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 | 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赏花”,让社会实践成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关键抓手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市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沟通、创新、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如何开展文化产业的实践活动?今日,言之有范推出系列采访文章(三),深度剖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问题。

 

一、实践体验教学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文化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文化产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相较于以传授书本理论知识为重心的传统学科而言,文化产业这个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读好万卷书”,“还要行好万里路”。不仅有灵活迅速的执行力,还要有适应社会的应变力以及对文化产业最新动态的敏锐洞察力。只有亲身体验,从实践出发,对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理论知识才能回到实践中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根据文化产业本身的学科特点,建立实践基地,形成以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是摆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0世纪80年代,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他在《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中提出了自己的经验学习模式:体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即体验、反省、思考、实践。这一理论传入中国以来,国内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正是在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创了一条崭新的学科教育之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或许能从中受到不少启发。

 

二、建立实践基地、搭建实践平台是加强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和动态化的实践场所,且在此过程中注重产业的全流程,是加强学科实践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1、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由于管理理论具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在课程介绍相关理论之前,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调研,近距离与文创园区负责人、文创产业从业者交流,传达最直接的行业经验,提供最真实的发展现状,使学生在教室外的“第二课堂”获得最鲜活的文化产业资讯。在以往的研究生课程中,我院就组织学生到铜牛电影产业园、北汽齿轮厂文创园等文创园区进行参观学习。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对于专业的观察体验能力。


我院组织2017级研究生前往24H齿轮厂文创园进行调研学习


2、搭建动态化的实践平台


除了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外,搭建动态化的实践平台也是一个方面。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杭州国际动漫节等大型文博会展活动不仅是展示最新成果的窗口,更是信息集散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合作交流的前沿阵地。此外还有不少的品牌学术活动,如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联盟白马湖论坛等,这些论坛云集众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最关键是他们所带来的行业信息和干货,对很多青年学生掌握前沿动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关注产业发展全流程变化


在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产业发展的全流程。有些产业的发展其整个流程的变化非常重要,比如文博创意设计和衍生产品开发上,以北京高校为例,具有文化氛围包容、文化资源丰富、学术积淀厚实和创新能力强的条件,能够利用这些优势参与许多文博创意的项目,与国家级大型博物馆、创意设计公司开展合作,实现学研优势和市场资本的有效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了详实的现状信息和多元的视角,更好了解文博领域。


三、关于文化产业学科社会实践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首先,与行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行业组织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转变成文化产业专业的教学资源,帮助文化产业学科挖掘和搜集优秀行业案例,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第二,实践不能“走马观花”,而要“下马赏花”,让学生与具体案例的当事人进行深度交流,以弥补单一课堂教学在实践内容上的不足。第三,形成案例教学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会,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搜集、提炼形成案例教学库。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为今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要集结国际的优秀案例。在这方面,港澳台、日韩、欧美,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经典案例,这些都应该纳入我们的学科建设视野之中。文化产业教学对案例的要求数量之大、范围之广、种类之多,案例提炼整理的复杂程度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如出一辙,所以更应该借鉴工商管理的案例教学的经验。


文化产业学科的实践体验和案例教学是做好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师资库既要有专业教师,也有要社会实践导师;既要有校内实验室,也要有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基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助力,真正为人才培养打开一片崭新的蓝海。


END

责    编 | 赵婕

美    编 | 徐妤函


推荐阅读

范周 | 文化产业二十年,学科建设仍在路上,专业教材体系亟待建立

范周 | 拥有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远远不够,文化产业师资队伍还必须具备这些素质

范周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光明日报 | 范周: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

范周 | “新文创”到底新在哪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