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做个时间体检:你实现「精力自由」了吗?
本文共有 4277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对绝大多数工作数年的职场人来说,首先应该追求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财务自由」,而是「精力自由」。
你可能没听过这个概念。很正常,因为它是我生造的。
但在这个注意力极度稀缺的时代,「精力自由」,便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造成差距的是什么?其实未必是天赋,资源,而是时间的利用率。
我在上周四的推送 你的注意力,正在被杀死 中,提到过一个理想的生活模式:通过「心流」和「放空」的交替,来掌控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这其实就是「精力自由」。
今天的文章,会就这个理想模式,详细展开讲讲。
我想用射击来做一个比喻。
不妨想象一下: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靶子,上面画着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同心圆,从外到内,依次是1环、2环……10环。
那么,靶子的最外缘(1环),就是一个「边界」。边界之内,叫做「上靶」;边界之外,叫做「脱靶」。
而靶子最中间的部分,通常是8-10环的位置,会涂上实心的颜色。这就是我们的得分区域,也是我们需要着力瞄准的地方。
哪怕是一个受过训练的人,想要每次都正中得分区域,也是很困难的。外界的一点点干扰 —— 像光线、声音、空气流动,或是肌肉的疲劳,一刹那的分心,都会造成极其微小的偏差,导致轨迹偏移。
反映在靶子上,就是落在8环之外,甚至脱靶。
其实,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一样的。
在这个例子中,靶子的边缘,就是我们的「心理边界」。
边界之外,是「外部世界」。我们每天都在跟它打交道,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噪音……从四面八方向我们袭来,不断地冲击着这个边界。
边界之内,是「内部世界」。它指的不是内心,而是那些被纳入我们思考、处理、应对的事务,也就是我们每天所执行的活动和工作。
而8-10环的区域,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它代表了那些最重要、能体现我们独一无二价值的事情。
1-8环之间的区域,则叫做「支撑」。它指的是那些有一定帮助,但并非核心的事情。比如:支撑同事的项目,完成上级一项紧急任务,开会,人际交往,等等。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就是「准星」,那么,在一天之中,你能否让准星保持在最中间的区域?还是让它自己游走,徘徊在「支撑」的部分,甚至脱靶?
你会发现,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总有无休无止的事情会打扰你:此起彼伏的微信提示,喧闹的办公室,难以回避的日常事务工作,机械操作流程,来自各种网站、APP的消息,大家都在讨论的新闻……
以及,包括自己的分心:烦闷,无聊,走神,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不觉之中打开的一个又一个链接……
什么叫「精力自由」?就是能够摒弃和无视外在的种种干扰,尽可能减少其他事务,把自己的注意力(准星),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核心价值上。
做到这一点,需要满足两个要求:
1)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亦即,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自己的「核心价值」。
2)具备控制时间的意识。要有跟「外界」和「支撑」争夺时间的观念,把时间挤出来,聚焦在最重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任由它们占据和耗用。
像我现阶段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短期来说,是文章和课程;长期来说,是平台和商业模式设计。除此之外,都只是为了达成核心价值,所不得不去做的「支撑」。
所以,我一直强调:最重要的,就是「觉察」和「聚焦」。
我们当然无法拥有完全的「精力自由」,但实质上,它是一个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 觉察到哪些时间是无价值的,哪些信息是不重要的,然后,尽力去压缩它们,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和信息上面。
而不是给自己一个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让自己沉浸在忙碌之后的疲劳,和娱乐带来的多巴胺分泌上面。
只有当你不在为谋生和满足别人而奔走时,你才是真正地在生活。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理清楚自己的状态,尽可能地接近「精力自由」呢?
我会通过三种图表,来帮你迈出这一步。
1. 觉察:时间质量图
不论要作出什么改变,第一步永远都是「觉察」—— 只有明确了解自己的状况,才能对症下药,把问题解决掉。
不妨试试用「时间质量图」,来记录自己一天的时间耗用质量。
具体如何操作呢?
