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198114何法菊
初审 | 冯露 戴艳春
终审 | 彭晓君 刘玉军
编辑 | 任思颖
何法菊,小学英语高级教师,四川省旺苍县陈家岭小学校长 。一直秉承“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弃人也”的育人理念,坚持深耕课堂,坚守乡村教育,期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深山的孩子都能向世界开出自己的花!
时光,温润了岁月,抚上回忆的红笺,有失败的悲伤、受挫的沮丧,也有收获的喜悦……流逝的岁月丰盈了人生。我已在农村任教近20年了,但我始终是敏感于内心而迟钝于行动。一方面,我对环境的要求只停留在三尺讲台的风和日丽,而不注重它的含金量;另一方面,我又常为河堤上抽出的第一缕新柳而惊喜,为教室里一张张纯洁的笑脸而陶醉。也正因为这份自在,让我常常在自以为是中胡搅蛮缠,误入教育的“歧路”。我出生在农村,父亲早逝,母亲憨厚,育有我和弟弟两个孩子。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一年四季背着行囊外出务工,那是我们一家老小的希望。母亲在家肩挑背磨,辛苦劳作,守护着我们姐弟的成长。经济的匮乏、条件的限制、对父母辛苦的耳濡目染练就了我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也促使我从小就有了跳出农村找“铁饭碗”的最朴素的志向。于是,我一边干着农活,一边努力学习。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既考上了县城高中也考上了广元师范(中专),贫苦但有爱的家庭、正读书的弟弟,最终让我选择了师范。其实,至今我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因为一边读中师,一边拿大专文凭的缘故,我常打电话问父亲要钱。这着实给我的父母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就在我17岁的那年夏天,父亲遇到矿难,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父亲用生命换来了我和弟弟的成长。生活的不易让我比同龄的孩子更懂事,更自立,更明白了今后的路都得靠自己的道理。19岁中师毕业时,工作不再包分配,当地教育局实行了招考制度。由于文凭受限,不够招考资格。辗转反侧,我到了巴中城郊的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初中英语。是弟弟陪我到学校去面试的,弟弟的不舍、母亲的叮嘱与内心的自卑让我暗下决心:必须努力工作,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就这样,我带着学生的稚嫩,满载着一腔热忱走上了能维持生计的教师岗位。但那时的我对职业的认识是肤浅的。想当初那个私立学校愿意接受我,主要是因为缺人吧。私立学校的管理是严格的,我的专业起步与校长的栽培是分不开的。校长让我提前一周熟悉教材教参认真备课,同时还让我在上课之前去听“巴中中学”的“王牌”英语朱老师的授课。我就这样跟着朱老师学上课,对于新课程理念和课标几乎毫无所知,对于教学方式方法也都是在摸索中。所以,除去坐班的其余大多时间,我都花在备课和辅导学生上。但是,由于是“鹦鹉学舌”不得要领,课堂的氛围大多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太好,成绩也不太理想。上班的热情也消磨了一些,教师这个职业让我觉得有些疲惫。但一次与校长的闲谈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记得第一学期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大家在办公室讨论提高教学成绩的办法。我告诉大家我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不知校长何时站在背后,说:“大家要向小何老师学习,梦里都在做自己的工作,可见多么敬业,多么爱自己的工作,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随着大家的笑声,我早已面红耳赤,但他的话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一直鼓舞着我!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拿到专科文凭的我毅然决然的参加了家乡旺苍的教师招考。三年后的一天,我在巴中办事,一个骑单车的孩子经过我身边时,突然停下。热情地招呼我,毕恭毕敬地问寒嘘暖。他担心我叫不出他的名字,便惭愧地自报家门,说自己就是当初常惹我生气的某某某。我满脸尴尬,眼前这个帅气的单车小伙,正是当年承受我的责骂最多的那个孩子呀。