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张网”而非“一个点”

文兄赞一个 MindCode 2023-01-21

文兄@MindCode

读完需要

12分钟

速读仅需 4 分钟

上篇文章发出后,不少人仍有疑问。

这说明把自己看成网络而非个体的思维方式很违反直觉。

但越是反直觉的东西如果恰好它是正确的话,价值越大。今天这篇文章用一个案例进一步说明什么是网络,为什么要发展它。


1

   

故事

2020 年春节后,当时疫情刚起,全网都在抢购口罩。记得那会儿我每天都会去各个电商 APP 刷新看有没有货。

我有个朋友叫老王,却在想另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在买口罩,那我可以卖口罩啊。

这显然不是一个多么独特的想法,我相信在那段时间里也许你的脑子里也曾闪现过这个念头,只是多半想想也就算了。

谁会明明连口罩都买不到,居然在想卖口罩?

老王会,他明明只是个在某南方城市教小学的老师,但居然真的去找厂家拿货,电话打过去结果对方说:“来晚了,9 天前全年的订单就排满了。”

换了你怎么办?

估计也就放弃了,可能会有点沮丧,但很快就释然了:我又不干这行,我能想到,别人肯定早想到了。

但老王不这么看:9 天前生产线就排满了?那说明我的速度很快啊,也就比业内人士晚了 9 天!

然后他决定:既然工厂拿不到货,我就自己生产。

老王转身就跑去抢设备——是的,那个时候口罩设备是要抢的。我另一个朋友那年给人“拼缝”买卖口罩生产设备,据说也赚不少。

幸好设备被他抢到了,但不是最新最热的款式,那种他抢不着,只赶了个晚集抢到了 10 台半自动款。

新问题又来了,在哪儿生产?

他找来找去,最后联系到老家那边,某中部省份一个县,跟当地部门一聊,一拍即合。

原来对方正犯愁呢,疫情原因让县里的打工人过完春节出不去了。没班上就没收入,这可咋整。一听有人过来开厂,高兴坏了。厂房的事儿算什么事儿,十台设备又不是高科技大型设备,找个地儿放还不容易?

从搞定厂房,通上水电,找到原材料,再到招满 100 个工人培训上岗,最终生产线转起来。高峰期口罩生产量做到那个中部省份的前三。

加上前期找设备的时间,你猜老王搞定这一揽子事儿总共花了多长时间?

2 个星期。

牛不牛x?厉不厉害?

强调一遍啊,老王根本是个外行人啊!用他的原话是“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各种资源,就是到处找。”

我听完这个故事佩服得五体投地。既佩服他把握机会的敏锐度,也佩服他的行动力。

并且我当时还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为什么我面对同样的机会不但毫无行动,甚至毫无感知?

是我的行动力出了问题?还是说我根本就缺乏把握机会的意识?

如果老王是个业内人,我还不会想这么多,但他也不是。我俩都是外行,为什么他可以做到,我却不行?

我和老王相比,欠缺了什么?能力?意识?行动力?资金?

——哦对了,设备尽管是半自动的但也要花钱买,厂房虽然便宜但也不是免费。老王一下子也砸进去不少钱,但数目并不夸张。

所以…难道是魄力?面对机会敢于下注的魄力?

我困扰了很久,直到有一天,我换了另一个问题问自己:

如果现在穿越回 2020 年初,我能把这事儿干成吗?而且干得这么漂亮?

我扪心自问:不能。

问题到底在哪儿呢?这就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网络

跟所有成功故事一样,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有一个平凡的起点(老王是个外行),然后凭着机敏和意志力抓住机会,最后以奇迹般的速度赢得胜利。

但如果你只当故事听,那你就错过了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


2

   

你是一个“个体”吗?

