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汪徽,辛斌: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美国退出TPP”相关报道为例
点击“蓝色”关注
春暖花开
学习文献:
汪徽,辛斌.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美国退出TPP”相关报道为例[J].外语教学,2019(3):32-38.
相关阅读:
摘 要:根据批评话语分析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国家形象是建构出来的,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媒体在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中经常采用隐喻这一强大的话语策略。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退出TPP”事件的 82 篇报道为语料,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分析了美国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隐喻以及通过隐喻建构的中国形象。分析显示,美国媒体在相关报道中通过隐喻建构出了“美国的敌人”、“美国的竞争对手”和“意欲抢夺美国主角地位的配角”等负面的中国形象,与中国试图树立的和平发展的积极的中国形象存在较大反差。
关键词: 隐喻;中国形象;媒体话语;美国退出 TPP
·赞赏我们·
八万学者关注了语言学通讯
作者简介:汪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批评话语分析、二语习得。辛斌,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批评语言学、语用学、篇章语义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6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美关系危机话语的互文性与对话性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6AYY021)和 2015 年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44 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引言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开始成为国际关系学和新闻传播学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媒体话语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学界越来越注重研究国外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中国形象研究也逐渐呈现出话语转向。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 CDA)认为话语既反映社会又作用于社会,致力于揭示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和权力关系。CDA 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和多学科视角与中国形象研究的目标高度契合(陈琳琳 2018)。此外,在 CDA 的框架下,可以通过微观的文本分析透视国家形象的动态建构过程,在国家形象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
根据 CDA 的观点,媒体话语是一种再现的话语,是作者根据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意识形态有选择地建构起来的。隐喻作为一种强大的话语策略,常被媒体话语用来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并建构自我和他者。2017 年1 月23 日,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在就职后的第三天,正式宣布美国退出 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该事件在全球引起震动,各国媒体竞相报道和讨论。媒体的相关报道运用了各种隐喻,这些隐喻背后隐藏了媒体的意识形态观点和态度,建构出了新闻生产者意欲塑造的特定的中国形象。本文将以美国主流媒体关于“美国退出TPP”事件的报道为语料,在批评话语分析和新闻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批评隐喻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和阐释在语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隐喻,并解读美国主流媒体通过这些隐喻塑造的中国形象。
2. 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2.1文献回顾
CDA 的早期研究大多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2000 年左右,学者们逐步认识到CDA 研究忽略了认知在话语中的作用,主张 CDA 和认知语言学的结合 ( 如 O’Halloran 2003;Chilton 2005;Wadok 2006;张 辉、江 龙 2008;Hart 2008,2011; 辛 斌2012;张辉、张天伟 2012;汪徽、张辉 2014),由此逐渐产生了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新的交叉学科,其中批评隐喻分析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深入研究语言、思维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汪徽、张辉 2014)。如Fairclough(1995)对比分析了《每日电讯报》和《太阳报》对 1993 年美、英、法等国发动的一起空袭的报道,发现话语中的隐喻承载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了解释作者在特定语篇中选择隐喻的意识形态动机,Charteris-Black(2004)综合了CDA、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法。参照 Fairclough 的 CDA 三 维 分 析 框 架,Charteris-Black (2004:35-41)提出批评隐喻分析的三个步骤:1)隐喻识别;2)隐喻描述;3)隐喻阐释。他以选自政治、新闻和宗教等方面的语篇组成的语料库为例,揭示了隐喻在语篇中的作用。语料库方法的引入对批评隐喻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解决了对隐喻的分析过度依赖直觉的缺陷,使隐喻研究更具科学性。Koller(2005)在研究企业并购话语时提出了以社会认知为基础的批评隐喻分析假设,指出概念隐喻是社会认知组构的一种形式。Goatly (2007)对自建语料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批评性分析,指出隐喻可以反映出意识形态,并证明隐喻具有概念化作用。