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师进网师【第十期】| 我的网师十年
2020年6月28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榜样教师进网师”系列活动之十(总第43期)在新网师钉钉群按时举行,本次活动由临沂青河实验学校韩永霞老师担当分享嘉宾,交流主题为《我的网师十年》。
作者 | 韩永霞
审核 | 彭晓君 任思颖
编辑 | 杨茜
韩永霞,临沂青河实验学校 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民革党员,临沂市教学能手,临沂市优秀班主任。负责初中部教学工作,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和完美教室的创建,倾心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追求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注重自身的成长与专业发展。2011年,加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她的教育愿景是:与学生一起成长,帮助学生获得内在自由和生长的力量。
我的网师十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从2011年加入新网师,到2020年,正好十年了,这十年,经历了什么?有什么变化?感谢大家与我一起回顾“我的网师十年”。
01
我的新征程——起跑
2006年,我33岁,说幸运也好,说越努力越幸运也好,我顺利通过副高级称职评审。从那时起,我的教学生涯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相对自由的工作状态,成绩、荣誉之类的东西统统与我无关。闲暇之余,我先是报名参加了会计资格证学习、考试,后来又打算报考注册会计师,买来书发现太难了,最终放弃。
2008年,我接手新一届初一,这一年对我来说,教育才真正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发现了新教育“教育在线”,“毛虫与蝴蝶”、“师生共写随笔”、“班主任论坛”等帖子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教育还可以这么“玩”。照样学样,我创建了班级博客,开始写教学随笔。这一届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到毕业时名列前茅,新教育功不可没。
在“教育在线”这块宝地上,我还发现了一个新鲜事物——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我心动了,但被阅读史绊住了。对于一个中师毕业,教数学的老师来说,3000字的阅读史太难了,2010年,写了1000字就写不下去了,直到2011年才咬牙凑成了3000字。从2009年填写申请表,到2011年11月,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我加入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光荣的成为一名网师学员。
02
我的朝圣之旅——跋涉
在网师的这些年,我选修了以下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中国哲学简史》《完美教室》《静悄悄的革命》《儿童怎样学习数学》《儿童心理学》《思维与语言》《布鲁纳教育文化观》《我们如何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写作》《儿童的人格教育》《电影鉴赏》《新教育通识》《论语》《理解数学》《苏菲的世界》(没坚持下来)《人是如何学习的》。
我选修的第一门课程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魏智渊老师授课。本以为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两遍,上课会很轻松应对,没想到第一次课就倍受打击,天呐,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高深的课?我心里连连叫苦,但是既然选择就要坚持,没有退路,只有向前冲!事实证明这门课程选对了,它是一把开启教育理论大门的钥匙,把我带进教育的一片圣地,从此开始了教育的朝圣之旅。
1. 网师的学习制度严格
网师严格的学习制度,正适合我这样“听话、守规矩”的人。最初几年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学期末不被淘汰,于是学习以完成作业为目标,以过关为目标,以不被淘汰为目标,因而课程的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现在大部分内容留在了过去的岁月里,能保留下来的已经很少。
外在的约束力越强,我们对抗自我的努力程度相对就越小,假如没有外在的约束,我们需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本能,这对一般人是很艰难的。正是严格的学习制度,帮我克服掉自身的惰性,使我在网师的学习有了很大收获。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也许我早已放弃,不会坚持到今天。当尝到学习的甜头,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后,学习便从被动转为主动。当冥思苦想之后弄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当懂得某种教育原理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当看到自己的所学转变为学生的成长时,比中了一亿元的彩票还高兴。
2. 网师的课程精深
网师的课程体系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每一门都是精品。我学过的课程有哲学《中国哲学简史》《大问题哲学简明哲学导论》,有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也有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也有数学《理解数学》,还有《电影鉴赏》《论语》等。
网师的哪门课程最好?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网师的哪门课程最有价值?答案是都有价值。网师的哪门课程简单?答案是没有哪门课程简单,只有哪门课程更难。《中国哲学简史》《思维与语言》《儿童心理学》等课程,读第一遍书时都不知在说什么,站着读,朗读,听录音,勾勾画画,做笔记,摘抄,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合上书大脑依然一片空白,读到艰难处,那真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网师的阅读难,作业更难,没有经历过过关作业“折磨”的学习不叫网师学习。两周一次的预习作业与过关作业相比就是“毛毛雨”,每一门课程的过关作业用时都不会低于十天。
如何学习网师课程?答案是深耕。预习一遍,在线授课时学习一遍,上完课再梳理一遍,写过关作业再复习一遍。写《思维与语言》这门课程的过关作业时,我一点头绪也没有,把授课资料重新学习了一遍,边学习边记录,把与作业有关的条目记下来,记了一沓纸,然后将它们裁开,分好类,再重新组合起来,当时家里的地上,桌子上全是一张张的纸条。别人的周末、假期在外看世界,网师人则是在家里穿越古今中外;别人在与朋友吃喝聊天,网师人则在家里享用“精神食粮”。
因为以前学习的部分课程不深入,我从去年开始重新学习以往的部分课程,不再追求多,而是追求精,追求有用。
3.网师的课程实用