当你把自己看做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自然会有以下推论:

  • 你有你的想法、能力、情绪、个性

  • 你有你的伙伴、朋友、同事、亲人

  • 你与人合作

  • 你跟人竞争……

你可以说:我是主体,我之外都是客体,我拥有的只有我自己。画成一张图大约是这样:

在这张图里,你是一个点,在你这个单点之外还有别的点,那是你的朋友、同事、老板、下属、家人、同学……点与点之间的互相作用由箭头表示。


但你多半听过下面这句话: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如果你对这句话没有感觉,还有另一句话: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

这两句话其实都在说,你不仅仅是你自己,你的身体不是你的边界。尤其是第二句“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于是在说连你的手机都不是客体,它是你的一部分。

从“社会关系”和“人体的延伸”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论:

  • 你 = 你这个个体(单点) + 你的全部社会关系

  • 你不是单点,你是一张网络

  • 你和所有与你链接的人,组成了完整的你

  • 你拥有你朋友、家人、同事……等等的一部分。

画成图大约是这样的:


毫不夸张地说,当你从“我是一张网”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时,你的世界观就变了。

回到老王的故事,对比用“网络”和“单点”的视角,你会发现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秘密。


2.1

   

为什么我和老王想法如此迥异?

当听到口罩脱销的消息,我拼命刷 APP 想买;老王也听到了消息,他想卖。

从“单点”视角去看:尽管接收到相同的消息,但老王比我更有商业嗅觉。

从“网络”视角去看:我和老王是两张不同的网,我们所接收到的消息根本就不一样。

在我这张网上有我所有的社会关系,但生产制造业的朋友(节点)不多,因此这张网接收的主要是买方信息。

我还记得当时“我这张网”最关注的是怎么对旧口罩消毒,好二次利用。

就像当年有种说法:每个上海人都做金融的朋友,每个北京人都有在部委的亲戚。

老王是某制造业发达的南方城市的老师。在他那张网上也有他所有的社会关系,其中有好几个是来自制造行业,虽然不是生产口罩,但他这张网即便在平时也会常常接收到关于生产、销售、工厂的信息。

网络不一样,接收到的信息就不一样。无论信息差异有多微小,信息不一样,世界就不一样。

难怪有人刷抖音刷久了会感叹:世界上怎么都是爱跳舞的小姐姐。

在我的世界里,大家都在讨论买口罩,我自然也会想多囤一些口罩,甚至一度为此有些恐慌。

而在老王的世界里,因为存在一定浓度的关于销售、生产的讨论,这自然的会让他考虑:是不是可以卖口罩?乃至生产口罩。


2.2

   

想到了就会行动吗?当时看到“卖口罩”机会的肯定不止老王一人,为什么就老王行动了?


从单点角度看:面对机会,老王更有行动力。

从网络角度看:面对机会,网络不同,网络的“感觉”也不同。

你不是一个个体,你是一张网,从网的视角去看,你朋友的心理感觉也是你的心理感觉的一部分。这话听起来很神奇,但其实你一直在经历

当你在一个有信心的集体里,你也会有信心一些。当你身边的人很丧,你也会丧。当你置身于一帮炒股赚钱的人群里,你也会觉得自己能挣到钱。

当老王面对“卖口罩”的想法时,他脑子里闪现的情景必定跟我不一样:也许是班里某个开厂的家长的面孔,也许是带学生参观当地工厂流水线的场面,也许是某个朋友里搞生产赚翻了的八卦……

生产口罩这件事,离老王的心理距离,比离我的心理距离近得多。

插一句,这些闪现的情景在心理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意象

当所有这些意象在老王脑中飘过时,最终会涌现成为一份感觉:这事儿有戏,值得问问。

于是他操起电话,打给某个他觉得可能认识工厂的朋友:老张,认识做口罩的厂吗?

而我面对“卖口罩”的想法时,除了逻辑上知道这事儿是个机会以外,毫无其他感觉。既没有太多画面,也没有情绪,更不会反应过来有哪个朋友可能认识工厂,所以过不了多久,我就把它忘了。

网络不同感觉不同,感觉驱使你行动。


2.3

   

但是,行动就一定能成吗?

既然老王是个外行,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这个外行也去行动,就也能把事儿办成?

说实话,我觉得我做不到。

别说外行了,甚至可以进一步追问:连内行也没几个做成的事儿,为什么老王成了呢?