Koller(2014)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分析了关于营销和并购的媒体话语中的隐喻,并探讨了这些隐喻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国内有研究者开始以隐喻为切入点,分析媒体话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如梁晓波(2013)分析了概念隐喻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胡爱清(2013)以《时代周刊》的涉华报道为例,从隐喻视角分析了美国新闻媒体建构中国形象的语言运用技巧;曾广、梁晓波(2017)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探讨了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中的隐喻如何在多个模态层面服务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赵秀凤、冯德正(2016)以《经济学人》涉华政治漫画语篇为例,分析了媒体如何巧妙运用多模态隐转喻建构和传播中国形象。但是,总体上来说,从隐喻的视角对中国形象建构的研究刚刚兴起,数量不多,且很少有专门针对国外媒体对某一具体新闻事件的报道的研究。
本文将尝试把批评隐喻分析和国家形象建构研究相结合,分析美国媒体在“美国退出 TPP”报道中通过隐喻建构的中国形象,旨在为批评话语分析、新闻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 LexisNexis 数据库上搜索了美国媒体从2016 年 9 月 26 日到 2017 年 3 月 31 日在标题中含有“TPP”的报道。由于特朗普和希拉里在竞选美国总统初期都反对 TPP,当时该话题已经引起媒体关注,所以本研究语料的选取以第 58 届美国总统大选的第一场辩论的时间,即2016 年9 月26 日为起始时间;考虑到新闻事件的延后效应,截止日期选为美国正式退出 TPP(2017 年 1 月 23 日)以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2017 年 3月 31 日)。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美国媒体相关报道通过隐喻构建的中国形象,因此以 China 为关键词,进行了再检索,最后收集到报道计 82 篇,共 58,425 个单词。
在 Charteris-Black(2004)的批评隐喻分析框架的指导下,我们首先识别了语料中的隐喻。为了避免电脑软件识别无法保证隐喻识别可靠性和准确性这一问题,本研究综合了语料库软件识别和人工识别的方法。软件识别运用的是语料库分析软件 AntConc3. 4. 4w(2014 年版),人工识别采用的是 Steen et al. (2010)的隐喻识别程序 MIPVU。识别隐喻后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并分析了这些隐喻建构出的中国国家形象。
3. 结果与讨论
经过识别和梳理,本研究发现,除了以“TPP”和“美国退出 TPP”为目标域的隐喻以外(这两种隐喻将另文撰述),语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隐喻是:1) 世界政治是战争; 2) 世界政治是旅程; 3) 世界经济是游戏; 4) 国家是人; 5) 世界是舞台。表 1 报告了这 5 大隐喻的关键词总数、关键词次数总数和源域共鸣值(Charteris-Black 2004)。
3.1 世界政治是战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充满了战争,战争的特征是植根于人类大脑中的认知概念。由于人类社会具有战争属性,战争早已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图式之一,因此战争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政治新闻话语常需要凸显政治博弈中的冲突、矛盾、竞争和对抗,所以战争隐喻在政治新闻话语中无所不在。“世界政治是战争”这一经典隐喻在本研究的语料中俯拾皆是。表 2 汇报了这一隐喻的关键词和出现次数以及源域共鸣值。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通过运用人类所熟悉的概念“战争”来表征国际政治,美国媒体把源域“战争”的以下特点映射到世界政治上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战争中需要盟友的支持;战争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进行,没有达到预定目的时战争参与者不会撤军或终止战争。通过使用“世界政治是战争”这一隐喻,美国媒体把 TPP 识解为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阵地,把中国框定为美国在战争中的敌人,TPP参与国框定为美国的盟友。
如例(1)中 Los Angeles Times 认为如果不推进 TPP,会造成政治真空,让美国的盟友们只能选择靠近中国。例(2)则直接把中国和朝鲜看作美国的敌人,认为退出TPP 会伤害美国,为中国和朝鲜等“美国的敌人”壮胆,并使美国的“盟友们”对美国产生怀疑。
(1) Failure to move forward on initiatives like the TPP“would create a void that China is all too happy to fill,and one that would leave our closest military allies and partners no choice but to line up behind China,”former U. S. Trade Representative Michael Froman said in a speech this month just before leaving office. (Los Angeles Times,2017 年1 月25 日)
(2) Kerry said failure to pass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would not only hurt American business but embolden rivals and enemies like China and North Korea as well as cast doubt among U. S. allies in the region over American resolve. (The Associated Press,2016 年 9 月 28 日)
在“世界政治是战争”这一隐喻框架下,美国媒体派生出了次隐喻“美国退出 TPP 是撤军”。本研究的语料合计 82 篇新闻报道,而这一隐喻的关键词(withdraw 和retreat 以及它们的派生词)在语料中出现了 137 次,平均每篇报道中出现了 1. 67 次,频率之高非常引人注目。撤军经常是在特定背景下采取的行为,意味着退让和妥协,所以在战争中,一般不会轻易撤军。例(3)—(5)通过使用“退出 TPP 是撤军”这一隐喻,搭建出这样的话语空间:美国退出 TPP 则意味着把亚太地区拱手让给中国,让中国在全球政治和贸易战争中获胜,获得引领全球贸易、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机会,因而是极其错误的战略决定。