正是网师严格的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让我在网师里汲取到有价值的知识,丰富了我的教育背景,我慢慢在教育的土地上扎根,我的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越来越趋于成熟。《静悄悄的革命》这门课程,我学习了两次,第一次学习虽然过关了,但除了知道了几个词语之外,没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去年再次学习这门课程,郝老师深入浅出的引领,学伴们的精彩观念,让我大开眼界,我在上交过关作业的同时,完成了学校思维课堂教学策略的建构的初稿。
《完美教室》课程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是让我最受益的课程之一。《完美教室》课程周期为一年,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班级管理方式(具体内容附后)。加入网师后,我的班级管理才由散乱走向正规,是网师的课程帮助我找到班级管理的灵魂。
03
我的登山历程——挑战
在网师,有一种学习叫挑战。那年《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的课程需要一名组长时,我鼓起勇气抓住了这个学习的机会,如愿当上了组长。当过组长的人都知道,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仅整理授课记录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当上组长后,一切从零学起,下载QQ聊天记录,用排版小工具初次排版,再复制到word上逐字逐句核对,把讲师的话标出,最后文件转成pdf格式,加密处理,已经记不起整理第一次授课记录用了多少时间。正是在一句一句的整理过程中,我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更为深刻。当然,在授课过程中,组长比一般学员学习主动,参与的多,与讲师交流也多。
有一件事情却让我始料不及,《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课程快结束时,讲师离奇“失踪”,怎么也联系不上,教务处贾老师提出让我继续做讲师,出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我不敢承担这个重任。但贾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于是在忐忑不安中接受了这个挑战,帮讲师布置了过关作业,当新学期开始时,我成为该课程的讲师。幸好,那年我调入现在所在学校,当年正在筹建中,没有招生,所有我有足够的时间打磨讲稿。现在回头看,由于自己的背景不够丰盈,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用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这一段经历带给我的是对课程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给了我挑战自我的勇气和力量。
我一直对自己没有信心,有些自卑,可从那以后,我开始对自己说“你能行”,开始喜欢挑战做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在网师中,我明白了参与就有收获,承担就是学习。我在种子教师群分享课例,领读《我这样整合数学》,去年在《数学共读》中再次领读这本书,外出给其他学校做讲座,现在又很荣幸的在“杜威部落”与大家一起学习《我们如何思维》。于我来说,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幸福的汇聚。
04
我的未来之路——耕耘
“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在网师的十年,我虽然没有得到所谓的名与利,但却收获了无法用名与利来衡量的东西。在网师,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老师,这些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去年12月底,就有老师给我发信息告知此次病毒的危险,来自远方的温馨提示让我早早就有防备。正月初三,我联系到王子老师,咨询了线上教学的问题。在王子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学校老师提前下载、注册cctalk,学习使用方法,正月十七,我们顺利开始直播。在网师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尽管尚不丰富、不完整),我将所学服务于本地的孩子,让孩子能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这些背景知识让我的学科教学、教学管理比较轻松,而不是漫无目的疲于应付事务。在网师,我的内心越来越清澈,工作生活越来越有意义,即使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也能让自己静下心来,为自己搭建一个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在网师的学习,也让我收获了一个健康、开朗的孩子,现在正在西南大学读大二。
感恩网师,感恩这十年见过的、未见过的网师家人。作为“前浪”,我感受到了“后浪”的力量,努力不让自己被“拍在沙滩上”。我把每一天当成开始,以饱满的热情对待一切,把每一天当成结束,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网师给了我太多太多的馈赠,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用自己最美的姿态来回报网师。有一次,我认真地跟郭良锁老师说,等我退休以后,就为新教育服务。这不是玩笑话,而是认真的承诺。
附:
我与云松一起成长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雷夫·艾斯奎斯(美国)
2013年,我迎来了照片中的43位同学。这些同学刚入校,我便拍下了这张合影,从此,这些孩子走进我的生活,我生命中的一段旅程将与他们同行。他们灿烂的笑容,象一朵朵花儿,永远开放在我心中。
我用相机和文字纪录下这些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拍摄了几千张照片,记录了几万字。每每想起与这些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我心中都不由自主的激动、兴奋,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一间教室的创建,是一个体系,无法将其割裂成哪几个方面,比如班级文化的创建,必然与班级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融为一体,而班级管理方面也无法与文化、课程以及家校等完全割裂。为了叙述的方便,暂时将其分为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班级文化
二、班级管理
三、课程建设
四、家校合作
第一部分 班级文化
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一个国家有自己的集体人格,一个民族有自己的集体人格,当然,一个班级也会形成独特的集体人格。
班级文化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建设起来的,挂在墙上的,贴在桌面上的,印制的资料上的……都是没有生命的资料和图片,要想让这些东西“活”起来,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共同去“唤醒”、“孕育”、“培植”。起初的班级文化只是一个雏形,只是一粒种子,只是一种愿望。埋下一粒种子,就是埋下了一个愿望,三年的学习生活,就是为了让种子发芽、成长!