1)打开Excel,绘制每一天的时间轴。
时间轴从起床到入睡,大概20-22个小时,颗粒度按自己的喜好即可,建议细分到半小时。
2)每一天,定期设置几个「休息节点」,记录自己上一个时间段的时间耗用。
举个例子:我通常从中午开始工作,那么就会设置两个节点,一个在傍晚6点左右,记录中午到傍晚做过的事情;一个在深夜12点入睡前,记录晚上每一个时间段做的事情。
如果你起床早,可以设置三个节点:中午、傍晚、入睡前。
甚至,如果你想记录得更细致些,不妨多加几个节点,每隔1-2个小时记录一次也可以。
3)记录时,无需记下做了什么,只需给每一段时间按照质量和产出打分。
具体可以按照这个标准:
专注于「核心价值」打2分;
专注于「支撑」打1分;
放空、休息和必备的思考打0分;
如果是浪费时间,没有创造应有的产出,打-1分。
详细讲讲最后一种情况。什么时候要打-1分呢?通常包括这几种:
不加自制的娱乐;沉溺于信息刺激却无所得;无需休息却偷懒怠工;或是状态不好、分心走神,把该完成的工作不断拖延。都应该警惕。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本来想查一个信息,结果没有注意时间,不自觉地就打开了一个个链接,走马观花地扫过去,回过神来已经过了半小时,而最初的信息还没有结果 —— 这就要严肃打一个负分。
你就会得到这么一张图表,它记录了你这一整天的「时间质量」。
另外,具体的打分规则,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但原则就是这么几个:越重要的事情,得分越高;浪费机会成本,亦即本该有产出却没有,扣分。
这就是你现阶段每天的精力耗用情况。
2. 分析:精力曲线图
在坚持记录「时间质量图」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精力状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如果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来讲,第一步就是记录自己每天做的「任务」,第二步就是思考,每一天有多少可用的「资源」?
随后,我们才能判断:我们对资源的分配和处理,是否足够合理?有没有可以优化的空间?
那么,如何做好精力的记录呢?也很简单:
1)在第一步「时间质量图」的右方,多加一列,写上「精力打分」。
2)在每天的休息节点,除了记录下时间质量之外,再给自己每一个时间段的精力状况打分。
具体来说,可以参考这个标准:
正常状态打0分;
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视情况打1-2分;
心情低落、精神不振、思维转动凝滞,打-1分。
这一步要注意两点:
1)务必对自己诚实,不要敷衍应付。
记录和思考是对自己负责,是为了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时间,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2)注意和第一步分开。
第一步的「时间质量」,只看产出和进度,如果没有产出,就打0或-1。
而这一步需要扣问内心,如实记录下自己的状态,包括情绪、注意力、认知资源,等等,做一个整体的打分。
做完后,你就会得到这么一个序列:
留意最右边的一列
下一步怎么做?相信不用我说,你一定也想到了:选中「分数」和「精力打分」两栏,插入折线图。
通过这张图,我们怎么去分析?
显而易见,最理想的情况是什么?就是让两条折线尽可能地重合。
简而言之:在状态最好的时候,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把其他次要、不重要的事情,去填充碎片时间,或状态一般的时间段。
这就是我们通过记录和分析,调整每一天的工作模式,所要追求的目标。
在充分重合的基础上,如果能让蓝线整体越出红线,那就是更好的情况 —— 它意味着更高的产出和更有效的时间利用。
但也不要过度追求效率,以免让自己超负荷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对自己每一天「精力曲线」的记录,你会慢慢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你会发现:自己在一天中的哪些时间段,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
尽量控制好自己的任务,让它们去吻合精力曲线。
这就是「精力自由」的体现。
3. 控制:注意力矩阵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种种令你分心的干扰。
我们可以把这些干扰因素,通过两个维度,划分成四类。
哪两个维度呢?一个是「内部」和「外部」,它们表示干扰因素的来源;另一个是「刚性」和「软性」,表示你能对它们施加的影响。
越「刚性」的因素,就越难以忽略:你必须拨出时间精力去处理它,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具体来说,可以分成这四类:
如何应对这些干扰因素呢?
内部 - 刚性:
主要两个思路。一方面,通过运动和作息,增加精力上限。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休息,达到快速恢复精力的目的。
可参考:
外部 - 刚性:
这一块是最麻烦的,通常有这么几种思路:
1)参考二八定律: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做到合格就可以,尽可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2)做好分解规划:事先把任务做细致的规划,定期主动提交反馈、反映进度,自己掌握主动权,这样可以避免被外界打乱节奏;
3)利用碎片时间:灵活分配时间,把它们填充进碎片时间和低状态时间。
可参考:
内部 - 软性:
这一块主要从心智出发,去接纳和和解。并通过一些小技巧,比如游戏化、焦点等方式,来集中注意力。
可参考:
外部 - 软性:
这一块需要扣紧「觉察」—— 让自己明确「边界意识」,尽量减少不必要、无产出的时间耗用。
可参考:
最后,再布置一个小练习吧:
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
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
共勉。
如果你有关于生活、学习、思维的困惑
点击阅读原文,都可以找到答案
THE END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