(3) Trump’s decision to withdraw from TPP opened the door for China to potentially lead the world on global trade. (The CNN Wire,2017 年 3 月 14 日)
(4) A Retreat From TPP Would Empower China (The New York Times,2016 年 11 月 21 日)
(5) Michael McFaul,a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a former U. S. ambassador to Russia under Obama,said Trump“just handed China a giant victory”while he could have just negotiated a better deal. (Tampa Bay Times,2017 年 1 月 23 日)
3.2 世界政治是旅程
旅程隐喻也是政治话语中常见的概念隐喻,“世界政治是旅程”这一隐喻在本研究的语料中出现频率也很高。如表 3 所示,这一隐喻的关键词主要包括“move”“step”“process”“move forward”“walk away”等 21 个。
每个读者都对旅程有亲身体验和感知,因此源域“旅程”的各种特征很自然地通过隐喻映射到世界政治上来。如旅程是旅行者有目标的、从起点到终点的旅行路程,旅行的主体是旅行者;在旅程的各个阶段,旅行者需要对路程、交通工具,行进速度等重要因素做出选择和判断,而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对旅行的结果产生影响;旅途一般不会一直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困难、障碍,旅行离不开正确的方向,否则会耽误进程。世界政治旅程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在政治中采取的行动会对政治旅程产生影响,如例(6)把“美国退出 TPP”看作是美国政府在世界政治旅程中的一步,但这一步破坏了奥巴马政府在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上所做的努力;例(7)认为退出 TPP 会摧毁美国政府自 1945 年以来精心搭建的世界经济建筑;例(8)—(10)中,The Washington Post,UPI 和 CNN Wire 等几大主流媒体把这一步识解为在政治旅程中的停留(如例(8))、退缩和倒退(如例(9)—(10))。
(6 ) The move shatters a key pillar of President Obama’s drive to strengthen U. S. influence in Asia and throws the Western world’s trade agenda into disarray.(The CNN Wire,2016 年 11 月 22 日)
(7) “The rejection of these important agreements could risk becoming merely the first step in a gradual erosion of support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architecture. This architecture,so carefully creat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1945,has contributed mightily to international prosperity and peace.Maintaining it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The Daily Cardinal: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17 年 1 月 24 日)
(8) “If the U.S.decides to pause,we should assume that some of our trading partners will move ahead,”Veroneau said. (The Washington Post,2017 年 1 月 24 日)
(9) Trump signed the order on his fourth official day as president,backing away from the TPP. (UPI,2017 年1月 23 日)
(10) Step back America. TPP nations leaning into China now (The CNN Wire,2017 年 3 月 14 日)
美国媒体认为美国的停留和倒退将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带来机会,使他们本来曲折的道路变得顺畅,如例(11)指出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之路有时显得崎岖不平,但美国退出 TPP 会将道路铺平;而且在政治旅程中,其他国家不会因为美国的停留而停留或退缩,相反,他们将乘虚而入,继续快速前行,如例(12),甚至在政治旅程中领先,如例(13)—(14),导致美国前途渺茫,有在旅程中落后的可能,如例(15),因此“美国退出TPP”被 The CNN Wire 描述为在旅程中的“错误方向”,如例(16)。
(11) Even though China’s growing ties to Latin America have been rocky at times,Trump’s withdrawal from TPP may smooth that out. (The CNN Wire,2016 年 11 月 23日)
(12) Leaders of some of the 11 other nations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ve said they hope to push ahead with the agreement in some form,with or without the U. S. (The Associated Press,2017 年1 月24 日)
(13) He made a clear statement t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happy to take the lead in fostering globalization,and earlier remarks have suggested that RCEP negotiations
will move forward. (The CNN Wire,2017 年 1 月 23 日)
(14) The picture is one of China rushing forward to lead the world’s next trade agreement,with U. S. allies such as Australia and Japan in tow. (The Washington Post,2016 年 11 月 23 日)
(15) The path ahead remains unclear but the rest of TPP nations are willing to strengthen trade ties without America. (The CNN Wire,2016 年 11 月 23 日)
(16) Trump’s TPP move is misdirection(The CNN Wire,2017 年 1 月 23 日)
