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成为专家》共读综述(6) |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营

鲁正群 新网师 2024-01-09

整理 | 鲁正群

审核 | 李 勇

编辑 | 张明坤


共读主题:《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第二章、第三章。

时间: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导读者:郝晓东

主持人:杨百凌

领读人:周娟 杨晓峰
共读整理:鲁正群
摘要2021720日是《如何成为专家》共读的第二天,也是本次共读结束。上午,学友们围绕结构化、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等共读交流;下午,针对伪知识、元认知、教师成长等展开对话研讨,并进行了一场别具风格的颁奖典礼。在感恩与不舍中,在觉醒与豁亮中,共读学友们带着对教育、生命、知识的无限热爱踏上征程,在祖国各地播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关键词结构化  知识   学习   实践

正文


今天是共读最后一天。来自深圳的周卫梅与来自江苏金霞老师合作了《映山红》,全体老师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读气氛达到高潮。

郝晓东老师再次强调了本书价值,不仅是引导我们如何成为专家的书,也是指引我们如何学习的书。我们都在读书,但却没有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都在学习,但却没有学习力的提升。这是为什么呢?本书在吸收心理学、脑科学、神经学的学习理论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道出了学习的密码,帮助我们理解学习、理解自身。

01
第二章  学习
上午 8:30——11:30
上午的共读内容为第二章《学习》46-59页,包括《方向比努力重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两部分内容。
一、真正的专家是什么样
(一)领读者领读结束,导读人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并结合具体事例做了详尽分析。
一、有知识结构体系的高超学习能力
(一)怎么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一是海量阅读和主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海量学习;

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书籍中的概念贯通联系。什么是概念贯通呢?举例:研究课堂教学,需要对话,能把帕尔默《教学勇气》中的对话、伯姆对话、佐藤学的对话联系起来思考;研究阅读,在归纳的主题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深度啃读经验基础上,能在听到李政涛老师专人阅读的概念时,吸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二)什么是概念化思维?

知识的结构体系,本质上是概念化思维,也就是从深层次厘清概念的本质。当厘清概念的时候,其中也包括了框架思维或系统思维。举例:关于写作,有一个概念,写作是输入思考后的输出。概念界定清楚后,就形成了一个框架,清晰了提升写作的三条路径:输入、思考、输出。往下细分框架,提升输入水平,包括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思考力包括理论水平、概念化水平、抽象水平、分析综合水平;提升输出就是多写作。再聚焦思考中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是相同中见不同的能力,归纳是不同中见相同的能力,而归纳、抽象的最高水平是哲学,哲学能用物质、意识、主体、客体来涵盖世间万物。前一章提到的“第一性原理”,便是不同中见相同、抽取本质的能力。

二、学习要提升输入的质量
书中提到:“如果将学习的过程看作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那么学什么就是输入的过程,没有有价值的输出,很难期望产生高质量的输出。”
(一)怎么提升输入质量?
一是少看微信文章,二是多看论文。原因在于很多爆款的微信文章,其实是把核心期刊论文的重要内容摘取后再稀释出来。论文和微信文章的区别,就像是高密度蜂蜜和勾兑的蜂蜜水。
(二)怎样才能产出?
产出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任务,二是有前期的酝酿。比如:很久都没有写论文,但当收到三天就要交一篇论文的任务时,就在短时间内写出了论文。关键就在于,有了任务的压力和前期的酝酿。
(三)学习的两种方式
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逛公园式的,轻松愉悦,不会带来体力变化;一种是登山式的,有困难,但会带来体力变化。新网师的学习便是登山式的学习,有作业、有难度,因为轻松的学习不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三、知识
(一)知识的四种状态
1.知道自己知道。即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是胜任工作的保障。
2.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我们的最近发展区,知道自己努力和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发展的空间。
3.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即无法觉知,是阻碍自己发展的阶段。很多人无法再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觉察到自己不知道,一直在低水平的阶段重复,做无谓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警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即已经有了相关经验但没有意识到。

(二)学习的框架

大多数学习的问题有相应的框架。

1.基础理论。包括有怎样的历史发展沿革,核心理论是什么。

2.最新进展。即这个领域最前沿的发展程度是怎样,包括国际上的研究。

3.专家学者。即这个领域有哪些专家,有什么观点。

所以,新网师希望建立学习的框架,形成系统的培训;也希望在学术理论和一线教师实践之间架起桥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什么是知识?

知识有两个特征,一是来自实践,二是经过验证,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很多时候学习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数据论证。例如:专家的教育讲座,也许是经验,是基于自己经历、扩大了某一种因素的思考,而没有考虑到教育的复杂性、人的变化性、多种因素的交汇。

(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1.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定义

显性知识是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清楚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虽然知道怎么做,但很难说明白的知识。大部分知识是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的,很难说清楚。比如:我们会骑自行车,但不能写出来。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隐性知识的概念泛化,隐性知识不是没说出来的知识,而是说不清楚的知识。

隐性知识也称作缄默知识,是在实践中领会的知识;还有一种知识,是在书本中领会的知识。一线教师领会的是缄默知识、隐性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强;高校教师,获得的是理论知识,显性知识,不接地气。

2.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关键在于理论支撑,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就是理论化的知识,没有理论就没有判断的依据。理论是对经验的抽象,有预测能力。

