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着力研究中国城市群
——祝贺姚士谋等的《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问世
天道酬勤,着力研究中国城市群
——祝贺姚士谋等的《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问世
新常态下中国城市群如何科学合理发展,区域空间网络系统、新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群各个城市的协调以及构建绿色环境的生态空间等等,都可以从《中国城市群新论》新书中找到基本的答案与解读。这是我们在阅读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姚士谋、周春山、王德、修春亮、王成新、陈明星等10多位教授的新作《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过程中得到的深刻体会。
中国城市群一书最早在1992年就在中国科大出版社(合肥)第一次出版,之后陆续在2001年、2006年、2008年再次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关注与引用。试想,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刚刚改革开放10多年,国内的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刚刚起步发展(但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到1995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9%,到2009年增长到46%,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因此,姚士谋等在八十年代多次出国考察,借鉴国外的经验,他与国内许多学者共同著述了我国第一本城市群的专著,由中国科大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当时参与写作的有许学强、俞宾洋、王丽萍、黄光宇、张平宇等)。后来的十多年间,在合肥中国科大出版社连续出版发行一万册,而就科学著作来说,发行上万册是不多见的。姚士谋等人首先参加我国城市群研究已有20多年,大量的实践与科学总结提出了城市群问题的全新概念。
关于城市群的概念、问题,胡序威教授认为国内是由姚士谋首次提出来的(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顾朝林教授认为在国内研究城市群比较系统的也是姚士谋等(地理研究,2011年);陆大道院士、许学强教授在《中国城市群新论》的序言中也一直认为:1992年出版的中国城市群一书开创了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先河;系统论述城市群的概念、探索城市群发展规律、空间形态及发展趋势的,应首推姚士谋教授。20多年中,姚教授等组织联合国内20多个大学地理系与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学者(包括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陈振光教授),集体完成了中国城市群新论这本具有80万字左右的巨著,得到了国内地理学界与城市规划学界的肯定,也填补了我国研究城市群这一领域的空白。
《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在原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探索了当今时代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我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超过了德国、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6%,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地理界与城市规划界以及经济学界所共同关心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市群研究已经列入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国家对于城市的主体地位以及城乡统筹、大城市群带动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也成为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的主要目标。因此,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对于中国城市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亦将城市群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形态。最近十多年来,国家各级政府与全国高校相关部门和中科院的研究单位极其重视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与规划问题。
《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就是顺应了国民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要求,在中国科学院一些研究所以及全国十多个高校有关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教授与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中国城市群新论的创新研究,对于我国今后城市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规划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全书内容丰富,思路明确,资料翔实,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特色创新,我们认为本书内容中有四方面的特色,可提供我们学习参考:
我国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提出过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学的一个复杂系统的学科,用系统的思想来解释,城市群是一个城镇密集区的城市空间分布的区域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地理基础且经济、社会、交通信息和商贸金融活动频繁的区际网络系统。本书的作者们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去认识城市群的本质问题。从中得出了有关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发展规律、发展模式与类型,同时提出了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认为城市群的界线是相对的,边界是开放的,不可能封闭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其空间范围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些观点在我国五个超大城市群得到印证)。
陆大道院士在为《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增进与加深新时期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科学认识,也有助于丰富与发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知识宝库。
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是在原《中国城市群》著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修改,提高和完善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材料和新的图纸,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新的理论分析和新的论述增加不少,比原书更加充实、更加富有特色。本书既总结分析了中国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因素、空间扩展过程与类型,而且对它们的演变规律、国际经验与各国经济社会特征与城市群相互关系发展共性与个性特征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证,达到了较高的深度。作者特别从时间的深处与时代的高处去探索城市群规划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作者博采众长,参阅与引用了中外知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综合地概括了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动态特征、网络体系、发展趋势与城市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应用空间分析方法、数量计算方法,探索了不少新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观点。同时本书对中国五个超大城市群和八个重要地区的城市群发展条件、地域特征、经济状态、环境基础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都作了详尽的分析论证和跟踪研究,为我国广大城市规划、地理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不断完善并向高端发展的中国城市群,具有世界一流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尤其是高铁、高速公路系统,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网已有2万多公里的营运线路,占世界第一;高速公路总长度已超过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经济发达、城镇密集的沿海5大城市群中,交通运输网络系统最为完善,总运输量占了全国的一半左右。同时近十年来城市群内外的信息网络、互联网与物流系统也十分发达,已经成为城乡人民快捷、便利与全面的联系方式,使城市群的集聚与辐射网络日臻完善。中国城市群新论中有关章节都有详细的论述。同时引用了陆大道院士的“空间流”概念,对五大超大型城市群作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并与区域经济增长极、大的节点、门户型城市与中心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城市群区域内形成了密集、互通、互利的的人流、物流、金融流、经济流和信息流,高端发达的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和便捷性是城市群“流的空间”最为生动的一幕,也是时代发展的高峰所在,迈向高端阶段指日可待。
我国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部条件都与我国的国情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地理区位、历史基础、自然环境与经济条件等要素互为因果;同时还受到全球化、信息化、产业转型与投资规模及其现代化趋势的极大影响。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能够形成像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具有国际影响的超大型城市群?其原因在中国城市群新论一书中都有详尽的论述。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绿色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基本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遵循我国的国情条件,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根本目的也是让中国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实现振兴中华、强国强军的中国梦。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中国2015年已达到56%,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讲过:“21世纪是城市化的新时代。”姚士谋等团队的《新论》中一直强调我国城镇发展与城市群的发展还得依据我国的国情条件,建立资源节约型、集约化、效益化的健康城市化的思路。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精神,建设大型城市群,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宜居城市,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城乡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以提高区域空间品质为目标,实现各地城市群综合发展、特色发展的创新思维的21世纪发展模式,使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国家现代化。
总之,姚士谋教授及其团队经近几年的艰苦努力、集体完成的《中国城市群新论》顺应了当今我国城镇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了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时代特征,比较系统地分析论证了各地区大小城市群发展的动态过程、结构与类型及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不可能完整地揭示其规律性的本质问题,但在人文地理与城市地理学的领域中,本书的问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及为我们中青年同志提供学习与借鉴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研究的重要意义,也是可喜可贺的。
供稿: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士联络处 朱小卫,朱飞飞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杨清可,孙阳,邹辉,赵酉辰、刘燕,陈维肖,张家旗,张童,卞方圆,李沁
猜你喜欢
本期小编:刘海猛 许雪爽 徐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