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五)

2018-03-30 居士亭

净土【阿弥陀佛】| 专题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囧琺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印光大师开示)

◎一大事

西方合论


众生处五浊世,如囚处狱,但以罪之轻重,受等不等罚。或干小法,或投极网,罪虽不同,至于缧绁之苦,笞杖之罚,未有一人得免者,何也,以入狱者皆罪人。处人天者,皆是业报分段之身故也。然罪人一入狱,未有时刻不求出离者。则以知狱之煎苦难忍难堪,棘墙之外更有许大安乐世界故也。今众生以烦恼为家,以生死为园观。系心衣冠之囚长,适情金玉之桁杨。岂知大铁围山,是我棘墙,三界法场之外,各各自有家乡田地也。诸佛悯此,酸心痛骨。是故为分别净秽,指以脱归路程。而岁久抛业之人,了无归处。诸佛又大建宅舍以安之。一则往来狱门,为治道途。一则长伺狱外,修饰旅馆。如是之恩,何身可报。嗟夫。烛三界之长夜,揭亿生之覆盆。诸佛既不惜垂手,众生独何苦恋恋也。经曰,如来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大事者,即此事也。众生种种,反恋此毛头许事。以小易大,甘心瘐死。何哉。


◎正因

西方合论


三世诸佛与诸有情,自清净体如万象依空,山川依地,谷依种子,华果依仁。若无此因,佛果不成。何以故,一切悲智,纯依此因而得建立故。长者合论曰,如来藏身,即法身也,诸佛智海莫不居中,故称为藏。若不见法身,一切福智大慈大悲,悉皆不办,总属生灭,法身者,即正因是。

  

◎正愿

西方合论

 

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所,发四十八大愿,一愿不成,不取菩提。此是依自性无量悲智,发如是不可思议愿力。非是心外见有众生,发愿欲度,以众生非心外故。

  

◎正行

西方合论


正行者,如本经言发是愿已,如是安住种种功德,修习如是菩萨行,经于无量无数亿那由他百千劫。又如一向出生菩萨经云,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不念爱欲财宝。不问他事。常独处止。意不倾动。复教化八千亿万那由他人,得不退转。此是自性行持,自性精进,非是有作有为功德。虽历亿劫,不离一念。以微妙法门,离一切行,一切劫故是谓正因正愿正行,如伊三点,缺一不成,非是作得,非不作得。故先德云,根深果茂,源远流长,宿因既深,教起亦大,诚然乎哉。

 

◎依正无碍

西方合论


一切诸佛取佛果者,依于众生。若无众生,佛果不成。譬如汉王以救民故,而有百战。以百战故,登大宝位。登宝位故,百姓乐业。若无百姓,即无如上等事。究而论之,凡行一德一事一利一名者,若无众生,皆悉不成。是故我无众生,即不成我。众生是依,我即是正。众生是正,我即是依。人我平等,依正无碍,是法尔故。


◎博地凡夫十念即生,何故

西方合论


一切众生,皆有如是净性。譬一精金,冶为钗钏及溺器等,金性是一。溺器者,是器具秽,非金秽。故若加销冶为种种玩好等物,金亦不易。生佛亦然,同一净性。但以钗钏溺器而有差别,非是性异。是故博地凡夫十念即生者,以本净故。阿弥陀佛欲摄受是众生即摄受者,以众生本净故。如镜中之光,不从磨得。生净土者,非是行愿及与念力所能成就,何以故,念行如炉锤等,但能销金,无别有金生故。


◎径中之径一胜方便

西方合论


胜方便者,为此方便非是自力,亦非他力。缘自性海中,具有如是自在功德,一切现成,是故一句圣号,无复烦词,十念功成,顿超多劫。如万窍怒号,力在扶摇,因窍显故。如幽谷洞明,功在晨曦,因谷现故。如一线之蚁孔,能穿连山之堤。是水之力,非蚁力故。又如一叶之苇席,能运万斛之舟。是风之力,非苇力故。总之皆是法界性海无作无为不思议力所现,非自非他,一切具足,故有如是殊胜方便。是谓捷中之捷,径中之径,舍此不修,是真愚痴。

 

◎菩萨常不离佛

西方合论


菩萨未入菩萨位,未得阿鞞跋致受记□故,若远离诸佛,便坏诸善根,没在烦恼。自不能度,安能度人。如人乘船,中流坏败。欲度他人,反自没水。又如少汤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菩萨未入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少利益,反更坠落。以是故新学菩萨不应远离诸佛。

  

复次菩萨作是念,我未得佛眼故,如盲无异。若不为佛所引导,则无所趣,错入余道。设闻佛法异处行者,未知教化时节,行法多少。复次菩萨见佛,得种种利益。或眼见,心清净。若闻所说,心则乐法,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如是等值佛无量益利,岂不一心常欲见佛。譬如婴儿,不应离母。又如行道,不离粮食。如大热时,不离冷风凉水。如大寒时,不欲离火。如度深水,不应离船。譬如病人,不离良医。菩萨不离诸佛,过于上事。何以故,父母亲属知识人天王等,皆不能如佛益利,佛益利诸菩萨离诸苦处,住世尊之地,以是因缘故,菩萨常不离佛。


推 荐 阅 读


《净土十要》

《庐山慧远大师文集》
《昙鸾大师、道绰大师文集》
《唐代净土祖师全集》
《永明延寿大师文集》
《莲池大师文集》
《蕅益大师文集》
《行策大师、省庵大师文集》
《彻悟大师文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居士亭微店。

 了解 净土大师全集 详细信息 

   净土专栏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四)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三)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二)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一)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十)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九)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八)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七)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六)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五)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四)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三)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二)

净土 |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