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万才:为什么教师专业成长势在必行? | 一位教育局长的阅读批注

白万才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白万才

  整理 | 郭小琴

  审核 | 刘凤娟 李勇

  编辑 | 任思颖


编者按:在新网师里,学员里坚持学习、笔耕不辍者大有人在。近期,编者有幸读到了陕西省榆林市教育局白万才副局长QQ空间里的教育随笔。作为一个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局长,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因为思考而记录着自己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对当地教育无形的引领与影响。学校、老师、学生能有这样的领导是幸运,是方向。转载几篇编者边读边批注的白万才副局长的教育随笔,让新教育实验人行而有方。


教育随笔1


新教育论坛——为什么教师专业成长势在必行?

今天读从海门参加2020新教育年会赠送的余国志老师的《守望新教育的田野》中看到了媒体报道:“朱永新认为,作为课程、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其自身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从而使系统其他方面改进劳而无功。所以,新教育实验将行动的起点放在教师专业发展上。”

我的批注:朱永新教授把“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称为“教育系统中最难突破、最难改造的部分”,足以见得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是一件多么让校长、教育专家头疼的“顽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有位资深专家说“有什么样素质的人站在讲台上,我们的孩子就接受的是什么教育”,看来教师专业水平高下是决定教育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得教师专业提高者得天下”,所以,新教育引领者朱永新教授高屋建瓴地瞄准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并给出了专业化成长的路径!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教育管理者能注重教师随着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进行与时俱进、高效务实的专业成长引领与培训,让老师们不要由于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中不思进取,出现专业成长中的“集体无意识”或者带着“惰性与抵触情绪”去参加学习培训而出现“低效培训或者是无效培训”,所以,我大声疾呼更多的有远见校长能把让自己教师与“新网师”结缘,让他们在专家的陪伴下,破茧成蝶。

【编者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几乎要成为一条教育谚语了。无论是教育理念的实施,还是教师教学的提升,都呼唤着好校长的出现。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校长激励着所有受学校影响的人群不断作出努力,并运用这种影响领导人们走向未来。如果在校长之上还能获得开明教育主管领导的支持,那无疑对一个地区的教育生态而言是巨大的福音。但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领导,还是学校校长,都在经受着这个时代提出的有力挑战。在围绕教育展开的众多纷繁复杂的事务当中,至关紧要的一点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终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极其依赖教师的引领。这尽管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极易为人们所忽略。于是,那些怀抱教育美好愿景的教育管理者们逐渐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性。

白万才局长便是这样的教育先行者。


教育随笔2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是这样一种人,他竭力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在他们所关心的一切问题上都得到真实的答案,以便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没有徘徊和失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第272页)

我的批注:要想成为“能竭力解决学生所关心的一切问题,让他们得到真实的答案”,本身就是一件太过于困难的事情,因为要达到这样的地步,需要教育者必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了解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在那个特殊阶段所关心的一切,同时需要有“同理心”和超强的爱心、耐心、恒心、热心,同时广泛学习,博学多识,勤学苦练,一专多能,更新理念,大胆实践,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和孩子们一起欢笑与哭泣,也就是说“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同孩子们一起快乐与成长!这样的教育者,在传统的模式下很难找到,只有新教育者,他们“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他们带领学生老师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发现自己、发现世界、发现未来,让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大胆的探索思考,在快乐的精神与物质体验中寻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最科学方法,找到帮助他们将来更好生活的方法、思路与技能,从而丢掉迷茫与犹豫。


教育随笔3


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教育上的创造性,绝不意味着教育过程是不可捉摸、服从于灵感和不可预见的,恰恰相反,教师只有精确地预见并且研究过许多教育过程的事实和规律的相互关,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能手,能当机立断地改变原订方案。”

我的批注:课堂教学改革绝对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不可捉摸的高深理论的堆砌,而是实实在在的立足于对学情的分析、学科课程的二度校本化开发、对于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改革进度衔接、教师专业发展跨界延伸等的研究是基于证据的教学的思考,同时加强基于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对应的校本课程研究、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评价”的适时科学的改变原来的“备课”,而是更有利于学生“五育并举”的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提升的需要!绝不是靠几个“空中楼阁”式的课题就可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革命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参与学习实践,并且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新教育的构建“理想课堂”的课堂教学的“六个维度”探索与实践不乏是一个可以大胆实践的形式!


教育随笔4


学困生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决不能允许在学校里存在一批感到自己学不下去、什么也学不成的儿童……我想特别强调指出:我们教师必须使难教儿童首先成为我们所教育的人,使学习成为他确立高度自尊感的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第733页

我的批注:当下学校教学中出现少数“学困生”是常有的事,但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发生,首先得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他说“不能允许在学校里存在一批……”,可见有这样的学生出现,而且长期存在,那么就是我们教师没有认真研究学生,细细甄别孩子们的求知类别,发现学习兴趣取向,从而因材施教,及时鼓励,确立自尊,鼓起信心,重归正道!故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能否发现“学困生”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求知欲的兴趣的“毛线头”,这是老师的本事,如果发现了它,我们就会抽丝剥茧般的吸引他们走向他们心向往之的学习乐园,反之则异然,您说呢?

【编者注】教育管理者希望教师走上专业之路,可以用行政命令强行推进,可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地发动,但白局长选择了亲自践行,在路上召唤,而非在路边呐喊。


教育随笔5


读吴奇老师《读朱永新<朱永新与新教育实验>读后感》之读后感

新教育实验提出的“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实在是朱老师团队多年对课堂教学的深耕的精华所在,六个维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每个维度都有它的专业性,同时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

我以为“参与度”与“亲和度”“整合度”重在要求教师的素质要有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勇气,要会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要具有学生最看重“亲和力”,第三就是具有“整合跨界”的知识与技能的构建能力!

而“自由度”“练习度”“延展度”,则更偏重于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即是,学生要在“自由的”“和谐的”“快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与思考,“练习度”是指学生要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导引下高质量的仿真训练,“延展度”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延伸性训练,从而学以致用!当然这样六个维度也有对师生共同要求。

如果师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达成“六个维度”,那么才会打造出“理想课堂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个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第三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深刻的共鸣!这三个课堂革命的至高境界,使我不由得想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述的诗词美的“三境界”,其实一点也不逊于那三重境界,因为新教育课堂革命的三个境界是对师生“灵魂参与”的教与学艺术行为的讴歌!

【编者注】教育管理者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需要在教育纷繁复杂的乱象中看清真正的道路,这离不开专业交往,包括去聆听那些来自真正懂教育的人的声音。

时代呼唤更好的教育,教育需要更专业的教师,新网师愿意与所有像白局长这样怀抱教育美好愿景的教育管理者共同为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屈彩琴:遇见·美好 | 校长成长史

向着“大树”,让生命更辉煌 | 校长成长史

一路朝向明亮那方 | 校长成长史

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