三年的时间,班主任将学生带向何方?三年的路,不能边走边想,边走边寻找目标。出发之前,班主任就要有目标、有方向。
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框架,或者说是没有生命的空壳。老师与学生共同生活的每一天,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框架里面的内容。用课程和活动去丰富文化,让文化具体化、生活化。
第二部分 班级管理
我管理班级遵循两条线,一条线是各种规章制度,一条线是学生德性的培养。两条线同时抓,没有先后。规章制度也是为发展学生的德性服务的一种手段,发展学生的德性是管理的长期目标,也是终极目标。
一、班规与积分方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美国缔造奇迹的“疯狂”老师罗恩克拉克有55条班规。
我带领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与学生商讨出一条条班规,第22条“不乱扔垃圾,在指定的时间投放垃圾,保持座位和教室清洁。”是最先出台的班规。其余的班规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最后形成了这25条班规。期间,曾经征求过所有同学的意见,由组长汇总上报,然后在班内商讨,全班通过方能写进班规。我担任班主任期间,修改过再次班规。
班规有了,但只是大家的共同约定,不能具体操作与实施,于是我实施了一个小课程——班级经济小课程,用来激励学生。
一个班级的管理,自律与他律要结合,没有制度的约束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争取更多的“云松币”,一方面还要教育学生不要将“钱币”看的过重,过分追求结果。学生实事求是的记录自己的收支,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培养了学生诚实的品德。
二、德性的发展
1.用道德图谱引领学生
我将道德图谱挂在墙上,让学生时时看到。为了让学生明白道德图谱,我用了一本书——《夏洛的网》来帮助学生理解,书中蜘蛛夏洛,小猪威尔伯、老鼠坦普尔顿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阶段的道德水平。
在处理班务时,我会经常让学生对比自己的行为和做法,用道德图谱来判断他处于哪个阶段。比如作业,问学生为什么要做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照图谱分析自己,同样是完成作业,但是所处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我告诉学生,你还能做得更好。事实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处于最低阶段——不想受到惩罚,我告诉学生,你可以做的更好。当学生犯了错误,用道德图谱分析,可以将学生引向更高层次,如果老师习惯于惩罚学生,就会将学生和道德水平降到最低,到了最低层以下,学生就很难管教。德育教育,是导不是抓,问题越抓越多,要有预见,尽可能不让问题发生。
有一次,我外出开会,走之前没有多说什么,我已经预料到班级的状况,果然,学生趁我不在学校,彻底“放松”,原形毕露。我要的就是暴露问题,回来之后,我开了一个专题班会,表扬了一如既往的同学,批评了犯错误的同学,同时用道德图谱分析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行为。我再次外出,班里的情况好了许多,学生也不再那么“疯狂”。
2.反思与叙事
(1)反思
学生反思,就相当于给自己免费请了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给自己的成长以指导。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制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可以自己控制自己,从而学会自觉的管理自己。我每周让学生反思一次。
(2)学期叙事
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会让学生写一篇叙事,以此来回忆一个学期的历程,这不是写总结。学生的学期叙事成为班级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永远的记忆。第一辑叙事是我在假期期间一个字一个字输入打出来的,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与记忆。
第一学期的叙事,命名为《青春纪念册》,选用了徐嘉同学的叙事题目,我们已经装订成册,学生格外喜欢阅读
第二学期的叙事集为《转朱阁.醉青春》
第三学期的叙事集为《青春旋转六部曲》
……
(3)我的假期
假期生活不应与学校生活完全割裂,理应是学校生活的有益补充。每次放假前,我会让学生制定假期计划,学校放假的那一天在班内展示交流,然后再回家进行修改,修改之后的计划张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张贴的情况由家长与我沟通联系。假期中,我布置作业——我的假期,有时让学生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假期生活,有时让学生制作成PPT,有时让学生做成手抄报。开学后,利用班会进行择优展示。
用这两条线管理班级,使我的管理越来越轻松,八年级时,我们班在各方面的优势均已显现。有的老师越干越累,越到高年级越管不了学生,那是因为缺少了第二条线——德性的发展,或者说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将“德”植入学生的内心。
第三部分 课程开发
我们班开设的课程算不上真正的课程,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权当是开发课程的起步吧。
1.生日主题课程
第一学年的生日主题是“我是特别的——关爱生命”,第二学年的主题是“我在成长——尊重生命”,第三学年的主题是“我是最好的自己——生命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日祝福的内容与形式都相应有所倾向,最终的目的指向学生的成长
2.晨诵
3.话剧表演《草房子》
《草房子》这本书,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阅读,家长也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让学生在共读的基础上通过表演穿越这部作品,走进油麻地小学,用自己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故事,用自己的表演赋予故事的角色新的生命,进而获得自身的成长,这是我排练《草房子》的原因。