从单点角度看:是老王能力资强,才能 2 周内建起日产口罩几十万张的厂。

从网络角度看:是这件事跟老王这张网恰好匹配。

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是这世上很多事在起手落子之前,大致的胜率就定了。

分析一下,老王这件事有两个大的节点:1.找机器 2.找厂房

至于其他,都可以在搞定这两件事之后再解决,实际上事情也是这么发展的,当搞定厂房之后,招工这类问题顺带就被解决掉了。

找机器也好,找厂房也罢,乃至找原材料,老王从未做过,用他的话来说是“完全不知道去哪里找”,但你要注意到,就算他不知道答案,答案也在离他的网络不远。

老王可以找到老家县里去,但我身边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朋友,不要说找老家县里部门合作,大部人甚至不知道县衙门往哪边开,他们的网也许早已跨过大洋抵达硅谷,但是在老家却没有节点。

而我那些本身就出生在大城市的朋友,更是连县城、打工者返厂这样的意象都没有。

而那些内行人呢?要么,他们早于老王 9 天就找工厂订到货了,已经轰轰烈烈地销售起来。要么,他们本来就是开工厂的,抢一波机器马上轰轰烈烈地生产起来。

他们无暇、也无需考虑“找个县城落地厂房”这样的事,这是一个不会出现在他们脑子里的问题。反过来,他们也就不可能获得某个县级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为了抗击疫情和保证就业,去迅速落实厂房、通水通电、培训工人等等。

所以,这件事几乎注定是一个离内行不远的外人能干成的事儿,老王这张网的结构与这个机会非常匹配,即便一开始并不完备,也能发展完备。

如果你看过我前面几篇文章就会知道,这种“离内行不远的外人”实际上是一种很经典的能成事儿的“身份模板”,用彼特·蒂尔的话来说就是:

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

所以,老王真的是用 2 周时间把这事办成的吗?

不是,他发展了一张网,直到这张网遇上这个机会。

老王今年 35 岁,他发展这张网用了多长时间?

35 年。

网络结构决定网络能力,
网络能力与事的匹配度
决定成败概率。



2.4

   

你可能会深究:那个人(单点)的努力真的不重要了吗?

当然也重要,很多时候你这个单点(个人)发挥了扣动扳机的作用。要是老王不从沙发上跳起来打那通电话,也不会有后面的事。

但我其实不希望你再回到用个体视角去看待你自己和世界的习惯中去。你要知道,其实就连想要扣动扳机的这份“感觉”,也是网络给你的。

从网络的视角可以解释所有从个体视角能解释的事,也能解释从个体角度解释不了的事。你是你和你的社会关系之和,你的社会关系是你身体的延伸。

相比个人的单点能力,整张网的结构和能力才是重点。

如果看不到自己是张网,事成了只会认为是自己强大,事败则只会自怨自艾。

如果看不到别人是张网,当别人成功时,要么盲目崇拜,要么怀疑他用了肮脏手法,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能力比他高的时候。

“诸葛亮为啥不自己创业当老大,要跟着刘备?”

看不见网的人是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的。

看不到这张网,你很难与成败和平相处。并使你错误的将网络的力量矮化成“拉关系”,而没有发展自己作为一张网的自觉。


3

   

所以我们在讨论什么?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只是把 家世、圈子、人脉、关系等等这一切,用了一个叫做“网络”的中性词来替换,其实是新瓶装旧酒?

甚至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只是在宣扬一种犬儒主义,希望你对家世、圈子、关系这背后的不平等、潜规则习以为常?

当然不是

我强调的是,你要把自己看成一张网,你的边界不是你个人的躯体,所有你能直接与其建立联系的人,都是你的一部分。

你以网而非个体的形式在感受世界。你不是仅仅用自己的眼睛在看,你也用你朋友、同事、亲戚、客户的眼睛在看。用多少,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强度。

你依靠这张网形成感觉,并基于感觉作出判断然后行动。

你朋友的信心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信心,你家人的情绪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情绪,乃至整个网上每一个节点(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你的一部分人生经历。

没有个人能力,只有网的能力。你这张网的质量,能力以及与事情匹配的程度,决定了成事的基础概率。

不要发展单点,
而是发展这张网。


4

   

这到底有什么价值?

