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剧 │图解悬疑片创作5大套路

青年电影人的 开拍学院 2020-09-23

电影有涯而悬疑无涯,有的电影结束了便真相大白,有的电影,结束的时候悬疑才刚刚开始……以上这些是废话,不废话的是,悬疑片通常有其标准的创作套路,它们的编剧通常要在结构上绞尽脑汁,我们当然不能穷尽所有,毕竟作为环保主义者,我们无比珍惜纸张……


在此我们列举了近期几部不错的悬疑片,以图解的方式来帮你弄清楚悬疑片的五种套路,中、美、日、韩全包,算是悬疑这个小麻雀里幸存的五脏了。


网格式


《彗星来的那一夜》

  

网状结构被用得很多,我们所谓的复杂与烧脑大多来源于此,其中需要编剧大量地构织人物关系。


在网格式悬疑片里,出场的人数往往很多,一般会超过五个,线索也至少是三条,而交织点,至少两处,编剧是设置似是而非的困惑点来引导或者迷惑观众,从而达到你需要梳理许多遍才能明白的关系网络,这是最考究编剧技巧的一种。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说的是几个平行时空意外扭曲的事,这里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所谓的“阴影部”,在这个地方人物经历了几次时空扭曲,而主题的八人组在分别扭曲了几次时空之后他们的组合早已面目全非,毕竟在每一次被转换点都有不同时空的人来替换,这点做得相当复杂,而女主角(假定唯一)最后一次主动转换导致了时空并存的意外。



粗线:故事发展主线

细线:其他时空发展

线A:故事开始的八人组

BCD:其他时空的八人组

虚线:故事未交待但可能存在的时空线


悬疑之外:薛定谔猫


故事最大的逻辑理论支撑点是“薛定谔的猫”,为此故事不但直接描述了这个理论,还提供了几种关于这个理论的直接解读,所以有人说,所谓烧脑,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如果你对这个理论了解,这电影也就无所谓烧不烧脑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理论在这部电影中其实是作为幌子而存在的,因为电影的结尾是两个平行空间的人物身处同一时空,这是这个理论所解释不了的,但无论如何,这种以理论为基础的电影的确打开了科幻片的一道大门,让人对未知的世界观期待不已。


圈套式


《三分之一》


 所谓圈套,意思是一层套一层,不断重复的路数,也就是反转反转不断反转,这种结构的电影不出纰漏的实在很少,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套中套,而是多次套中套,所以,这类电影的最大看点在于编剧到底想要反转多少次而又能自圆其说。


如案例所说,这就是多个套中套的模式,首先一伙人是计划抢劫银行,但此时有一个圈套在等着他们,但他们发现了这个圈套并设计了一个反圈套,与此同时,对方也猜到了他们会有反圈套,于是设计了第二重圈套,但这群人的智商……居然这也猜得到,再反之……



A:实施银行抢劫的三人

B:两路不同人设置圈套的人


悬疑之外:迷影文化


无论是人物身份还是演员台词,迷影情绪很重,以至于设置了个不看电影的角色都会开口谈谈电影。


这些,似乎在日本电影中很寻常,《地狱为何恶劣》,或者前两年的《听说桐岛要退部》都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但与此同时需要正视的是,迷影一代人往往在结构方面下太大的工夫而忽略了影片所传递的情感,这恰是此类电影的弱点。


连环式


《走到尽头》


连环式的意思是主人公连续多次进入不同的困局,但对手不明。


此类电影乐趣在于猜谜,谁是凶手一类,每次困境都会出现一些线索指向一个或者一些人,而一旦真相大白,剩下的只能是功能戏份了,比如打斗之类。影片以男主角A为主线,主观视角叙述,B属于隐藏BOSS,在A的这条线上有许多同事和家庭线索掺杂其中,分别出现在几个关键点(疑点)上,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真相出现的时间略早,这导致了结尾太长,丧失了乐趣。




A:主人公视角线,影片主线

B:反派线,偏离A线的未表现

阴影:两线交织后的共同发展


悬疑之外


韩式反抗韩国警匪片的套路从来只有两个:

一是暴力,

二是黑政府。


这里也不例外,其实暴力发展到极致或者政府黑到极致都是可取的,但是一旦这形成一个套路,观影乐趣就会下降不少,这就给了故事以更大的压力。本片前半部相当精彩,但结尾却相当无趣,只是因为过于重视这个套路而设计了房间大战的戏。


因果式


《盂兰神功》


 这是最经典,或者说是最老套的套路,只需要编剧不断地提供暧昧的提示就好了,甚至在现在,我们都不需要很多提示都能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无非是前世影响或者过去影响之类。


影片以旧事带出,紧接着才是“现在”这条线,这造成的一个错觉是两者是同时发生的,这种方式和《心花路放》有些类似,而旧事对现在的影响则是通过“鬼”来实现,这也算是香港特色,比较意外的是结局,现在的电影全死光的结局还是有些少。




旧事线:几十年前的事故

现在线:张家辉视角

阴影部分:两者的互相联系


悬疑之外


导演家辉张家辉的导演处女作选了一部恐怖片,这挺让人意外,毕竟,香港的恐怖片已经式微许久了,而从最终的呈现效果看来,这部电影也未到惊艳的地步,甚至在故事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好的地方在于镜头和色彩的运用,这似乎能体现出张家辉对电影的一些审美,尽管这些审美明显是从林超贤那里来的,所以,如果继续拍恐怖片,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拼图式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关于拼图式悬疑在电影中历来已久,最出名的恐怕是《罗生门》,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真相,以拼凑出一幅全景图来,部拍得比较好的此类电影是《告白》,巧的是,也是凑佳苗的原著,所以我们不妨看作此人风格的延续。


这类电影最大的好处就是细节的矛盾与补充,有很大回味和回溯的空间。


电影的主线是导演A接到A1的电话调查女职员之死的真相,通过几个叙述者的片段拼凑,基本得出B是杀人凶手的结论,此为假象部分,而在此叙述中,又存在着一些矛盾点需要观众自己发现,而B的叙述与A1被抓的线索重合,导致了最终的结局,此为真相部分,而此外夕子或者网络部分于主线影响不大,故未列出。




A:叙述者的线索

A1A2A3:旁观者的叙述

B:女主角的自我叙述

虚线:隐藏的矛盾点


悬疑之外


网络暴力很多人的第一观感是日版《搜索》,大概是因为同样在探讨网络暴力的缘故吧,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与网络有关,而网络,也切切实实地影响着现实生活的一举一动。蜂拥而上不管不顾是网络暴力的一大特色,所谓人肉搜索,不仅让女主角陷入困境,也让男主角逃无可逃。电影给了一个治愈的结局,但现实不可能,处于这样的环境里,人只会更糟糕。


往期精彩内容回


观影 | 《银翼杀手》的前世新生


美术 | 浅谈电影分镜头脚本制作


干货丨四大步骤+超强实例,教你创造难忘的人物!




关于开拍学院


开拍网(www.kaipai.com)旗下

助力青年影人成长的学习型社群

官方网站:www.kaipa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