答案,事实上,她对三体人一无所知,完全凭借内心渴望的自我想象得出来的结论。并且在这种一厢情愿的结论的指引下做出了会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行为。
人不管是改变自身的状况,还是改变自身的处境,感知的世界都会截然不同。有时候你对生存处境感到窒息,一刻都忍受不了,如果你放任这种自我想象的泛滥,这种感觉就会把你逼到墙角。如果实实在在的去做点什么,就算没能改变环境,只要改变了自己,你就会发现这种窒息到一秒都忍受不了,极度渴望解脱的感觉消失了…
知识分子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短板。特别是受过教育但又不太多的小知识分子,各自拧巴的内在诉求就越多。行动力往往跟不上自己的眼光,意志力往往又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坚定,目标感时常在各种日常琐碎中丧失,害怕和挑剔的东西都很多,既沉不下去又浮不上来,真实的自己在社会中又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重要。恰恰是这种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感觉会滋生出一种类似于乌托邦的外在诉求:人人自由平等,大家互相尊重,人人恪守规则,包容弱小,尊重个性,提供保障,秩序井然,有章可循,只要遵循规则按部就班,就能一直享受小确幸的温馨和感动。实话实说,这种内心投射出来的美好世界像不像打工人每天打卡上班的场景?
任何一个思潮和观念都是某个群体按照自己的处境、状态和内在诉求营造出来的。由这种观念营造出来的世界一定是与这个群体的自身状态和处境极度契合——从而能够让其在这个世界中毫不费力的就能满足自己内心的各种诉求!这让我想起《黑客帝国》中的一句台词:你有没有想过,锡安也是虚拟出来的?
好了,现在回到最上面的那个问题。如果你一定要嫁女儿,而且只能在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中二选一,你可以理直气壮的选择以色列人而不必为此感到不好意思。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目前以色列人更有钱,生活水平更高。作为父母希望女儿过得好一点是符合人性的基本诉求。
但这种选择并不意味着你需要认可犹太人目前的行为是对的!有人试图通过一种逻辑诡辩把二者联系起来。这种逻辑诡辩被称之为“诉之不相干的权威‘——生活中存在许多类似的逻辑诡辩:当一个人无法说服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会对另外一个人说出类似的话:我身边的有钱人都站A立场,所以A才是对的,选B的都是穷鬼!这个行为就是这种逻辑诡辩的应用——将是非曲直的判断强行归因到有没有钱这个与判断是非毫无关系的权威上。大多数人之所以容易被这种诡辩的套路玩进去,就是因为它通过诉诸于无关权威,模糊就事论事的是非判断的逻辑链条,而将对事的判断,变成了对人的攻击。简而言之就是:本来我们在辩论A对还是B对,不管是A对还是B对,都需要逻辑和证据来支撑。此举直接跳过对A和B的逻辑论证和证据支撑,而转变成了大家比一下谁有钱或者谁有权——通过与之无关的权威来形成暗示:如果你不认可并无条件的服从,你就会被归类为让你讨厌或无法接受的标签。
明白了这种逻辑诡辩,你就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洞察许多类似的手段。所有的气急败坏都是底气不足,所以需要通过强迫别人无条件顺从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人越是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就会越强。服从性测试的手段和逻辑诡辩的障眼法也就会越多。
你可以把女儿嫁给以色列人,但并不表示你就必须认可以色列人的行为是对的,他们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一点都不能代表他们所宣称的文明。恰恰想法,他们用实际行动撕碎了全世界小资产阶层群体内心深处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将整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生存竞争的残酷性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让人时刻警醒,也催人奋进!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