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五)| 冯春柳:修炼(周娟点评)

冯春柳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冯春柳

审核:杨茜 马明洋

编辑:任思颖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注定是要注入史册的一年,注定是每个人都难以忘怀的一年,皆因国内外至今仍横行的新冠肺炎疫情。

烙印·新网师篇

2020年对我而言更是记忆深刻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的1月30日我与新网师结缘,从此开启我44年生命旅程中的一段“最美的相遇”,为我的生命成长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新网师”成为我生命中的烙印。在这一年里,修炼于新网师,“酝酿——破茧——超越”成为我的关键词。

01

酝酿:

“新网师的学习”滋养我的成长




心灵自有所归属,天堂或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

2019年的12月份,偶然在李镇西老师的“镇西茶馆”看到新网师的2020年春季招生的通知,遂挤牙膏般地凑齐自己43年来5000字左右的阅读史上交,忐忑地迎接2020年1月30日的到来。最终,被新网师确认为“尺码相同”的我成为新网师2020年的春季学员,学号201336,将伴随我在新网师学习的每一天。

一进来,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课程令人目不暇接,我一下子陷入选择困难。从何入手选课?所有的课程都想学!最后,基于“问题导向”,决定选我“目前最需要的”——郝晓东老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写作》。因为我正在研究一个省级课题是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因此,我想搞清楚“教师是如何学习的”,也更想指导好自己的孩子与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因为我自己的个人专著只完成了10万字,这时候迫切地想要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李老师的《教育写作》就成了我的首选。

打卡与作业是新网师的常态功课任务。曾记得,我在《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一篇小打卡《愿我们尺码相同》被置顶,令我“惊吓不已”(当时不了解置顶是怎么回事):怎么我的文章总是被挂在这里不动的?曾记得,第一次收听《教育写作》第一节课时,隔着屏幕见到我心目中的偶像——李镇西老师的“激动不已”;曾记得,第一次聆听郝晓东老师《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一次授课时写下的小打卡《倾听·追问·连接》群里讨论的“精彩不断”……此后,倾听与对话成为我课堂与日常工作、生活的常态。

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是新网师倡导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吉祥三宝”。一年下来,我开展了疯狂的专业阅读。可以说我前面43年阅读的教育教学类、心理学类的书籍累计不够我2020年加入新网师后阅读的总数(可见之前自己阅读的贫瘠;并且很少涉及经典,即根本性书籍;更别说啃读了)。在加入新网师之前我最大的爱好是看小说、追剧、打球、逛街……加入新网师之后我最大的爱好是读经典、研经典、用经典。以前看不懂、看不进去的《教育目的》《孩子们,你们好!》《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静悄悄的革命》《儿童的人格教育》《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人类学》《教师花传书》等等成为我的“新宠”,车上、办公桌上、梳妆台上甚至饭桌上,这些书都随处可见;外出郊游时、哄二宝睡觉时、出去聚餐时、坐高铁时,这些书无时不有。真是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也充分体验了博尔赫斯曾说的:“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此身、此时、此地,我觉得我就生活在天堂里!简单、纯粹、丰盈。

未经表达的阅读是肤浅的。在加入新网师之前,专业写作于我来说很难,很多时候不知道要写什么,更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所写的东西略显苍白无力。加入新网师之后,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以及每天“五个一”,还有他的金句“难题就是课题”“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促使我每天实践着、写作着……我的《教育写作》课程获得优秀;《人是如何学习的》8次作业,5次优秀,都是90分。两门课程的打卡加作业的文章字数高达20万字,为自己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了珍贵的素材与宝贵的经验。本学期的7次作业,分别取得94分,93分,95分,78分,95分,90分。6次作业成绩总分545分,超过5万字。(只录入了6次,最后一次很可惜组长没收到,所以没成绩。)

今年最为艰难的专业写作是修改、凝练和统整自己2019年下半年与2020年上半年的教育叙事日记,按照编辑的要求,要把29万字的日记删改为16万字左右,每一篇、每一句、每个词都是自己汗水的结晶,虽有不舍,但是为了契合主题,形成逻辑体系,唯有做减法,忍痛割爱,最后结集出版成个人专著《新时代思政教师的修炼》,该书是我的省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重要途径:一是在课堂中淬炼:以课为媒,淬炼本领——打磨自己;二是在阅读中修炼:啃读经典,修炼专业——发现自己;三是在写作中凝练:笔耕不辍,凝练风格——成为自己;四是在对话中历练:漫谈成长,历练对话——超越自己。