由以上分析可见,通过“世界政治是旅程”这一隐喻,美国媒体建构出的中国形象为:因为美国在旅途中停留、倒退、迷失方向,中国“乘虚而入,在政治旅程中赶超美国”。
3.3世界经济是游戏
游戏是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以追求精神需求满足为目的的一种社会行为方式。游戏的特点是以一定规则为基础,具有竞赛性,游戏竞技的各方都希望自己一方获胜。本研究的语料中大量使用了“世界经济是游戏”这一隐喻。如表 4 所示,这一隐喻的关键词主要包括“rule”“compete”及其派生词,“lead”及其派生词和“playing field”等。通过“世界经济是游戏”这一隐喻,美国媒体把“世界经济”概念化为“各国之间的一场游戏”,在世界经济游戏中,充满了风险和竞争,各国之间必需竭尽全力、斗智斗勇,以求取得胜利。
无规则,不游戏。游戏中规则的制定至关重要,国际经济游戏也是如此,谁制定规则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游戏的主动权。如表 4 所示,“rule”一词在语料中出现频率高达 65 次,其中主要涉及美国退出 TPP 后游戏规则制定权的变化,如例(17)—(19)中,The CNN Wire 反复提及美国退出 TPP 后,美国的“游戏规则制定者”的地位将会被中国等其他国家取代。
(17) Critics worry that Beijing will increasingly set the rules and global standards that govern trade. ( The CNN Wire,2017 年 1 月 24 日)
(18) “We can’t let countries like China write the rules of the global economy,”President Obama said last year. “We should write those rules. ”(The CNN Wire,2017年 1 月 24 日)
(19) Unfortunately,this means the rules for global commerce will increasingly be set by other nations—not by the United States. (The CNN Wire,2017 年 1 月 23 日)
游戏可分为智力游戏(如下棋、打牌等)和运动竞技游戏(如体育运动)。早在史前时代,人类社会中就出现了一些原始的体育竞技形式。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竞技运动的种类和内容日渐丰富,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世界经济是游戏(体育竞技)”唤起了读者对竞技的认知框架,在竞技中,必不可少的是伙伴和对手,美国媒体在报道中,把中国定位为“美国的对手和竞争对象”,如例(20)—(22),把 TPP 中的其他成员国定位为美国的竞技搭档,“美国退出 TPP”被识解为在竞技中突然弃伙伴于不顾,造成利于竞争对手的局面,如例(23)—(24)。
(20) Kerry said failure to pass the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would not only hurt American business but embolden rivals and enemies like China and North Korea as well as cast doubt among U. S. allies in the region over American resolve. (The Associated Press,2016 年 9 月 28 日)
(21) But one of his first acts as president handed the country its best chance yet to rival the U. S. as global economic leader. (The Baltimore Sun,2017 年 1 月 29 日)
(22) TPP,further,would give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etitive edge with China,a country who is eager to take our place in leading the world economy. (States News Service,2017 年 1 月 23 日)
(23) Failure to move forward on initiatives like the TPP“would create a void that China is all too happy to fill,and one that would leave our closest military allies and partners no choice but to line up behind China,”former U. S.Trade Representative Michael Froman said in a speech this month just before leaving office. (Los Angeles Times,2017年 1 月 25 日)
(24) “It leaves our allies and trading partners in the lurch. It does creat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he Washington Post,2017 年 1 月 24 日)
3.4国家是人
如表 5 所示,在语料中,“国家是人”这一隐喻的关键词主要包括“hurt”“be willing to”“blow”“embolden”“delight”“worry”“pleased”“cheer”等这些和情感、意愿等相关的词汇,它们被美国媒体用来刻画美国退出 TPP后世界各国的心情和反应。在“国家是人”这一隐喻的作用下,国家被赋予了人的特点,国家被看作和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这一隐喻,对于美国退出 TPP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美国媒体做出以下识解:退出 TPP 是美国自残,如例(25),是愚蠢的、荒唐的行为;其他 11 个 TPP 成员国对美国退出感到失望并忧心忡忡,如例(26)—(27);非 TPP 成员国则是得到了“大秀肌肉”的机会,如例(28),其中中国称心如意、暗自窃喜,从此高枕无忧,如例(29)—(30),因为美国退出 TPP 为中国壮了胆,让中国更有胆量悄悄接近其他国家,如例(31),进一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 RCEP)的谈判,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5) Rejecting TPP“would be a gigantic self-inflicted wound on our nation,”he said in October at 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 (The CNN Wire,2016 年 11 月14 日)
(26) Already,some disappointed TPP countries are indicating interest in strengthening ties with China,says Jeffrey Schott,a trade expert at the Peterson Institute.(Spokesman Review (Spokane,WA),2017 年 1 月 31 日)
