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网络历史小说之王“月关:如果还能产生金庸,他会来自网络文学吗?
今日看点
根据《中国电影产业报告2015》显示,2014年市场上共有114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计划拍成电影。到了2016年,文学作品改编的“IP电影”达45部,平均票房2.2亿左右。2018年,这些数据还在持续上升,网络文学IP改编的火爆让不少制作方和投资方加入到网络文学版权争夺战中。那么,网络文学IP改编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原著作者在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网络文学读者的阅读习惯、题材偏好近年来有何变化?AI智能写作是否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产生巨大冲击?如何看待“网络文学产生文学大师”这种观点?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文学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带着对网络文学的八个困惑,我们对著名网络文学作家月关先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月关,著名网络文学作者,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回到明朝当王爷》《夜天子》《大运河》等,被誉为“网络历史小说之王”。
许多人认为现在是网络文学小说IP改编的黄金时代,您如何看待这种网络小说IP热潮现象?
我认为现在不算黄金时代,而是一个乱序的发展时期。对于女频小说来说,不管是什么类型,仙侠、玄幻、都市、历史,都是在讲爱情这一个主题,所以女频小说相对更容易改编。作为男频小说来说,它的主题包罗万象,爱情只是其中之一,甚至不算主要。目前在选择男频IP时,各个影视公司前期缺少经验,完全按照榜单从上往下的顺序去筛选,拍的始终是榜单最上游的作品,所以会造成目前产出的影视剧大量同质化现象,如打怪升级、屌丝逆袭等。其中有精品,也有一般的作品。现在很多影视公司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我认为接下来他们在选择IP时会进行事先的阅读、分析和评估最终作出选择。这样来看真正的黄金时期应该是三五年以后。
您在您的作品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否会参与选导演/编剧/主演?
作为原著来说其实是没有这方面的权利。版权的出售大多由网站来代理,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涉及后续的事务。所以原著作品卖出之后基本上和我们作者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制片方如果在乎你的意见,可能会咨询一下,不然的话他可以完全不需要问你。当然现在也有自己去担任作品编剧的情况,至于选演员、选导演、制作等环节,我依然是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去参与的。
您认为评价网络文学影视化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成功的IP改编剧应该具备什么要素?
我认为评价一部作品是否成功,应该从三方面去考虑:一方面就是它的社会效益,这个必须要考虑的;一方面是它的口碑,并不是说仅仅有大流量或高收视率的就一定是好作品,作品的质量应该受到大家的认可才行;但同时流量和收视必须在考量的范围之内。这三个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才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当下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逐步引起了文创整个大行业的重视,包括影视游戏等。我认为这是好的方面,这意味着我们网络文学作家的机会就更多了。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说,它现在属于一个乱序选择的实现期:前几年是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仅仅是依靠榜单去进行选择,等到这两年是开始产出成片,经过市场实践会发现IP改编其中有很多烂片、烂剧,市场的选择会反馈给文化影视公司,他们进行反思,并在未来展开更科学、更好的IP选择。
在我们整个文化产业内容制作转型过程中,一开始投资方虽选择了网络文学IP作品,但由于忧心资本风险的问题,依然会按照传统思路等进行改编,把本来IP中的梗、精髓也改掉。经过阵痛或种反思之后,我觉得下一阶段会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出现。
您从业多年的体会出发,网络文学读者的阅读习惯、题材偏好有何变化?您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谈到读者问题,我发现他们在阅读习惯上会有从“小白读者”变成“老书虫”的过程。他们早期可能非常喜欢简单、直白但很“爽”的文章并且会痴迷地阅读这种文章;经过三年到五年之后,随着阅历、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发现当初很喜欢小白文章已不再是他欣赏的内容,自然会追求人物刻画、情节内容更有深度、更成熟作品。
您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文学作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如果大家喜欢网络文学或喜欢创作的话,我觉得有三个力就可以了。第一个是创作者的基本的能力,起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故事设计的能力。那么有了创作能力是不是一定成功?也不一定。现在搞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行业竞争想要出头,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不要把“一书成神”作为自己的榜样,毕竟这只是成千上万人之中的个例。你需要具备的第二个“力“就是指没有成名之前忍受寂寞的耐力。第三个”力“则是坚持创作的毅力。连载创作很考验作者长期坚持的意志力。很多有创作能力的人因为社会活动或干扰太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当然网络文学里也有一些虽然停更,但是依然很受欢迎的的作家,比如说烽火戏诸侯、天使奥斯卡、愤怒的香蕉等。可他们当初刚成名时其实也是很卖力地在更新,拥有了大量的忠实读者之后任性一下才会做断更的这种事情。作为新手而言这样的任性,把自己的前途给葬送。创作基本能力、成名之前忍受寂寞的耐力、坚持创作的毅力,如果你具备了这三个素质,最后应该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文化作家。
“如果这个时代还能产生像金庸这样的大师,那他一定从网络文学来。”您如何看待这种的观点?
任何一个文学类型都有过大师的产生,在我少年时期,老师基本把金庸、琼瑶的作品当成邪书、杂书而不允许去阅读,金庸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主流的排挤,但到现在又给了他很高的社会地位。
文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先秦有诗歌,秦汉有赋,唐宋有诗有词,元朝有曲有杂剧,明清有小说,明清小说又和现代小说有很大的区别,每一个文学类型可能都在一定的时间段成为历史的主流,没有哪一个类型可以永远独霸文坛,永远独领风骚。就目前阶段来说,网络文学应该会成为当下的文学主流。当下社会上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看网络文学长大的,随着这些读者慢慢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网络文学,有人去做了导演、有人去做编剧、有人去做游戏产业。由此可以预见几年之后,网络文学对文娱行业乃至社会的影响力。
您如何看待AI智能写作技术?您认为大数据测算对未来网络文学的创作有何影响?
美国第九大影视公司双子星就是因为大数据逐步成为美国十大影视公司之一。但恰是成大数据,败也大数据,它最终因为大数据彻底破产。为什么呢?一个小体量的公司可以用从大数据去跟风,去复制别人成功的作品,因为体量小所以很容易迅速做出一些成品。当小体量逐渐变大之后,公司很容易机械地追求大数据而放弃了人的判断能力,最终毁了自己。我觉得大数据对文创产业的作用虽然不如在其它行业的作用大,但是也确实不容忽视。比如观众对题材的喜好,对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大数据测算。但就算知道了大数据测算的结果,也不是每一个作者都能写出受观众欢迎的作品,这与个人创作能力有关。文学创作其实受到大数据影响应该是最小的。况且任何一个类型的小说、电视剧或电影,它总有审美疲劳期。大数据是总结过去的先进经验用于预测未来,最高明的手段就是主动引领未来,重视大数据,充分发挥它的工具作用,但不能因为依赖而失去自我。
END
责 编 | 刘小炜
视 频 | 刘小炜
美 编 | 赵 婕
推荐阅读
专访 | 网络文学“大神”天使奥斯卡:“人人即作家”的网文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坚守
专访 | 蒋胜男谈网络文学创作:大浪淘沙,在诚意与敬畏中前行
专访夏烈:中国网络文学20年,愈益“市场化”并非原罪,需要的只是尺度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