最令我感激与难忘的专业交往是郝晓东老师在学习科学研究方面对我的栽培。8月2日的下午,新网师的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通过钉群联系了我:“冯老师,下学期新网师将给全部学员开设通识课,《人是如何学习的》是其中一个课程,用2个课时(4个小时)将其中核心原理讲清楚,您能否来承担?”我想也没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好的,谢谢郝老师您的信任!”过了一会,我就犹豫了:“可是,我很担心讲不好”郝老师说:“全力以赴,就不会差。”“期待精彩。您可以先准备了。”后来想了想:“嗯,豁出去了,全力以赴!”“好,先全力以赴做好课件,再请您指导!”庆幸的是我的课大概在11月份,我还有时间充实自己,豁出去地传承新网师精神:承担任务就是最好的成长!我也蛮期待这样的自己!

8月份接到郝老师交给的任务后,我一直都在输入,一直都在阅读,以丰富自己的新浪漫期。三个月以来,每天我至少抽出3小时啃读相关的书籍,能找到的关于学习科学的书籍我都买了,其中《学习之道》(即《学习的艺术》)《刻意练习》《好好学习》《学习的科学》《认知天性》等等书籍,使我更能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也能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目的》《静悄悄的革命》《全世界都想上的课》以及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课堂转型》《读懂课堂》《课堂研究》和郑英老师的《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让我玩转课堂教学,让我学会去品味课堂,引领学生走近有意义的学习、能动的学习。《元认知:改变大脑的顽固思维》使我通透了解了“元认知”;《论人的成长》《童年与社会》《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爱的艺术》《儿童的人格教育》《自卑与超越》《孩子们,你们好!》使我更能理解儿童的教育,使自己对于二宝的教育更加淡定与自信,对于二宝的种种“奇葩行为”有了更好的理解,从而有了更精确的指引与陪伴;《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简缩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使我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的分类和认知的分类,对于“学习金字塔”有了更加科学的深入细致的了解,也弄懂了迷惑已久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区别,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自己的教学。

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第一次授课时就明确指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批评的声音可以使我不断成长,我现在最喜欢有人给我提建设性的建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师指路等都是很好的学习路径,按照《刻意练习》,导师的指导与及时反馈非常重要。

第一次授课结束后,郝老师这样评价:“整体挺好,首次能讲成这样,很不错了。不足是,三原则阐述不够。”“我讲这部分时候,讲得也不透彻。也是在就概念分析概念。因为我不在一线授课,所以,无法用课堂教学的例子来阐释,而这点很重要。”“前概念、前拥理解、日常概念、科学概念、元认知等,这些概念要讲透彻,除了理解概念内涵、定义,更需要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结合来分析。把理论转化为解剖课堂教学的工具,理论就鲜活了。”“高质量的授课,与日常充分的互动有直接关系。相关讲师在授课期间,请每日浏览钉钉群,关注并回答学员的提问。从学员提问中,也能对授课有启发。如果能发起讨论,就更好了。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讲师要从 ‘是否教完了学习内容’向是否‘帮助学习者学会了学习内容’转变。”“促进学员学习的过程,与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体的。”“讲理论,贵在融汇于实践层面,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讲经验,贵在抽象到理论高度,否则无法有效迁移。”……

能得到郝老师的指点,是我三生有幸!对我来说,郝老师就是我的高人,相当于“仙人指路”。但是我也深深明白,“仙人指路”还需“自己去悟”。对存在的问题,自己要有研究的方向:将学习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寻找相关的教学课例,接地气地深入中小学课堂,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更好地指导老师们学习。

一周下来,知网、知乎、百度等网站是我最好的导师,我至少下载研究了30篇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件,啃读了布鲁姆目标分类学、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除了吃饭、睡觉、上班(家务事是全盘交给保姆承担),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学习科学”上(甚至连陪伴二宝在小区玩耍或者到野外野餐、踏青我也会带上一本书)……

第二次授课结束后,郝老师给了我及时的鼓励与肯定:“今晚讲得非常精彩,聚焦核心概念,深挖阐述,相互联系。”这给我注入了自信的强音,原来全力以赴,我也是可以引领学员们稳步前行的。感谢郝老师的一路引领!这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以教促学,费曼学习原理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教是最好的学。

在新网师的学习:听课、打卡、作业,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无不滋养着我的精神成长,感谢讲师们和义工们的辛勤无偿付出,无以为报,唯有更快、更好的成长!