(27) Trump’s threats to impose tariffs of up to 45 percent on some imports are a big worry for most Asian countries,given the region’s heavy reliance on exports. (The Associated Press,2017 年 1 月 24 日)
(28) President Trump’s cancellation Monday of an agreement for a sweeping trade deal with Asia began recasting America’s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leaving an opening for other countries to flex their muscles. (The Washington Post,2017 年 1 月 24 日)
(29) The move delighted Beijing,which no longer needs to worry about a U. S. -led deal Chinese officials saw as an attempt to undermine its rise. (Los Angeles Times,2017 年 1 月 25 日)
(30) China appears pleased at the opportunity it’s been given. (The CNN Wire,2017 年 1 月 24 日)
(31) China is likely to be emboldened by Trump’s backpedaling. (The CNN Wire,2017 年 1 月 24 日)
3.5 世界是舞台
“世界是舞台”也是在政治话语中频繁出现的常规隐喻,如表 6 所示,本研究的语料中也包含了不少这样的隐喻,其中关键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role(角色)”一词。“舞台”一词原为戏剧用语,是指在剧院中为表演提供的空间。在中西方文化中戏剧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对于戏剧都有类似的背景知识,如戏剧中的重要元素包括舞台、角色、演员、幕布等。在本研究的语料中,美国媒体采用“世界是舞台”这一概念隐喻,把世界建构为“各个国家表演的舞台”,各国分饰不同角色,引导读者调用熟知的关于戏剧的图式知识来识解“美国退出TPP”事件。在他们看来,在世界舞台上唱主角的应该是美国,其他国家都是配角,但美国退出 TPP 将导致世界舞台上角色的反转,如 The Frontrunner 在 2016 年 11 月23 日发表了题为“With US Likely To Exit TPP,China Seeking Leadership Role On Trade”的新闻,预测美国一旦退出 TPP,中国将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领导角色,The Washington Post 在 2017 年 1 月 24 日发表了题目为“Demise of TPP shifts U. S. role in world economy”的报道,断言退出 TPP 将改变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角角色,从而导致世界舞台角色的重新分配,例(32)。例(33)中,The CNN Wire 直言美国退出 TPP 就是退出全球经济舞台,把主角的位置拱手让给中国和俄罗斯。
(32) President Trump’s cancellation Monday of an agreement for a sweeping trade deal with Asia began recasting America’s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leaving an opening for other countries to flex their muscles.(The Washington Post,2017 年 1 月 24 日)
(33) America is receding from the global economic stage,opening the way for China to take a lead role and a supporting one for Russia. (The CNN Wire,2016 年 11 月23 日)
角色作为戏剧用语,指演员在剧中扮演的人物。根据在剧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角色被分为主角和配角。对于演员来说能否饰演主角至关重要,主角比配角更引人注目,也更容易走红。通过使用舞台隐喻,读者对舞台和戏剧的认知被充分映射到对世界形势的识解中来,美国媒体构建出了这样的话语现实:世界是舞台,世界各国是演员,美国是理所应当的主角,美国退出 TPP 会改变世界舞台的角色分配,中国是“趁虚而入,抢夺美国主角地位的演员”。
4.美国媒体通过隐喻建构的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是自我认知与他者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结果(Boulding 1959)。根据批评话语分析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国家形象是建构出来的,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媒体在“美国退出TPP”报道中,大量运用了“世界政治是战争”“世界政治是旅程”“世界经济是游戏”“国家是人”和“世界是舞台”等五大隐喻,这些隐喻背后隐含了美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意识形态意义和观点,反映出美国媒体的偏见,同时也建构出了相应的中国形象。如图 1 所示,在“世界政治是战争”隐喻中,中国被定义为“美国的敌人”;隐喻“世界政治是旅程”中勾勒出中国“意欲乘虚而入超越美国”的形象;“世界经济是游戏”这一隐喻凸显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隐喻“国家是人”描绘出中国对于美国退出 TPP 一事“幸灾乐祸、暗自窃喜”的形象;隐喻“世界是舞台”则把中国刻画为“觊觎、抢夺美国主角地位的配角”。这些隐喻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反复出现、相互增强,使美国媒体所建构的负面的中国形象刻板化,并使之固化于读者的心理模型中。
美国媒体通过话语把美国自诩为“全球霸主”和“全球领导者”,把中国建构为“威胁者”和“挑战者”的身份,这与美国媒体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相关,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就是美国的利益这一事实。美国国家利益观的出发点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利益对抗和利益冲突的世界,主张从自己达成利益的目的和结果出发,去判定是非善恶(何英 2005)。美国想要成为全球霸主和领导者,决定了美国必须捍卫自己的政治制度,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任何可能动摇美国地位的国家都会被美国视为挑战者和敌人。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和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日益崛起的中国让美国感到恐慌和担忧,因此就成了美国的假想敌。
