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暑假结束了,细细想来,这个假期还是蛮有收获的。在药都公园,跟着霍老师和李老师学完了陈氏太极拳一十五式。在网师,听王小龙老师讲授“教师专业阅读地图”。这么多年了,这个暑假才知道作为教师应该读什么,应该怎么读。不过,我也深深明白,学完不等于学会,要真正领悟太极拳的奥妙,需要长久的练习;“熟知并不等于真知”,要真正做到“知性阅读”,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实践。太极拳和知性阅读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很多相通之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慢”。学拳之初,无论是霍老师还是李老师,甚至拳友们,都对我说:不要急,慢慢来。学拳,急不得。学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对太极拳的“慢”有了一点点体会:一方面就是太极拳的动作慢。老师们反复强调,心静下来,慢下来,把一招一式的动作交代清楚,慢下来细细感受体会动作的翻转、用劲和连接。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学好太极拳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招熟渐悟”招法熟练之后,才能渐渐感悟到太极的博大精深。练拳讲究“十年练功,十年养气”,这不是可以速成的事。我现在只是跟着老师比划,连太极拳的架子也没有好好掌握。只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中长进了。也许总有一天,我会领悟到其中虚实、方圆、松沉、开合等等的奥妙。学太极需要慢功夫,“知性阅读”也快不得,也需要在阅读的时候放慢节奏。大多时候,我的阅读只是停留在感性的阅读层面,这样永远也不会迈进“知性阅读”的大门。因为感性阅读是消遣性的快餐式的阅读,只是接受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而“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显然,知性阅读跟学习太极拳一样也是一个慢的过程,同样急不得。要训练知性阅读,就要像练拳一样,一步一步来。1.大量摘抄,反复应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出文中有真知灼见的金句,并摘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你要读得尽可能慢,听清楚作者所说的每一个意思。”这个过程也是训练自己专注力的过程。这就像学习太极拳,认真聆听老师对每一个招式的讲解,把一招一式的动作要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2.了解结构和主要概念。搞清楚一本书的结构框架和核心概念。可以采用列提纲或者画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书的内在脉络。“知性阅读”的这一步也像练习太极拳,在记住招式的基础之上,要把这些零散的招式连在一起,让动作连贯起来。还是霍老师说得形象,就像缝衣服,要把裁剪的衣服片,比如前襟、后襟、袖子、领子连成一件完整的衣服。3.与书籍对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表达出来。坚持做批注,这是最积极有效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与书籍对话这个过程开始一定是茫然的痛苦的,可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痛苦,慢慢地就会步入新的天地,慢慢地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像极了练拳,在熟悉了动作之后,就要反复体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怎样用劲,怎样松沉,怎样将拳打得行云流水。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痛苦的,因为那个劲真的很难拿捏,老师不能帮你,只能靠自己练,自己悟。4. 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这是读一本书的终极目的。思考这本书对自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这本书带给自己怎样的改变,这本书怎样影响自己的生命。这个环节与练拳也很相似。霍老师说得好,练拳的最终目的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该保持中正安舒,要努力做到刚柔并济、亦方亦圆、舍己从人……看起来,无论是太极之道,还是读书之道,归根结底都是做人之道。太极拳课程结束的时候,霍老师说:练拳没有捷径可走,就要反复练,慢慢悟。霍老师练拳已经几十年了,这应该是她的经验之谈。而王小龙老师在讲授“知性阅读”的时候,同样强调了“慢”功夫。“教师专业阅读地图”课程结束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读了书中的一段话:“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也是,希望通过阅读找到灵丹妙药的人总会失望,而持续不断地坚持阅读,不断地提升阅读质量,不断地将阅读和实践互相编织的人,最后总才能够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你必须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有信心?我是否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阅读?”练拳和知性阅读门类各异,却全在一个“慢”字。我生性愚钝,无论是练拳还是读书,都不能“顿悟”,只能在时间上磨。不过,我坚定地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吴亚平,河北省安国市关汉卿中学语文教师。热爱生活、喜欢语文。积极工作,快乐生活。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请注明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