我有什么资格,承受他的这份热情和敬意!20岁那年,通过招考,我被分配到一所离县城较远的偏僻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任教中小学英语,这也是我的母校,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山乡中的孩子,从小就在棍棒下长大,对于教师的体罚,似乎也是习以为常,这便让我觉得,体罚就是教育。于是乎,遇到不听话且貌似欠揍的“捣蛋鬼”,我也像“灭绝师太”一样用暴力扼杀掉一切的叛逆和不守规则。在我的武力镇压下,我的课堂走过了最初的浪漫与“混乱”,走向了“安静”和“秩序”。我似乎真的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威信。我的课堂他们不敢迟到,我的作业很少有学生不交,但他们对我都敬而远之。但我的专业能力在我自己的努力和帮助下与日俱增,在我的观念里教学质量就是教学成绩。我将一本本教参和教材读得滚瓜烂熟,至于课外书籍,只读了几本有关教材教法的书籍,如《英语教学16招》《初中英语教学》等等。现在想一想真的是很功利的。我追求上进,认真对待每一次公开课,评议课的时候我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适当的时间,私下找蒋老师(我的初中英语老师),央求他不留情面地指导我的课,当自己再去实践时,觉得确实轻松不少。我也积极撰写各种教育日记、随笔和感悟,无论是课例还是论文也获奖不少。在自己的苦干蛮干下,教学成绩也是不错的,得到了学校领导、同事和当地老百姓的认可。慢慢的,随着学校的发展,我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成为了学校的中层干部。但对教育也没有深入的思考,只是按照校长指示落实,只知埋头苦干。2018年2月,我被调到了黄洋小学,成为校长助手,但心中却多了 “惶恐”。我深知,这份荣誉背后那沉甸甸的责任!然而,一学期下来,陌生的环境、经验的缺乏、教学成绩的不理想……一幕幕残酷的现实,在我倔强而急躁性格的放大下,内心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我很害怕,害怕跨不过这个“瓶颈期”!在这关键时刻,多亏了那次刻骨铭心的遇见。2018年6月,我与新教育邂逅北川,浓郁的书香氛围、彬彬有礼的美德少年,诠释着新教育的美丽和神奇。在惊叹当年地震中满目疮痍的北川时,我也希望在新教育的引领下凤凰涅槃。1.加入网师。2019年春,我参加入了新网师,校长在仪式上亲自赠送了书籍和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笔记本。就这样,我们便在专家教授的引领下,与尺码相同的学员开始了新网师之旅。工作之余,阅读、打卡、听课、写作业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曾经感觉良好的我把当天在成都锦官小学的一则打卡日记发给了郝晓东老师,希望他能指点迷津。他一针见血的剖析我当前的状态:“能写”比“写好”更重要,要提高,方向不在语言,而在理解力,提升是一个过程,没有“一招鲜”,潜在新网师好好修炼吧!他的点评直击要害,也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醍醐灌顶。这之后,我经常为一次作业熬到深更半夜、为一次实践设计冥思苦想……有时,想到繁忙的工作和自己的辛苦,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不忘初心”让我坚持了下来。只有教师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恰在此时,我们的校长也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我们为老师购买了《教有所思》《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每月一事》《第56号教室》等大量新教育书籍,创办《西溪》校刊,成立“红土缘”读书会,老师们读教育名著、写教育随笔,还采取集体研讨、分享交流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激发老师的阅读兴趣。校长也身先示范,常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地告诫我们“读书是老师最好的备课”!而我深知自己文学功底和理论素养的浅薄,也如饥似渴的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读《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致教师的100条建议》等书籍,让我坚定了新网师学习之路。不经意间,“新网师”已成为了我们的精神港湾!2.重视阅读。为了把最美的童书给最美的童年,我们认真落实“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课程。学校统一提供了“新教育晨诵教材”和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清晨,我们用诗歌与黎明起舞,开启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午间,手捧爱书,各自安静、贪婪地吮吸书香的甘甜,静享一段午读时光;傍晚,师生共同反思,梳理得失,笔尖在日记本上欢快跳跃,那是我们在进行着生命的自我修复!