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辣评】泸医更名,怎么整得跟炒作似的

2016-01-27 健康报新闻频道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曾打算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而遭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反对的泸州医学院,近日在校门口换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招牌。就在社会各界以为可以歇口气的时候,位于重庆市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马上跳出来发表官方声明:坚决反对泸医改名,并表示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

西南医院在声明中表示,泸医更名严重侵害了该院的相关权益,引起了专家教授、教职员工和广大就诊患者的强烈愤慨。而在此前提交给教育部的反对函件中,四川大学提出,泸州医学院更名带来的混乱将直接损害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直接动摇四川大学合校15年来的成果和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这一连串戏剧化的情节,看来有可能演变成对簿公堂的大戏,让广大围观的群众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似乎也露出了一点厌烦的表情。

原本想着通过更名实现华丽转身的泸医,可能万万没想到最终却被嫌弃,不仅丢了面子,努力争取来的大名最终能否稳稳落到头上,看来也是个未知数。此场各方有关名字的争夺大战,表面上看是有关各方对自身“姓名权”的爱惜,担心由于名字混淆而引发社会各界误认、误判。但名利往往相关,盛名往往意味着厚利,如果没有背后的利益考量,有关各方又怎会急火攻心?

在此前四川大学反对泸医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的声音中,川大一位校领导就说,之所以反对是因为川大对“川医”品牌的维护。品牌意味着社会的美誉度,意味着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和认可度,同时也表明对市场的号召力及政府、社会资源的倾斜力度。任何市场主体都想做大做强,在此过程中,除了深化自身的实力外,都想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以先声夺人,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自然也对商标权、自身品牌形象格外珍惜,当心受到侵犯。此次泸医先要戴上“四川”的帽子,最终穿上“西南”的衣裳,虽未与两个“苦主”同名同姓,只是部分“雷同”,可能也就难逃“动了人家蛋糕”的反感。

市场的思维一旦渗透进医疗卫生领域,作为培育人才的泸医未免也因“俗气”显得一身骚,两番改名之后遭受异样的眼光也就顺理成章。做大学校品牌无可厚非,只是如此操之过急除了给人产生动机不纯的疑虑外,更体现了该校对原有品牌的不自信,留下了妄自菲薄的嫌疑。


在国内医疗卫生界,泸医既非如协和、交大系院校一样享有盛名,但也不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据2015年5月该校官网显示,该校及附属医院有在职教职工50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超过70%,具备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50%,多年来为四川省乃至国内各地培养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在四川省内至今仍是处于第二的医疗卫生人才输出基地。没有人会因为泸州两个字而认为泸医就是一个小学校,同样,也没有人会因为泸医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就认为该校实现了提档升级。一个学校大不大、好不好、社会知名度高不高,并非仅仅依靠一个名字就能做出判断,更要考量这个学校的实力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泸医原本就是一家有着历史底蕴的学校,此次却因为更名而“名声大噪”,热热闹闹的场景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社会风气的一股急躁劲儿,追求外表华丽的同时,对内涵的建设缺少了股认真的劲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内各大名校、各大名院在创立之初,不能说对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没有千般思量、万般思考,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教书育人、如何博爱精诚、如何以社会公益为本,显然更会是其漫长历史周期的主要脉搏。取个好的名字固然重要,让名字所承载的品牌让社会信任、人心温暖,则更是漫漫长途。

更名后的泸医“高大上”了,与之隔空“吵架”的川大、西南医院也因“感情受到伤害”而显出了一股小家子气。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局外的观众、就诊的患者、读书的学生,可能各有各的感悟,但也不能不有一丝担心:作为承载社会责任的学校与医院都如此“局气”的话,那么医道的传承又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不在泸州、四川、西南等地理名词当中,而是看谁更能以患者为念、以医心为本。从这个角度而言,泸州不小,四川、西南不大,大的还应是医者情怀。




精华文章随机推荐 点击即可

【突破】看见啦!埃博拉病毒是这么入侵细胞的!!

【喜讯】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医卫界拿下39项

【热点】十大科技进展:院士评出来的得有多牛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健康报新闻频道致力于医药卫生政策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医院信息等更新和推介,核心内容就是最专业最权威最真实最快捷的“新闻”。我们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