把自己看做网络而非单点,是一种更先进的认知框架。它的价值是颠覆性的,渗透到你人生的方方面面。


如果你求人办事却被无情拒绝:

从单点角度看,你可以理解为是对方扫了你的面子或者无视你跟他的交情。但从网络角度看,这不过是你所拥有的对方不够多,这是你这张网当下结构的现实呈现。

如果你为一件事竭尽全力但依旧无功而返:

从单点角度看,你可以理解为自己的无能;但从网络角度看,这是你这张网与所求之事不匹配的现状呈现。

从网络视角去看,你才会清晰地看到,很多机会根本不是你的机会,即便你看到了、想到了。


如果你遭遇背叛或友情变淡:

从单点角度看,你可是理解为是他人的忘恩负义或自己的遇人不淑。但从网络角度看,这是你这张网在生长过程中自然会发生的现象,一些节点会消退、一些连线会枯萎,而新的会加入,会生长。

当你想要改变一个人,比如你的丈夫:

从单点角度看,你是在跟你的丈夫角力。但从网络角度看,是你这张网在跟他那张网角力。所以,改变一个人何其难,但并非不可能。


当你要发展一份新事业:

从单点角度看,你要努力、自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网络角度看,你要浸泡在与这个事业相关的环境里、圈子里,然后自然而然的你会知道你不知道的(这点尤为重要),发展出你的网络。


当你面临心理困境,比如对死亡的恐惧、孤独感、无意义感:

从单点角度,这几乎是无解的问题。从网络角度看,你会豁然开朗,你会明白为什么爱恨情愁是人类史的永恒主题,即便是再伟大的人也逃不开他那(与伟大相比起来)极为狭窄的网络。


归根到底,从网络角度看,你才会看到什么是长期主义。

你可以苛责船开得慢,
但你无法苛责花开得慢。

当你意识到网络才是全部的你,网络远大于你的 ego(自我)。你才会真正的接受自己作为单点的渺小,并又看到自己的庞大。

很多人之所以难以接受自己作为个体的小,恰恰是他们没有看到自己作为网络的大

最近的一个新闻是,黄光裕在入狱 14 年后,重返公司即提出了“用 18 个月让国美重回原来的市场地位”,但他失败了,从网络角度看这很好解释,他这张网在过去的 14 年里被裁剪得太厉害了,但他却误以为靠自己作为单点的能力就能重振。

这样的评价绝不是以成败论英雄。

同样是入狱,另一个曾入狱的商业大佬当年出狱后第一件事是与送自己入狱的前老板谈和,他选择接续上了自己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之后重建他的事业。

更典型的是褚时健的案例,为什么一个不服输的老人能在 80 岁二次创业成功?从单点角度看,这只能是奇迹,但从网络的视角看,你就立即能意识到,入狱几乎没有摧毁这位老人的网络。

这里注意,我们并不是用网络的视角消解掉个人身上的无畏和英勇,而是让你更清晰地看到精神的力量会让一个人的网络发展到多么繁茂。

没有什么个人的英勇无畏,
只有心之力是网络的养料。


最重要的是,当你看清了自己是一张网,致力于发展这张网就是必然。

你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不是要发展一张网去搞定一件事,而是用一件件事,去拓展网的边界,去强化网内的链接。

发展你的网,是你在任何处境下、任何初始条件下,都可以开展的事。

唯一要强调的:把自己看做一张网,把自己看作是“我”与“我的社会关系”之和,进而认为我拥有我朋友、家人乃至通讯录里每一个人的一部分(或多或少)。这实在是一件违反直觉的事。

所以,你要偶尔提醒一下自己:我是一张网。


这是哪里,我是谁


你现在看的是一个刚刚发誓:要保持更新、好好写点东西的公众号。

话题主要涵盖:创业、管理、个人成长、心理学。你可以关注一下它,看看它能不能真的做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