02

破茧:

“新网师的实践”淬炼我的力量




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天天生活在天堂;你把学生看成魔鬼,你就天天生活在地狱。

——魏书生

新网师需要大量的义工才能保持它的正常运转,因为新网师是个自助自管自营的民间组织,没有任何的经费来源,所有费用靠的是朱永新老师、李镇西老师的稿费和赞助。因此绝大多数学员们都会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因为我们一直认为“承担任务就是最好的成长”!

我在新网师承担过《人是如何学习的》《教育写作》的点评员,《人是如何学习的》的综述员和过关大作业的评阅员,《教育写作》的小组长,《人是如何学习的》的讲师。在新网师的义工实践中,我觉得自己又是置身于天堂里,因为我觉得自己收获的比付出的更多,虽然辛苦,却受益匪浅。

加入新网师后,最为直接的改变是我的课堂观、课程观、育儿观和学生观。

最为值得一提的课是12月17日,我校品牌学校开放日,我在高三(4)班开了题为《试题之美》的市级公开课。一开始试讲时,科组老师纷纷提议:“高三的课搞好应试就好,不用讲那么多理论的,不用有那么多活动的……”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果真如此吗?高三就可以“目中无人”?把应试作为高三的一切?说好的“立德树人”呢?这时,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给了我教学勇气与教学自信:教师要有教学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我要设计一节立体的、有层次感的、多重线索交织的“走心”思政课,以伟大事物为中心,打造求真共同体,充分发掘知识的魅力,引领学生达到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生命的共鸣。

于是,我坚持了自己的初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性格健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美,美就是真,就是善,培养学生有美的心灵。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马克思也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感悟和灵性、欲求。《试题之美》分三个环节“欣赏试题知道美,品味试题感受美,命制试题创造美”层层推进;以三个人物故事“甜野男孩丁真,物理大咖费曼,清华大学自65班”告诉学生求真、求善就是美;向学生推荐了两本经典书籍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朱光潜的《谈美》;给学生灌输了“致敬美好的最好方式,就是把美创造出来”的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尝试命制和创造试题;从题型美、结构美、内容美、选材美、思维美五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近三年《生活与哲学》全国卷1的哲学主观题命题特点与启示,让学生领略试题的内容美、形式美、思维美;提出最美的高三学习者状态应是“基础好、能力强、素养高、心态稳”的状态,最后祝福高三(4)班学生奔赴在追求卓越而幸福的康庄大道上。这堂课给50多名前来听课的东莞市各位高中思政同仁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引领一种试卷讲评课的新思潮,也给大家带来了高考题研究的全新视角,好评如潮。

此外,4月,我承担过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线上省级公开课《新冠疫情下应教给学生这六堂思政课》,收听者300多人次,算是为抗疫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9月,在东莞市科研办组织的东莞市思政课专项课题开题会议上,我代表高中教师做了《追求当卓越而幸福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开题报告,会上宣传了新教育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追求,介绍了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与每天“五个一”,借以回馈新网师对我的培养。10月21日,在广东省教育科学院省政治教研员陈式华老师的组织下,我校汤逸山老师承担了教育部教材中心组织的国家级的线上直播课,我、陈月强老师、陈式华老师都做了相关的点评与开展了关于新课程的微讲座,通过“中国教研网”进行了全国直播。

从教20年,有幸今年11月份参与了一个省级的命题培训,至今才对高考命题稍有研究,才深刻认识到高考试题的命制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只有教师对高考试题有透彻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科学、理性和智慧地备考。我有个想法,有机会我想要把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引进新网师,让学员们也掌握相应的命题技巧与艺术,让大家也体会试题之美。