先是报名海选导演和演员,李敏第一个报名当导演,陈正淳也以绝对的优势当选导演。有了导演,海选演员的事情基本上就由她们俩来操作了,报名、选内容、试演,有条不紊,用了不到一个星期,演员就定下来了。
陈正淳说:我们成长了,磨炼了,经历了风雨、天睛,最后艳阳高照。是的,我们享受了童年,回忆了童年,寻找了童年;是的,我们经历了痛苦在,磨炼了意志了,迎来了成长。我们懂得成长,云松班懂得成长,困难、痛苦、艰难、伤心、悲伤、风雨来临,怎么办?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旁白徐嘉说:想知道童年有多长,你可以用希望来衡量,步入初中,我们已经告别童年,正在成长。青春虽然是苦涩的,但青春,让每个人都徘徊在梦想的边缘。她在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而我们要用努力和汗水来浇灌这颗种子。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伴随着桑桑的成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在成长……
家长说:太感人了,孩子们表现太好了,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演出结束后,我说到“台前、幕后,哭过,笑过,累过,只为今天这四十分钟”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流满面,我为这些孩子的成功而骄傲,为这些孩子的付出而心疼,为这些孩子的成长而欣慰,这是激动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是高兴的泪水。
4.电影
我们看过的电影有:《阿甘正传》《风雨哈佛路》《当幸福来敲门》《百万宝贝》《国王的演讲》《小鞋子》《美丽人生》《少年时代》《十月的天空》……
我一般让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在家下载看,然后我们一起研讨,有的电影还要写出《观后感》。电影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单纯的说教,学生是听不进去的,但是通过电影,却能“深得人心”。借助电影,学生极易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产生共鸣。看完《风雨哈佛路》,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多了一份理解,不再抱怨自己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意识到读书学习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徐嘉在看完《十月的天空》写道:最震撼的瞬间是当“Auk一号”坠毁时霍纳的悲伤,原来一直觉得哭泣是种伤痛,现在不然,哭泣是一种释然,泪水能换取幸福,那样的泪是甜的。都说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如果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幸福,想必是最珍贵的。”
第四部分 家校沟通
1. 给家长写信
给家长写信是我与家长沟通常用的方式,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共写了五十四封信。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一封。《给家长的信》设置了【家有儿女】【班级足迹】【家校连心】【学生反思】【家长心语】五个栏目,实现了学生、家长、老师的有效沟通和联系。
2.家访
家访很累,但效果最好。本次家访我了解到了好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了每一个家庭的状况,孩子的学习环境,在家的表现,家长的教育水平与观念。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发现我平时对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发展,随意的一句话,他们都能记住,尤其是单独对学生说的话。我对学生的引导一直在影响着他们,我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以后,因为工作调动,我不得不离开了这些孩子,走之前我告诉学生“我走时不会告诉你们,该走时就走了,因为该面对的必须要面对的,我希望同学们能正确面对,不会因为我影响学习。”收上第五十四封信,我知道是最后一次阅读学生的反思了,每位学生我都叫过来,或表扬,或批评,或无奈,或感慨,提出要求,指出不足。这时他们不知道我这是在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他们告别……当晚,班长首先在班级群里写下了一篇《致暖心的你》:
……我不敢想象星期一我收了《给家长的一封信》交给一个空座,我不敢想象数学课换了一个我不熟悉的身影,我不敢想象每个星期没有信的感觉,我不敢想象诗歌朗诵没有你,我更不敢想象我们这个学期的学期叙事没有人要求我们写,我更不敢想象我们的世界少了些什么。虽然你说过你走了,我们仍会好好的,但是,我们还是不习惯没有你的学习生活,谁给我们拍照片、开活动、写信、批评我们?
你,恰似一席春风,在青春中走入我们的世界。
致暖心的你,老班!拜!跟你说晚安。
半年以后,在最后的中考中,全校650分以上的有12人,云松班有7人,也是唯一升学人数突破30人的班级,升学人数占全校的三分之一。最后的升学已经不是我的功劳,但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云松班创建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程开发不够深入,集体人格不够突出,依然摆脱不了应试的枷锁等等。
让我们怀揣“润泽教室”之梦,用心擦亮每一个日子,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都绽放出一朵花来。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八期】| 新网师学习提升生命品质
◆榜样教师进网师【第七期】|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将慎重选稿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