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请你看的内容很重磅,用几个字概括叫:
“大师们人生最后时刻的坦白”。
——我们选取了 6 位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找到他们人生最后阶段所接受的访谈记录,汇集成这一套书:
《最后的访谈》
他们中有2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有“颠覆了小说世界”的,有粉丝过亿的,结过四次婚的,有长期抑郁的,也有40多岁开始写小说的……
——海明威、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冯古内特、华莱士、波拉尼奥,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群。
访谈他们的人是《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时尚先生》等国际顶尖媒体的金牌记者——一群最擅长聊天挖故事的人。
这套书在国外一出版,就成了 Instagram 上的网红书,在推特上也被很多名人推荐。
——每个人生命里已经或者将要经历的那些情感,他们走到最后,终于坦白说起。
访谈里,他们谈作品,谈名利,谈爱情、钱、生活琐碎,也谈自己的孤独和恐惧。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读他们的作品也没有关系。
《洛杉矶时报》这样评价这套书:“从很多方面来看,这甚至比阅读他的小说更有趣。”
这次,小编为你推荐6位文坛巨匠生前的最后访谈。
书中的 6 位大师,承包了整个 20 世纪文坛的流光溢彩。
海明威在最后一次访谈里说:“我的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他的《老人与海》塑造了最经典的硬汉形象,但他一生情感经历复杂,结过四次婚,62 岁自杀。
他笔下的爱情故事里,男人都在孤军奋战,即使与女人有任何瓜葛,最终还是要分离。
“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
“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令他想起命运受阻的爱情。”
这套书收录了马尔克斯人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接受的采访。他谈到了对真爱、对民间迷信等的看法。
美国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有哪一位同时代人在文学上称得起不朽,那个人必定是博尔赫斯。
80 年代的中国文学圈有种说法:谁不读博尔赫斯,就必定是文学之盲。
这套书收录了博尔赫斯辞世前几日,跟好友莱库比的一次私密谈话,关于他的个人生活、他对自己作品和国家的种种思考。
和罗贝托·波拉尼奥,被称为拉丁美洲的艾略特和弗吉尼亚。
这套书中,每篇访谈都透露了大量他们之前很少透露的私人生活细节,信息量巨大。
海明威习惯站着写作,每天记录自己的创作字数,《永别了,武器》他重写了 39 遍。
他眼里生活的核心,就是“书籍,愉快的聊天,旅行,钓鱼和射击”,以及“每天游泳八百米”。
马尔克斯坦言,《百年孤独》让他成名,但也是他的“灾难”:他自己第一次对孤独有了如此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就好像你可以通过周围众多的人群来感知自身的孤独一样。
“我心想,一个人可以成为别人的仇敌,但不能成为一个地区、萤火虫、字句、花园、水流和风的仇敌。”
华莱士在采访中,反思了自己那一代人成长中的“媒体化”
关于名利,爱,孤独,死亡,男人眼中的女人……大师们的妙语连珠,灵光乍现,风趣幽默,真切坦白。
不管你是粉丝还是第一次接触他们,这套书都是一套涉猎广泛且深刻的人生沉思录。
03
大师亲自带你解读传世名作
不少人对经典文学望而却步,《最后的访谈》提供了最直接的进入渠道:由作家亲自解读作品,让你真正读懂。
“小说应该有目的性,不只是被得到欣赏,被阅读,它还应该包含着作者的某些意图”。
他们来自世界一流的媒体杂志《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时尚先生》《巴黎评论》……
有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者,还有作家的同行密友。
他们或被称为文笔中的莫扎特,或被评价为“超级自负刻薄”。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擅长不惜余力地寻找故事、接近真相。
《最后的访谈》6 本书在设计上突出了复古的时尚感。
一改传记类书籍使用作家头像的风格,特意邀请美国布鲁克林插画师为6位大师手绘插画。
无腰封,小开本,平装设计,确保每本书都可以放进你的包里,随身携带,也可以拿在手里单手阅读。
在每天碎片时间,随手翻开,半个小时就可完成一次与大师的交谈。
最后,我想用书中两位作家的话,鼓励你读一读这些珍贵的故事。
“我为那些头下夹着一本书睡觉的年轻人所感动。书是世上最好的枕头。”
“阅读对我而言,是一种不亚于周游世界或是坠入情网的体验。”
全国包邮,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单。