世界各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力关系不是公平和平等的,美国等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长期处于操控和主导地位。美国的大众传媒,论技术、规模和影响,如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一样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刘继南、周积华、段鹏 2002:336)。美国能非常自由地通过媒体发表言论,把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建构事实。此外,由于美国媒体在国际话语体系的影响力,美国媒体的报道经常会被其他媒体转载和二次传播,美国可以无障碍地塑造和传播他国的国家形象,影响公众的个人认知和社会认知,从而达到“制造共识”的目的,使国际舆论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美国媒体通过隐喻对中国负面形象的渲染会影响美国民众和其他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削弱和阻碍中国的发展,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新闻报道永远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世界的再现与建构。美国媒体在“美国退出 TPP”报道中通过隐喻建构出的“美国的敌人”“乘虚而入者”“美国的竞争对手”“幸灾乐祸、暗自窃喜者”和“意欲抢夺美国主角地位的配角”等负面的中国形象,与中国试图树立的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存在较大反差。国家形象由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两部分组成,国家形象的形成是媒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从上文分析可见,在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建构过程中,隐喻等话语策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国外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和歪曲,中国媒体应采取主动,增强对外传播的实力,掌握好国际传播的艺术,有效地运用话语策略,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Boulding,K. E. National imag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J].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9(2):120-131.
[2]Charteris-Black. 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M].NY: Palgrave Macmillan,2004.
[3]Chilton,P. Missing links in mainstream CDA: Modules,blends and the critical instinct[A]. In R. Wodak & P. Chilton(eds. ). A New Research Agenda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2005:19-52.
[4]Fairclough,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1995.
[5]Hart,C.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metaphor: Towar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J].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08(2): 91-106.
[6]Hart,C. Moving beyond metaphor in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 to CDA: Construal operations in immigration discourse[A]. In C. Hart. (eds).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in Context and Cognition[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11: 171-192.
[7]Goatly,A. Washing the Brain: Metaphor and Hidden Ideology[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7.
[8]Koller,V.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social cognition: Evidence from business media discourse[J]. Discourse & Society,2005(2):199-224.
本文编辑: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莉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欢迎支持语言学通讯
网络课程:如何理解政治
扫码报名
复旦名师任军锋教授主讲
25部经典重新识解西方文明
文学 文艺 文化
文学悦读| 拥有“林下风致”的气质美女教授:《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再遇杨雨
文学悦读| 反乌托邦三部曲:焚书年代的奇品,对人类社会最深沉的反思。
文学作品| 石黑一雄为什么摘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的一生不能错过这八部经典
文学悦读| 他用刀锋般的文字,划开你的内心丨寻找自我的人生之书!(毛姆)
文学悦读| 这11本史上最难文学经典名著,触摸世界文学的天花板
文化解读| 止庵老师:《日本文艺旅行地图》带你领读27位文学文艺大师文化解读| 十位日本最顶尖的教授,书写一整套别样的中国史!(换个角度看中国)
文化解读| 《道德经》英译文本的另类阐释
文化解读| 《南渡北归》~回忆西南联大,一代知识精英的家国痛史!
文学悦读| 他用刀锋般的文字,划开你的内心丨寻找自我的人生之书!(毛姆)
文化解读| 从视觉模态重识毕加索——开启现代艺术的奇幻之旅
文化解读| 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
八万学者正在关注
语言学通讯
往期关键词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右边给我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