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作业竟然超2万字——真正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超越 | 网师学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咂读生活 Author 王辉霞
采编 | 王辉霞
审核 | 刘凤娟 徐中兰
编辑 | 杨茜
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批阅老师们的课程过关作业。像往常批阅预习作业一样,批阅结束,脖子变得很僵直——一直坐在电脑旁,颈椎变得很难受。
但是,因优秀作业的惊喜与欣慰,以及从作业反观自我课程的思考与总结,身体上的不适也悄然而逝。
很庆幸去年冬天“不知天高地厚”地接下“新网师初中英语构建理想课堂研课磨课”课程,因为承担课程任务,增添了自主研读英语学科根基书目的动力,有了沉浸于文本解读的定力,能静下心进行主题式课例行动研究。
更幸运的是有贾颖老师相伴,有殷德静、杜建梅两位组长助力,创建了一个初中英语研课共同体,聚焦英语教研,合力攻坚。
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经常说:“新网师课程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色,高端、纯粹有文化品位。新网师的课程不是迎合人,而要提升人。”
一、课程学习的几种现象
“新网师初中英语构建理想课堂研课磨课”是一门实战课,前期的理论书目学习与后期“课例分析+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践与实录反思相结合,若能跟上课程不掉队,就是一次自我超越的“英雄之旅”,实现隐形蝶变,改善英语课堂思维方式。若是自我怜爱,不愿“吃苦受累”,只能站在原地观望他人的成功。
1.赶着趟儿来,却悄无声息退去
新网师第一次出现英语专业课程,对群内英语教师来说,受到内在专业发展需求的召唤,加入了“新网师初中英语构建理想课堂研课磨课”课程,想从课程中学到英语教学的一招半式。但是随着一次次课程推进,一些老师却慢下脚步,逐渐停滞不前。
实战型课程不玩虚。前期的英语经典书目共读,后期的理论实践与运用,哪一次课程都不轻松。我们一直坚守着课程理念“不是给学员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共读、与研讨,要每位参与者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意义分享,共同构建英语理想课堂的模式。”
因为课程不是单向输入,需要多方输出分享,展示交流,想要获得课程意义,并不轻松,一些老师预习作业无法提交,课程学习无法跟进,渐渐淡出课程之外。
2.悠悠前行,“糟糕地坚持”
每个参与课程学习的老师,都处于教学一线,有繁重的工作以及生活琐事,因此大部分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与课程学习,打卡分享,全靠内驱。
但是,因为实战型课程性质,针对每一种课型的两次课程研讨,都需要预先完成教学设计、制作PPT、上课实践以及实录反思。这可不是一个不轻松的过程,没有自我成长的“超动力”,的确很难真正落实。
因此,很多老师都在践行 “糟糕的坚持”:每次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却不能拥有超越自我的作业设计——借鉴网上资源较多,自主原创较少,无法体现课程理念,无法表达个人思考。
郝晓东老师曾提出一个问题:“学习是手段还是目的?”
如果把学习作为手段,这种“舒适区的坚守”很容易达成目标——课程过关即可,但定会限制学习深度,对自身经验也不会有根本改变;若把学习本身作为目的,就会体验到课程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经典书目啃读、文本解析、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实录反思等,都会变得很有趣。即便课程结束,也会循着既定路径继续坚持。
3.穿越“英雄之旅”,逆天成长
任何学习,都会涌现“英雄式人物”,穿越一次真正意义的“英雄之旅”。
受课程召唤,一些教师带着空杯清零的心态,深潜于课程;途经困难,死磕自己:按照课程要求,一丝不苟,学科根本书目研读,不限于课程推荐本,按照主题需要,自主展开;文本解析,不怕麻烦,解析细致、思考周全;由此一来,教学设计就不成问题,带着自主思考,上课实践、课后反思、创新PPT、再实践、再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自然而然,遇见超我,成为大家心中的榜样学员。
比如,课程群里的王媛老师一个学期打卡28万字,杜建梅老师能连续坐在电脑前9个小时,只为一个教学设计!