例如: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三重境界理论,包括落实知识的有效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知识与生命生活的共鸣。不懂理论的教师可能还在第一重境界,只是把知识搬进学生大脑;懂得理论的教师会朝向第三重境界,让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有所变化。

除此,还要理解理想课堂三重境界发生的要素。一是具备本体性知识,即超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在课堂聚焦于学生;二是具备教育学知识,理解课堂的本质是思维的活跃,让精彩观念诞生。

又如:老师们谈“爱”,老生常谈、没有新知,需要学习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当我们把爱化为表扬的时候,要理解表扬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做法,其本质是控制人,没有激发人的主动性。爱的艺术、行为主义就是理论,隐性知识需要理论的参与,才能显性化。

3.显性知识的隐性化

学习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来回互动的过程。既要显性知识隐性化,也需要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就是把理论融化为某种具体的行为或观念。例如:对怀特海三阶段的理解,不仅能明白其涵义,还能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就是显性知识的隐性化。

(五)学习的悖论

在新网师长期的学习,会带来悖论,也称作知识的诅咒,即学得越清晰,越难讲清晰。一是我们熟知、掌握的内容,对别人来说是陌生的;二是当我们学会了,就难以理解到别人学习的困难。

02
第三章  实践
下午 14:30——17:30

下午的共读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五小学老师们的手势舞、孙红老师的《传奇》歌声中拉开序幕,主要共读内容包括第二章《学习》60-74页,第三章《实践》122-125页。

一、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一)是什么造成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况呢?

一般来讲,可能是接触高人少,外出培训少。但在培训越来越多的现状下,很大程度是培训机构为了迎合教师造成的学习效果差。一方面培训内容有偏差,请的一线教师多,高校理论专家少;另一方面培训模式常规,主要为专家讲,老师听。   

(二)是迎合老师还是发展老师?

但要警惕的是,在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我们找不到自己应该学习的知识。所以在培训上,应该发展老师而不是迎合老师,比如:新网师组织深度共读、榆林线下研修,多是针对教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是发展老师。

(三)新教师需要学习理论吗?

潜在的观念认为,新入职教师不需要理论,需要的是操作性的方法,但其实新教师需要理论学习,才能少走弯路。现实是很多教理论的老师不会教理论,造成了老师不会理论,忽视理论。比如:在海南支教时,郝老师组织实习教师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结合课堂来联系理论,就能很好地帮助实习教师领会到理论的重要性。

二、警惕伪知识

我们看到的许多东西其实根本不是知识,大都是个体的体验,我们要警惕伪知识。鉴别伪知识有两个标准:一是经过了岁月的考验,比如经典书籍;二是经过了同行的考验,比如论文发表需要学术专家的匿名评选。

三、元认知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抽象的,主要通过实践来判断的。例如:对于写论文的时间,由晚上调整到早上后,效率提升了,这就是元认知在调整。对于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我们教师已经理解清楚后。

四、系统化的内容

书中提到“在新手刚胜任的时候,最需要的实践和掌握体系性的内容”。但现实是,我们正好相反,在新手时期学习碎片化知识。学习,应是朝向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化的过程,在新手时期,更应该学权威的、标准的、系统化的知识。

五、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过去教师的发展是被动发展,忽视了教师主体性和自主性,因此现在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路径有四点:

(一)职业认同的支撑;

(二)专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成为学习共同体;

(四)把时间还给教师,减少非教育教学任务。

六、英雄是被逼上路的

新网师里经常说,英雄是被逼上路的。凡事都需要付出代价,只有历经磨难,才能凤凰涅槃。就如书中122页提到的两个同学发展不同的例子,同样启示着我们,不要被所谓的好工作耽误了。人的成长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可能在于:有没有平台锻炼,有没有解决复杂问题。但作为个体来说,有些东西无法把握,有些东西可以努力。


结语


共读的最后,冯美娣针对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高校培养不出新网师这样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愿意在高校担任班主任,用新网师方式培养大学生,希望“为鼓舞一盏羞怯的寒灯,长夜点亮了满天的繁星”。王小龙老师结合自己的助理身份,谈到了跟着郝晓东老师学习的意义,用行动诠释着新网师“承担即成长”的精神文化。
随着颁奖音乐的响起,此次共读迎来了高潮,小黑鱼奖周娟老师、犟龟奖朱小会老师、一寸虫奖米永丰老师、哥尼流奖周卫梅老师、克里克塔奖葛占芹老师、田鼠阿佛奖刘永辉老师、花婆婆奖王季军园长、吃书的狐狸奖智静老师从郝老师手中接过意义非凡的奖状,发表获奖感言。
在《教育是一首诗》的音乐中,郝老师用期望、恐慌、感谢三个词,为此次共读画下了一个句号。
但是《如何成为专家》的读书没有结束、共读也没有结束,相信天南地北的网师人回家后,还将以这六天沉浸式阅读的状态、深度学习的精神,带着六天的所思所悟,继续一本又一本书籍的啃读,朝向属于自己的专家之路!
附:周娟绘制的思维导图 

 

相关推荐

《非理性的人》共读综述(5) |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营

《非理性的人》共读综述(4) |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营

《非理性的人》共读综述(3) |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营

《非理性的人》共读综述(2) | 新网师“清凉之夏”深度共读营

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点击查看)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