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81年西樵山半山“扒龙舟”老照片
佛山的龙舟赛一向为人津津乐道
佛山举办龙舟赛也有多年历史
最近,20余张1981年西樵山“锦龙盛会”
珍贵老照片被发掘
让我们一睹几十年前龙舟赛的盛况场面!
▲1981年10月,南海西樵举行锦龙盛会。
1980年6月17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西樵山天湖旁人声鼎沸,南海县重新复办“半山扒龙舟”活动,欢迎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回来投资。四乡父老、海外同胞闻讯而至,十万人齐集西樵山。
此后,香港同胞陈伸及其夫人又捐款,于天湖南畔建起一座观龙楼。观龙楼落成之日正值重阳佳节,西樵山再度举行锦龙盛会,近千名港澳同胞专程回乡庆祝。
▲南海西樵举行锦龙盛会现场图。
改革开放初期,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民心思富,有着众多港澳同胞和华侨眷属的南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经济优势,却一直没能充分发挥。
“南海意识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这扇窗子一旦打开,就是一扇‘南风窗’。”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晓云说,但当时这些人是阶级斗争的对象,海外关系成为人们沉重的政治包袱,“谁沾边谁倒霉,避之唯恐不及,更谈不上利用和发展这个关系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海县委、县革委会迅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大胆破冰,尽量去补救历史错误和取得谅解。
《南海市外事侨务志》显示,1978年,南海全面开展落实“侨改户”政策工作,1979年开始根据上级精神落实华侨房屋政策,一系列政策赢得了侨心,得到了广大华侨和侨属的支持。于是,南海县当机立断,在1980年端午节复办消失了许久的西樵山“锦龙盛会”。借此对外传递南海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引进更多企业、资金和技术。
谢晓云告诉记者,因为一大批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要回乡还涉及出入境问题,省公安部门起初并不同意,锦龙盛会的筹办差点“夭折”。后来,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做了大量疏通工作,最终促成了这项盛事。
锦龙盛会当天,梁广大亲自陪同接待马万祺、何贤、冯景禧、邓肇坚、崔乐其等港澳知名人士。他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向他们宣传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精神,介绍了南海县的经济情况和潜力,表示南海对外的大门永远打开,欢迎他们回来投资。
同一天,还在西樵公社举办了全县工农产品和土特产品大型展销会,供游人参观、购物。
后来,香港同胞捐款建设的观龙楼落成后,1981年10月,西樵山又举办“锦龙盛会”,更是盛况空前。现场数条锦龙由一条上百年历史的“南边老龙”率领,齐向观龙楼三进三退行礼致敬。
▲南海西樵举行锦龙盛会现场,百舸争流。
然后接连进行了“群龙朝贺”“双龙出海”“赛龙夺锦”和“群龙戏水”等精彩表演。
▲南海西樵举行锦龙盛会,多条龙舟齐发。
在收集到的照片中记者发现,锦龙盛会上鞭炮齐鸣、彩球飘飞,龙舟上的锦旗上多处可见“达四化才华共展”“兴伟业万众齐聚”等字眼,展现出南海人改革开放谋发展的壮志雄心。照片不仅有参赛者奋力冲刺的激烈、主席团嘉宾和群众观看的场景,还定格了港澳知名人士冯景禧、马万祺在锦龙盛会上讲话和马万祺为选手加油的珍贵画面。
▲港澳知名人士马万祺(右二)在给选手加油。
“天湖扒龙舟在许多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心中,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谢晓云说,“虽然现场简陋,棚子还是用竹竿搭的,但他们并不在乎,还穿着西装,这就是乡情。”
▲现场的观众在给选手加油。
事实证明,一系列活动对港澳同胞影响很大。1980年南海同外商签订的协议达到363项,签约期加工费为5459万美元,比1979年增加了2倍多。锦龙盛会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纷纷回到家乡投资办厂,极大地促进了南海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南海也自此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来源:佛日)
西樵山的天湖公园,天湖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早在明代,西樵山就有“半山扒龙船”的民俗活动。在改革开放之后,天湖这里是举行过三次的“半山扒龙船”活动。
夏国忠
半山扒龙船见证者
半山扒龙船是我们西樵独有的,因为我们有这么美的天湖。1980年的端午节,荒废了几百年的半山扒龙船在天湖举行,当时人山人海;
>>>80年代半山扒龙船图片资料
左右滑动查更多
在1998年的国庆节,当时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9周年,有九条大龙,两条游龙,在天湖上竞速比赛。
>>>1998年半山扒龙船图片资料
当时在西樵镇文化站工作的忠叔,有幸见证和参与过“半山扒龙船”的活动,而且深受其精神的鼓舞。
夏国忠
半山扒龙船见证者
我觉得半山扒龙舟具备了四点精神,第一个是团结拼搏的精神;第二个是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三个是开拓创新的精神;第四个精神是力争上游的精神。上世纪三次半山爬龙船,激励了我们西樵人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
半山扒龙船
龙舟竞渡,一般在平原江河里进行,但西樵山从明嘉靖年间开始创设了一项颇具特色的“半山扒龙船”旅游活动。