另外,今年在辅导老师们和同学们参加东莞市的未来课程大赛的过程中,我还研究了两位课程论大师:泰勒与多尔,指导学生完成了校本课程《新时代高中劳动创意课程》的编写,大大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在育儿方面,我也一改过去的焦虑、紧张的“虎妈”形象,完全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心态:按照怀特海的教育节奏“浪漫——精确——综合”与皮亚杰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理念来教育孩子,二宝健康快乐地成长,语言能力发展得特别强。一天,我和孩子他爸、二宝一起去生态园散步,我见到生态园还是绿意盎然,惊呼:“怎么没有一点光秃秃的情况?”二宝嘿嘿笑“光秃秃!”我问道:“你笑什么?”二宝讲:“嘿嘿,光秃秃就是爸爸的头发不见了!”逗得我和孩子他爸捧腹大笑,才三岁一个月的宝宝!二宝还会自创词语,每天早上她都要在窗边叫太阳起床,并且会大叫:“太阳,快起床啦!”“妈妈,妈妈,快看!出日啦!”(她把“日出”叫“出日”,后来,我想,既然有“落日”与“日落”,为何不可以有“出日”呢?)我享受与孩子共度的每一个美好时光。

自从加入新网师之后,学生们与孩子们在我眼里都变成了天使,这正是新网师赐予我的力量!

此身、此时、此地,我觉得我就生活在天堂里!朴素、纯净、丰富。

03

超越:

“新网师的情怀”摆渡我的灵魂




一个人假设能在心中布满对人类的博爱,行动遵照崇高的道德,永久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末他虽在人间也就即是生活在天堂中了。

——弗兰西斯·培根 

2020年3月5日朱永新老师的直播讲座《新教育实验的使命、价值观、愿景》使我充分认识了新教育的教育情怀、家国情怀和公益情怀。朱老师呼吁我们要学做教育农人,扎根在田野里、教室里、课堂里、学生中,陪伴学生一起成长。于是我把自己扎根在教室里,扎根在学生中,想方设法教会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我还把家国情怀和公益情怀引进课堂和科组的建设中。

在科组建设中,我的目标是把科组教师培养成为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的优秀教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引导全科组教师争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使教书育人职责使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我主要通过“唤醒——崇高——教研”引领老师们笃定前行。

首先,唤醒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点燃每位老师的生命之光。

2019年我在辅导汤逸山老师参加广东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时有这样的一段小插曲:

当看到我们制定的备赛计划时,东莞市高中政治教研员陈月强老师说:“你这个‘魔鬼训练营’,别让小汤有太大的压力,把他吓坏了……”我跟小汤说:“不要有压力,享受这个过程,通过这场比赛,你能真正地喜欢并享受教育教学研究,我就成功了!”我一直都是在尝试唤醒小汤的潜能。当时小汤一直在笑,没有回应我的话。

直至小汤经历了广东思政抗疫时期“同备一节思政课”的凤凰涅槃,2020年4月7日他给了我坚定的回答:“回过头想想,当时您说通过比赛让我爱上教研,享受教学,你就成功了。当时感触不深,或许经历不多,现在回头想想完全印证了那句话,感激,感谢,您成功了,您让我享受职业,享受生命。”并且,他还发来一段文字:山东名师郑立平说,教师要走向真正的优秀,必须完成“四个转变”:从追求“知识传递”到关注“生命成长”的思维转变;从追求“生存自由”到建立“职业信仰”的精神转变;从追求“个人专业成长”到引领“团队专业发展”的行为转变;从追求“成名成家”到创造“教育幸福”的价值转变。最后,小汤还附上一句:“您都做到了!”

