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分享 | 唯物史观的不朽丰碑——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赵紫来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奠基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斯人去世虽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其思想锋芒和理论智慧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力依然持久而深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乃至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体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力作。时至今日,如何认识经典,特别是如何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成为摆在新时代研究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养成对经典内在意义的认识自觉,永葆对经典著作的敬畏之心,是当代学人求知做学问的应有之义。



一、作者与图书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整理马克思剩下的手稿,完成了马克思未竟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泰晤士河边的住所中长眠,享年74岁。三周后,根据恩格斯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英格兰的比奇角。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的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著作,出版于1884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遗留的手稿时,发现马克思对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摘要和批语,恩格斯研究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来写一部专门的著作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此书于1884年用德文写成,同年10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其后被翻译成法、俄、英、日、中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原是孟子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命题,本意是“尚友”,也在客观上提供了一种研读经典的方法,并在后世阅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知人论世”,指的是对经典丰厚内涵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作者的志向追求、人生阅历、情感倾向、个性风格等内容的认知和探究,也离不开对作者创作该篇课文时的特定社会环境的分析与挖掘,还离不开对影响作者创作的多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


欲读《起源》,必先了解《起源》的创作背景。


1

理论背景


早在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做出精辟表述,《起源》则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进一步论证。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对以费尔巴哈等为代表的各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了深刻的批判,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此外,资产阶级理论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的终极制度,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看作人类生产的最后形式。马克思为了揭穿资产阶级的谎言,准备对资产阶级的谬论进行驳斥,但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件事情就去世了。



2

客观时机


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对于原始社会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因而原始社会是否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论证条件还不具备。19世纪70年代后,一些专门研究原始社会的著作陆续问世,尤其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的出版,为《起源》的写作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资料。


在上述历史条件下,恩格斯为了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普遍有效性,清除机会主义思潮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提高个社会主义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必须利用原始社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材料、新成果,完成马克思的未竟之志,弥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薄弱环节,使原始社会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起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三、核心观点


《起源》原书有副标题,即“就路易·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表明全书是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的。在科学分析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历史的同时,《起源》揭示了原始公社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度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厘清了各个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证明了国家随着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彻底胜利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全书由两个序言、九章正文和一个附录组成。贯穿全书的几个基本观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1、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丰富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深刻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合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2、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之一,科学地揭示婚姻家庭的产生、本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必须解决的问题。


3、以大量的历史材料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各个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必然性。对于氏族制度的产生,它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条件,阶级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文明制度的本质等等,恩格斯都一一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有利的论证。从而说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社会制度都是暂时的。


4、对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旗帜鲜明而又有说服力的批判,对于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谬论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恩格斯关于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论述,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新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思辨和启示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起源》一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出色运用,有很多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的地方,主要是:


1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起源》使用的历史材料极为丰富,但对材料又决不是纯客观的叙述,而是在分析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材料为观点服务,通过原始社会史的研究来阐明历史规律,进一步论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2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恩格斯论述家庭、氏族、私有制和国家问题的逻辑体系,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大体吻合。婚姻家庭形式的变迁,氏族制度从母系到父系以至崩溃,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到消亡,都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对这些问题的逻辑的理论阐述,是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规律性为基础的。这就深刻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相一致原则。


3

分析与综合、个别与一般相结合


历史科学的任务不在于积累材料,而是要发现规律。从全书来看,第二章至第八章分别对家庭、氏族和国家的起源作比较具体的分析,最后第九章则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性总结,并从中得出革命的结论。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历史既是复杂多样,又受统一规律支配,是多样性的统一。所有这些,都是唯物辩证科学方法论的生动体现。


4

批判继承和科学创造相结合


对前人的文化成果,既不是一概排斥和否定,也不是毫无批判地照搬吸收,而是在深入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独立的理论创造,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恩格斯对摩尔根研究成果的态度就是一个杰出的范例。一方面,高度评价摩尔根对氏族制度研究成果的重要历史意义;另一方面,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观点进行批判的探讨,对许多材料和结论进行批判地审查给以新的解释和发挥。


结语


《起源》一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学习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必读经典书目,是闪烁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被列宁称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被周恩来称为“第一部民族学著作”。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地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懈奋进,尽管历史条件和面临的任务已经发生变化,《起源》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以《起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蕴含着磅礴的思想力量,因此无论从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正确把握,还是从对自身信仰的养成,乃至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能力等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经典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颇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应该承认,马克思主义经典并不好读,从中真正把握其本真精神和活的灵魂则更不容易;而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文本,确实是最好的学习途径。当代学人理应用虔诚的心态、求真的欲望、探索的勇气和务实的精神走近马克思主义,认真理解《起源》中蕴含着的深厚广博的经典理论,特别是用原著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现实社会,方能彰显《起源》的理论价值和真理力量。


在21世纪的今天,重温经典,开拓创新,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并肩战斗40年的革命导师最好的纪念。


END


美   编 | 王径舟


推荐阅读

读书分享 |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圣经”告诉你好方案怎么做

读书分享 | 愈缜密愈有力:探寻真相的逻辑学

读书分享 | 20年前对网络文学的展望,如今都实现了吗?

读书分享 | 城市发展要避开哪些陷阱?

读书分享 |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