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嫁入王室”:与新网师的相遇、相识、相知 | 榆林网师学员成长记

韩宵佳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韩宵佳

审核 | 刘凤娟 李勇

编辑 | 任思颖


韩宵佳,陕西省榆林中学教学骨干,陕西省教学能手,榆林市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指导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


主要科研成果:

1. 主持完成市级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2. 参与完成省级课题《人教版高中英语课程的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3. 参与完成市级课题《高中学生评判性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4. 参与完成市级课题《高中英语“支架式教学”研究》。

5.  发表论文《评判性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6第4单元阅读为例》于《新教育周刊》。

6. 论文《高中英语听说课中常用的文化渗透策略》在陕西省第一届中小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高中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说是偶然,也是必然。相遇都是刚刚好,一切不迟不早。

                                                 —— 题记


初闻,网师门外独徘徊


第一次听说新网师是在朋友圈,看着朋友许钰梅对网师学习的专注和热情,既感动又钦佩,当时还向钰梅咨询了一些关于网师的信息,很有试一试的冲动。我是一个比较爱读书的人,因为阅读,我们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延伸。我也喜欢学习,只有不断地了解新事物、新思想,不断地刷新自己的认知,每一天都在老去的生命才能显得鲜活有趣。于很多成年人而言,生活就是不断地重复,在日常琐碎的忙碌中,我们很容易消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过一周甚至一月也许和过一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我从来不愿意我的生活在一成不变中渐渐失去光彩,我也珍惜每一次结识新朋友和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但是,随即我又犹豫了——我习惯以舒适的节奏去读书和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最让我放松的无疑是找一个舒适的角落,品一杯咖啡,细细阅读一本喜欢的书。再者,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本来就很忙碌了:阅读喜欢的中文书籍、坚持每天的英文原著阅读和听力打卡。这对我来说已经占据了日常很大一部分自由支配的时间了,此外还要抽出时间去健身和做自己喜欢做的其他事情。我害怕自己没有精力和时间完成网师的学习,同时我也有一丝疑虑:网师的学习是否真的适合我,它是否真的有别于其他常规的培训,能够给我切切实实的教学指导,为我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初遇,认知不断被刷新


也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寒假,我在学校群里看见了自愿参加新网师学习的报名通知,犹豫已久的我这次立刻报了名,连夜写下三千多字的阅读史,提交了加入网师学习的申请。很快,我被网师录取了!不同于以往的在线学习,我们竟然还正式地举行了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我意外地得知网师迄今为止竟然一共只有6名毕业生,让我更意外的是很多老学员不是不能毕业,而是不愿毕业。这一切,真的都是太不同寻常了!其实,从申请开始,我就已经发现了网师的“与众不同”。首先,网师不是出钱就能上。三千字的阅读史,必须原创,这是进入网师的第一条件。当时,看到这条要求,我其实很是怀疑这项要求被执行的严格程度。很快,网师便令我“刮目相看”:我就听说很多申请人的阅读史都被打了回来,要求修改,有的甚至修改了两次三次还未过关。这一点“风骨”在这个总是推崇“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甚为难得,网师严肃的办学精神也令我肃然起敬,我其实还在心里默默下决心:“我会成为网师成功毕业的第7人的!”


相识,危机中拔节成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小到大,我的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前列。高考以600分的成绩考入了西南大学,本科期间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我还完成了第二专业:对外汉语的全部课程并顺利答辩结业。工作后,我又进行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获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因此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自信。尽管郝院长和很多老学员反复建议新学员在第一学期只选一门课来学习,为了实现自己准时毕业的伟大理想,我果断选择了两门课,很快我便为这自大而轻率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觉得王辉霞和贾颖老师的《构建理想课堂·英语》应该是我的必选。出于对读书的热爱,我还选了刘丽赏老师的《整本书阅读》。不得不说,网师的学习强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从寒假开始,正式上课之前,两门课程几乎同时开始了“共读打卡”的学习活动。我火速订购了课程所需的所有书目,开始每天的读书,坚持打卡。没想到网师的“打卡”也不同于别的“打卡”。我之前也购买过一些网络课程,有些也鼓励学员去打卡,只要发个朋友圈,最多写个一两句话就算打卡成功。本来我想着每天大概写个一两百字的心得感受就算是很认真的打卡了吧?看过很多老学员的打卡内容之后,我再一次发现自己大错特错。那些被设为精选的打卡内容,可能足以成为一篇学术论文被拿去发表。于是,我也尽量每次增加打卡内容的字数,《整本书阅读》的打卡更多地去思考,讲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构建理想课题·英语》更多地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因为我发现只有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不只是空谈理论的打卡内容才更能受到组长和老师的肯定。

