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的那些人——课程组长陈娥姐 | 网师人物(四)

何刚 新网师 2022-04-17

作者 | 何刚

审核 | 张明坤

编辑 | 杨茜


新网师的组长,我认识几位。

其中,陈娥和卢雪松,她们是我去年秋学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组长,她们也是刘广文老师的助手,也是我们新网师学员的公益服务员。
我选了这门课程后,在群里看到同学议论,刘老师要求非常严苛,想及格都不容易,心想太夸张了吧!
进入学习群里,本来想给大家打招呼,陈娥组长发话了:
在学习群里不打招呼,看到通知不回复,以免刷屏,不把时间耗在无意义的打招呼与交往上,老师上完课,由组长代表学员表示感谢,学习群里尽量保持安静,只用于讨论学习,其他内容请私下聊。
我突然有种背脊发凉的感觉,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圣的殿堂,殿堂里全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神,他们怒目圆睁,看到我们这些小鬼入内,如果心不虔诚,一脸戏谑,就一棍子打出去。
我是大气也不敢出,就像一个十分听话的小学生,上课背着小手正襟危坐,放学就使出洪荒之力完成预习作业,所以,国庆七天假哪儿也不敢去,在家呆着乖乖地做作业。
每次做作业就像要生一个孩子一般,虽然说不上十月怀胎的痛苦,但孕育两周的煎熬也有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感觉,怎么办?唯有在孤灯下精心照料、百加呵护,深怕万一因懒惰而中途流产,或生下一个怪胎或次品。每当公布作业结果前一天,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过一会儿又拿出手机刷新“学习通”。幸运的是,第一次作业的得了83分,第二次得了92分,第三次89分,第四次86分,第五次85分,第六次85分。
我敢保证,那一段时间,是我有生以来学习态度最佳的巅峰,如果小时候贪玩的我如此发奋,不考清华,也得北大啊!
上了第六次课的第二天,2019年11月6日的中午,我收到了陈娥老师发来的微信:
“何老师,这次山东高研班要求推荐榜样学员,我和雪松老师推荐了您!不知道您能否参加?”
我早就看到了新网师的通知了,这是新网师的线下的高端培训活动,届时郝晓东院长、孙影教授、余国志博士、周子湘作家、马朝宏编辑、新网师的所有讲师、专家,榜样学员、各地教师读写社负责人齐聚一堂,这是新网师的精神盛会,是新网师的朝圣的冈仁波齐。
我怀着无比期待与激动的心情,立即着手写演讲稿,写完后,陈老师不断地帮我修改:
“在第一段后面加:我今年选修的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我的意思是你把组长的名字写错了。”
“提炼,你打成这个‘练’了。”
“‘我的新网师学习’改为‘我在新网师学习’。”
……
从斟词酌句,到标点符号,一一修改润色。
十二月六日,飞到了山东德州,第二天,我登上了武城实验中学的主席台,以《我在新网师的一百天》闪电演讲认识了新网师的家人们。
会后,陈娥老师和卢雪松组长来找我,竖着大拇指为我点赞:“你为我们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组争了气。”
陈老师给我提了一个建议:“以后能不叫我组长么?,就叫陈老师或陈姐都可以哦。”
我即刻遵命:“陈姐好!”。
突然,有一种感觉,我真正成为了新网师这个集体的一员了,我不再是站在篝火之外的旁观者了,仿佛,她们牵着我的手围着教育梦想的篝火舞了起来,我们一直欢声笑语,每天从天刚蒙蒙亮到月光照进会场,我想,以前开会还未完就想逃离,现在为什么大家都不疲倦呢?
后来,我需要帮助就找她,她教我在学习通上如何直播,我工作忙得无暇按时完成第八次作业,她帮我出想办法。渐渐地,我知道,每次课前,她和雪松组长都要先整理我们小组作业,先提醒大家按时上交,然后把作业分类,对作业作统计与小结,最后写成报告,发给刘广文老师终审。每一次做作业报告都是巨大的工程,她们和刘广文老师都要熬夜完成。
新网师的春季新学员培训开始了,她发了一条通知给我:
“何老师新年好,开学培训已经通知您了吧!”于是,我又开始准备新学员培训的稿子了。
过一段时间,1月27日那天,她又给我留言:
“你的关于冠状病毒的稿子可以修改了投稿。黑龙江教育在征稿,就是这个话题。”
一阵暖流在心中,她看到了我QQ写了有关新冠状病毒的日记,于是提醒我修改了去发表。一会儿又发来了具体要求,并提醒我:
“速度要快,很多人投,稿子是优中选优。”
2月28日,她链接了一个学校“教师书吧”书单设计征集通知给我,让我参加,并激励我:“何老师看看,7万大洋哦!”一看通知,如果设计的书单被征用,《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将奖励7万元经典书籍,提供1万元阅读指导服务,每月再配送新书1000元,合计1万元。
我回了她:
“谢谢陈姐,可以试试,我估计悬。书单那么多成熟的成果,比如《教师阅读地图》,很难超越。
她立即回了我:
“不一定。”
又继续追问我:
“上次那个疫情的稿子发了没,发了我帮你问问过了初审没有。”
我很不好意思地回了:
“没有,不符合要求,就忙其他的去了。谢谢陈姐的关心。”
“哦!以后有征稿我告诉你啊。上次我写了三篇被挨了两颗子弹。”
“非常感谢!写作还得多向您学习,我以前没有想到能发表。”
“我和郝老师说的不一样。我是先写作后读书。我是写作后发现,我的实践越来越多,却无法用理论支撑,才倒逼读书。”
一年一度的新网师生命叙事征文比赛中有50篇进入了最后的评比,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各十名,我有幸忝列其中,我和陈姐也是评委,结果一公布,她立刻给我说:
“我发现我投票最公正,除了***老师的太长,给了二等奖,其余与结果一致,全部正确!”
我非常惊叹,这样的眼力是怎样练就的?
后来,她没有再给我链接发表文章的通知了。如果是我,我也会的,每次热情地帮助你,你却总是忙,总是无动于衷呢,谁还会帮助你呢?。
今天早上,她链接了一个她在在永联学院的公益讲座给我,题目是:“巧用四变,让假期完美链接。”内容全是干货,聚焦问题,指向孩子们的假期作业的管理与评价,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作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屏幕中的陈姐娓娓道来,像董卿在主持“朗读者”。
屏幕下方,是她的简介:
宜昌市首届“明星班主任”
远安县“优秀班主任”、“教学标兵”、“阅读之星”、“书香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载,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80多篇随笔、案例、叙事发表于《半月谈》、《辅导员》、《班主任之友》《广东教育》《湖南教育》等,辅导学生发表作文300余篇。
我想,如果我要自我介绍,真是一身冷汗,两手空空,脑袋里仿佛全是像二氧化碳的热情与理想,嘴一打开,气就跑完了。
陈姐,我的组长,她用她的行,告诉我们,教育还是做了再说吧,天天高谈阔论,天天寄居在浪漫的文字里,还不如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
教育需要读,需要写,更需要种植一间教室。用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来回答最好: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 



何刚

水穷先生,己亥初秋,新入网师,蓉城温江,语文教师,余之从教,尔来廿五,课堂大赛,与我无缘,杂志期刊,没有我名,不为奖喜,不为己悲,书中行走,写书生命,小乐大福,支撑灵魂,脱离平庸,超越平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往期回顾

新网师的那些人—郝晓东 | 网师人物(三)新网师的那些人(二)| 生命的点灯人

新网师的那些人—刘广文 | 网师人物(一)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已发其他公众号的文章请注明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