那一刻,我似乎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我也在不经意间泪花闪烁:“有人理解的感觉真好!在陪伴你成长的路上,我也获得了成长,也学习了许多。让我们继续坚持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让我们一起享受教育的美好时光!”小汤回道:“谢谢科头,您是我强大的后盾!”……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做到了,你也做到了!此时的我们是最幸福的,不是吗?享受着追求知识与智慧的快乐与满足,沉醉于心灵与生命的成长,散发生命的光芒……

其次,引导老师们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激发每位老师的崇高之光。

中国人常讲“修己达人”,只有先修己才能达人。我们应该进行自我陶熔,让自己更加通透。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沉潜扎根;我们要学会责任担当;我们要思考如何继承如何创新……但最终我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价值观的长跑,善良是最靠谱的竞争力。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身上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所以我们深刻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是事业的合作者,智慧的分享者,变革的贡献者。独行疾,众行远,报团取暖,在团队里、在科组里,我们互相扶持,亲如一家人,犹如兄弟姐妹般互帮互谅,结伴同行。

我在科组求真共同体营造了一个成长的绿色生态环境,让教师们可以“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I+We=Fully。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我认为无私的人是最无敌的!比如当科组有重要的比赛、重要的对外大型活动,大家都会团结一致,和谐共赢,群策群力,力争在每一次活动中人人有收获,人人都成长。当团队需要时,“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是我们的共识。我们就像一家人,你说我说大家说,在分享中达成思想的共振;我们就像是兄弟姐妹,你干我干大家干,在合作中踏出变革的道路。这时,合作、分享、共赢,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最后,我引导老师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主题研究常态化,力求在同一活动中,各种层次的教师都得到不同层次发展,让每位老师头顶教研的光环。

我非常重视在每个学期开展六项主题研究,即开展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对高考考试与命题的研究,核心素养的研究,立德树人的研究。

点燃教师的理想与激情,让教师知道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美丽;点燃教师的长处与潜能,让教师知道原来“我的光芒也可以灿若明星”;点燃教师的高层次生命需求,让教师更具有团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让小伙伴们变得信心满满,激情满满;智慧多多,幸福多多;乐此不疲,乐而忘返……教师原来可以如此生活!

此身、此时、此地,我觉得我就生活在天堂里!唤醒、崇高、教研。

审辩·生活篇 

信仰坚定的人是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的,他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炎火,直奔天堂极乐世界。

——温塞特

真实的生活,有血有肉,有让你哈哈大笑的瞬间,也有让你止不住流泪的时刻。

2020年,“抑郁症”似乎杠上了我,一场场“抑郁症”的危机向我席卷而来。

一是大女儿自己“要抑郁”。

6月份的某一天,平时活泼开朗的大女儿自己一个人单独地、偷偷地去医院检查,还拿回了医院的检查报告(所谓的报告只是她在医院自己填写的一个抑郁症量表),告诉我说:“妈妈,医生说我得抑郁症了。”

我强做镇定,装作一脸轻松地回答:“哦,医生怎么说的?你去看医生了吗?为什么不让我陪你去?”

“我怕你不相信我,不让我去看医生。”

天呀,我什么时候在女儿心中成了专制型家长。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医生是怎么诊断出来的?”

“你看,这是医生要我填写的抑郁症量表,我的症状都很符合抑郁症啊!……”

天呀!医院就这么简单、粗暴地让所谓的病人自己填写一个简单的量表就把病人诊断为“抑郁症”?

我看了一眼量表的内容,发现如果我心情不好时,填写量表,很有可能医生也会诊断我得了“抑郁症”。

于是,我不动声色地问道:“你怎么会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的?是如何想到要去医院检查的?”

“刚好心理学上讲了抑郁症,我最好的同学也说医生诊断她得了抑郁症,我那天检查时碰上了班上另外一个同学也说是得了抑郁症……”

天呀!这是典型的“对号入座”!这让我想起了我刚学心理学时,老师讲到“强迫症”,举例说:锁门这件事,有强迫症的人锁好门之后,在走出去一段路之后,会回过头来再确认一下门是否锁好了……当时,我也在怀疑:我也是这样,是否我也得了强迫症?

我瞬间了解了女儿的心路历程……博尔诺夫认为危机是必然的,我认为危机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我要淡定,我要批判性地看待这件事情!