手机打字速度不够快,修改文本操作不便,我的PC版钉钉又不支持打卡功能,作为装备党的我,还特地为更好地打卡配备的了新的平板和蓝牙键盘,在硬件上也做足了准备。

假期的读书打卡,虽然有些忙碌但也还能应付过来。开学之后,网师学习才正式开始。直播课来了,预习作业也来了,读书打卡依旧,我要疯了!在一天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处理家务、陪伴孩子之后,我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而我自己每天也有自己安排的读书任务,《整本书阅读》的直播课程又刚好和我的晚自习冲突。而我也很难在每周四晚上都抽出完整的两个多小时全程参与《构建理想课堂·英语》的直播学习。很多时候,都要利用开车、排队等碎片时间去重温老师的直播课程。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每天的我都是焦虑的,每天我都要面对以下灵魂拷问:“书读了吗?卡打了吗?直播看了吗?作业完成了吗?”原来,网师的学习是这么的难!

“既然选择了开始,便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的人生信条,而人生总是会设置很多障碍去考验你的恒心和毅力。从今年三月底,我的生活便进入到马拉松赛跑状态。先是参加了陕西省骨干教师的培训,每天三项学习任务(培训、英文原著阅读、网师学习)同时进行。紧接着之前申请的课题进入结题阶段,撰写论文、整理资料、准备答辩,网师的学习几度感觉坚持不下去。四月中旬、母亲住院进行手术,在陪护母亲的病床边上我读完了《整本书阅读》最长最难的一本书《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在截止日期的那个周六上午,我认真完成了预习作业,可就在我提交的时候,系统显示作业时间已过。原来是我误解了老师设置的截止时间,是上午11时并非晚上11时,一时间,疲惫、心酸、委屈、懊恼全部涌上心头。我悔恨自己没有看清时间,我甚至有些后悔为什么要那么较真的完成作业,随便抄抄写写不也能在截止前交上作业吗?我找过老师、组长、教学秘书,所有人态度都是一样的:“错过了提交时间就不能再补交了,希望大家能尊重规则,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有思考就有收获。”一时间,我极端地想:“我每天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这么累,空余的时间用来休闲娱乐难道不好吗?”可是经过了这一番折腾,换位思考让我慢慢释然了。我想如果错过交作业时间的人不是我而是其他学员或者我的学生,我肯定也会持相同的态度。紧接着的五月六月,幼儿园小班的儿子不停地生病,大多数时间都是居家休养,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照顾他,在此期间又是无数次想要放弃,还好,最终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相知,沉潜中收获满满


尽管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以及自身能力的欠缺让我不能像网师的很多优秀学员一样全情投入到网师的学习之中,出色地完成每一次预习作业,但在跟随着两位老师和其他学员的学习交流过程中,网师的学习似乎也慢慢进入了正轨,我也渐渐收获了成长。《构建理想课堂·英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我终于学会了授课内容的文本分析。以前写教案,内容分析这块总觉得无话可说,通常就用几句话就单元话题等内容泛泛而谈。我的第一次预习作业内容分析只写了140字,而我最近一次作业的内容分析写了949字。是王辉霞老师的认真讲解和其他学员的无私分享让我明白,原来分析教材有这么多方面要考虑:既要解读教材又要解读文本;既要以课标为基础,解读出授课教材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所体现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也要以What-How-Why的思路进行全面的文本解读。王老师每次上课都能充满热情地直播两个多小时,认真细致地对实操课教学设计的“八要素”进行分析和展示,而每次直播又能突出一个重点,比如:如何进行内容分析、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如何设置预习单、如何设置课题活动及练习等等,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去创建自己的理想课堂。经过八次预习作业,我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最最让我高兴的是:作为一名新学员,我的打卡两次被设为精选,在最后一次直播课上还得到了王老师的点名表扬。被老师肯定之后,我的网师学习信念更为坚定。正如王老师所说的:课程的结束才是研磨课的开端。在未来,我一定要继续研读课标和教学专著,将课标的理念和《理想课堂》的知识运用到我的实际教学中去,相信我的课堂一定会更高效更有吸引力。

《整本书阅读》的收获也很大,通过阅读共读书目和刘老师的深度解读,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我的情节梳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读文本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这是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老师的一门课程,但是给我的实际教学也有很多启示。比如将整本书阅读引入英语课堂,再一次地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英文原著的课外阅读(之前尝试过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迄今为止,进展顺利——我们的 The Great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已经阅读过半,希望能够在学期末最晚至暑假完结这本书的阅读。同时,这门课也对我的亲子共读具有指导意义,除了现在阅读的书目,我已经为儿子备下一系列书单,等着他慢慢识字能够和我一起阅读交流,成为更好的自己。

和新网师的相遇,不迟,不早,一切都刚刚好。在这里,我留下了奋斗的痕迹,也收获了专业的成长。在未来,我期待遇见更多给我智慧启迪的老师、志同道合的学友,当然也最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屈彩琴:遇见·美好 | 校长成长史

向着“大树”,让生命更辉煌 | 校长成长史

一路朝向明亮那方 | 校长成长史

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