还记得今年国庆,爱人单位同事相约去鼓城山看红叶。恰遇下雨,到处都是雾蒙蒙一片,我们背着女儿只顾赶路,路过七里峡的小瀑布时,女儿居然自己背诵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他爸、他哥哥都感到惊讶,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弟弟”(机器人)告诉她的。我在欣喜的同时自感惭愧,儿童的大脑是多么的充满诗情画意呀,思维在大自然的课堂中是多么的灵活而敏捷呀!我也给她买了20余本简单的绘本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武松打虎》《灰姑娘》《海的女儿》等,从图画的颜色、服饰、表情、动作和语言给他讲。慢慢的,她能记住这些故事的名字,还会主动选择喜欢的故事。到了河边,固执地说是海,便会呼唤“美人鱼”出来;看见太阳会问我其他的太阳呢?叔叔为什么要射掉其他太阳?……常看见她翻开书,喃喃自语,时而伤心时而大笑时而大吼……缠着我讲,慢慢的,我们能一起讲故事。潜移默化中,读书已成了师生、亲子之间内心的需要!我坚信,阅读不仅是新教育的底色,也是靓丽人生的底色!3.关于教室。朱永新先生说:“教室就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我校缔造完美教室启动时,班级文化价值的取向特别困难。根据班级方案,发现班名很好,但没有深挖班名寓意,不成系统。我们及时召开研讨会,深入培训,还将优秀案例发在班主任群中进行引导。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各班方案陆续尘埃落定,有体现红色文化的 “红旗班”,体现君子文化的“青莲班”,激发远大志向的 “鸿鹄班”等。当看着由师生及家长用心布置的内涵丰富、绿植茵茵、温馨和谐的教室,听着孩子们的精彩解说时,我们为师生的智慧点赞。孩子们的快乐、收获、故事赋予了完美教室生命,激励着他们拼搏进取、滋养着他们健康成长!4.顿悟教育。新网师的学习是精神的蜕变,在这里结识了天南海北的诸多杰出教师。我开始知晓,三尺讲台之外,竟然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教育人生!我发现,这些年积攒的有关教育的各种解读,大多遮蔽着过于厚重的个体化功利色彩,这些年的一切努力,充其量不过是螺丝壳里的道场,自我娱乐尚可,润泽生命就远远不够。我开始知晓,学生到学校里来,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我开始明白,每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义无反顾地成就自己。那些学富五车的榜样教师,用渊博的学识,不断丰富着我干瘪的灵魂;那些热情似火的新教育家人,用高洁的追求,不断修正着我眺望远方的视线。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佐藤学、朱永新、李镇西、郝晓东……一大串的名字,连带着更为丰富的思想,开始潜入我的教育意识。虽然,我无法逃脱知识重构的痛楚,无法跨越理论积淀匮乏的狭隘,但我依旧愉悦,因为朱老师说,与什么样的人为伍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走出了往昔的那扇门,将每一个生命,都看作一个奇迹。课堂上我注重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将课堂大胆放手,运用“小组合作”兵教兵,兵练兵,达到兵强兵共同进步的目的。我让孩子之间互出测试题、我让孩子给出题目的可能选项并说明原因、我和孩子们在作业本上写心里话交流、在我耽搁时有小老师救场……我将所学的干货与实践结合,效果出乎意料。孩子们的成绩让我在学校的每期期末考核中位居第一,这也许就是新教育的额外奖赏吧!庚子去辛丑来,就在今年2月,我被教育局调到一所小规模学校去当校长。当我看到空落落的教室后,我的心情是特别矛盾而难受的。学校只有小学生38人,幼儿园12人。在我报道的第二天,便组织了邻近的几个班主任去家访,家访的情况不容乐观,孩子们的家长不再信任家门口的学校,而是焦虑地往外转学。同行的老师也感到很诧异,其中,新教育家人王宗祥老师对此深感忧虑,写下许多自己的思考传给了我,以他为代表的老师将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感受到他们想改变现状的急切,可是,该从何破局?如何破局?让我这个新兵心中惶恐。总是在忙,忙得没有时间去听课,忙得没有时间去完成作业,忙得没有时间去梳理 …… 今夜是大年三十,爱人与孩子早已熟睡。我却还在完成网师的过关作业,因为我不想被清除出去,因为这里是我的精神港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却相信,丰满的理想,即使被植入贫瘠的土地,也比干瘪的种子更容易生长出希望的幼苗。如果我们再能够坚持深耕,最终就一定能够收获应有的果实。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