西樵山上多溪泉,水量充足,但山势起伏开阖,泉流弯曲,要划船不容易。明嘉靖年间,方献夫辞官归里,在西樵山设书院讲学,对划龙船很感兴趣,于是发动山民汇山中白山泉、翠岩泉、双鱼泉和梅花溪等水集于天湖,然后从湖下筑石成坝,蓄水成河,题名“龙船窦”。开龙之日,舟从云中出,鼓声动四山,引来山下万民登山观看,热闹非常。在山中潜修读书的人,也开展竞渡征诗联和征文大赛,一时传为美谈。以后,每值时和境顺,半山扒龙船的鼓声便擂响。
1980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五,一场筹备了大半年、延续了数百年传统的“半山扒龙船”活动,在时任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中断了40多年的传统民间活动——“半山扒龙船”在西樵山天湖公园上演。
9条“锦龙”在天湖上作“群龙朝贺”、“双龙出海”、“赛龙夺锦”和“群龙戏水”等精彩的游龙表演。马万祺、冯景禧等南海乡贤、海内外侨胞及周边市民约10万人到场观看,盛况空前,瞬间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瞩目。盛会让海外侨胞、港澳同胞重新认识了南海,开启了回乡投资办厂的热潮。 (西樵视讯)
1980年,在西樵山天湖举办的锦龙盛会
马万祺等港澳乡亲、海内外侨胞观看锦龙盛会
这不仅是一次纪念节日的民俗活动,更是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招商引资活动。
“此前,全国上下还在为姓‘资’姓‘社’争论不休,海外关系也成为了人们沉重的政治包袱,更谈不上什么利用与发展。”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谢晓云回忆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海县不断解放思想,通过农村改革先行先试,大力解放生产力,一跃成为全国的首富县。而从改革开放初期起,南海就注重对外开放。
谢晓云介绍说,1978年,南海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的情况报告》,全面开展落实“侨改户”政策工作;1979年开始根据上级精神反复落实华侨房屋政策;这一系列政策赢得了侨心,得到了广大华侨和侨属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南海县当机立断,在1980年端午节举办消失了许久的西樵山“锦龙盛会”。借此对外传递南海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为了活动能够顺利举行,南海县委县政府做了各项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扩宽铺好上山公路;蓄满天湖水和搭好观龙台;特制9条新龙船并配齐罗伞、旗鼓等,同时还特别注意做好邀请和接待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工作。
筹办之初,省公安部门出于对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返乡所涉及的出入境问题的考虑,并不同意该项活动的举办,锦龙盛会差点“夭折”。谢晓云介绍,后来,梁广大做了大量疏通工作,排除万难,最终才促成了这项盛事。
桑梓情 与外商签订协议多达363项
锦龙盛会当日,梁广大亲自陪同接待马万祺、何贤、冯景禧、邓肇坚、崔乐其等港澳知名人士,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向他们宣传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精神,介绍了南海县的经济情况和潜力,以及阐明南海对外的大门永远打开,欢迎他们回来投资。同一天,还在西樵公社举办了全县工农产品和土特产品大型展销会,供游人参观、购物。
这不仅是一次纪念节日的民俗活动,更是一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招商引资。这次活动让许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重新认识和了解南海,也了解到中国内地的发展,纷纷回乡投资办厂、为家乡捐资捐物、修建学校医院。
“天湖扒龙舟在许多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心中,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谢晓云说,“虽然现场简陋,棚子还是用竹竿搭的,但他们并不在乎,还穿着西装,这就是乡情。”1980年锦龙盛会后,香港同胞更捐款在天湖边建起了“观龙楼”。次年10月,观龙楼落成后,西樵山又举办“锦龙盛会”,更是盛况空前。
1980年,南海同外商签订的协议多达363项,签约期加工费为5459万美元,比1979年增加了2倍多。从1979年到1981年,南海的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超过20%,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982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评论员文章《像南海县这样坚定地前进》,指出南海县是全国先富裕起来的县,号召全国其他县市向南海县学习。1984年,南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61元,是1978年的4.64倍,年平均增长29.13%;南海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亿元,是1978年的7.04倍,年平均增长38.45%。
谢晓云介绍,南海创造性地运用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世纪盛宴中,先喝了“头啖汤”。
今日西樵听音湖环湖夜景。
几十年的发展,西樵将传统动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原来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也触碰到了天花板。在发展的赛道上标兵远、追兵近,不甘人后的西樵要重整旗鼓,奋力赶超,这要每一位西樵人从思想观念革新开始转变。
西樵镇城区航拍
图片来源:南海档案馆
相关链接:
从1千亿到6百亿,中青旅、融创挞定?叠南、叠北整村改造还在找东家
设计师梁宇曦:培育社区生命力,不能像培育温室花朵一样
躺平版“小蛮腰”引热议,广州设计界律师界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