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 |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怎样才能获得最大张力
今日看点
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2019年1月12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起源地文化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宾馆举办。我国起源地文化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内容。
一、探寻起源地文化,紧握中国传统文化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充分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万事万物皆有起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出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前人智慧的古老工艺、技艺,更需要其起源地文化脉络,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
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为起源地文化发展带来众多利好,起源地文化作为特有的文化符号,更应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创造一系列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讲好起源故事,讲好区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我们对自身文明之源的认知逐步清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两大原则
1
有机融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旅融合应该是有机融合,不能生硬“拉郎配”。文旅融合不是只抓“文”或者重视“旅”,而是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和载体、内容与形式、休闲与体验的结合。
传统文化要融入现代社会,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目前,受现代文化传播大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影响,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出现表象化、娱乐化现象,其文化内涵被弱化甚至消弭。有一些传播平台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中被人误读,其中的文化精髓被忽视。总的来说,就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行业共识进一步凝聚,传播潜力也需要进一步挖掘。
在南京夫子庙景区内,南京肯德基正式向外界推出了“非遗主题系列餐厅”项目,由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正式授牌的“云锦非遗网络文化小屋”同步开屋。“肯德基非遗主题系列餐厅” 创新性地通过开设和打造一系列非遗主题的特色餐厅,传递非遗文化的视觉元素、普及非遗文化历史知识,让原本束之高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走近每个人的身边。
云锦主题餐厅定制具有南京特色的云锦作品
肯德基云锦主题餐厅环境
2
有效融合,积极融入社会大环境
非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流变性。但是,目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主要按照传统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这使得一些非遗传播主体产生了“跑马圈地”的思维——将非遗资源看成是自身独享的文化资源,从而产生排他性。这就为非遗传播人为设置了障碍,容易让非遗传播局限在当地的“一亩三分地”上。从文化传播层面来看,非遗传播主体应该有意识地打破区域限制,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加强跨区域传播,强化非遗资源整合,从而使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之中。
此外,并非所有媒体都重视非遗传播工作。在注重流量、制造话题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古朴典雅的非遗难敌自带流量的网红和“小鲜肉”,多数媒体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收益而倾向于选择易夺人眼球的内容,这让非遗在社会关注中易被边缘化。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 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服饰时尚融合,呈现传统工艺的精湛绝妙和创意设计的奇思妙想。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优秀实践成果中的一处缩影,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生动案例。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三大途径
1
梳理现有资源,发掘文化精华
1、中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刘春骅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许多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这些传统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在可移动文物方面,2012年至201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7年4月普查结果发布,全国新发现新认定文物共708.4149万件/套,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仅北京地区就新登记收藏单位222家,新发现新认定文物2884873件/套。而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项。对于中国起源地文化,2017年4月,首批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布并授牌,共11家,分别是:枸杞文化小镇、中国黄芪文化科技产业园、芳香小镇、千山中华温泉小镇、琢酒文化小镇、庄子文化基地、农民画小镇、竹乡小镇、黄酒风情小镇、科泓文化产业园、塞外蟠龙湖露营文旅小镇。如此庞大的文化资源,更需要我们去探寻起源,梳理文脉。
2、需详尽梳理中华传统文化
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挖掘出来,进而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打下基础。正如吴潜涛在其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中所表述的:“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运用‘批判继承’的方法来审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分析文化特色,创新传播手段
1、紧随时代发展,树立互联网思维
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借助互联网手段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需符合当下青年的互联网思维特点,契合他们的欣赏方式。90后、00后的青年一代,是参与政治发展的“首投族”,也是有着互联网思维的“新人类”,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未来重要的继承者。因此这些传承与弘扬在方式上需要让青年一代能够接受、愿意接受。
把握当下时代发展特点,“互联网+”、跨界融合、新兴科技等新型思维都将是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2016年7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公司宣布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IP形象或相关传统文化故事为原型,在创意、跨界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双方的合作,是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将北京故宫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分享给公众,把它们的内涵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普及开来、传递下去,从而培养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
2016年7月6日,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在故宫端门数字馆举办“腾讯NEXT IDEA ×故宫”发布会,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长期合作。腾讯与故宫已经携手合作3年,双方的合作,是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将北京故宫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分享给公众,把它们的内涵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普及开来、传递下去,从而培养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人。
Next Idea故宫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
《故宫回声》故宫主题漫画
2、融入场景,重回本质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场景中,也是一种创新传承的手段。这样可以透过生活中的细节,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播放量破亿、在网络平台独播不上卫等热点重重,而里面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影视剧这个形式在讲故事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把遗产文化与电视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
多元碰撞融合,放眼世界舞台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要与当下的文化深度融入,同时也要将中华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多元文化融合、包容性强的特点。多元、融合、自由和创新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曲阜儒家研学旅行火爆。今年以来,曲阜市共接待研学旅行游客85.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仅7、8两月,就接待研学游客近30万人次。
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孔子文化也备受世界瞩目,瑞典物理学家阿尔文博士曾提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应该回首当年,到孔子那里汲取智慧。”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根据著名基督教神学家孔汉思的提议,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作为“人类伦理的黄金法则”。这些都彰显着孔子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同时,也存在着儒释道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等世界其他宗教文化融合发展的状况。
END
责 编 | 赵婕
美 编 | 王硕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