什么是课程?新教育的课程概念是:“课程,就是我们穿越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课程,就是通过这条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他就是我们思考的这个课程。”
榜样学员穿越课程的经历,即课程。英语经典书目的指引、讲师的点拨、学员之间的互动,最终都要落实在自我实践与反思中,期间所有经验重造,都是课程形成的重要元素。
二、作业书写的几种类型
来到课程的目的不同,结果亦迥异。
过关作业需要全面梳理8次课程,还要联系实际,固然不轻松,但若能按说明认真实施,也是课程的二次学习,更是认知重构的最好机会。但是,学习习惯不同,学习状态各异,评价过关作业自然有不同等级。
1.任务达标型
新网师课程做的是公益,但并不因此而随意。新网师课程学习理念是“榜样+底线”,发现榜样教师、培养专家人才。同时,又有课程过关底线:上交预习作业、听课研讨、小打卡反思、完成课程过关作业。
部分教师为了达到学习底线,虽提交了作业,但所写作业与课程学习没有关联,无法体现课程理念,不能显示学习痕迹,所提供课例与论文内容无法打通,理论实践两张皮,自说自话。
这样的作业,如果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能够表达个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独到见解,会给一个过关达标分。若是言语不清、没有逻辑,网上借鉴太多,也只能不过关。
2.学习感悟型
部分老师能从讲师、同伴分享中,觉察、优化自己的课堂,但遗憾的是没有用课例分析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是以“感悟”的方式表达,仍然处在课程学习的“浪漫期”,精确不够,需要继续研课实践。
周艳老师在过关作业中这样把自己的课程学习分成了三个阶段:
1.理论书目啃读;
2.实战课堂的迷茫;
对教学设计的框架迷茫;新学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相脱离的迷茫;理论无法和课堂实际打通。
3.渐入“佳境”的嘎然而止。
在最后两节课的时候,我渐渐地找到了感觉,从毫无头绪到渐渐地能够把握到自己教学设计的错点,能够以大单元观来进行教学设计,能够用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来把握学情,能够“以生为本”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能够把重难点切实地融入到课堂当中,尤其是最后一节课,我觉得才是此次磨课、研课的高潮,因为不同的课型我们都学习了,而真正地学习其实才刚刚开始,我们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王辉霞老师、贾颖老师走了一遍“理想课堂”,而真实的“理想课堂”需要我们自己去开垦。
通过三阶段介绍,能感受到周艳老师认知深处的改变,如果周老师能够选取不同阶段的课例作为对比展现出来,则会给读者更多信服,也会让自己再次经历研课的蜕变。
王永齐老师在过关作业中,也表达了这次课程对他的认知冲击:
“一节英语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一个学期以来,我在王辉霞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从理论研读到实战演练,从预习作业到每日的小打卡,从书目共读到个人啃读,无不感受到一个字——难。难在自己理论匮乏,难在教学技能低下,也难在自己事务繁多。然而,值得幸庆的是,我坚持下来了,我完完整整的走完了这一遭,我至少练就了那种坚韧不拔,不气不馁的可贵品质。比起没有参加新网师学习的人来,我从心理上觉得我胜他们一筹,这种心理暗示无形的加强了我对新网师的文化自信。
毛毛虫变成蝴蝶,是要经历一番痛苦挣扎的,可能我正处在这至关重要的蝶变期。面对困难,我学会了自我鼓励,自我解压,忘不了那些为写预习作业而熬下的日日夜夜,忘不了疫情期间那千里传送的空中对话。我太喜欢那潦草的字体,经过我的语音输入变成屏幕文字了,哪怕已至深夜十二点。我常常把几百字的小打卡当成我的一个小小成就,正是这些小小成就,激励着我一直走下去,坚持,坚持,再坚持。”
王老师的课程综述,如果仅从收获感悟角度评价,很让读者产生共情,有心灵碰撞点。但是,作为过关作业,不能停止于感性抒情。如果增加更多理性思考,加以课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考,就有了课程梳理的丰厚感。
3.理论阐释型
相比感性抒情型过关作业,还有部分老师从共读书目中提取一些英语教学原理,结合自己的反思阐释,或者按照“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教学设计8要素论述。
比如朱莉老师《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赵建岳老师《构建理想课堂,做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文芸老师《浅谈构建初中英语阅读理想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郑力玮老师《“构建英语理想课堂”课堂感悟 》等,这些作业,如果能够结合确定课例,分析说明才能有理有据,语言加以提炼,可以提高作业质量与档次。
4.课例论文型
课例研究主要围绕一节课展开,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重点解决上课中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聚焦如何促进学生真实发展,把研究融入教学设计分析、课堂实录和课后反思全过程。
这些老师能够选中一个小切口,通过课例片段或一个完整的课例,详细说明自己的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定、重难点处理、预习单设计、教学流程安排、板书设计以及课堂实录反思与总结等内容,不泛泛而谈,每一项内容都有理论渊源,并按照引用文献的方式标注。
这类作业既有课程理论联结,还有自我思考创新,用实际课例证明自己的课程学习理念,用理念支撑课例,两者打通而成。按照学习三阶段“浪漫—精确—综合”,应该属于“精确”阶段的运用。
更重要的是这些作业能按照过关作业说明(说明2)的要求,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稍加修改即可发表。(由此我想:做“作业”,“读”题很重要)
此类作业中,让我最为震撼的是王媛老师的《关注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之实践与思考》,王媛老师用“课例+论文”完成这次作业,阅读她的作业,我禁不住在评课总结上写下“震撼、惊喜!”四字。
王媛老师选择了一篇课外阅读课Sam’s Story(选自《多维阅读》系列英语分级读物),制作两个PPT,两次教学设计,两次课堂实录,两次预习单,再有一篇2万4千多字的“课例分析式”论文!
王老师借助共读书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对“问题和思维”的描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这里的关键是问题的质量(深度),核心是学生的思维。”
王老师结合本学期《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的课程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磨收获,以课程研磨课形式为参照,通过“一次实践——聚焦问题——修改设计——二次实践——课后反思——总结提升”的模式,聚焦阅读问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是“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研课磨课”的创新迁移——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与运用。
“课例论文型”作业的老师还有很多,比如杜建梅、唐艳、王小龙、张芯梅、殷德静、肖建君、卢凤云、伏莉莉、朱秀娥、陈凤、陈生莲等老师,都通过作业展现课程学习成果,通过一个点,阐释一个面。
郝晓东老师说过“新网师学习要有根基书目,长期沉浸,在专业读写中构建知识合宜的大脑,加入学习共同体,协力攀登珠峰——这叫深度学习。”
卢凤云老师在作业结尾写到:
“如王老师所说,课程的结束是学习的真正开始。以后前行的路上可能少了讲师的再度引领和学友的陪伴与鼓励,然而前行的路上只要我们坚持阅读与思考,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是的,无论此时我们是处于充满好奇的“浪漫期”,还是真正喜欢知识、钻研课程的精确期,或是学以致用、创新迁移的综合期,只要坚持前行,日日更新,定会遇见最美的自己,洞悉学习的意义——自我超越。
王辉霞,河南滑县英民中学英语教师,学部主任。幸运遇见新网师,努力向下扎根,幸福向上成长。
往期回顾
●不要让自己新网师的学习停留在浪漫期 | 网师打卡●网师作业 | 一个草根教师的校本科研路◆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对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请标明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