二是婆婆“被抑郁”。

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婆婆时常高血压。先生辗转带她看医生,说有医生诊断我婆婆得了抑郁症:想太多了,导致高血压。

去你的抑郁症!我跟我先生说:“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要有审辩思维、批判思维,不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以我的人格担保,凭我和妈妈一起生活了二十年,综合判断:妈妈绝对不会是得了抑郁症的。就算是全天下的人都得了抑郁症,她也不会。她性格就是这样,喜欢杞人忧天,喜欢东想西想,喜欢管闲事,喜欢放大任何一件小事,喜欢埋怨生活,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风风火火,但是实际有点小悲观……70多年了,性格使然,有点像抑郁症的性格……”

果不其然!

我在此呼吁:一是医院和医生要慎重诊断“抑郁症”,起码要跟踪调查研究病人3-6个月以上,综合患者的各种情况表现才能下结论。不要轻易地贴标签、下判断,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诊断。不只是这个病的诊断,其他病症的诊断也应有如此态度。二是病人及病人家属要坚信“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要有理性思维、科学思维、审辩式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判断力,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切勿“过度医疗”。要养成批判思维,推荐《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

热爱生活,是一种能力。

熬过了生活的苦,才把生活过成了诗。

生活虽然一地鸡毛,但仍要欢歌高进。

成长之路虽有玫瑰,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

展望·未来篇

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成天堂,把人变成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 

——萧伯纳

2021年我期待更多的精彩!就像宫崎骏在《千与千寻》里说的那样:“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第一,在生活上首要任务是利用我的专业,辅导大女儿在政治高考取得好成绩,协助她顺利考上理想的音乐学院。期待学习科学能更好地助我一臂之力:导师指导、及时反馈、清晰目标、刻意练习……;研究家庭教育,尽可能地多花时间陪伴小女儿的成长,给她一个金色的童年(一想到她每次看到我回家那欢呼雀跃的可爱样子;一想到她凡是我陪她在小区里玩,逢人便介绍的自豪样子:这是我妈妈,我妈妈陪我玩了……我深感愧疚)。

第二,在专业发展上,继续深研学习科学,啃读更多的经典,跟着魏智渊老师研究皮亚杰与维果茨基,重点批注皮亚杰的《智力心理学》、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和杜威的《我们如何思维》,重读《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尝试打通学习与思维之间的连接,让自己对学习科学的研究更上一个台阶。在课堂上能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引导学生科学地、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辅助学生顺利地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以及走好人生的每一条学习之路。

第三,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把自己每天的读、写、行的收获都公诸于众,接受同行的批评与建议,多与外界沟通交流。还要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色,就从研究苏霍姆林斯基开始吧,开展主题研究与穷尽研究。有点遗憾,2020年没有报名郝晓东老师的读写训练营,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进度,2021年尽量跟上。

我深知真正的英雄主义人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是一种使命与责任的担当,是一种推动进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2021年春日可期,远山可望。

冯春柳,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思想政治科组长,高级教师。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主编两本校本教材,参加编写粤教版《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七年级下)、广东省地方综合教材《阳光跑道》(七年级下)。





周娟点评:修炼中的蜕变

结识冯春柳老师正有一年了,去年此时,我们一起选修郝晓东老师《人是如何学习的》这门课程,在一学期的课程研修中,优秀打卡、优秀作业、课前分享中经常出现冯春柳老师的足迹。那时,让我看到她投入学习的主动与努力,下学期她又担任《人是如何学习的》讲师,两次授课的聆听,让我佩服她的勇猛精进与博学融通。

2020年,对于冯老师来说只是生命年轮中的一个切片,却是浓墨重彩意义深刻的一笔,她用“修炼”书写了岁月的经历,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她作为学习者、实践者、管理者的精神追求。她用顺境中的不骄不躁、逆境中的厚积薄发、直面问题的敢于挑战,谱写了一首生命成长的蜕变之歌。

作为学习者的蜕变——从学员到讲师

一年的网师学习,让冯老师由一名20级的新学员蜕变为网师课程的讲师,看似奇迹,但静观她的学习历程,便可知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1.专业阅读转变提升

一年中,冯老师开展了疯狂的专业阅读,从加入网师前的爱好——看小说、追剧、打球、逛街,到加入网师之后——读经典、研经典、用经典;从以前看不懂、看不进去,到如今车上、办公桌、梳妆台甚至饭桌上,经典学习书籍都随处可见;从2020年的一年阅读总数竟然超越四十多年的阅读量,颇让人惊叹!此时的她,简单、纯粹、丰盈,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机!

2. 写作成果集结成册

她面对问题毫不退缩,在艰难的专业写作中,在李镇西老师授课提出的“四个不停”的指引下,她反复修改、凝练和统整自己的科研成果,形成系统性、逻辑性的个人专著《新时代思政教师的修炼》,在精准地提炼中展现她扎实的专业书写。

3. 主动承担拔节生长

网师的学习中,冯老师主动承担过《人是如何学习的》《教育写作》的点评员,《人是如何学习的》的综述员和过关大作业的评阅员,《教育写作》的小组长,《人是如何学习的》的讲师,正是不同平台的淬炼,冯老师不断打磨自己、发现自己并成为优秀的自己。

4.以教促学挑战讲师

因为网师的深度卷入学习,让她愈发刚健而坚信,不断学习、不断承担、不断突破舒适区挑战别人难以胜任的难关。

勇于承担讲师这一重任,可以看到冯老师的果断干脆,但也伴随着困惑与挑战。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备好课,三个月以来,她买了所有关于学习科学的书籍,从知网、知乎、百度等网站下载研究了30篇相关的研究论文、课件,啃读了布鲁姆目标分类学、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三部曲……除了吃饭、睡觉、上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研究“学习科学”上,在郝老师的指点下,成功进行了两次近四小时的授课,实现了一次高难度的自我提升。

作为实践者的蜕变——从学习到运用

网师的学习,她学得扎实,用得灵活,把自己扎根在课堂里,立足在课程中,用心于学生中,智慧在育儿中。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她的课堂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育儿观。

在课堂实践中,她坚守教学勇气,在市级公开课中,优美展示一节立体的、有层次感的、多重线索交织的思政课,以伟大事物为中心,引领学生达到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生命的共鸣。她还勇于挑战省级公开课、全国直播课,从容面对,无惧无忧。

在课程改革中,她大胆创新,深耕田野,指导学生完成了校本课程《新时代高中劳动创意课程》的编写,大大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在陪伴孩子中,她视学生和孩子如美丽的天使,时刻把学习的理论落地生根,按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教育节奏与皮亚杰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理念,走进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静心陪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作为管理者的蜕变——从唤醒到赋能

冯老师修己达人,甘为人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当下做起。作为学校学科组建设的管理者,辅导年青教师参加省教学能力大赛,同备一节思政课,开展六项主题研究,引导老师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她带着新教育的情怀与信念,带领科组教师完成了从追求“知识传递”到关注“生命成长”的思维转变;从追求“生存自由”到建立“职业信仰”的精神转变;从追求“个人专业成长”到引领“团队专业发展”的行为转变;从追求“成名成家”到创造“教育幸福”的价值转变。在唤醒点燃中,与老师们相互驯养,不断为团队老师成长赋能。

对生命成长的蜕变——从自我到超越

一年的时光悄然而逝,馈赠给冯老师的何止是学识的厚积薄发,更有精神的滋养与生命的绽放,从简单、纯粹到丰富、灵活,从唤醒奉献到责任担当,让冯老师在生命的考验中不断学习,从思辩到展望,从挑战自我到超越自我,让生命之花因成长而美丽,因蜕变而精彩。

生命叙事,它指向生命的本质,在冯老师的叙事中,我看到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学习、热爱生命的网师人一年的超越与蜕变,更为可贵的是在回顾中亦有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多了一份自我的思辨,多了一份前行的力量,这也是许多学友包括我自己撰写叙事中容易忽略和缺失的部分。一点小小建议:既然叙事是一年生命的编织,冯老师何不把生活、工作、学习完整圆融,再聚焦些、凝练些,让生命的价值意义在适当的裁剪中更加彰显呢?当然,这仅是个人的想法罢了。

2021,愿与冯老师一起继续修炼,不断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十佳叙事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四)| 周娟:2020,在变与不变中坚定前行(王小龙点评)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三)| 方娇艳:2020,我们的生命之歌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二)| 王小龙:只是假行僧

◆新网师2020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一)| 何刚:选择滚烫的人生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个在看贺新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